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6.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006386 上传时间:2019-12-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6.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6.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6.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6.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第一课时数和数和运算教学内容: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材91-94页,96页的1-2题)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有关概念,理解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有关的问题。理解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这些数。教学过程: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本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对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同时又是中学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为此,必须认真地学好本单元,要积极主动地搞好整理和复习,使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复习数的意义举例说说,小学阶段学习了哪些数?教师板书: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理解整数、自然数、0之间的关系。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整数 自然数 0: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比0小的数(以后学习的内容)练习73页“做一做”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提出问题:小数与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数分几种情况,划分的根据是什么?当学生总结后,可归纳如下: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 小数 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整数和小数位顺序表,理解整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填写教材74页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请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回答问题:什么叫数位?整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练习教材75页上的“做一做”。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及有关术语。举例说说什么叫百分数。练习教材75页下的“做一做”3复习数的读法和写法请同学们总结整数的写法。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和分数应怎样读?怎样写?练习教材76页上的“做一做”巩固练习做78页练习十五中第1题、第2题中的(1)全课小结教学反思:数的改写 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改写方法,能正确熟练地把一个较大的多位数改写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求近似数;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改写以及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过程:1讲述复习内容,提出目标要求2复习数的改写(1)读出下列各数:235800 345000 345000000当学生读出来以后,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两个数分别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的数?如何求一个整数近似数?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与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人什么联系和区别? 235800=23.58万 345000000=3.45亿 23580024 3450000003亿应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亿或其它单位的数,得到的是准确值时,用等号联接两个数,而求近似数,得到的是近似值,用约等号联接两个数。(2)复习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并比较与求整数近似数人何相同点?让学生讲清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然后,找出二者相同点:一般都是用四舍五入法。“舍”或“入”都是由规定位数的下一位数值决定的。完成教材76页下的“做一做”复习分数之间的改写和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先让学生举例说说分数有哪几种,然后做练习,2)分数小数百分数1/200.7545%举例说说怎样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复习数的大小比较练习教材77页的“做一做”巩固练习教材78页第2题中(2)题、79页3题、4题。教材79页5题、6题。第三课时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总第 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约数、倍数、公约数、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等概念,并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过程:今天我们复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知识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这部分知识的要领较多,它又是有关运算和解决这些概念,掌握有关概念的联系。复习数和整除由“整除”这个基本概念引出有关概念。举例说说什么叫整除,什么叫约数和倍数。如246=4 3612=324能被6整除 36能被12整除思考:32=1.5 61.5=4这两个式是否表示整除关系?为什么?总结整除的概念:应注意两点:1)被除数和除数(不等于0)必须是整数: 2)商也是整数且没有余数。进一步理解质数、合数、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把24、36分解质因数,通过分解来进一步理解上述概念)举例说说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以及偶数与奇数。 通过上述分析过程,逐步形成下列板书:教材81页上的“做一做”复习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并说出根据。1/2= ( )/4=6/( )=( )/20 6/18=( )/6=3/( )=1/( )在( )里填“”“”或“”12.05( )12.050 1.402( )1.420 0.03( )0.0300 0.08( )0.8举例说说小数点移动位置后,小数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完成81页下的“做一做”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练习十六中第1、2题。写出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完成教材练十六中第3、4、5、6题。 练习十六第712题。第四课时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总第 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要求:通过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运算的法则,进一步理解它们的联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四则计算。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们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四则计算。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了哪几种运算?举例说说它们的意义各是什么?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复习四则运算法则先计算下列各题,再思考回答问题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点?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完成教材85页中的计算题。(要结合运算法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出应注意什么)指导口算,说出口算过程。完成教材85页下边的题目。完成练习86中第1、2、题。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中的特殊情况。完成教材86页上边的练习。(应使学生明确a代表一个数,当学生做完后,能用语言叙述式子。如a+0=a,一个数加上零还等于这个数)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关系完成教材87页中间的等式。并说说怎样运用这些关系对加、减、乘、除法的计算题进行验算。完成教材87页中的“做一做”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七36题。 教学反思:第五课时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四则混合运算 总第 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要求: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学阶段所学习的运算定律,能应用其进行合理灵活的计算。进一步理解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复习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阶段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请同学们把教材87页上边的表填完整。学习例1观察例1这个算式的各个数什么特点,能用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学生独立解答例1,并说明如何运用计算定律的。小结: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应注意的问题。试做87页的“做一做”。复习四则混合运算说明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请同学们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请学生独立完成例2小结: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中,应做到:一看,算式中含有哪些运算?有哪些数?二想,这些运算和数字有何特点,是否可以简算?三算,动笔计算。四检验,检查各计算是否正确。巩固练习完成教材90页第7题。学生做完后,可以互相交流一下简算的方法。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4/7+44/7+4计算结果是( ) A 1 B 11 4/7 C 128( 6+ 1/4)=86+81/4=48+2=50的计算依据是( )A 乘法结合律 B 乘法交换律 C 乘法分配律完成教材90页第8题。练习中,先让学生判断正确还是错误的,然后分析错误的原固,最后再改正过来。完成教材90页第9、10题。教学反思:第六课时四则运处的意义和法则 总第 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定律、法则。能正确地、合理灵活地进行四则计算和四则混合计算,教学过程:练习选择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在括号里。计算(5 8/15+7.8-3.57/15)5/7时( )比较简便。把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化成分数.学生在完成选择题后,分别总结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在分数、小数混合运算中把分化成小数还是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简便,总结其规律。试做教材91中第11题、第12题。口算练习,提高学生口算能力。1/2+1/3 1.5+1/2 3/43/4 8 4/70 25.41 2+3 3/4脱式计算。完成教材91页第13题。学生计算后,要说说估算的方法,通过估算和计算,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分析、解答91页第14题、15题和思考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展示自己思维过程)全课小结教学反思:代数初步知识用字母表示数与简易方程 总第 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熟练掌握用字母表示公式、计算法则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等。进一步认识理解并区别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熟练正确地用方程解答有关的文字题,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学过程:我们已经学过代数的初步知识,这节课我们来进行复习,首先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基本复习用字母表示数自学教材92页第一自然段,说说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或者优点。用字母表示下面的公式。路程(S ) 时间(t ) 速度( v) S=( )正方形面积(S ) 边长(a ) S=( )规范书写问题: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怎样正确规范地书写呢?(教师读,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a乘以4.5写作( );S乘以h写作( )反馈: “a乘以4.5”可写成:a4.5、a.4.5或4.5a,但不能写成 “a4.5”。(然后再让学生把书中相应的空填上。提示学生最简便的表示法,如:“4.5a”)。法则回顾:谁能说说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法则?如果用a、b、c表示三个自然数,那么此法则可写成:a/c+b/c=( )+( )/( )(让学生填空)完成教材92页的“做一做”简易方程有关概念的复习什么叫方程?(举例说)“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有什么区别?(让学生的实际例子中进一步理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方程4x=36解得x=9。X=9说是方程4x=36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它是一个演算过程)应用加、减、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解方程。口述解方程的依据?例:9+x=12(根据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去另一个加数,得:x=12+9,所以x=3)(以下略)x-18=38 2.5x=10 46x=2 x15=4完成教材93页的“做一做”教材例题(先让学生试做并口头检验,然后完成书中“想一想”的内容)小结:(根据本班级学生学,列出方程后,在解法上注意与前面的简单方程作比较;设所求数为x,让x当成已知数参加运算,是便于思考的原因。)完成教材93页“做一做”练习巩固用线把两个相关的式子或语言连起来。判断题a+a=a2 ( ) a3=a+a+a ( ) a+a=a2完成教材十八页第12题。全课总结(略)作业练习十八第34题。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比和比例 总第 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上步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区别有关易混概念,进上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过程:讲述本课复习课题并板书基本概念的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什么叫比?什么叫比例?(就学生所举的例子再让学生说说比和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说说比的基本性质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比例的基本性质各有什么用处?看教材95页的归纳整理,并把基本性质栏中的空填上,说说根据什么填写的?完成教材95的“做一做”。结合第3题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做解比例?根据是什么?示比值和化简比。独立完成教材96页上的题目。说说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求比值是根据比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得到 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看书中的表,总结方法。完成教材96页的“做一做”比例尺问题:1)什么叫做比例尺?说说“图距”、“实距”、“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2)一幢教学大楼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00,这比例尺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比例尺除写成数字化形式处,还可怎样表示?完成教材97页上的“做一做”。(理解比例尺实质上是一个比,此比的前项与后项表示的意义是什么。)练习巩固完成教材十九页第14题。全课总结(略)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 总第 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中每个概念的含义;更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比例的量。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提出本课复习题基本概念的复习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下面两种相关联的量哪些量成比例?成比例的是成正比例还需成反比例?什么样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什么样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成正比例关系的量与成反比例关系的量有什么异同点?应用练习完成教材97页的“做一做”。第3题在完成时可先把题中的等式变一变形,像y=8x变成y/x=8;把y=8/y变成xy=8,这样判断起来就方便了。巩固练习完成教材99页第67题。全课总结(略)教学反思:应用题第一课时简单应用题 总第 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通过简单应用题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析数量关系的具体做法,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维程序。通过一题多问的形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和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基本复习提问:以上各题都是用几步解答的?教师概括:用一步解答的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应用题或者说是简单应题,它是解答各种应用题的基础,我们首先应学好它。揭示课题看书自学101页第二自然段并思考:解答简单应用题时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回答思考题师:我们这节课就要进一步复习与束理简单应用题。(教师板书课题)学习例题独立解答例1后,在书上完成编题要求。归纳小结:从以上解答中可以看出,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除可以求出它们的和或者差是多少之处,还可以求出什么?师:通过例1,我们已经研究了用加、减、乘、除法解答一些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常见数量关系的复习整理。举例说明教材102页表中各组数量的意义,再把数量关系式填入表中。根据表中的数量关系式,各编出三道不同的应用题。进一步理解简单应用题是由两个已知条件与一个问题构成的。学习例2根据教材书中右面的算式补充条件,编成不同的简单应用题。巩固练习根据已知条件,分别提出用一个减法,二个除法解答的不同问题,并列出算式。小红读一本书,第一天看了20页,第二天看了50页。问题: 算式:用减法用除法 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 完成练习二十第3题(只列式)第二课时复合应用题 总第 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复合应用题的结构,掌握分析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方法。通过不同的分析思路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揭示复习的内容师:上节课我们复习了简单应用题,也就是用一步解答的应用题。那么用两步或者两步以上解答的应用题我们叫它复合应用题。谁能说说什么叫复合应用题。(板书课题)讲授复习内容回顾解答步骤读懂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借助线段图等分析数量关系,分析已知条件和已知条件的关系、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关系,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列式解答并写出答案检验自学教材103页例2。比较三道题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从以下方面比较)前两小题比较:第一小题直接告诉“原计划每小时走3.75千米”,而在第二小题变为间接条件-“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这就是用两步计算的原因。第二、三题在第三小题变为间接条件“实际2.5小时走完原路程”。这就是用三步计算的原因。运用分析、综合等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归纳例2的解题关键。关键:都要先求出原计划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和实际每小时多少千米。从而看出复合应用题是由两个和两个以上简单应用题组成的。巩固练习学校买来4袋水泥,每袋50千克,用去150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列综合算式)完成教材练习二十第7题。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复合应用题(工程问题) 总第 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不同的叙述方式。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想的灵活性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教学过程: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应用题中的工程问题。(板书:工程问题)基本练习根据工效、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说说工作总量=( );时间=( ); 工效=( )先具体说说下面的工程问题中的工效、时间和工作总量各指什么而言;然后用两种方法解答。修一条长600米的公路,甲队单独修要5天完成,乙队单独修要4天完成。两他合修几天完成?(对比两种题解答方法,哪种较简便?从中得出怎样的规律?突出工程问题的分析解答方法)指导学习例3出示1)题(审题略)师:从题目的问题入手,要求剩下的化肥要运几次,需要知道什么?(剩下的吨数、拖拉机的载重量)师:它们是怎样的数量关系?列综合算式,并说说算式每步的意义。出示2)题,读题审题完后,教师启发学生想:如果用(1)题的思考方法,这里的化肥吨数应怎么看?汽车和拖拉机各自的效率呢?列综合算式,说说算式每步的意义比较上面两题的异同点相同点:数量关系相同,解答方法一致不同点:1)题给的条件是具体的吨数。题给的条件是从份数的角度思考。完成教材103页的“想一想”。巩固练习在完成教材106页12题后,思考:如果把第一个问号去掉应怎样列综合算式?让学生明确第一个问号是为求出最后问题而需要先求出的间接条件。找出下面题中的间接条件并转化为直接条件。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出发,快车每时行全程1/8。慢车每时行全程的1/10,它们几间相遇。一份稿件甲单独打要4时完成,乙单独打要6时完成。如果甲先打2时,剩下的由乙打,还需几时完成这份稿件?完成教材106页13题,解答后让学生对比一下算式,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列方程解应用题 总第 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沟通与算术方法解的联系与区别,排除知识间的干拢,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想一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准题中的等量关系,或者说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根据例子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例:“篮球比足球多5个”。数量是相等的关系是:足球的个数+5=篮球的个数。练习: 基本练习.学生独立解答例3。然后说主自己的分析解题思路,最后理清下面问题。从题目的本身和解答方法进行比较看,两道题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客车和货车每时共行的距离时间=甲乙两站间铁路长。在什么情况下用算术方法解答较简便?在什么情况下列方程解比较简便?总结:第(1)题是已知两车速度与时间,求路程,直接改用算术方法(乘法)解答很方便。第(2)题是已知两车速度与路程,求时间,可根据第(1)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式60x+55x=460或者(60+55)x=460较为方便。如果用算术方法解则需逆向思考。第3题也说明了这个道理。小段练习:说说下面各题用什么方法解答较简便?为什么?巩固练习完成教材109页第1题。学校图书室有文艺书2280本。比科技书本数的3倍还多48本,科技书有多少本?设科技书有x本,选择下面正确的方程。3x-48=22803x+48=22802280+3X=48完成教材109页2题、3题全课总结(略)教学反思:分数应用题 总第 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弄清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是从基本题扩展而来的,抓住关键提高学生的辩别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过程:指导学习例题基本复习谁能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提出简单的用分烽解的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水彩画是蜡笔画的几分之几?50/80;蜡笔画是水彩画的几分之几?80/50)稍复杂分数应用题的复习:根据上面已知条件,教师提出“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谁会列式并算出结果?(学生列式教师板书(80-50)50=3/5)如果提出“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又该怎样列式?结果又是多少?学生列式教师板书(80-50)80=3/8)提问:解答以上问题列式的关键是什么?关键弄清哪个量是哪个量、哪个量比哪个量多(少)几分之几。“是”和“比”后面的量就看作单位“1”的量做除数,前面的量则做被除数。稍有变化的复习题:根据上面总结的解题关键,我们来讨论下面两个问题。(教材111页的两道小题,可一一出示后让学生列式解答。)总结解答方法:找准题中单位“1”的量。看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单位“1”的量是已知就用乘法解答,否则可用方程解)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几分之几的量 完成教材111页例4的“想一想”:教师强调说明解题方法一样。因为这里的分数与百分数都是表示两个数的相除关系,实质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如最前面的基本题中最后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3.巩固练习只列式说得数完成教材113页的“做一做”。小军看一本240页的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4。1)2401/5求的是( )。2)240(1/4-1/5)求的是( )。3)240(1/4+1/5)求的是( )。4)240(1-1/4-1/5)求的是( )。解答下面各题一根铁丝第一次截去全长的3/7,第二次截去3/7米,还剩下全长的3/7。这根铁丝有多长?光明学校的男生数占全校学生的33%,比女生少170人,女生有多少人?(此二题可供班级中优等生解答,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可做教材练习二十八第一题。)4.全课总结(略)教学反思:第六课时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总第 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抓住解题关键进行熟练准确的判断,从而找准题中的等量关系。通过与算术方法解答相比较,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能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 师:谁能够说说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判断下题中各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指导学习题例。让学生独立解答例7。在弄清题意后,把例5未完成的部分写完整然后比较这两种解答方法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抓住商一定来建立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比例式解答的。不同点:第一种解法是直接设所求问题为X。 第二种解法是间接设,即解出X后,还要用X减3才是所求问题。师:除了这两种方法解答外,还能用其它方法吗?请用算术方法解答例7。学习例6 师:请同学们在教材上完成例6后,再用算术方法解答。说说用比例解例6的关键。对比小结比较例5 例6有什么不同?分别是根据什么关系来解答的?(强调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关键是判断题中的数量成什么比例,再根据题中比例关系找准等量关系,把其中未知数量用X代替,列出方程解答)算术解法和比例解法的比较和联系。观察算式(例5)练习巩固笔答题:教材117页13题。全课总结(略)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用不同知识解答应用题 总第 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通过复习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而达到熟中生巧,灵活运用知识,进一步提高解答应用题能力,使知识间融会贯通,形成网络。教学过程:师:根据数量的倍数关系,有的应用题可以用不同的知识来解答。(板书课题)复习什么叫做比?比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如果甲数是乙数的6倍,那么:1)乙数是甲数的 2)甲数与乙数的比( ):( );3)甲数与甲乙数和的比是( ):( );4)乙数与甲数两数和的比是( ):( );新授学习例6。先出示例6,弄懂题意后大家研究,看谁想的解法最多。有针对性地说说每种解法的具体思路。用方程解应怎样想?如果把题中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改成“松树和柏树棵数的比是几比几?”这时可用什么方法来解?如果这道题想用比例来解,怎样改变题中的已知条件?在书上完成例6的解答。你还能想出其它解法吗?用分数应用题方法解:把“松树棵数是柏树的4倍”看成“柏树棵数是松树的1/4”既:松树的棵数为120(1+1/4)=96(棵);柏树为120-96=24(棵)。按整数应用题(和倍问题)方法解:柏树的棵数为120(1+4)=24(棵),柏树。(略)小结:就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来说,同类知识虽表示的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后解题时,除有特殊要求处,你只要用自己最熟悉的一种解法计算就可以了。巩固练习完成教材116页的“做一做”(每题用一种方法即可)完成教材117页的第12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用不同和知识解答)全课总结(略)教学反思:第二课时量的计量的巩固练习 总第 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中学过的计量单位,准确把握每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不同量的计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师: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经常进行各种量的计量。每种量都有自己的计量单位,我国现在采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与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一致的。这节课我们来复习量的计量。(板书课题)复习各种量的计量单位以及各自的进率。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复习。举例说说什么叫相邻单位?以上三种单位的进率有什么规律?见教材118页三种量的图示,用尺量一量然后说说各表示什么?(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进率。重量单位的复习常用的重单位有哪些?填写教材118页的表。说说它们的进率关系。练习:6000千克=( )吨 2千克=( )克时间单位的复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时间单位。分、时、秒、月、日、年、世纪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年虽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名数的改写复习,举例说说什么叫名数、单名数、复名数。看书自学有关内容说说怎样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怎样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巩固练习全课总结(略)教学反思:几何的初步知识 第一课时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 总第 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垂直与平行、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各图形的联系。教学过程:直线、射线、线段。提问:1)分别说一说什么叫直线、射线、线段?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角提问:1)什么叫做角? 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整理:把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完成123页下面“做一做”的1题、2题。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大于0小于90垂直与平行提问: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哪几种情况?2)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回答:下面几组直线中,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三角形。提问:1)什么叫做三角形?2)在下面的三角形中,顶点A的对边是指哪一条边?先笔做:以顶点A的对边为底,画出三角形的高,并标出底和高。(前页一幅图)在下面的表中填写三角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征。名称图形特征回答: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联系与区别。四边形提问:什么叫四边形?回答:看图说出下面各图的特点,再说一说图中各字母表示什么想一想:为什么说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为什么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 总第 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与扇形、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各图形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圆与扇形请你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回答:什么叫圆的半径?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半径?有多少直径?它们的长度有什么关系?什么叫扇形?(让学生笔做上题再回答)想一想:扇形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做对称轴?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图形中,还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观察你周围的物体,看看有哪些 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全课总结(略)第三课时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总第 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掌握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这些公式,熟练进行计算。教学过程:提问:请你举例说明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比较各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在每一组中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相等吗?生:看图回答看图写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周长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并说一说这些计算公式是怎样导出的。作业注意:第10、13题是一些联系实际的计算题。解答时让学生注意统一计量单位。第四课时综合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周长和面积) 总第 课时 授课日期: 日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概念,正确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熟练运用公式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复习回顾知识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线?各有什么特征?说一说你学过哪七种平面图形?各有什么特征?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揭示规律。巩固练习第五课时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表面积的体积 总第 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公式,熟练进行计算。教学过程:复习基本练习(立体图形的认识)说出各图形的名称,说一说图中各个字母表示什么。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说一说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特点?巩固练习练习二十八1、2、3教学反思:第五课时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 总第 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公式,熟练进行计算。教学过程:(1)基本练习。(立体图形的认识)出示教材上面的五个图形,说出各图形的名称,说一说图中各个字母表示什么。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说一说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特点?完成中的1、2题。(2)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投影图片出示三幅图形。结合图示想一想: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应怎样计算?根据图中给出的条件,用字母表示它们的面积。整理:长方体表面积( ) 正方体表面积( ) 圆柱表面积( )V= v= v= v=结合图形,分别写出各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联系。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巩固练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总第 课时 授课日期: 日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掌握立体图形表面和体积公式的推导,并能熟练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教学过程:基本练习说出各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联系。说出它们的表面积应怎样计算。圆柱体表面积= 正方体表面积= 长方体表面积=第七课时综合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总第 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熟记它们的公式 ,正确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说一说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说一说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说一说你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说一说你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有什么不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单位有什么不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量单位有什么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