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苷类四环素 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03524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氨基苷类四环素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氨基苷类四环素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氨基苷类四环素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氨基苷类抗生素,1,氨基苷类抗生素 aminoglycosides,由氨基醇环与氨基糖分子组成 来自链霉菌 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大观霉素 来自小单孢菌 庆大霉素、西索米星、小诺米星 人工半合成 阿米卡星、奈替米星,2,主要优点,抗需氧G(-)杆菌活性强 PAE(抗生素后效应)明显主要缺点 无抗厌氧菌活性 消化道不吸收,口服用于肠道感染 损伤肾功能和第八对脑神经,3,氨基苷类的共性,抗菌作用 需氧G(-)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铜绿假单孢菌等氧依赖性抗生素跨膜转运系统 沙雷菌属、产碱杆菌属、沙门氏杆菌、分支杆菌等 耐药菌:链球菌、肠球菌、厌氧菌 快速杀菌药 静止期 与内酰胺合用:协同作用,4,抗菌作用机制 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多个环节 1.抑制核糖体70S亚基始动复合物的形成 2.选择性地与核糖体30S亚基上的靶蛋白结合,造成A位歪曲,使mRNA密码错译 3.阻止肽链释放因子R进入A位,使已合成的肽链不能释放 4.阻止70S解离,造成细菌体内核糖体耗竭,循环受阻 破坏细菌细胞膜,增加其通透性,5,耐药性的产生机制1.产生钝化酶:磷酸化酶、腺苷化酶、乙酰化酶 2.膜通透性改变 3.靶位的修饰改变 30S亚基,6,药代学1.吸收 有机碱 极性及解离度大,口服不吸收,肌注 2.分布 细胞外液,在肾皮质和内耳内外淋巴液高浓度积聚,不透过血脑屏障 3.代谢与排泄 不代谢,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7,临床应用,敏感需氧G(-)杆菌所致全身感染 严重感染:败血症 肺炎等+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或 氟喹诺酮 局部用药 结核:链霉素、卡那霉素,8,不良反应1.耳毒性 a.前庭功能损害: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奈替米星庆大链霉素 b.耳蜗神经损害:耳鸣、听力减退或耳聋损害内耳柯蒂器内、外毛细胞的糖代谢和能量利用,导致Na+-K+ATP 功能障碍链霉素妥布奈替米星庆大 C.避免与耳毒性和抗组胺药合用耳毒性药物:万古霉素、高效利尿药、顺铂抗组胺药:苯海拉明、美克洛嗪、布可立嗪,9,2.肾毒性 亲和力高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轻:肾小管肿胀 重:蛋白尿、管型尿、血尿,药物,吞饮,肾皮质、髓质细胞,溶酶体,线粒体,Ca2+,细胞肿胀、坏死,积聚,溶酶体,肾细胞 损伤机制:,链霉素奈替 阿米妥布庆大,强效利尿药 第一代头孢 万古霉素 顺铂,10,3.神经肌肉接头阻滞 大剂量腹膜或胸膜 iv过快 心肌抑制、血压下降、呼吸衰竭与突触前膜Ca2+部位结合,阻止Ach释放 拮抗:新斯的明和葡萄糖酸钙4.过敏反应 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发热 新霉素 接触性皮炎 链霉素 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必需皮试,11,链霉素临床应用 抗G(-)和铜菌最小 1.鼠疫与土拉菌病的首选药 +四环素 2.+青霉素或氨苄西林 心内膜炎 3.+其他抗结核药 多重耐药 结核病不良反应 1.耳毒性:前庭损害 2.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 现用现配肾毒性最小 3.神经肌肉接头阻滞,12,庆大霉素临床应用 1.多种G(-)杆菌感染首选药 沙雷菌属 2.+羧苄西林铜绿假单孢菌感染,不可混滴 3.+羧苄西林、头孢菌素:未明原因的G(-)杆菌混合感染 4.口服:术前预防和术后感染 不良反应 1.耳毒性:前庭损害 2.肾毒性:较多见,多尿、蛋白尿 3.神经肌肉接头阻滞 过敏性休克偶见,13,妥布霉素(tobramycin)对铜绿假单孢菌作用庆大霉素2-5倍,对庆大霉素耐药者仍有效 +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抗铜菌者):治疗铜绿假单孢菌的各类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 不良反应庆大霉素,14,阿米卡星 抗菌谱:最广 ,G(-) +金葡菌 优点:1.对钝化酶稳定 肠道G(-)和铜绿菌 首选药:其他氨基苷类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 2.与内酰胺合用 协同作用 +羧苄西林或头孢噻吩:粒细胞减少或其他免疫缺陷者感染 耳毒性庆大 肾毒性庆大卡那霉素 +其他抗结核药 对一线耐药的结核杆菌患者 肝昏迷或腹部术前准备,15,广谱抗生素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16,四环素类抗生素基本母核:氢化骈四苯 分 类 天然品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和地美环素 半合成品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两性物质 酸中稳定,碱中易破坏,17,抗 菌 作 用G( + ):葡萄球菌最高,肠球菌不敏感 G( - ):铜绿假单孢菌不敏感 厌氧菌: 拟杆菌、梭形杆菌、放线菌 作用弱 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 间接抑制阿米巴原虫 土霉素 对病毒与真菌无效,18,抗菌作用特点,活性强弱米诺环素 多西环素 美他 地美 四环素 土霉素 土霉素 肠道阿米巴痢疾 金霉素 外用结膜炎、沙眼,19,抗菌机制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A位特异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进入A位,抑制蛋白质合成 增加细胞膜通透性,胞内重要成分外漏,从而抑制DNA复制 主动转运进入G(-)菌体内抑菌,高浓度杀菌,20,耐药性机制,渐进 型 药物促进核糖体保护蛋白基因表达增加 药物使大肠埃希菌染色体突变,摄入减少 产生四环素类药物泵出基因,增加排出 产生灭活酶,21,四环素(tetracycline)、土霉素(terramycin;oxytetracycline)抗菌特点 G( + )青霉素、头孢 G( - )氨基糖苷、氯霉素,22,体内过程 1. 吸收:多西环素93% 、米诺环素100% ;含二、三价阳离子的药物(碱性药、H2受体阻断药)和食物妨碍吸收; 2. 分布广,沉积于骨及牙组织内,米诺环素进入血脑屏障 3.代谢和排泄:以原形经肾小球排出多西环素 肠道排泄,肝肠循环,23,临床应用,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 首选药: 衣原体感染:肺炎、鹦鹉热 多西环素或青霉素类 支原体感染:非典型肺炎 多西环素或大环内酯 螺旋体感染:回归热 多西环素或青霉素类 首选:鼠疫、腹股沟肉芽肿、霍乱、布鲁菌病、Hp,24,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老幼和体质衰弱、抵抗力低,+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的患者 真菌病 (抗真菌药):口腔鹅口疮、肠炎 伪膜性肠炎:停药并口服万古霉素 3.影响骨、牙生长孕妇、哺乳期妇女,8岁以下的儿童 4.肝肾毒性:长期大量口服或静脉给予 5.肝损伤或肾损伤、过敏反应:药热和皮疹,25,多西环素(doxycycline,强力霉素)对土霉素、四环素的耐药金葡菌有效 脂溶性大、肝肠循环显著,分布广 由肠道排泄(络合的无活性代谢产物) 取代四环素作为各种适应证的首选或次选药 肾外感染伴肾衰竭者及胆道感染 其他感染:酒糟鼻、痤疮等 不良反应:舌炎、口腔炎和肛门炎 直立30min 光敏反应,26,米诺环素(minocycline,二甲胺四环素)作用最强,吸收100% 四环素耐药的病菌仍敏感 脂溶性最大,组织渗透性好(中枢) 酒糟鼻、痤疮和沙眼衣原体疾病 可逆性前庭反应:运动失调,27,氯霉素 chloramphenicol体内过程 吸收:迅速完全,肌注易结块 分布:广,脂溶性大;进入胞内,抑制胞内菌 代谢;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经肾小管排出肝药酶抑制剂,28,抗菌作用G(+) G(-)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分枝杆菌、病毒与真菌:无效 作用机制 与核糖体50S亚基上的肽酰基转移酶可逆结合,阻止P位上肽链的末端羧基与A位上的氨基酰tRNA 反应,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 哺乳动物线粒体70S大环内酯、林可霉素,29,临床应用耐药菌诱发的严重感染:备选药 伤寒:选用 氟喹诺酮类或第三代头孢 立克次感染:斑疹伤寒、Q热 对四环素过敏者 +其他抗菌药:腹腔或盆腔感染 眼部细菌感染,30,不良反应1.血液系统毒性 a.可逆性血细胞减少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2.灰婴综合征(循环衰竭):呼吸困难、皮肤发白和发绀 29d 3.其他:胃肠道反应和二重感染 、过敏反应、溶血性贫血,31,人工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药物 磺胺类药 其他合成抗菌药 3.提高药物脂溶性 C7-甲基哌嗪环 4.光敏反应 C8 Cl/F 5.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C7-取代基+茶碱/NSAIDS,32,喹诺酮类quinolones母核:4-喹诺酮 发展简史 第一代 萘啶酸 仅对大多肠杆菌有效 第二代 吡哌酸 G(-) 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合成 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等,33,氟喹诺酮类的共同特性,构效关系 1.增强抗菌活性C6-氟 2.扩大抗菌谱 N1-环丙基,C7-哌嗪环,34,第三代抗菌作用:广谱杀菌药 G(-)杆菌 肠杆菌、弯曲杆菌等 铜绿假单孢菌 G(+)球菌,产酶金葡菌 厌氧菌、分枝杆菌、支原体及衣原体,35,形 成,正超螺旋,(+),(-),DNA断裂,(-),A,B,C,D,封闭,负超螺旋,(-),(-),1.与DNA回旋酶A亚基结合 G(-),抑制DNA回旋酶,阻碍DNA合成,导致细菌死亡,作用机制,36,2.与拓扑异构酶IV G(+),解链,37,细菌耐药机制DNA回旋酶改变 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进入药物,排出药物,同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耐药性,与其他抗菌药间无交叉耐药性,38,体内过程,1.吸收:口服好,可螯合二价、三价阳离子; 2.分布:广,可进入骨、关节、前列腺,培氟、氧氟和环丙沙星 :脑脊液左氧氟沙星:细胞内 3.代谢与排泄:原形肾排泄(多),39,三、临床应用1.泌尿生殖系感染:环丙沙星 铜绿假单孢菌尿道炎首选,加替沙星、氧氟沙星和内酰胺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淋病 2.呼吸道感染: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万古霉素 、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氟喹诺酮类替代大环内酯,40,3. 胃肠感染: 志贺菌引起的菌痢,沙门菌引起的胃肠炎、伤寒等氟喹诺酮、头孢曲松脑膜炎奈瑟菌鼻咽部带菌者根除治疗,41,四、不良反应1.胃肠反应: 2.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兴奋、焦虑、烦躁、惊厥 剂量大、+茶碱/NSAIDS 3.皮肤反应及光敏反应(司氟、氟罗、洛美沙星) 4. 软骨损害 关节痛、关节水肿 5.肝肾损害 大剂量长期,42,常用喹诺酮类药物1.诺氟沙星(norfloxacin 氟哌酸) 大多厌氧菌易耐药 敏感菌的肠道、泌尿生殖系感染 2.氧氟沙星(ofloxacin 氟嗪酸)左氧氟沙星 G+菌、G-菌包括铜绿假单孢菌; 厌氧菌、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 诱发跟腱炎和跟腱撕裂 氧氟沙星 在痰中、胆汁中浓度高,43,44,45,3.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环丙氟哌酸 体外抗菌活性为喹诺酮类中最强 其他抗菌药耐药的G(-)各种感染 诱发跟腱炎和跟腱撕裂老年人、运动员慎用左氧氟沙星 不良反应低 洛美沙星:光敏反应 氟罗沙星:体内抗菌活性最强 司氟沙星:体内抗菌活性强 莫西沙星: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低,46,磺胺类药和磺胺增效药基本结构:对氨基苯磺酰胺 优点:使用方便、性质稳定、价格低 甲氧苄啶(TMP) :易产生耐药性,47,1.全身性感染的磺胺药 口服易吸收短效类24h :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对甲氧嘧啶(SMD) 2.肠道感染的磺胺药 口服难吸收 柳氮磺胺吡啶(SASP) 3.外用磺胺药 磺胺米隆(SML)磺胺嘧啶银(SD-Ag)等,48,抗菌作用 广谱抑菌 G+菌和G-菌 抑制沙眼衣原体、疟原虫、卡氏肺孢子虫、弓形虫滋养体 对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无效; TMP 抗菌谱=磺胺类 对铜绿假单孢菌无效,单用易耐药,49,作用机制 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阻碍二氢叶酸合成,抑制细菌生长繁殖首剂加倍 TMP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四氢叶酸合成,干扰细菌核酸合成,50,二氢蝶啶,+,L-谷氨酸,+,PABA,磺胺类 砜类,二氢叶酸合成酶,二氢 叶酸,四氢 叶酸,二氢叶酸 还原酶,(),(),活化,前体,嘌呤 嘧啶,TMP 乙胺嘧啶 甲氨蝶啶,51,不良反应1.泌尿系统:结晶尿(SIZ少见)、血尿、管型尿 2.过敏反应:皮疹、发热 3.造血系统反应:急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 4神经系统反应:头痛头晕、全身乏力 5其他:.恶心、呕吐,肝损害;TMP孕妇禁用 ,TMP长期造成叶酸缺乏,52,临床应用1.全身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诺卡菌属引起的肺、脑感染首选SDSMZ+TMP:5:1泌尿系统感染 、上呼吸道、支气管、霍乱、伤寒、肠道、肺孢子肺炎、诺卡菌病 2.肠道感染 SMZ菌痢 SASP 溃疡性结肠炎 3.局部感染 SD-Ag用于烧伤,53,硝基呋喃类作用特点:抗菌谱广,不易引起耐药性 呋喃唑酮(furazolidone 痢特灵) 肠炎、菌痢、Hp硝基咪唑类甲硝唑(metronidazole,灭滴灵) 抗菌谱:厌氧菌 特效:二重感染、消化性溃疡,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