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关于地方机构改革干部思想反映的调查及建议

上传人:Q** 文档编号:411920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关于地方机构改革干部思想反映的调查及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某市关于地方机构改革干部思想反映的调查及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某市关于地方机构改革干部思想反映的调查及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市关于地方机构改革干部思想反映的调查及建议深化地方机构改革是干部集中调整期,也是干部思想状态的活跃期。当前,党和国家机关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地方机构改革也已箭在弦上、引而待发,而关于改革的各类传闻铺天盖地,成为茶余饭后的热聊话题、成为干部队伍思想波动的引发源头。总体讲,各级干部普遍认为改革是强国之路、大势所趋,坚决支持拥护、充满信心期待。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干部对改革将会给行业、给单位、给个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也流露出一些困惑和忧虑。前段时间,我们通过集体座谈、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对部分干部思想进行了调研摸底。政策制度怎么变。当前,大家最为关注的,就是涉及干部切身利益方面的政策,会有哪些调整变化。有的反映,改革必须面临一些人员的更替和划转,应当在改革之前就定好制度,真正让制度成为改革的唯一标长环境、更好的地位待遇,另一方面又普遍关心本准,不能让一些人钻了制度的空子,出现违规提拔、突击提拔的问题。四是进退去留怎么办。一方面希望改革能给自己带来有利的成系统、本单位会有什么变动?担心单位被撤、裁、减,影响个人前途后路;同时,也担心改革使个人利益受损,今后发展晋升更加困难。梳理总结,当前主要存在“五种心理表现”:一、聚焦改革走向的关切心理。主要集中在机构职能调整、政策制度变化、实际利益分配等方面,体现为“四个关注”:一是总体框架怎么定。改革涉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机构、省级党政机构以及省以下党政机构三个层级,虽然具体方案没有出台,但机构职能如何优化,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比如,省级以下机构在改革上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规定限额内因地制定设置机构和配置职能。有的讲,机构调整势必波及单位人员编制,影响个人的实际利益。二是机构调整怎么定改。地方机构改革必然涉及到人员的划转、机构的重新设立。有的干部反映,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对于不同的情况,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地方的做法。二 、主要心态剖析从对 200 多名机关干部问卷调查及个别走访和座谈的情况看, 机构改革在县级机关中虽还未实施,但业已成为基层干部关心和议论的热门话题。 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人, 反映出了不同的心态:1、普遍拥护, 但信心不足问卷中, 87%的干部对机构改革表示拥护, 65%的干部认为这次机构改革是及时的, 甚至有 24%的干部认为改革已滞后。 座谈和个别交谈中 , 很多机关干部认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现行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种种弊端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合谐音符, 不仅对不断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构成障碍, 而且也是滋生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的一个重要温床。 改革虽然很可能触及自身的利益, 但机构改革顺民心, 合民意,是人心所向, 大势所趋, 势在必行。 但从问卷和座谈的情况看, 虽然大多数干部对这次机构改革持积极支持态度, 但对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目的也有相当数量的干部持谨慎低调的态度, 感到信心不足。 问卷表明, 57%的干部认为其所在单位在机构改革能做到平稳, 但 37%的干部认为“ 难说” , 6%的干部认为“ 不能” ;56%的干部认为当地政府对机构改革会“ 积极实施”, 28%的干部认为会“ 被动应付” , 16%的干部认为会“ 变形走样”;在问及“ 你估计机构改革的结果将是怎样”时, 只有 27%的干部认为改革能“ 达到预期目的” , 66%的干部认为只能在“ 某些方面有所进展” , 还有 7%的干部估计会跟以往一样“ 走过场” 。2、既盼又怕, 思想准备不足, 个人前景堪忧面对人员分流, 74%的干部持坦然和无所谓的态度, 32%的干部认为对自己还是一次“ 良好机遇”,但也有 65%的干部对这次改革于自己是“良好机遇”还是“ 沉重打击”感到说不清。 在分流后择业取向方面, 有 72%的干部仍想依靠组织分配或提前退休, 只有 28%的干部愿意自寻出路, 接受市场的选择;67%的干部想到事业单位工作, 愿意 “下海”的只占 24%,愿到企业去的只有 9%。 座谈和个别交谈中, 有不少干部流露出国务院制定的“ 带职分流, 定向培训, 加强企业, 优化结构”的方法, 对江西大多数县级机构改革不一定适用的想法, 对假定自己被分流后的前景担忧。 他们认为, 现在是各行业都存在人满为患,必须精减的问题。 人都没地方要, 带职有何用? 县里哪里还有几个国企? 即使有一二个暂时还能维持的, 工人阶级本身都有被迫下岗, 生活难以维继的问题, 分流到企业, 与其说是加强企业, 还不如说是与工人阶级争饭吃;“下海”练摊? 江西是个农业省, 商品经济欠发达, 尤其是县域经济大都比较落后, 基本上还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 况且这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城镇居民、农民和下岗工人业已抢先一步占领了市场, 形成了一个庞大的“ 练摊”队伍,市场承载量已趋饱和。3、年龄不同, 想法不一 年轻人 :爱拼才会赢。 问卷中 30 岁以下的干部对这次机构改革积极支持, 并抱有很高的期望。他们中无一人认为这次改革会重蹈覆辙“ 走过场”,也无一人认为面对机构精减对自己是“ 沉重打击” 。他们中有 85%的人愿意接受竞争上岗的挑战, 即使被分流, 也有 56.4%的人愿意自寻出路, 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层次。年轻人自信地表现出他们的个性优势、年龄优势和总体的文化优势。“ 老年人”: 羁鸟恋旧林。 问卷中 46 岁以上 32 干部在回答“ 假如你确定被分流 , 你是依靠组织分配、自寻出路、申请提前退休”的选择时, 选择“ 依靠组织分配”和“ 申请提前退休” 的占 96.4%, 只有 2 人愿意“ 自寻出路” , 占 3.6%。 83.6%的人愿意去事业单位, 怕企业 “ 前景难料 ”, “ 下海被淹 ” 。 这一年龄层的干部总有“ 生不逢时” ,“ 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和委屈。有的干部说他们是“ 生在建国前后, 长在困难时期, 读书时遇上 文化革命 , 结婚时碰上计划生育 , 改革开放刚过几年好日子, 却又将成为机构精减扫地出门的主要对象。 ”应该说, 这一年龄层的干部虽是“ 文化大革命”的受害者, 但也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 对机构改革绝大多数是拥护的, 但面临 50%的精减任务, 他们自叹无论在年龄、知识及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与年轻干部无法竞争。因此, 他们中对单位和组织的“母子情结”特别深, 择业的取向最求稳。中年人:两本不同的“经” 。 问卷中以 31 至 45 岁的干部人数最多, 但中年人特有的“ 稳重”和所处的特殊位置使得他们连问卷调查和个别座谈都不太愿“ 直抒胸意” 。 综合分析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仍处在一般岗位的干部“ 早衰” 。 由于长期从事机关行政工作, 不少人一无专业技术特长, 二无较好的社会关系基础, 如果“ 皇粮”不保, 自己会的别人不需要, 别人需要的自己不会, 家中上有老, 下有小, 何去何从不知如何是好。 希望依靠组织分配的占 43%,令人惊讶地比“老年人”的比例还高出近二十个百分点。二是处于领导岗位的干部“ 顺势而上” 。 他们中大部分认为改革对自己是良好机遇, 把握得好可以大展宏图, 即使被分流, 由于多年领导经验和社会关系的积累, 他们的生存门路也广得多。4、职位不同, 心态各异 单位领导 :几家欢乐几家愁。 因为身处领导岗位, 政治觉悟和政治参与热情较高 , 98%的人坚决拥护机构改革, 无一人反对。 但他们支持机构改革不少具有“ 排我性” , 不少认为自己这个部门很重要,“ 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 。 调查中 , 一些“ 预计”并坚信自己部门不可能被撤并的单位领导显得神采飞扬, 而一些单位领导面对撤并问题则在“ 无所谓 ”中流露出些许伤感和无奈。部门主管: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 在他们中有一种奇怪现象, 面对分流, 想依靠组织分配的比例最高, 而愿意自寻出路的比例最低, 而且认为机构改革超前的人数比例居然也最高。 “ 部门主管 ”的位置对于他们是一根“ 鸡肋 ” , 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他们中一些干部认为, 自己这时“ 下海”不年轻, 退休又太年轻, 当领导难等, 不当领导又难受, 处于一种左右为难的境地。一般工作人员:围城外面的世界或许更精彩。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 一般工作人员既产生了危机感, 更有一种强烈的进取意识, 无论何种年龄段的一般工作人员大都厌倦了机关的压抑和低效。 他们中认为改革滞后的比例最高, 愿意自寻出路、去企业或下海经商的比例也远远高于部门主管。 不少机关一般工作人员流露出“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 壮士扼腕, 走出围城 , 义无反顾勇当市场经济大潮弄潮儿的凄凉与豪迈, 愿意努力去寻求和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更好的生存空间。二、关于搞好县级机构改革的几点思考通过对部分县级机关干部面对机构改革心态的分析, 我们认为, 这次县级机关机构改革的主要难点, 一是广大基层干部虽对“ 改革势在必行” 有着较广泛的认同, 但面对如此大的精减调整幅度和力度,思想准备明显不足。 对改革的必要性尤其是紧迫性, 在认识上与中央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对如何响应、参与、支持并承受这场将涉及自身利益的改革, 不少干部还未做深入思考, 姿态定位尚未确立。二是不少干部对当地政府能否按中央的要求积极组织实施改革持不信任态度, 对改革能否顺利推行信心不足。 三是干部分流在县一级难度相当大。 本世纪末的 2 年, 是我国深化改革的关键年, 机关干部要精减分流 , 企业工人要下岗, 大学生分配走向市场,军队裁减要安置, 农民负担要减轻, 等等, 各种矛盾都交织在一起, 社会各阶层利益调整的矛盾更加突出, 社会和政治稳定必将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不能实现稳定分流, 其它一切改革都将功亏一篑。笔者认为, 认真及时地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 是确保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1.搞好宣传教育:针对性做好不同年龄、不同职务机关干部的思想工作, 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对机构改革的思想认识。从现在起就要充分发挥各种舆论工具的作用, 广造机构改革声势, 加大正面引导的力度。 一是在广泛深入宣传十五大精神和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的同时, 积极引导干部学习和深刻领会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和机构改革的理论, 切实认清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形势和任务, 明确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正视改革可能给自己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正确对待利益关系的调整, 提高主动投身改革的自觉性, 坚定改革必胜的信心。 二是开展县情教育, 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转变观念, 树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择业观。 必须使机关干部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只有主动迎接挑战, 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才能重塑农业行政管理 地方政府管理 992 论农业产业化中县级政府的经济行为王景红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 在目前市场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 就需要一种外力来推动其发展。 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来看, 县级政府就是最关键的外力。一我国的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在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下进行的, 这是一个历史事实。 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践充分证明, 政府是大有作为的。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尔平指出的那样:“ 两种对立的社会组织形式政府与市场交织在一起, 贯穿着数百年来的历史, 它们的相互作用日益增强” 。 纵观我国解放以来农村经济工作和农业的发展, 基本上是依靠行政力量或方式推动的, 毫无疑问, 农业产业化也离不开政府的行为。农业产业化呼唤着县级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 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一般是在县域内规划的, 虽然也可以突破县域界限, 在更大的视野内来研究和实施, 但也是置于县域的管辖之内。 可见, 农业产业化的运行和发展, 不但要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中 , 而且应置于县域经济自我, 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2.搞好方案定位:加强调查论证, 切忌上下照搬照套,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服从职能的转变,一切服从效率的提高的原则, 确保机构设置精干、科学、合理。 以往的机构改革之所以会步入“ 精简膨胀 再精简再膨胀” 的怪圈, 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机构减了但职能未能真正转变。 这次改革要引以为鉴, 下大力解决好政企不分、关系不顺、职责不明和管理混乱的问题。3.搞好分流安置:努力拓宽分流渠道, 妥善安置分流人员, 要根据江西县域经济实际确定人员分流的主渠道。 由于江西县域经济中国有企业所占份额较少, 且普遍不景气, 企业本身就面临减员增效的困扰, 且不说绝大多数机关干部不敢、也不愿意到企业去工作, 即便愿意, 这样的企业能够吸纳的人员也非常有限。因此, 从一些县实践的情况看, 我省县级机关干部分流的主渠道一是创办农业产业化示范服务基地, 二是创办经济实体。 江西是农业省, 荒山荒水较多, 农业资源丰富, 围绕农业产业化创办示范服务基地和经济实体, 前景广阔, 风险也相对较小, 对分流干部吸纳量很大。 从对大余县调查的情况看, 到 1998 年 1 季度, 全县县直机关共创办经济实体 50 个, 分流干部 139 人, 占县直机关干部总数的 18%;17 个乡镇创办示范服务基地 41 个, 分流干部 260 人, 占乡镇机关干部总数的 30%。 示范服务基地和经济实体, 不仅为农民脱贫致富起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而且还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大力搞好主渠道分流的同时, 还应该注意广辟门路, 使人员分流合理有序。4.搞好监督管理:实行竞争上岗, 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要制定能够充分体现公开、民主、竞争原则并可操作的分流办法, 在人员去留问题上一定要坚持优胜劣汰,“ 优化结构” , 努力杜绝借改革之机打击报复、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 决不能出现流失了人才, 却留下了 “ 庸才”的情况。 调查中大多数干部表明, 既然必须面对分流, 只要人人机会均等, 就没有什么可怕, 怕的是机会不等、竞争不公。 留任、分流的原则、条件、名额、竞争办法等一经确定, 必须张榜公布, 公开接受各方面监督。 在确定人员分流的条件时, 可以提一些鼓励分流的条件, 但不能违背党的现行干部离退休及有关政策, 强行剥夺干部工作的权利, 只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不论年龄是大是小, 通过平等竞争, 在实绩、能力、公认面前择“ 优”而留, 择“ 劣”而分。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广大干部参与、支持改革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