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南京大屠 杀纪念馆心得体会多篇大汇编

上传人:陪**** 文档编号:419508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观南京大屠 杀纪念馆心得体会多篇大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参观南京大屠 杀纪念馆心得体会多篇大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参观南京大屠 杀纪念馆心得体会多篇大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心得体会多篇大汇编【第 1 篇】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心得体会和初冬的景象一样,当我们站在了纪念馆的门口,原先路上有关有笑的心情都忽然不翼而飞,剩下的只有满脸的肃穆、满眼的苍凉,似乎那口和平之钟的巨大回响在无情地震撼着我们的心。当看见黑色的大理石铸成的金字塔和雕塑后,大家便什么话都说不出了,似乎所有的话都被哽住,已经没有办法用言语形容当时的心境和复杂的心情,突然感觉到自己所学的一切所谓华丽的辞藻在此刻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走进大屠杀纪念馆,大家立刻被以生与死、悲与愤为主题的悲苍景象所震撼了。纪念馆前的警钟上镌刻着“敲世纪警钟,祈世界和平”的十个大字,提醒着每一名有良知的中国人勿忘国耻,兴我中华。纪念馆虽不很大,但我却走了很久很久,我不知道我是怎样走出纪念馆的,时间似乎在那一刻凝固,我们又似乎在那一瞬间走过春秋,走过寒冬,走到了世界的尽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绝不能患历史健忘证,决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血海深仇!决不能愧对无数先烈和死难的冤魂!一个人、一个民族,是需要有点精神的,如果自己不争气的话,怨天尤人没有任何意义!落后就要挨打,这历史的教训太沉痛太深刻。今天,我们祭奠南京大屠杀,不是囿于历史的伤痛中而不自拔,而是痛定思痛,反省自己,知耻而后勇,发愤图强!奋发图强!只有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只有我们强大了,我们才能站得直、立得稳。我们今天的幸福,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和生命。先人们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安定和平的天地,作为一名受党和人民培养多年的基层党委书记,我们必须有一种为了地方的发展、父老乡亲的安居乐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畏精神,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积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为祖国的富强昌盛贡献力量。【第 2 篇】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心得体会到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很值得一去的地方。到达后,只见纪念馆的外观是灰白色调方正的建筑,上书“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我的心顿时沉重起来。炎炎烈日下,等待进馆的人群排着长队。借此等待的时间,我看见右侧是一组黑色雕塑,表现了侵华日军的暴行幼小的孩子被惨杀,年迈的老人仰天痛哭;年轻的妻子遭受蹂躏,丈夫却无力保护;敌机狂轰滥炸之下,儿子牵着颤巍巍的老母逃难,何处是乐土,何处是生路?进入悼念广场,一条两边布满鹅卵石的不宽的路伸向史料陈列馆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高大突兀的石壁, “遇难者 300000”,用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斗大的字,让每个进入的中国人一眼就看得见,让每一个进入的日本人一眼就看得见,让每一个进入的不同种族、肤色的人一眼都看得见 1 30 万!其实这还是保守的统计,实际在大屠杀中遇难的人数远不止这个数字。史料陈列馆呈平顶半地下墓室形,看着不高。进去后先要经过一处厅堂,幽暗的灯光就像发自地狱,我的心情越发沉重了。首先以实景展示的是日军攻破南京的经过。1937 年 1 2 月,日军从上海进逼南京城,国军浴血抵抗,但未能有效阻击其多路进攻。12 月 13 日,在一片混乱中日军攻入城内,长达六周的大屠杀拉开序幕,人类史上最惨绝人寰的悲剧无情上演!战役中牺牲的国军将士可歌可泣的事迹令人动容,他们的照片高悬壁上,他们的名字光耀山河,与日月同辉!需要记住的还有一个名字松井石根,正是他下令日军可以在城内烧杀淫掠,为所欲为(此人在战后接受审判,作为乙级战犯在南京被执行死刑,没有逃脱。当然最令人愤慨的是侵华日军罄竹难书的罪行,馆内以照片、实物、影像、名人信札、侵华日军回忆录等详实确凿的史料证据展现出来。遍布六朝古都大街小巷的日军官兵就是恶魔、野兽,难以想象的罪恶在那漫长的六周里每分每秒都在发生,昔日的金陵胜地沦为炼狱,成群的手无寸铁的百姓被驱赶到长江边,遭遇机枪疯狂扫射,鲜血染红江面。为节省子弹,日军干脆逼迫人们走向“万人坑”活埋。每 12 秒就有一个宝贵的生命消失,1 2 秒,1 2 秒!惨无人道的杀人游戏是野兽取乐的消遣,一颗中国男子的头颅被搁在路边木栅上,死去的面容上满布凄苦悲伤,嘴里被塞进半支香烟!这颗头颅还被当做皮球踢来踢去,围观者发出鬼哭狼嚎般的狂笑,他们不是人! 中国人的命就这么不值钱吗?!我感到满身的热血在沸腾,满腔的怒火在燃烧!在经历了 1 20 分钟沉痛与悲愤的心灵旅程后,我走到出口。墙壁上镌刻着醒目的大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铭记历史,忘记仇恨” 。中日两国,本为一衣带水的邻邦,远在隋唐时期,日本曾数次派遣使者来到中国学习先进经验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到了近代,日本积极效法欧美国家,实行明治维新,一跃而为亚洲强国,徒弟超过了师傅,转而狼子野心大暴露,妄想吞灭幅员辽阔的华夏九州。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回顾南京大屠杀惨剧,可上溯至 1 840 年古老的国门被侵略者坚船利炮打开为发端的百年磨难史与屈辱史,我们获得的教训与经验何其沉痛与深刻。是的,历史不能忘记,要刻骨铭心地记住!我们应该时时警醒,刻刻反思,将这股力量化为振兴民族与国家的动力!【第 3 篇】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心得体会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从课本里面学过“南京大屠杀” ,接着又在很多社会活动,书刊媒体中反复提起,虽书本内容真实惨烈,但到底是怎样一种情景大多时候还只是停留在想象。近日有机会同即将援外的医疗队友们一同参观这所为世人所“震惊”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是我多年想做的事,所以我怀着警世而鉴证的心缓缓而来。南京大屠杀,这个让所有中国人都忘不掉的事情,从一进入广场就让我感到沉重,走到南屠馆门口,映入眼帘的就是上面这个巨大的让人很压抑的雕塑,仔细看下面的文字介绍可以知道这是个可怜的女人,她的家人全部惨死于日军魔掌下,而自己却被侮辱而屈辱的活着,也许死很容易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读后感、观后感。可是活着确实很难。进入馆内就可以看到很壮观的很高的书架,那个书架,那里面每个看似书籍的文件里面是当年南屠遇难的人的个人资料,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在向里面走便是对历史的介绍与回顾, 1937 年12 月 13 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 华中 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 6 师团师团长 谷寿夫 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 6 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致使我中华儿女 300000 人死于刀下,这是何等的耻辱与无奈。再看到墙上的惨烈图片与文字: 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 2 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 字字刺入我心, 作为东北人的我可能更能体会那种亡国之哀,亡国之怒,亡国之奋 悲愤与不能难于言表。在馆中还有让我印象深的 就是这个叫做 12 秒的地方,我刚开始还不知道那是干嘛的,可是看过介绍才知道水滴了 12 滴就是过了12 秒,就会有一个南屠逝去的人的遗像之灯被点亮,依次下去,每隔 12 秒就会出现一盏亮的灯,看看当时我们的国人是何等的悲凉与惨烈啊,这是何等的警世啊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当然馆里面也有一些对爱国主义者和外来和平者的表扬与陈述他们有的浴血奋战,有的异国他乡前来帮忙,这些人是值得尊敬并永远不能忘记的,没有他们,日本的魔爪长会张的更大伸的更远,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致敬,正式有这些正义之师仁义之师才能使我们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谈古论今。是啊,此时我的心情从悲愤转到了尊敬,从尊敬找到了方向,从历史中寻找到了力量,从历史中看到了我们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正如里面一句话所说,forgive it,but do not forget it. 是啊,一味的怨恨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重要的是要自身发展,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对所有中国人的警告。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努力,中华民族绝对不会有类似情况在发生。我们不会忘记过去,我们更要关注现实,日本钓鱼岛事件在升级,日方相关大臣参观靖国神社,一件件事在不停的告诉我们勿忘国耻,珍惜现在,让这种血的耻辱永不再来。在即将出国之际参观此馆,意义匪浅, 该馆现在已成为国际间祈祷和平与历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 “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参观此馆 即是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能鼓舞大家的士气,对我们援外很有帮助,我们当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也应该像馆里的国际友人学习,在环境极端恶劣,生活极端痛苦的条件下,他们依然坚持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拯救了无数受苦大众,我们作为中国医疗行业的代表理应表现出大爱精神,在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下,在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旗帜下我们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圆满完成援外任务,良好发扬中国国际主义影响力。【第 4 篇】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心得体会2015 年 7 月 17 日 ,这是阴雨绵绵的一天,我的心情一如天气般阴沉这天,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去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同时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保持原来的地形地貌,建筑似一座墓冢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读后感、观后感。纪念馆内,秩序井然,庄严而肃静。通过正门宽阔的小广场,是兀然驻立的残缺的纪念碑,挣扎扭曲的一颗青铜头颅和一条胳膊半陷在鹅卵石中,300000 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折向左手边,是条甬道,两个真人大小的青铜老妪向人们展示刺刀洞穿的肩胛和残疾的伤腿,抬头望天的愤懑。颓垣断壁的围墙,空旷的墓场,寸草不生,气氛凄凉。进入展馆,看到一个令人发指的画面: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 。他们分别杀了 106 和 105 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 。天啊!这是何等的残暴啊!在“大日本皇军”的刺刀下,在失了人性的“人”面前,生命是如此的轻贱,上天的好生之德哪里去了?人的仁慈心哪里去了?一具白骨,瞪着空洞的眼眶,张着永远也无法闭上的嘴,向后世之人控诉着,永不停息。头颅骨上的钉孔,髋骨上的刀痕,无一不在控诉着,控诉着“大日本皇军”的残忍兽性。心在痛,为这些无辜的先人;心还在痛,为古城南京所受的凌辱;心不停的在痛,为人性的脆弱,为人性的丧失。丧失人性的人,与禽兽有什么区别?下个展室里,重叠安息着两百多具死难者的骨殖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有的还能分出个体,有的叠压在一处,有的干脆分不出你我,有的缺胳膊断腿,有的身上还带着刺刀。蓄积已久的泪水终于滚落而下,身子也禁不住有些僵硬。墙壁上有句约翰拉贝先生的话:“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 ”我们不是崇尚军国主义,但牢记血海深仇,却是我们中国人不该忘记的;现实却是日本当局时时刻刻总想抹杀那段历史,他们修改教科书也好,拒绝为战争受害者赔偿和承担责任也好,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历史不会忘记,历史告诉未来!踏着这累累白骨穿过那不散的冤魂,历史让不曾凝固的血和没有回音的泣声在民族的记忆中永不磨灭。死者长已矣,生者以胜利告慰三十万同胞中华民族已在世界的东方崛起!【第 5 篇】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心得体会2015 年 7 月 1 7 日上午, 在学校党支部、工会的组织下,桠溪中学全体教职工 来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 师德锤炼 ,共同回顾那段沉痛历史,使我们能够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1937 年的 12 月 13 日,一场屠城之灾降临到南京这座 古老的 城市。侵华日军在占领南京后的六周内,犯下了惨绝人寰的罪行,我 30 万同胞惨遭虐杀,妇女强奸事件发生两万余起,全城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公私财产损失难以计数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读后感、观后感。 “12.13”这个浸透了血和泪的日子,成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沉重印记。进馆前的每一个雕像都在讲述着一个个活生生的悲惨故事,故事中有儿童、妇女、老人,每一个人都在惊吓和恐惧里,他们让我们心酸、揪心、落泪。纪念馆中铁证如山的图文影像资料、无法计数的遇难者的累累白骨,历史场景的模拟再现,无声地揭露着侵华日军的滔天暴行,让 我 感同身受,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历史是一面镜 子 ,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不能忘记 落后 就要挨打,不能忘记近代中国闭关自守,积贫积弱,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奴役,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更不能忘记覆巢之下无完卵,国家受侵略、人民遭劫难的历史教训。 本次参观活动让我 深深地体会到民族命运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大好环境,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历史不能忘记、历史不能篡改、历史永远是一本教科书。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我们不受别人欺辱,我们也不会欺负别人,但我们却要记住德国朋友拉贝所说的一句话:“我们可以忘记仇恨、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所以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观后感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观后感今天我看了中央电视台直播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令我十分震惊!我第一次知道了南京大屠杀,它发生在 77 年前,日本侵略者在 1937 年 12 月 13 日至 1938 年 1 月这短短的 6 周时间里残忍的屠杀了 30 多万南京同胞。日本侵略者使 30 多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惨遭侮辱,无数儿童死于非命,1/3 的建筑物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南京大屠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三大惨案之一, 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无辜的中国军民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成了亡魂。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少年儿童一定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要奋发图强使我国成为世界强国,只有国家强大了才不会被外敌欺负。我们既要记住过去,又不要仇视日本,要友好共处。我衷心的希望世界和平,远离战争,没有战争就没有杀戮!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观后感南京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正式启动,也是在这一刻,开启了我对中国历史浅薄的认知,只是历史给我上的第一课便是这样的震撼人心。从电视直播的镜头中,一尊尊诠释家破人亡的雕塑,十字雕录碑上让人醒目痛心的数字,仿佛让我看见了 77 年前那三十多万同胞无奈的挣扎与恐惧,看见了鲜血与泪水,看见了悲愤与仇恨。当献花仪式中国士兵迈开步伐,当安魂曲奏响,当现场一万多人同时低头默哀,当鸣笛拉响行人止步,每一个瞬间都深深的牵动撕扯着我的颤抖的心灵。 77 名青年代表用悲壮激昂的声音朗诵【和平宣言 】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字字刺痛我,句句警醒我,三十万亡灵,百年悲叹,饮恨江城。习主席为国家公祭鼎揭幕,这一神圣的时刻告诉我们,以国之名,举国同祭的纪念日画上了新的符号。习主席在讲话中告诉我们,我们祈愿和平,我们捍卫和平,我们不忘国耻,谴责罪责,却不是要我们延续仇恨。看见了吗?我们中国无愧为世界和平倡导者,今天的我们并不胆小懦弱,不延续仇恨是中国人的善良与良知,而这些也时刻提醒着我们珍爱和平,珍爱幸福。现场各国人士代表,还有敬爱的幸存者爷爷奶奶们,你们看见了,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世界和平,国家安宁贡献微小的力量,在每一刻我们都骄傲我们是正直且有包容大爱的中国人。和平大钟撞响的不应该只是钟声,而应该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声,我们共同祈愿维护和平安宁的心声,每一次的撞击都深深的震撼着我们的血液神经,震撼着我们十三亿人们紧紧拥抱的心。洁白的和平鸽放飞,它会把我们的祈祷带给远在天堂的亡灵们,把和平的钟声也一并带给他们,也把正义的灵魂带给全世界全人类。仪式慢慢的落幕了,但正义和平在我们的心中却永不落幕,中国人祈愿呐喊的心声永不落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有感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这看似平常的话语,道出了最深刻的爱国理由: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失去祖国母亲的保护,人们就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履行爱国的责任或义务,是对祖国母亲的报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 20 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切都如雷锋所言:“我是祖国的,祖国是我的” 。在历史长河中,英雄事迹,层出不穷;爱国人物,群星灿烂。曾经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如不畏强暴的晏婴,英勇抗击匈奴的卫青、霍去病,精忠报国的岳飞, “男儿到死心如铁”的辛弃疾,保卫北京的于谦,抗击倭寇的戚继光,横戈戍边抗清的袁崇焕,少年英雄夏完淳, “也留正气在乾坤”的张煌言,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毕生致力革命创导新学的何子渊等等等,他们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不畏贬谪,不怕牺牲,忠烈千秋,永垂千史,这正是爱国主义力量的集中表现。历史进入二十世纪,祖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蹂躏,山河破碎,国土沦丧,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如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等。当此之时,无数爱国之士发誓疗治母亲躯体上的伤痕。 “难酬蹈海亦英雄” , “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是敬爱的周总理和鲁迅先生发出的献身祖国的铮铮誓言。革命前辈方志敏烈士,面对敌人的屠刀,毫无惧色,从容就义,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倾吐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欣喜若狂,置国民党特务的威胁于不顾,急急登程,从欧洲返回祖国,他说:“我一定要把自己的余生献给祖国!” 。我们守护不能忘却的记忆、捍卫不容否认的真相是爱国主义;维护国际公理、维护国际正义、维护二战胜利成果是爱国主义;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做世界和平的倡导者、推进者、捍卫者也是爱国主义;传承和实现革命先烈的遗愿,让祖国不再任人宰割、兴旺发达、文明和谐,永远立于世界强国前列更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炎黄子孙高尚的美德 2016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有感:浅谈爱国主义心得体会。不论在古代,还是在近代;不论是白色恐怖的过去,还是春风和煦的今天,都是如此。一切的恶势力,都会败倒在它的面前。爱国主义力量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历史已经证明的,今后将更进一步证明的一条真理。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直接联系起来,把自已的人格与祖国的国格直接联系起来,这正是爱国主义真谛之所在。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有感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有感2017 年 11 月 11 日,初冬。南京的冬日,少许的阳光里夹杂着湿冷气息,我的心里却因为今天将要参与的活动燃了簇簇热火。穿上新华蓝的马甲,和二十多位小记者一起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学习,重温那段让让中华儿女刻骨铭心的悲痛历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水西门大街,以前是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听讲解老师说,侵华日军的暴行从攻占南京城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从 1937 年 12 月13 日到 1938 年 1 月,短短 6 个礼拜,疯狂杀害我同胞多达 30 余万人!醒目的 300000 字样猛烈地敲击着我的内心,怒,日军的残忍行径!悲,同胞的悲惨遭遇跟随引导向馆内走去,我们看到了一条用许多脚印构成的道路,这些是大屠杀幸存者的脚印。其中有一个脚印只有一只,原来是一个老奶奶当年不幸被日军的炮弹击中,失去了左腿,在这里留下了残缺的印记。纪念馆中陈列着很多照片,照片上大屠杀前的南京是多么的宁静,然而,宁静被炮火打破,祥和与被血洗过的南京的景象形成巨大的反差,景象之惨烈我不忍直视。那惨绝人寰的场景刺激着我的每一根脑神经,令人发指。30 多万的普通百姓,放下枪支的士兵,多手无寸铁的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就这样被冰冷凶残地炮弹无情地夺走了生命。一路参观,我心情非常的压抑,非常的难过,我也感觉非常困惑?为什么日本人要来侵略中国?爸爸告诉我,因为日本人多地少,资源匮乏,遭遇经济危机发动了对外侵略。讲解老师也告诉我们,当初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时候,中国经济比较落后,而且还闹饥荒,民不聊生。一个上午的参观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和美好,我们每天坐在明亮的教室,学习这各种知识。伤痛激发斗志,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我们的祖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在全世界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让我明白了:一定要让自己强大起来,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只有自己强大起来了,才能占据主动。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一定要牢记使命,努力学习,将来做一名合格的建设者。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有感2017 年 11 月 11 日,我有幸以新华网小记者的身份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触情生情,感触良久,内心久久不能平复。我怀着沉痛的心情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 16 个鲜红的大字。这是邓小平爷爷亲手题写的,这些字的红色,就像遇难同胞的鲜血在控诉侵华日军的残酷罪行,刺痛着我的双眼!我们跟着讲解员陶老师走向了一条铜板路,上面有许多幸存者留下的脚印。突然我惊奇地发现,一块铜板上只有一个脚印!陶老师跟我们说,这是吴秀兰老奶奶留下的脚印,上面有她亲手写下的名字和年龄。陶老师诉说着吴秀兰奶奶当年所发生的故事:那是在 1937 年的冬天,南京遭到日军轰炸,当时吴秀兰奶奶带着三个女儿,来不及躲避,左腿受伤,而无法医治,后来锯断左腿才保住了性命,这时我的心也不自觉地痛了起来。旁边的不远处,我又看到了两座老奶奶的雕像,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肩头被打入子弹的受伤老奶奶的雕像,那时因为医疗条件有限,受伤的老奶奶只好自己用手生生将嵌在肉里的子弹取出,另一个雕像的老奶奶是膝盖被打进了子弹,取不出来,导致膝盖肿起走不了路,落下终身残疾,晚年只能拄着拐杖生活,从她们那饱受风霜的脸和刻着深深皱纹的额头上我仿佛同样感受到她们的悲痛和绝望!沿着小径,我们走到了集会广场,它被灰色鹅卵石覆盖,寸草不生、一片荒凉,仿佛在向来到这里的人们倾诉当时的惨烈!我们边看边走,不知不觉来到了和平广场,和平广场是以和平钟为名,它是用三根黑色的三楼柱和五个褐红色的圆圈,组成了 300000 这个数字,钟梁上挂着的和平大钟,它是由日本捐资铸造,钟面上刻着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文,每年的 12 月 13 日和平大钟都会被人们撞响。然后我们又参观了万人坑和临时展馆,一幕幕场景触目惊心,久久震撼着我的心灵侵华日军的罪行惨无人道、令人深省,我们国人当自强!经过这段悲痛的历史,我们来到了和平女神像面前,只见她右手举起一只信鸽,左手托着一个和我们一样向往美好生活的孩子,有一个同学突然问老师:“为什么这里有很多水呢?”老师微笑着告诉了我们答案,原来这些水如同一面镜子,能映出我们的过去和现在,而整个纪念馆就是一艘轮船的造型,它仿佛带着苦难的人们脱离苦海,驶往美好的未来!同学们,让我们铭记历史,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现在,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不忘历史 牢记使命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感想“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这是雕刻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墙上的一段警言,它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雕刻在我的心中。12 月 13 日,xx 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馆坐落在南京市江东门,这里曾是侵华日军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1937 年 12 月 13 日至 1938 年 11 月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暴行,三十万同胞惨遭不幸,让世人震惊。纪念馆的整体设计形状为“和平之舟” ,像是一座拔地而起的船头造型。从侧面看,又像一把被折断的军刀;从空中看,又是一个化剑为犁的立面。外观大气肃穆,设计布局寓意深刻。纪念馆前半部寓意为“白骨为证,废墟为碑”; 后半部分体现了“人类家园,走向和平” 。整个建筑设计构思可以用“死亡、和平”四个字来概括。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充分体现了建馆的指导思想,和平是人类发展的主题。在人类的浩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展厅中,大家仔细观看了每一件展品,一件件史实资料及“万人坑”白骨,让人陷入了沉思。特别是国际友人冒着生命危险偷偷拍下的影片,详细记录了日军烧杀抢掠奸淫的暴行,令人发指。现在南京大屠杀受难者、亲历者还有健在 100 多人,他们的口述就是铁证。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大屠杀纪念馆时会见幸存者代表时指出, “你们当年见证了这段重要的历史,这样一段苦难的历史不能忘记啊。 ”日本军国主义企图篡改历史,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们是不能容忍,也是坚决不会答应的。2017 年 12 月 13 日是纪念南京大屠杀 80 周年的日子,我们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就是要不忘历史。有句话说得好,中国的武器再不行也是保护你的,外国的武器再好也是揍你的!所以,勿让仇恨、厌世、恐慌和抱怨像一颗种子一样摧毁整个社会的和谐。历史和世界上当今现实告诉我们:没有了国家,我们什么都不是,只能任人欺辱宰杀。落后就要挨打,南京三十万同胞的白骨就是血淋淋的铁证! 爱国有道,行为有范,更不要让别有用心之人以爱国为名毁了我们爱国之心,心存宁静,善辩是非。尽管祖国还有不足的地方,她还在努力追赶与弥补,不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这个国家,没有国家的孩子就像没有了爹娘!因此,我们就是要包容她,发展她,祝福她!祖国强大了,人民才有幸福可言,任何侵略者将为之胆寒。因此,我们要和平,要发展,这样的悲剧将不会重演,希望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愿勤劳善良的人民幸福安康!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所感 750 字2017 年 11 月 11 日,我们小银星记者团一行 20 多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开了纪念馆就在家门口,常从门前走过,却很少去关注到它,也曾经听到别人说起过一些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事,似懂非懂。因为听说里面有死去的人,所以心里还是有些害怕的,可所有的这一切,都随着我这次记者团的实践活动,而发生了改变!我们跟随着周老师一起进入了纪念馆,尽管是周六,前来参观的游客非常多,可是真正进到里面每一个场馆时,大家都十分的安静。这次活动中还特意安排了一位纪念馆内部的专职讲解员陶老师,全程为我们进行讲解。我们经过每一个场馆,每一个物件,每一张照片时,都十分认真地听讲陶老师的讲解。慢慢的,我才知道,原来这里记录的是一个我们祖国历史上发生的一件非常令人震惊的事件。1937 年的中国,被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略,他们攻占了中国许多城市,也包括南京。日军攻占南京后,在长达六周的时间内,疯狂屠杀了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遇难者达 30 万人以上。这场震惊中外的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永远的伤痛。参观当中,陶老师还特意给我们介绍了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老人,用她那真实而凄惨的一生,向我们讲述了那个黑暗的年代,那一段屈辱的历史。今天,我们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就是要不忘历史,国家和人民穷苦,就只能任人欺辱。落后就要挨打,三十万同胞的白骨就是血淋淋的铁证!今天,我们回顾了 80 年前的中国伤痛往事,那一幕幕悲惨场景,刻骨铭心;那一个个遇难者姓名,就是在血泪控诉侵华日军的历历暴行!我们纪念遇难同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渐渐富裕和强大起来,可是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牢记血的教训,奋发努力,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