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251822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0小题,每小题1分,共80分。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2五十年代以后,一些正确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被当成错误受到批判的主要原因是 A由于一些政治运动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B一些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来对待C不同的学术观点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D不同的学术观点代表不同的学术派别3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41998年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三个面向” 提出“教育大革命”A B C D5德意志诗人诺瓦利斯认为,科学的发展会推动哲学的进步,他能够举出的最佳证据是 A牛顿及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C孟德斯鸠及其论法的精神 D康德及其纯粹理性批判620世纪初提出的时间、空间和物体的质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著名理论被称为 A落体定律 B万有引力定律 C相对论 D量子论7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 B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8全球因焚烧矿物燃料而释放出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的出现起始于 A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B蒸汽机的大量使用C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 D人类对核能的利用91895年12月28日这一天,法国巴黎某一咖啡馆内传出阵阵赞叹和欢呼声。其原因可能是 A他们看到了人类第一部电影 B他们欣赏到了美国的爵士歌手C他们看到了泰坦尼克号 D他们看到了电视1020世纪90年代,西欧某发达国家的离婚率急剧增长,其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经济危机的发生 B互联网的应用C知识经济的出现 D克隆技术被认可111956年,美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有四样东西”,这四样东西除了家庭、教堂和学校外,还有 A电影 B报纸 C电视 D互联网1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火轮机(steamer)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13有人评价它: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它”是 A托古改制 B中体西用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14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15严复是从福州“三坊七巷”走出的近代历史名人,其主要成就是 A编译天演论 B领导实业救国C领导新文化运动 D编写变法通议16近代中国,新兴的知识分子不仅公开介绍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及政治制度,而且宣称:中国的哲学、伦理观念、自然科学、社会学说和制度,都应该彻底重估,参考西方重新创造。这些主张 A催生了洋务运动 B促成了戊戌变法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 D指导了辛亥革命17以下面著作、杂志为代表的历史运动中,最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是 A孔子改制考 B海国图志C新青年 D四洲志 18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 A孙中山 B宋教仁 C陈独秀 D鲁迅19.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A民族 B民权 C民生 D民众20“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是孙中山的一贯主张。他去世后,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被定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惯例。提倡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孙中山的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21“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为此,毛泽东提出了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统一战线理论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22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 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理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3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后者都体现了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产物A B C D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 A两个阶级和两条道路的矛盾 B落后的生产力和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C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相互交织 D帝国主义封锁和国内反动势力的破坏25农民诗人王老九受到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回乡后,他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领导的互助组经过整顿,发展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解放战争时期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国民大革命时期26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变革社会生产关系27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反映信息正确的是 A最早传唱于20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这一转折指党的工作重心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29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30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卿大夫士诸侯 D周王诸侯士卿大夫31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森严的等级制度 C贵族垄断政治 D排斥异姓32西汉初的中央集权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A中央机构 B皇帝权力 C地方行政制度 D独尊儒术 33宋朝和元朝时期的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中书省C参知政事和平章政事 D枢密院和宣政院34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这种制度是指 A汉代内外朝制度 B唐代三省制 C元代行省制度 D明代的内阁制度35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36清朝咸丰皇帝继位后,封弟弟奕为恭亲王。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将帝位传给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而不传给身体健康且有一定政治才能的弟弟奕,这种做法 A遵循了宗法制的原则 B符合分封制的要求 C是慈禧发动辛酉政变的结果 D为了调和清廷内部斗争3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上述秦汉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指 A实行郡县制 B实行三公九卿制度C设立内阁制度 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8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没有法律地位。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 A注重依法治国 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C皇权不断加强 D宰相掌控了决策权39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40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 见面(请皇帝旨)述职(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41“梭伦的金权政治对于当时的雅典还不失为一次革命。我们不能忘掉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阶级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这一评论基于梭伦改革 A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B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C确立了财产等级的参政制度 D颁布了免除一切债务的“解负令”42中国和希腊同为世界文明古国。2 500年前的周代社会和雅典城邦都经历着深刻的政治变革,其相似的政治发展趋势是 A列国并立,王权衰微 B中央集权体制开始形成C思想多元,百家争鸣 D贵族世袭政治走向瓦解43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代罗马成文法形成的共同政治基础是 A公民社会的现实 B商品经济的要求C民主政治的传统 D民主机构的设立44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由此发展而成的审判原则是 A“一事不再理”原则 B“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理”的原则C陪审制原则 D证人制原则45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法律建设方面的贡献是 A制定出罗马成文法 B完成罗马法体系 C使皇帝的法令成为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D使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区别消失46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这位学者批评的是 A陪审制度 B民主的滥用 C公民直接参政 D轮番而治47有一个叫奥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时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 A判处奥赫死刑 B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C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 D不予受理48罗马法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这一规定说明了 A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债权人可随意占有债务人财产C债务人可要求担保人偿还债务 D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49“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是因为 版图的扩展国际交往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封建主统治的需要A B C D50 宋朝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本朝选人“初亦如唐制,兼采时望。真庙(指真宗赵 恒)时,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他描述的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1洪武九年,刑部主事茹太素上奏疏,洋洋洒洒,但直到16500字后才涉及主题,朱元璋很生气,指出只需500字即可把事情说清楚。针对日理万机、事无巨细的政务,朱元璋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C建立内阁,参与政务 D重用身边宦官,参预机要 52“他称耶和华为天父,耶稣为天兄,自为天弟。他奉天父天兄之命来救世,崇拜耶和华上帝 者,无灾无难;不崇拜者,蛇虎伤人。”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林则徐 B洪秀全 C李鸿章 D孙中山 53光绪二十年元月,申报先后发表战必胜说论日本之谋朝鲜将为俄人所误论中 国之兵可胜日本等评论文章,都认为中国必胜,日本必败。这场战争后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国人自尊心和自信心提升 C东交民巷被设立为使馆界 D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 54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 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此言论出自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联合政府 D.论十大关系 55. xxI月3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各类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并视情形修改相关内容。教育部界定 “十四年抗战”的史实依据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全民族抗战开始 56美国学者罗威尔指出:英国17世纪40年代的政变使一个国王掉了脑袋,1688年政变使另一个国王失去了王位。下列关于后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英国出现一国二主的现象 B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 C国王真正意义上“统而不治” D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利 57广府中学堂是广东最早的一所中学堂。其必修科目计有:读经、讲经、修身、中国文学、国语、历史、地理、算术、博物、物理、化学、图画及体操等科。这反映出该学校的教育宗旨是 A“中体西用” B宣传维新变法 C宣传民主革命 D培养民主与科学的新型知识分子58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分别指的是 A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59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60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61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下列运动中,把人们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思想藩篱中解放出来,促使“人”与“社会”双重觉醒的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 D启蒙运动62. 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A. 管理军务,下达诏令 B. 统领百官,处理政事C. 监察官员,审理大案 D. 草拟诏书,审议执行63. 梁启超对中国古代某一政治机构做了生动的比喻:“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或职位是A. 唐朝的三省 B. 宋朝的枢密使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64.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没有出现随政治革命而来的产业革命。胜利的辛亥革命推动了实业的发展,而随之而来的军阀统治和军阀混战,又窒息了民族工业的生机。”由此观之,“短暂的春天”之所以“短暂”,根本原因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未改变 B.资产阶级软弱,辛亥革命失败 C.军阀割据混战,列强卷土重来 D.北洋军阀的专制黑暗统治65. 美国时代周刊报道:“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粉碎了日本侵华时间表的是A.台儿庄大捷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淞沪会战 66. 胡素珊在中国的内战一书中,叙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为学习管理城市,在张家口这座城市进行了实验。这种城市实验为下列重大决策或理论奠定了实践基础的是A.提出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的理论 B.七届二中全会做出工作重心的转移C.提出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D.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67. 著名历史学家马克垚在其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一书中这样比较了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多半是由有才能的技工完成而非科学家做出1870年以后,科学家进入工业研究的实验室,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的影响。”这里阐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是A工业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步进行 B市场成为推动工业革命的重要要素C体现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特征 D“电气时代”取代了“蒸汽时代”68 英国流传一句话:“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这句话出现在 A英国颁布大宪章后 B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 C1688年“光荣革命”后 D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后69大卫是英国下议院议员,关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他津津乐道。你认为他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我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 B“我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责任内阁制” C“它是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的政治体制” D“它是总统制与联邦制相结合,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的一种较为完美的政治体制”70翻开美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九位美国总统曾在美国众议院被提案弹劾。其中包括泰勒、强森、克里夫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它体现出了美国政体的重要原则是 A中央集权 B分权制衡 C两党制 D联邦制71. 19世纪中期,有一位英国权威人士说:“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造成此种现象是由于 A.大宪章的签署 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权利法案的确立 D.1832年议会改革72. 法兰西的共和之路艰难曲折,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如下图所示。下列各项能够对这一现象作出全面准确解释的是 A.启蒙思想对法国的影响不断深入 B.封建残余势力复辟导致曲折迭起 C.各派政治力量之间斗争异常激烈 D.外国势力干涉打断了民主化进程73.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本国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A.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B.共和政体的确立 C.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 D.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74. 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187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787年美国宪法75.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76.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7.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审理;而中美望厦条约更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不仅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刑事诉讼,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 上述条约内容表明 A清政府熟谙近代的领事制度B列强已掌握中国司法大权 C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D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78. 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79. 据记载,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洋语及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重则致杀身之祸。陈旭麓先生将其概括成“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这里的“某一时期” 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80.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个资料说明,当时五四运动已经发展为 A工人阶级的爱国运动 B全国规模的学生爱国运动 C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D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最符合题意。未选、错选不得分,只选一项且正确得1分。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81 “文革”时期国民经济遭到劫难,但因为党和国家对国防建设的重视,还是取得了较大的科技成就。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文革”时期取得的是 A原子弹研制成功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把宇航员送入太空82康梁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发展”是指 A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B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C由社会思潮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D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83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发生进行了思想动员,这是因为新文化运动 A削弱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B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意识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84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 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平均地权 C反对民族压迫 D节制资本8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 B群众路线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86启蒙运动是欧洲思想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提出尊崇理性 B主张建立法治社会和资产阶级“理性王国”C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D反对教会和教皇的权威87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 D宗法制88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皇位世袭 B皇帝命令称为诏 C皇帝自称朕 D皇权至上89下列对于十二铜表法的论述不正确的有 A是在罗马帝国初期制定的 B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C对平民都没有任何好处 D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等,内容庞杂90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罗马法精神中说:“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这里的第三次征服,指的是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不列颠法系吸取了罗马法中的不少因素B表明罗马法律体系的高度成熟C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以罗马法中的理论为基础 D罗马人不仅能武力打天下,更懂得以法律统治世界 佛山一中xx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学业水平历史(理科)试题答案二、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0小题,每小题1分,共8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ABCACABA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ABDACCAB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BABBDDDBB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ACBDBADBAB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答案CDABBBDDAD题号51525354555657585960答案BBDAAADADC题号61626364656667686970答案DCDADBCDDB题号71727374757677787980答案BCACAACBCA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最符合题意。未选、错选不得分,只选一项且正确得1分。)题号81828384858687888990答案BCACBCADACABABADAC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