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直译代替信达雅翻译方式的可行性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04350 上传时间:2018-08-0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直译代替信达雅翻译方式的可行性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以直译代替信达雅翻译方式的可行性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以直译代替信达雅翻译方式的可行性 研究背景归化翻译法是一种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的翻译方式,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异化翻译则是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作为两种对应的翻译方法,归化翻译法作为英美文化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翻译理论,提倡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我国普遍通行的翻译原则,如严复较早提出的信达雅的原则,也与归化翻译法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异化翻译法更多被提及到往往是其观点的政治意义,更多停留在理论研究,而鲜有广泛应用。研究目的本文讨论异化翻译法相较于归化翻译法的优点,以及在实际翻译中的应用,面对目前中国英语与英语翻译的现状,将异化翻译法更多应用于实际,甚至一定程度上代替目前主流翻译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异化翻译及其应用,提供一种不同的翻译思路,并且在目前国内翻译理论并不完善的环境下,作出一些有益的尝试。此外本文认为异化翻译在文化交流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对于文化输出还是输入,都有可能具有更加长远的意义。内容框架内容摘要章节一 异化翻译法的简介1.异化翻译法的基本概念2.对异化翻译法出现产生的文化政治影响作简要介绍3.异化翻译法的现状,目前具体译作,典型例子的简单介绍章节二 异化翻译法与归化翻译法的区别1.二者概念上的区别2.异化翻译法较于归化翻译法的优势,如对原文的忠实还原,信息完整性,以及表现文化差异和异域情调等优点章节三 国内现状与异化翻译法的应用基础主要指面对拥有一定英语基础,并且希望在无论是文学艺术作品翻译还是政治科技商务领域的工具性翻译中更多了解信息,对于通顺性要求不高,但是对信息准确性有较高要求的人群,异化翻译更加适宜。1.提出在目前全民英语基础的提高已经不再需要过分要求翻译的通顺,异化翻译法选择不通顺或艰涩的文体等相对劣势在一定的语言基础下可以得到克服。2.网络民间翻译近几年越来越成为多数人接触英语翻译的平台,而目前存在的一些如过度意译,译者擅自删添内容等为人诟病的问题,恰好是异化翻译法所能解决的。3.工具性翻译对于信息准确性的要求也适合使用异化翻译。章节四 应用前景与局限性1.前景主要体现在异化翻译对于文化传播上的突出作用,在如今全球化和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的条件之下,背景文化的资料与注释慢慢已经成为了可以自主索取的内容,通顺性的重要性降低,信息量与信息准确性则日趋重要。传统翻译方法某种角度上甚至阻碍了.这一发展,需要一种新的,更加快速有效的翻译方法。如果异化翻译法得到广泛应用,信息与外国文化得到最大程度的还原,长远来讲,可以提高文化传播的量与时效性,进而提高眼界,对外来先进文化更有效的吸收。2.最后提到将异化翻译法应用于实践的局限性。如目前异化翻译法仍主要依靠译者个人对直译的理解与评判标准,缺乏具体标准;与过分追求速度而导致质量不高的生硬翻译也没有十分明确的界限;部分人难以接受过于晦涩的翻译方式等等。提出真正将异化翻译用于实践存在的障碍。章节五 总结通过以上提出的前景与局限性,最后对研究的可行性作出总结,在合理的范围内提出初步的方案。研究方法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对异化翻译法的介绍与比较中,主要依靠参考文献。通过尽量全面的收集整合现有关于异化翻译法的研究文献,尝试较为完整地介绍异化翻译法。其中对于目前研究普遍着重的政治影响方面稍作说明。重点放在应用方面。详细介绍译作,通过具体案例,从中总结异化翻译法的优缺点,为之后“应更多将异化翻译法用于实践”和“异化翻译法在忠实还原,信息完整性,以及表现文化差异和异域情调上优点显著”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参考其他翻译方法的相关资料,主要为目前主流翻译方法的缺点,作为对上述观点的补充。在现状与基础的部分,通过可靠数据,条件允许情况下一定范围内的调查,提供支持“面对拥有一定英语基础,并且希望在无论是文学艺术作品翻译还是政治科技商务领域的工具性翻译中更多了解信息,对于通顺性要求不高,但是对信息准确性有较高要求的人群,异化翻译更加适宜”这一观点的论据。最后,根据以上部分的材料,事实以及所得结论,通过归纳总结和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推测,对异化翻译法的应用前景作出评价。可能创新点1.异化翻译法理论下,部分词汇、短语、句子、段落甚至体裁更优的翻译方式。2.目前环境下,部分人(即拥有一定英语基础,并且希望在无论是文学艺术作品翻译还是政治科技商务领域的工具性翻译中更多了解信息,对于通顺性要求不高,但是对信息准确性有较高要求的人群)更加接受异化翻译法的可能性。补充参考文献1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 科学出版社,2009.2李君,顾楠. 探讨如何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1).3尹少平. 从学生翻译能力的欠缺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 怀化学院报,2010, ( 12).4黄立波. 翻译研究的文体学视角探索. 外语教学,2009.5黄立波. 基于汉英英汉平行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6李运兴. 翻译语境描写论纲.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7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8申丹. 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9蔡新乐. 文学翻译的艺术哲学.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10吕俊. 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