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 (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251166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 (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荀子给儒家的“礼”赋予“法”的内容,其弟子韩非批判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把老子唯心主义的“道”,改造为唯物主义的“道”。这表明战国时期()A百家争鸣中有共鸣之处B儒学汇集了各家思想精华C百家争鸣局面归于沉寂D诸子百家的主张基本一致2. 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这说明()A天象变化体现天人感应思想 B天象记录与历法制定密切相关C天象变化体现君权神授思想 D天象记录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3. 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儒学逐渐()A经世致用化 B世俗化 C 官方化 D思辨化4. 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有思想家提出:“孔子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水火之心。故曰载诸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愚不揣有见于此,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该思想家是()A董仲舒 B陆九渊C王守仁D顾炎武5.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文人对美的追求C蔡伦改良纸张术D“书同文”的推行6. 中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汉书艺文志罗列了当时著作有14994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部目录载书有64582卷,与汉书艺文志相较,书籍卷数增加43倍。与这一变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发明是()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转轮排字盘7. 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A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度发展B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C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8. 下图报纸创办于1897年11月,其第一号宣称:“中国人要想发奋立志,不吃人亏,必须讲究外洋情势、天下大势;要想讲究外洋情势、天下大势,必须看报;要想看报,必须从白话起头,方才明明白白。”该报() A表明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的特产 B宣扬了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思想C具有开启民智和救亡图存的作用 D说明向西方学习成为各界的共识9. 1922年,梁启超指出:“科学精神之有无,只能用来横断新旧文化,不能用来纵断东西文化。若说欧美人是天生成科学的国民,中国人是天生成非科学的国民,我们可绝对的不承认。”梁启超此言()A强调思想文化进步的重要性 B肯定了西方文化的优越性C对新文化运动表示完全支持 D否定了当时盛行的进化论10. 1924年5月1日,广州工人代表大会召开,孙中山亲到大会演讲。他指出:工人“要废除中外不平等的条约,便可以做全国人的指导,作国民的先锋。”对这一情景的正确解读是()A这说明孙中山已接纳中共纲领 B它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产物C工人阶级自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D新三民主义为其奠定思想基础11. 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12. 某电讯报导:对中国来说,不依靠苏联而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还具有这样重要的意义,即向迄今由美、英、苏、法四国组成的垄断体制打进了一个楔子,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发言权。该电讯评论的消息可能是()A“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D银河I号计算机研制成功13. 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A都反映了社会现实 B各自具有片面性C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D从根本上是对立的14. 在古希腊的服饰设计中,男女通用的“多利亚”服饰,向外翻折的复式底边与穿着者的肚脐平齐,正好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女式服装“雅典娜”中,腰带的设计使用凸显了上下身的比例关系。这些设计反映了当时希腊()A平等自由理念 B崇尚理性之美C开放包容精神 D注重功利实用15. 彼得盖伊指出:“在文艺复兴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A用理性的旗帜构建美好社会 B彻底否定教皇权威C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D猛烈抨击封建专制16. 新教伦理所表现的现世禁欲精神,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各大宗教,其古老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B只有奉行现世禁欲精神才能发展资本主义C没有经历宗教改革的地区经济不可能发展D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17. “他是一个探索者,经过一段热烈兴奋的思考和试验,似乎发现宇宙秘密。他把宇宙想象为一个机械装置,像绅士图书室里的流行玩具一个用黄铜和闪光木料制作的装有发条的天国模型。它由一个上帝的工程师调试,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转动并保持平衡。”“探索者”的成就()A奠定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基础 B有利于诠释自然现象的奥秘C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 D标志着科学摆脱神学的控制18. 卢梭认为“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他的这一观点()A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 B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C背叛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D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19. 下表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周期表(单位:年)时期科学发明到工业上应用从应用到产品投放市场总计18851919年3073719201944年1682419451964年9514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出19世纪晚期以后()A市场对工业产量的影响增大 B新发明主要产生于工业领域C科技对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形成20. 他们深受德国古典暂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强调主观、天才和灵感,强调人性的自由和解放,在艺术创作中注重艺术家的主观创造性,表现出对历史的兴趣并关注杜会现实中的重大事件。体现这一特点的作品有()A 蒙娜丽莎 B 自由引导人民 C 拾穗者 D 日出印象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作答。21(13分)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其长久的生命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完成下列要求:(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自我完善的角度分析其“取得胜利”的原因。(4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儒学思想的发展演变为例,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9分)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候,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一时之间,“九十五条论纲”实际上成了民族战斗的共同纲领。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材料三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等信条,他又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而加尔文派则宣称:如果我们的统治者是暴君或压迫者,那“他们就不是上帝命定的”,因此“我们在拒绝服从并反抗这样的统治者时,并不是在反抗上帝的意志”。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少数英才”唤醒西欧社会采用的基本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出现的政治和经济因素。(3分)(2)据材料二,概括宗教改革中德意志人民的诉求。结合材料一,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4分)(3)据材料三,谈谈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政治意义。(5分)23(12分)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但在某些发展阶段又具有特定的相似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不要求“人人圣贤”,而要“人人世乐”,功名利禄的渴求不再占据生活第一位,都市人一般“兰膏明烛”、“二八递代”即喝酒聚会,谈情说爱;知识分子则收藏,琴棋书画会友,或邀友畅游。社会风尚一变前期的“简质”,取代以“导奢导淫”之风,礼拜金钱之风,“好色”、“好货”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可以说是市民文化对封建伦常的全面威胁。 摘编自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材料二 “人的觉醒”与“人的发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人的觉醒”除表现为对知识的推崇外,还体现为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在彼特拉克的歌集中,他抒发了对情人劳拉真挚的爱,以绚丽多姿的笔墨描写劳拉的形体美与精神美。他对劳拉的爱,不像但丁只是精神上的,而是“同时爱她的肉体和灵魂”。在薄伽丘的笔下,人性是具体可感的,是两情相悦的爱恋。 肖四新人文精神的张扬与反思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出现的原因。(5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化与同时期中国文化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出现的背景。(5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2分)24(13分)近代中国的白话文运动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文学革新,更具有开启民智的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戊戌变法失败后,清王朝的反动腐朽愈来愈暴露,中国被瓜分的形势愈来愈严重。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都创办了白话报刊,它使民主革命时期的白话报刊又有了新的发展。从1899年到1918年,各地新创办的就有170种。北起哈尔滨,南到广州,东至上海,西达伊犁,遍布全国近30个大中小城市,甚至连最僻远的世界屋脊拉萨,也在1907年创办了西藏白话报。王洪祥中国近代白话报刊简史材料二 刘半农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他认为新文学只有表现自我真情实感才能得到发展。主张在白话文没有取得正宗地位之前,文言和白话可暂处于对待地位,白话应吸收文言的优点,而文言应力求浅显,以便和白话相近。同时提出汉字在实行拼音制以前,写简化字是必不可少的办法。摘编自袁贺真的猛士刘半农 材料三 在新文学以前,文学中文言文学为尊,白话文学是平民文学,是次等的。与之相对应的是由此划分的社会等级士大夫、知识者和平民百姓。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的斗士们深刻地批判了文言文的封建贵族化本质,主张建立一种全社会和全民族共通、共享与共同的“国语的文学”。“五四新文学”的革命性成果之一,就是“将特权阶层独占的文学权利还到了最广大的社会平民的手中”。 张烨文言与白话的千年之争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1899年1918年白话报刊发展的特点及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概括刘半农的文学改良主张并分析其意义。(5分)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期间白话文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从思想解放角度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白话文运动的认识。(4分)25(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经济平等思想是孙中山平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基础之一。而集中反映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的“民生主义”观念就是他在伦敦英国博物院的图书室读书,并考察了英国社会政治风俗时初步形成的。十月革命后,孙中山多次将苏俄政府的平民政策与他所推崇的孔子的“大同世界”相提并论。他说:“若俄国则更进步,其目的在使人人享受经济上平等之幸福,而无不均之患,语其大成,则与孔子所谓大同相类”。由此,孙中山更丰富了他的“经济平等”思想。孙中山把其“经济平等”思想归结到“土地”和“资本”两个问题上。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孙中山的经济平等思想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在“土地”问题上,他认为:“如果我们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办法,把所有的田地马上拿来充公,分给农民,那些小地主一定要起来反抗的。如果地主和农民发生冲突,农民便不能抵抗。”在“资本”问题上,他的这种在中国保护中、小资本而限制垄断资本的政策,既要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又要防止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有问题的。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全民的“同富”只能是 “空中楼阁”。摘编自论孙中山的经济平等思想请回答:(1)据材料,概括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的主要来源。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思想中体现“经济平等”的政策。(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的局限性。(2分)(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的现实价值。(2分)xx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二历史(选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DBDAACCADBBABCABDCB二、材料解析题:本部分共5题,共60分。21. (13分)(1)胜利: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原因:吸收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2分)(2)观点论据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多样性、连续性的特征。(2分)统一性: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大一统思想贯穿其中。如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分)多样性: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性中包含着多样性。如董仲舒新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学说;汉宣帝儒法并用;程朱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2分)连续性: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仁”、民本等思想:如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了“仁”的理念;孟子在其基础上,将之发展为仁政的政治构想,董仲舒儒学则用“天人感应”规劝统治者施行仁政。(2分)论证方面: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1分)22. (12分)(1)形式:采用文学艺术的形式。(或答“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1分)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发展;资产阶级的需求;天主教会的压制。(任答其中两点即可,2分)(2)诉求: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压榨和精神控制。(2分)不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局限于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广泛的社会层面传播人文主义。(2分)(3)理解:“唯信称义”主张带有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强调民族自由。(2分)意义:逐渐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推动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3分)23. (12分)(1)不同:价值观念改变,封建伦常等级观念受冲击;社会风尚,重利拜金盛行。(由追求功名到追求享乐;由勤俭到奢侈,拜金主义盛行)(2分) 原因:明代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阶层扩大,市民意识觉醒;封建礼教压抑人性引发不满和反叛。(3分) (2)相似:崇尚人性。不同:对知识的崇拜。(2分) 背景:精神桎梏来自宗教;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新兴资产阶级正在成长;(3分) (3)认识:坚持文化多元并存的原则,促进文化交流;妥善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基于民族文化的自信,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2分)24. (13分)(1)特点:数量增多;分布较广。(2分) 原因:资产阶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为了开启民智,争取民众。(2分) (2)主张:文学内容应表现真情实感;白话文和文言文并行且彼此取长补短;提倡简化汉字。(3分)评价: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有利于文学通俗化和平民化。 (2分) (3)因素: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大力推动;反封建专制的要求。(2分) 认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发展,同时白话文运动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2分)25. (10分)(1)主要来源:在西方国家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苏俄的影响;古代大同思想。(3分)政策: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3分)(2)局限性:“平均地权”仅涉及分配领域,未触及所有制制度;“节制资本”未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带有不可克服的矛盾和缺点。(2分)(3)现实价值:关注民生;缩小贫富差距;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立足国情,具有前瞻性。(2分)xx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二历史(选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DBDAACCADBBABCABDCB二、材料解析题:本部分共5题,共60分。21. (13分)(1)胜利: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原因:吸收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2分)(2)观点论据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多样性、连续性的特征。(2分)统一性: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大一统思想贯穿其中。如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分)多样性: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性中包含着多样性。如董仲舒新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学说;汉宣帝儒法并用;程朱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2分)连续性: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仁”、民本等思想:如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了“仁”的理念;孟子在其基础上,将之发展为仁政的政治构想,董仲舒儒学则用“天人感应”规劝统治者施行仁政。(2分)论证方面: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1分)22. (12分)(1)形式:采用文学艺术的形式。(或答“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1分) 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发展;资产阶级的需求;天主教会的压制。(任答其中两点即可,2分) (2)诉求: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压榨和精神控制。(2分) 不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局限于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广泛的社会层面传播人文主义。(2分) (3)理解:“唯信称义”主张带有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强调民族自由。(2分) 意义:逐渐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推动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3分) 23. (12分)(1)不同:价值观念改变,封建伦常等级观念受冲击;社会风尚,重利拜金盛行。(由追求功名到追求享乐;由勤俭到奢侈,拜金主义盛行)(2分) 原因:明代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阶层扩大,市民意识觉醒;封建礼教压抑人性引发不满和反叛。(3分) (2)相似:崇尚人性。不同:对知识的崇拜。(2分) 背景:精神桎梏来自宗教;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新兴资产阶级正在成长;(3分) (3)认识:坚持文化多元并存的原则,促进文化交流;妥善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基于民族文化的自信,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2分)24. (13分)(1)特点:数量增多;分布较广。(2分) 原因:资产阶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为了开启民智,争取民众。(2分) (2)主张:文学内容应表现真情实感;白话文和文言文并行且彼此取长补短;提倡简化汉字。(3分)评价: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有利于文学通俗化和平民化。 (2分) (3)因素: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大力推动;反封建专制的要求。(2分) 认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发展,同时白话文运动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2分)25. (10分)(1)主要来源:在西方国家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苏俄的影响;古代大同思想。(3分)政策: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3分)(2)局限性:“平均地权”仅涉及分配领域,未触及所有制制度;“节制资本”未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带有不可克服的矛盾和缺点。(2分)(3)现实价值:关注民生;缩小贫富差距;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立足国情,具有前瞻性。(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