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复习提纲.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051713 上传时间:2019-12-31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复习提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复习提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复习提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复习材料 1 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参考资料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部分 省卫生厅 马世英 2012 05 2 食品安全法 及其实施条例 20093 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011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及释义 曹康泰 中国法制出版社 5 国家 辽宁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0066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 卫生部 2011 复习材料 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文件汇编 辽宁省卫生厅 2006 8 食物中毒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指导手册 省卫生厅 省食安委办 9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指南 林祥田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10 食源性疾病暴发应对指南 吴永宁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11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吴坤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2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 讨论稿 13 食源性疾病暴发 调查和控制指南 周祖木 仝振东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参考资料 内容 食物中毒诊断食物中毒证据调查事故责任调查食物中毒救治与卫生处理食物中毒调查报告食品安全事故通报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管理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 4 概述食品安全事故分级与响应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事故报告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事故调查前的经常性准备食品安全事故调查调查资料分析 5 5 第一节概述 概述概念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事故重大食物中毒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食品污染 未发生 但对人体健康可能发生危害食品安全事故特征 6 6 食品安全事故特征 发生的突然性 无法预见事件具有公众属性 非特定人和群体对公众健康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信息呈现有限性 多渠道传播特征 容易引发人们关注中毒发病特点和流行病学特点 7 7 第二节食品安全事故分级与响应 食品安全事故分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食品安全事故分级的原则应急工作参与的主体及其职责启动应急响应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程序响应终止事故处置原则应急处置措施 8 8 食品安全事故分级的原则 依据 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影响范围出现健康危害其他政府和国务院认定的首次出现的新的污染物引起 造成严重健康危害后果 并有扩散趋势 9 9 应急工作参与的主体及其职责 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指挥部成员单位卫生行政部门其他部门 监管部门等工作组设置 事故调查 危害控制 医疗救治 检测评估等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 医疗 疾控 相关技术机构 10 10 启动应急响应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组织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 核定事故级别 达到事故响应级别标准需要相应级别政府协调处置的 由其卫生行政部门会同食品安全办向政府提出启动应急响应的建议 经政府批准后 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成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 以下简称指挥部 统一领导和指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11 11 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程序 指挥部组织分析评估论证报政府批准后实施调整后 事故相关地区政府采取相应措施符合响应终止条件的 建议 上报 批准后实施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技术支持与指导 12 12 响应终止的条件 食品安全事故伤病员全部得到救治 原患者病情稳定24小时以上 且无新的急性病症患者出现 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在末例患者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病例出现现场 受污染食品得以有效控制 食品与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清理并符合相关标准 次生 衍生事故隐患消除 13 13 第三节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分类食物中毒的分类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食物中毒与具有传染性食源性疾病的关联细菌性食物中毒与感染性腹泻的联系和区别事故造成的健康损害情况各类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及主要症状 14 14 食物中毒 毒物有害物质食物中毒概念 介绍四种版本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技术处理总则 GB14938 1994 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 CDC 15 15 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发病与食物有关潜伏期较短发病曲线呈骤升骤降的趋势 没有传染病流行时发病曲线的余波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16 16 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的季节性特点发病的地区性特点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种类分布特点食物中毒原因分布特点 17 17 细菌性食物中毒与感染性腹泻的联系和区别 沙门菌 病原性大肠艾希菌 副溶血性弧菌为主的致泻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既有食物中毒的属性又是丙类传染病 一般情况下 沙门菌肠炎 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 副溶血性弧菌肠炎按照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诊断及处理 当因为食品被沙门菌 肠致泻性大肠杆菌 副溶血性弧菌污染 集体用膳者集体发病呈暴发流行时 按照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诊断及处理 18 18 第四节食品安全事故报告 接报报告 19 19 接报 使用统一的 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 姓名 单位 联系电话 中毒发生地 地址 发病时间 发病人数 症状体征 就诊单位等 告知报告或投诉人员相关事项保护现场 保留食物 收集吐泻物并标注姓名 性别 时间等 必要的 立即上报可能存在暴发的要立即上报 20 20 报告 一般报告制度紧急报告制度报告主体和时限食物中毒报告的管理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不同报告主体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中的要求报告内容核实事故报告突发事件的报告程序和时限事故信息来源事故评估 21 21 要求报告的事故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学校 幼儿园 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 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 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食品安全事故 22 22 不同报告主体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中的要求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 或个人 可能与食品有关的急性群体性健康损害的 如学校接收食品安全事故病人治疗的单位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机构 有关团体及个人有关监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 23 23 报告内容 事件信息事件发生 发展 控制过程信息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24 24 核实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时间 发生地点 可能涉及的人群和区域范围健康危害事故的进食方式 共同进食人数 发病人数 死亡人数以及主要的症状和体征事故可能原因及有毒有害物质调查和检验情况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效果及相关工作建议报告单位 报告人员及联系方式等事故的初步评估 初判级别等 25 25 突发事件的报告程序和时限 国务院 卫生部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省级人民政府 市级人民政府 县级人民政府 检测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 立即报告 重大食物中毒 1小时 2小时 2小时 2小时 2小时 2小时 26 26 事故信息来源 生产经营单位报告的信息医疗机构报告的信息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机构监测和分析结果经核实的公众举报信息经核实的媒体披露与报道信息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 其他国家和地区通报我国信息 27 27 事故评估 健康损害 涉及范围 后果及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事故发展蔓延趋势 28 28 第五节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相关法律法规目的及其工作内容调查处理的原则事故处理的技术要点处置措施 29 29 事故调查处理目的及其工作内容 确定是否是食品安全事故诊断食物中毒患者 确定中毒人数尽快查明食物中毒暴发事件发病原因查明肇事单位 污染环节或事发原因提出和采取控制措施 防止事故扩散蔓延协助救治中毒病人控制事态恶化发展收集对违法者实施处罚的证据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依据提出预防类似中毒事件再次发生的措施和建议积累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资料 为监管提供依据 30 30 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 合法性及时性科学性统一领导 分级负责 层级分工负责 同级各部门 机构等以人为本 减少危害科学评估 依法处置居安思危 预防为主 31 31 事故处理的技术要点 健康危害评估事件原因和病因调查 32 健康危害评估 风险评价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防控制毒物对健康危害评估危害辨识暴露 接触 评估危害现状评估 32 33 33 风险评价对食品安全管理的作用 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 管理评价 风险交流 应对措施 34 34 危害辨识 动物体内实验体外实验流行病学物质结构和效应关系 35 35 暴露 接触 评估 毒物 种类 性状方式 经口时间 接触持续时间 重复接触剂量 浓度 内剂量 36 36 危害现状评估 事故健康影响数据监测数据现场信息公共信息 37 37 特定危害的可能性及标准定义 38 38 后果严重性水平 39 39 风险评估 红区域 为无法接受 风险程度为1 粉红区域 为令人不快 风险程度为2 紫色区域 经过里评价后可接受 风险程度为3 黑色区域 为无需评价也可接受 风险程度为4 39 40 40 风险评估的步骤 确定事件类型 人群并判断损失的后果确定威胁及其与之对应的地域 人群及资产规模确定易损性 脆弱性 确定风险确定降低风险的措施 预警 分级 响应 41 41 病因调查展开需要确定 42 42 工作目标需要确定 是否是疾病 是否是一起疫情 是否为群发癔病是否为食物中毒致病毒物的种类是否为多种毒物作用事件的原因 43 43 事件的征兆 特殊环境异常的液体 雾或蒸汽 异常气味 低空云 雾动植物改变动物异常表现或死亡植物短时间凋谢自然 环境条件的变迁气候 生活环境迁徙生存环境改变事故工厂 企业 事故 交通事故自然灾害 人群特征人文环境改变 不明原因群发发病 受害者集中在特定区域 异常表现咳嗽 呼吸困难视物模糊 瞳孔改变恶心 呕吐皮肤发红 皮疹 出汗眼睛红 眼痛四肢感觉异常 抽搐血压改变 休克超越常理的现象 44 44 病因确定环节 研究从一个点开始 从三个方面收集证据证据的积累强化假说的强度 无需所有证据均为阳性结果重视不支持假设病因证据的意义相似特征事件的类比 经验 引导研究的重要方法一个点 事件原因 病原 危险因素 三个方面 现场 确定事件性质和方向 病例 提供调查原因线索 实验研究 证实事件原因 45 45 病因调查技术 工具 流行病学诊断学实验研究 46 46 处置措施 指挥部指挥全面处置工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指导救治流行病学调查与检测 查找原因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封存 待后期处理对确认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及原料的处理研判事故发展态势 做好相关通报工作涉及传染病疫情的 开展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 47 47 第六节事故调查处理前的准备 经常性准备赴现场前的准备工作调查前奏 48 48 经常性准备 完成体制机制建设统一领导 分级负责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处理队伍经费及各类急救物资保障开展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监测和技术培训各专业培训开展针对性培训卫生监督机构协助卫生行政部门 食安办做好工作做好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后的组织协调工作 49 49 赴现场前的准备工作 召集调查组成员进一步核实食物中毒事故的情况准备赴现场调查处理所需要的物资人员准备调查表及相关文书着装与证件取证工具参考资料准备交通和通讯工具 50 50 调查前奏 会见企业管理人员调查前内部讨论 51 51 第七节食品安全事故调查 现场调查 参与抢救病人 患者调查 可疑食物调查 从业人员健康调查 进食史 采样 临床症状 加工制售环节 环境卫生 采样 医务室查询 病假情况 采样 52 52 调查内容 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食物中毒样品的采集及检验 53 53 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内容 基本情况发病情况诊疗情况发病前48小时 必要时72小时 内进食情况 54 54 调查方法 询问中毒患者和同餐未发病者听诊疗情况介绍查阅病历资料看病人询问其他知情者 55 55 注意事项 逐个病历填写 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 由两人进行询问注意询问内容和方式 避免诱导重视对早发病和症状较重的病人的调查确定最早和最晚发病者 初步推断潜伏期是否出现特殊临床表现 口唇青紫 手颤心慌尽可能调查所有中毒患者 避免偏倚 56 56 注意事项 8 收集患者的病志及化验结果等9 追踪首次腹泻 呕吐后24小时内的总次数对聚餐中毒应尽可能先拿到菜谱再做询问注意同餐未发病者 了解食物差别 罹患率12 了解有无聚餐食谱之外的其他可疑食品是否存在其他可能与发病有关的因素14 对病人的调查应注意相关环节 57 57 对病人的调查应注意的环节 应十分重视首发病例 时间 症状调查结果认真登记在个案调查登记表中注意是否存在食物之外的可能与发病有关的因素 可以刑事案件 58 58 现场卫生学调查 环境调查或食品卫生调查 调查步骤和方法调查内容注意事项 59 59 调查步骤和方法 食物链流程 操作流程图 HACCP方法对可疑食品的加工过程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可疑食物加工流程及加工人员的名单了解食物的来源 加工方法 加工过程将可疑食物各加工操作环节制成流程图对可疑食品加工制作过程进行现场勘察可疑食品有否感官异常 加工工艺有否改变 是否有食品污染的可能了解接触可疑中毒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 60 60 调查内容 一般情况可疑中毒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卫生和健康状况加工经营场所卫生状况 61 61 食物中毒样品的采集及检验 样品采集原则样品种类采样数量及方法采样注意事项实验室检测 62 62 样品采集原则 代表性原则 反映总体水平典型性原则 可能含毒量最多的样本适时性原则 及时采样 尽快送检适量性原则 不少于检验需要量的三倍程序原则 规定的程序 完整的手续 63 63 样品种类 剩余食品患者呕吐物 粪便 血液 尿液 洗胃液食品容器或加工用具表面涂抹生产经营人员的手拭 肛拭化学品 64 64 采样注意事项 1 实验室准备 必要时 邀请实验室人员现场采样2 填写 采样记录 产品样品采样记录 非产品样品采样记录 3 样品贴上标签 填写相关内容4 封闭包装 温度4 左右 4小时内送至实验室 如无条件时 样品采集和运送途中应用冰壶冷藏 65 65 采样注意事项 5 玻璃器皿 无色塑料制品 勿用金属或陶土器皿6 采剩余食品 食品的包装容器洗涤液 半成品或原料7 用无菌采样方法进行8 尽可能采集未用药患者的样品 66 66 采样注意事项 9 用采便管采集腹泻病人大便10 对大型食物中毒一般至少应采集10 20名患者的样品 同时应采集部分相同进食史但未发病者同类样品做对照11 血液采集 采急性期 3天内 和恢复期 2周左右 静脉血各3ml 至少采集5名病人 同时 有对照样品12 对食品加工人员 可用采便管对厨师进行肛拭 对其咽部或皮肤病灶处进行涂抹采样 67 67 采样注意事项 13 送样要及时14 拟不采样的剩余食品可采取证据先行登记保存15 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检验目的选择样品种类16 采集肛拭人数 中毒事件规模较小 患者人数10人以下的 全部采样 中毒事件规模较大 患者人数较多 至少应对30 50 临床症状典型的患者进行采集17 不能及时送检的样品应该冷藏 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样品不得冷冻保存 不得在样品中加入防腐剂 68 68 实验室检测 拟定检验项目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临床表现 潜伏期 尽快推断可能的致病因素 提出病因假设 拟定检验项目必要时可以进行简易动物毒性试验 69 69 样品实验室检测 尽快确定检验项目 检出致病菌或毒素的 分型 并按规定进行鉴定并长期保存菌株 必要时 对可疑样品进行动物毒性实验 70 70 第八节调查资料分析 临床资料分析 特有的 临床 表现确定病例定义 提出确定病例的标准 对病人进行定义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步骤 形成病因假设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 确定暴露与疾病间关系 验证建立的假设回顾性队列研究 规模较小而确定的人群病例对照研究 规模较大或人群不确定剂量反应关系研究卫生学调查研究 揭示暴发原因 原因食物 肇事场所 污染环节建立假设 可疑食品 致病因素 污染途径等的初步假设 三间 分布分析时间分布分析 计算潜伏期 平均潜伏期通常用中位数方法 流行曲线地区分布分析 确定发病的波及范围 发病场所或地点分布图人群分布分析 计算各组人群的发病率 人群分布统计图确定进食餐次和可疑的食物分析可疑食物或因素出现的时间 注意 聚餐 的具体时间比较进食者与未进食者食源性疾病罹患率上的差异 可疑食物食者罹患率最高根据实验室对中毒食物的阳性检验结果来判定中毒食物分析事件的可能病因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 71 71 第九节食物中毒诊断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动物性或植物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化学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致病物质不明的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食物中毒患者的诊断食物中毒诊断依据食物中毒的诊断应考虑并排除的可能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 72 72 第十节食物中毒证据调查 证据的概念 证明的根据证据的种类证据的属性食物中毒案件证据调查注意事项 73 73 证据的种类 书证 物证 视听资料 证人证言 当事人陈述 鉴定结论 勘验笔录 现场笔录 74 74 证据的属性 1 客观性 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2 关联性 必须是与案件有关联的事实 3 合法性 必须是来源和形式合法的事实 75 75 食物中毒案件证据调查注意事项 客观全面 详细合法人员合法程序合法形式合法 76 76 第十一节事故责任调查 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事故责任认定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提出防范和整改建议 77 77 对于事故调查中食品安全管理的定义 食品安全管理是指食品在从农田到餐桌的种植 养殖 生产 流通 销售及食品消费全过程中 参与食品生产 经营单位或个人采取计划 组织 领导和控制等方式 对食品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生产经营相关原辅料的采购 存储 加工 包装 运输等工艺流程进行有效的协调及整合 确保相关食品法律 法规 标准的有效落实执行 从而保证食品在本生产加工环节中处于安全状态 保证食品安全链条的完整性以及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利益目标实现的活动过程 78 78 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生产经营条件问题执行生产经营规范及制度落实方面的问题违法加工经营食品的问题进口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管理的问题特殊种类食品的安全管理问题 79 79 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认定 是指对造成事故发生原因与造成事故发生的责任人行为间建立因果联系 通过流行病调查 卫生学调查以及卫生管理存在问题调查等手段获得造成事故发生行为的具体证据 证明造成事故发生的单位 个人所负有的事故直接或间接责任 以及相关监管部门 认证机构负有的连带责任的过程 80 80 事故责任认定种类及方式 造成事故单位或个人的责任认定地方政府 食品安监部门负责人及监管人员的责任认定认证机构和其他机构 人员责任认定 81 81 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对造成事故发生单位的处理建议对地方政府 食安监部门负责人及监管人员的处理建议对认证机构和其他机构 人员的处理建议 82 82 防范和整改建议 对事故责任单位及相关行业的防范和整改建议对地方政府 食安监部门以及认证机构等有关部门的防范和整改建议 83 83 第十二节食物中毒救治与卫生处理 食物中毒的急救与治疗卫生处理 84 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 1 对病人采取紧急救治2 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 建议 3 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 对中毒场所及用工具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4 对可疑食物中毒事件应尽早采取控制和预防措施5 当调查发现中毒范围仍在扩展时的处理6 根据事件控制情况的需要 对政府提出的建议7 按有关法律 法规规定对有关食品和单位进行处理8 提出的消毒和善后处理意见9 调查工作结束后撰写食物中毒调查专题总结报告10 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85 85 食物中毒急救与治疗 救援和医学处理卫生学评价和控制措施及建议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发展规律患者处理程序患者处理原则 86 86 救援和医学处理 现场检伤 紧急救治 转运 患者诊断治疗 医学随访 87 87 卫生学评价和控制措施及建议 健康危害评价 流行病学 现场 长期 健康危害预测急性影响 事件爆发时 死亡 伤害 恐惧焦虑忧郁长期影响 生殖或子代影响 慢性病增加 肿瘤发病增加 88 88 患者处理方案的制定 1 患者处理方案确定涉及人群的定义 健康影响分级 临床监测方案 包括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 救援方案 治疗方案 2 制定方案专家构成 卫生管理官员 主持 疾病控制专家 中毒控制 现场抢救和临床救治专家 毒物分析鉴定专家 毒理学专家 89 89 患者处理原则 1 脱离接触 2 清除未吸收的毒物 皮肤 粘膜 眼 3 消化道毒物清除 催吐 洗胃 活性炭 4 血液净化治疗 血液透析 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 血浆过滤 5 氧疗法 6 特效解毒药物 7 对症支持治疗 90 90 一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治疗原则 迅速排出毒物对症治疗特殊治疗中药治疗暴发流行时的处理 91 91 二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治疗原则 现场抢救清除毒物其他防止毒物吸收的措施血液净化疗法特殊解毒剂非特异拮抗剂高压氧治疗中医药治疗严密监护 92 92 三 真菌性食物中毒的治疗原则 迅速排出毒物可用催吐 洗胃和导泻的方法促使毒物排出 对症治疗 治疗腹痛 腹泻 恶心 呕吐 抽搐 昏迷双侧病理反射阳性等脑水肿表现者 特殊治疗 可用血管扩张药 93 93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治疗原则 迅速排出毒物对症治疗特殊治疗 94 94 卫生处理 对事故控制的要求事故控制原则事故现场卫生处理措施事故控制应用 95 对事故控制的要求 1 事故责任单位 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监管部门的要求 2 对食品安全事故危害可疑因素的控制要求 3 对事故初期 原因不清楚时对行政控制的要求 4 食品安全事故行政控制解控的要求 5 注意行政控制与行政执法中查封 扣押的区别 6 责令清洗消毒等卫生学处理的要求 7 对可疑食品生产经营场所采取控制措施的要求 96 96 事故控制原则 依法原则及时有效原则边调查边控制的原则对可能原因的一般控制与对原因明确的针对性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97 97 现场处理 行政控制 追回销毁中毒食物 指导现场消毒处理 修正治疗方案 流行病学资料 定案 实验室诊断 行政处罚 结案 上报 98 98 事故现场卫生处理措施 污染食品的处理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食品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污染环境的卫生处理对感染或带菌者的控制对具有传染病的患者的控制措施行政控制措施 99 99 事件收尾 危害源处理事件医学应急处理结束标识现场卫生学评价终止程序应急处理目标和终止后期处理评估与报告暴露人群健康监护 100 100 危害控制效果的跟踪评价 控制措施效果评价污染源或污染食品及其污染来源已经查明并得到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病人得到及时救治能够引起人传人的食源性疾病 经过最长潜伏期后 未出现新发病例控制措施的成本 效果分析 101 101 第十三节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封面摘要报告绪论背景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建议参考文献附件 102 102 第十四节食品安全事故通报 一般通报特殊通报媒体通报通报一般采用通报表 103 103 第十五节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管理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管理原则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管理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要求食品安全事故的核实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档案管理报告管理与法律责任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公布信息交流的重要作用 104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 负责信息的收集 报告与分析工作需要按相关规定报告的监测中发现的异常病例和异常健康事件获得的食源性疾病或者疑似食源性疾病等有关的信息经评估认为与食品高度相关或不能排除食品污染的健康损害信息监测 检验中发现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致病性微生物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可能引起人体健康危害事故 或者发现非法添加的化学物质的相关信息 105 医疗机构的职责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发现食源性疾病病人 食物中毒病人 或者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人 疑似食物中毒病人 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06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公布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公布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公布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布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政府或有关部门授权 不得发布食品安全信息 107 107 第十六节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 略 108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