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局防汛抗旱应急工作总结评估报告.doc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4004778 上传时间:2019-12-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务局防汛抗旱应急工作总结评估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水务局防汛抗旱应急工作总结评估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水务局防汛抗旱应急工作总结评估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务局防汛抗旱应急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市应急办:现将20xx年防汛抗旱应急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呈上,请审示。一、20xx年汛旱基本情况(一)雨情。今年我市降雨较近几年平均值偏多,据统计,截止11月底,我市有效降雨达17次,降雨量达264.9mm,一半雨量集中在7、8两月达155.5mm,达暴雨等级5次,多于历年同期水平。(二)汛情。今年汛期与往年同期相比,黄河上游来水量偏小,没有发生汛险灾情。8月21日18时22日08时,贺兰山沿山滚钟口至插旗口一带出现暴雨,累计降水达到220.5242.2毫米,其中贺兰山滑雪场最大累积降水和最大小时雨强分别达到242.2毫米和82.5毫米,超过该地段2012年7月29日滚钟口174.3毫米的历史气象记录。(三)凌情。2015年12月21日进入黄河凌汛期,20xx年1月8日,黄河XX段出现流凌,河面保持浮凌状态,密度在5%-40%,1月13日XX全段流凌,1月24日XX首现封河。2月26日,黄河XX段全线开河,水势平稳,属文开河。(四)旱情。受春季黄河来水较往年偏少的影响,我市灵武市部分地区特别是山区乡镇不同程度出现旱情。旱地缺墒面积12.4万亩,牧区受旱面积86.4万亩,3万余只牲畜饮水困难,4座水库干涸,近110眼水井不同程度毁损,无法使用。(五)灾情。8月21日贺兰山特大暴雨造成沿山多条山洪沟暴发洪水,苏峪口沟最大洪峰流量达420立方米/秒,为超50年一遇洪水。镇北堡拦洪库、金山拦洪库、西干渠不同程度出现险情;西夏区、贺兰县3.6万亩农作物、5872只家畜、3万斤水产受灾,413间房屋受损、9间倒塌,6260米路面、235公里泄洪沟(渠)道及护坡损毁,贺兰山岩画景区部分单体岩画破裂损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滚钟口、拜寺口双塔、西部影视城等景区部分旅游基础设施、部分农家乐不同程度受损,无人员伤亡。二、总体应对工作及分析评估(一)组织领导。汛前,调整、充实了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进一步完善健全我市防汛抗旱工作组织领导及办事机构。坚持把行政首长负责制贯穿到防汛工作的全过程,全面落实包括分级负责制、部门负责制、技术负责制、防汛岗位责任制在内的各项防汛责任制,筑牢防汛抗洪的“责任大堤”,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绷紧这条完整的责任链。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确保机制完善,组织得力,处置得当,应对有效。各级防办及防汛专业抢险队、抗旱服务队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作用,及时、准确地为市委、政府及防指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有力保障和支撑了汛旱灾情的应急处置。(二)应急准备。以防御贺兰山山洪灾害、城市内涝、黄河河洪为重点,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立足于防,从细微之处着手,紧盯薄弱环节,认真整改排查出的问题,切实做到有备无患,确保万无一失。全市共投资4亿多元,整治黄河河道15公里,治理山洪沟5条15公里,治理排洪沟4条20公里;储备水泵150台、铅丝58吨、编织袋35万条等,价值1000万元;组建了7个专业抢险队、13个机动抢险队共1万人。全市各级防汛部门及时修订完善各项防汛应急预案,报政府批准下发执行。特别是黄河上新建的滨河、兵沟、永宁三座黄河大桥,交通部门作为监管单位,制定了科学合理、细致可行的防汛预案,确保大桥安全度汛,完工通车。结合黄河二期防洪工程实施防汛、安全、消防应急演练,按计划完成任务,并认真总结,资料齐全。(三)预防预警。“防”字当头,早部署、早安排、早动手,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抓紧修复水毁工程,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全市从5月20日开始防汛值班,要求各级指挥领导汛期不得离开本市,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各级防汛部门密切监视天气和雨情、汛情、工情变化,突出做好极端天气事件预测预报工作,加强水文、气象部门的合作,加强信息交流和分析会商,努力提高测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防汛决策和科学调度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依据。各地各部门始终坚持生命至上、科学防控的指导方针,以灾前预防为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防、抢、撤”避险体系,一旦发生重大汛情,一旦出现重大险情,紧扣“预警、撤离、警戒”3个重要环节。在贺兰山东麓各山洪沟道、沿山沿黄河各旅游景区等防范洪水的重点区域,设立防汛警示标志600多块,明确避灾撤离路线,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四)应急处置。面对8.21暴雨洪水,紧急启动防汛级应急响应,镇北堡、金山拦洪库成功拦蓄洪水1126万方,确保全市各大拦洪库、泄洪沟道等重点防洪工程无一发生垮坝、溃堤,市区内重要设施、重点单位、重点地区没有发生重大险情,经受住了暴雨洪水的考验。市县联动,出动消防、公安、武警、民兵、乡村党员干部群众660余人,动用各类专业抢险救援车辆70多辆,安全转移并妥善安置受困群众330余名、受灾群众4500名,实现了人员“零死亡”、损失最小化的显著成绩,取得了抗洪抢险救灾的全面胜利。(五)恢复重建与善后工作。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查漏补缺,积极改进,努力做好善后工作,确保防汛抗旱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处置得当。8.21暴雨洪水发生后,我局按照市委、政府的要求,立即组织水毁工程的修复,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了回民公墓导洪堤和镇北堡拦洪库排洪沟道等水毁工程修复项目。(六)培训宣传教育。增强宣传和执法监督力度,排除防汛安全隐患,确保防汛工作取得新进展。依法审批跨沟、跨河的行政审批事项,做到既保障工程实施,又不影响防洪安全。多次组织防洪知识进课堂、进社区、进景区活动,开展演讲比赛5次,定点宣传3次,发放防洪明白卡5000张,防汛常识读本1000册,提高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遇险自救能力。三、典型案例分析“821”汛情发生后,区市领导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主席咸辉、副书记崔波、党委常委、XX市委书记徐广国、副主席曾一春第一时间赶赴抗洪一线,靠前指挥,现场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把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XX市政府市长白尚成、市委副书记杜银杰、常委陈栋桥、毕俊生,奔波在险情严重的滚苏路、高小线、镇苏路进行巡查,连夜召开现场办公会,统一调度各方力量,同广大干部群众一起战斗在抗洪抢险救灾第一线。副市长李鸿儒在市防洪抢险救灾指挥部进行调度指挥抢险救灾。8月21日22时,根据雨情汛情,市防汛办紧急启动防汛级应急响应。西夏区、贺兰县主要负责人,市水务、国土、消防、武警等防汛成员单位迅速上岗到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防汛工作。24时,市防指紧急启动防汛级应急响应。银西7座拦洪库全面做好拦蓄、排泄洪水的准备工作。镇北堡、金山拦洪库共拦蓄洪水1126万方,有力地削减了洪峰,有效地减轻了西干渠的泄洪压力,确保了拦洪库和西干渠堤防的安全。西干渠及时开启银安闸、高家闸、沙井子闸3个泄洪闸,分别以每秒8立方米、3立方米、4.2立方米速度进行泄洪,桑园沟、高家闸沟、四二干沟、方家圈沟等泄洪沟道安排专人巡查护堤,保证了排水畅通。暴雨过后,全市各大拦洪库、泄洪沟道等重点防洪工程无一发生垮坝、溃堤,市区内重要设施、重点单位、重点地区没有发生重大险情,经受住了暴雨洪水的考验。“8.21”暴雨汛情发生后,市防指第一时间指令公安、交通部门对滚苏路、高小线、镇苏路等沿山公路过洪路面进行临时管制,禁止车辆过往,保证了沿山一线交通运输安全。市气象局、防汛办、应急办加大雨情、汛情、险情预警预报频次,加强抗洪抢险救灾应急值班值守,保证信息上传下达及时准确、畅通无阻。西夏区、贺兰县分组逐村逐户对受灾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果断在受灾严重地区进行了拉闸停电,对受灾较重的镇北堡镇工业一组、二组4500余名群众进行了转移,解救出园富现代农业园区、滚苏路黄旗口、清盘寺猪场等处被困群众330余人,并在华西小学教室、镇北堡镇政府办公楼、华西中心卫生院、西夏区十三小、西夏区环卫基地等安全地带对转移解救群众进行了集中安置,发放了饮用水,安排急救车辆待命防止发生意外紧急情况。灾情发生后,市领导先后到灾情严重地区,查看汛情灾情,慰问抗洪抢险救灾一线人员,现场办公,解决抗洪抢险救灾中存在的问题。8月22日,市防指紧急召开防汛抢险救灾安排部署专题会议,深入分析当前防汛形势,对做好近期和下阶段防汛抢险救灾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西夏区、贺兰县组织乡村干部、党团员,排查危房,转移群众和财产,维护社会治安,妥善安置灾民生产、生活。加大抢险救灾宣传力度,积极动员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通过一系列的救灾和重建工作,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群众情绪平稳,社会安定。四、主要经验和突出问题“8.21”防洪抢险救灾的全面胜利和取得的宝贵经验,对于我市进一步做好今后防汛救灾工作,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完善防洪救灾领导机制。“8.21”防洪抢险救灾工作中,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防洪工作首位,成功地动员和组织了330余名受困群众和4500多名受灾群众安全转移。各级领导反应迅速,靠前指挥,科学决策,指挥有力,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为防洪抢险救灾工作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指挥保证;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成为防洪救灾的有力保障。洪灾过后,市委、市政府心系受灾群众,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迅速组织赈灾救济,妥善安置灾民的生产和生活,帮助广大群众开展生产生活自救。二是必须把握规律、讲究科学,不断完善防洪救灾决策机制。 “8.21”抗洪抢险救灾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重视决策的科学性、时效性,及时研究雨情、汛情,集思广益,正确把握暴雨洪水的特性,使防洪工作由被动转向主动防御。在整个抗洪抢险救灾过程中,市防指科学分析、科学研判、科学决策、科学调度,从快、从细、从实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有效地减少了灾害损失。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