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朝天椒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H****r 文档编号:399552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北朝天椒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桂北朝天椒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桂北朝天椒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 45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DB 45/T XXXX桂北朝天椒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of capsicum frutescensvarinnorthern of GuiLin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DB45/TXXXXI目 次前言 V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3.11桂北 .13.21桂北朝天椒 .14 产地环境 15 生产技术 15.1 种子处理 25.1.1 种子质量 25.1.2 种子处理 25.2 播种 25.2.1 播种时间 25.2.2 播种量 25.2.3 苗床准备与消毒 25.2.4 播种育苗 25.3 假植 35.4 苗期管理 35.4.1 温度控制 35.4.2 水分管理 35.4.3 炼苗 35.4.4 病虫害防治 35.4.5 壮苗标准 35.5 大田移栽 35.5.1 整地 35.5.2 基肥 35.5.3 移栽 35.6 田间管理 45.6.1 查苗补苗 45.6.2 水分管理 45.6.3 施肥管理 45.6.4 插杆与整枝 46 病虫害防治 4DB45/TXXXXII6.1 防治原则 46.2 主要病虫害 46.3 农业防治 46.4 物理防治 56.5 生物防治 56.6 化学防治 57 采收 57.1 采收标准 57.2 采收注意事项 5DB45/TXXXXIII前 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桂林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立波、韦荣敏、汤雪莲、王逢博、廖红梅、伍永炎、唐学军、刘广安、管欢、陈忠林、蒋玉梅、潘荣、于琴芝、李晓晖、李林超、周六生、伍勇。DB45/TXXXX1北朝天椒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桂林北部地区(以下简称“桂北”)朝天椒生产的术语与定义、产地环境、种子处理、播种育苗、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内容。本标准仅适用于桂北地区范围内的朝天椒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GB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第3部分:茄果类)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所有部分)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3 术语和定义3.1 桂北地处桂林北部的全州、兴安、灌阳、资源、灵川、龙胜等地区。3.2 桂北朝天椒桂北地区的一个地方特色红辣椒品种。该品种主茎直立,高45 cm左右;叶卵圆形互生,花白色,青熟果深绿色,老熟果深红色;果短尖呈小牛角形,朝天或斜向天生长,果长5.5cm6.5cm,果横径1.3 cm1.5 cm,单果重4.6 g6.5 g;皮光肉厚无褶皱,果肉厚度0.18 cm0.2 cm;株型高大较紧凑,株高80 cm95 cm,株幅44 cm49 cm;中熟,始花节位1215节,全生育期180 d左右。4 产地环境符合NY/T5010的有关规定,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层深厚,保水保肥性能好、富含有机质,土壤pH值6.57.5,前茬为非茄科作物和花生的地块。5 生产技术DB45/TXXXX25.1 种子处理5.1.1 种子质量符合GB16715.3的要求,且不带有植物检疫相关病害。5.1.2 种子处理5.1.2.1 晒种选择晴天将种子在太阳下晾晒3 h4 h,期间每隔30 min翻动一次。5.1.2.2 温汤浸种先将种子放入盛有30 左右温水的容器中浸泡3 min5 min后捞出,再放入盛有50 55 热水的容器内保持水温15 min20 min并不停搅动,然后捞出用清水搓洗干净种子表面粘质,沥干。5.1.2.3 药剂消毒将经过温汤处理的种子置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泡15 min20 min,然后用0.3%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 min,捞出后用清水洗干净药液,继续用清水浸泡种子8 h12 h,每5 h8 h换一次水,捞出沥干备用。5.1.2.4 催芽将处理好的种子用透气性好的纱布或湿毛巾包好,盛于盘内,置于28 30 条件下催芽,湿度控制在80%85%范围。催芽过程中每天定期查看并用温水清洗12次,甩干种子表面水分后继续催芽。催芽2 d4 d后,有60%7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待播。5.2 播种5.2.1 播种时间2月4月上旬播种育苗。5.2.2 播种量种植667 m 2大田用种量30 g35 g。5.2.3 苗床准备与消毒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疏松,排灌方便,2 a3 a未种过茄科作物和花生的田块作为苗床。播种前15 d,深翻20 cm30 cm,整平起畦,畦面宽100 cm120 cm,畦高20 cm,沟宽40 cm。每1m 2苗床用0.25 kg复合肥拌土混匀整平,用稀释1015倍的腐熟人粪尿均匀淋一次,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淋畦面,用塑料薄膜密封2 d3 d,揭开薄膜松土5 d7 d后可进行播种。播种时覆盖用的营养土可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 g10 g与细土10 kg15 kg拌匀消毒,用塑料薄膜密封1 d后待用。5.2.4 播种育苗采用农膜覆盖加塑料薄膜小拱棚冷床育苗法。播种时先将苗床浇透水,再将种子和细沙泥混匀DB45/TXXXX3(籽沙比为 1:34) ,均匀撒播。播种后覆盖消毒好的细土,厚度为 0.5 cm1 cm,在地面铺盖农膜和支起塑料薄膜小拱棚,待 50%60% 子叶拱土后及时揭开地面农膜。5.3 假植在幼苗23片真叶时,抓住晴暖天气进行假植或移栽至育苗钵(穴盘),假植苗株行距为10cm10cm或8cm12cm,假植后淋定根水。5.4 苗期管理5.4.1 温度控制苗期温度管理指标见表 1。表 1 苗期温度管理指标时间 播种至出苗前 出苗至分苗前 分苗至缓苗前 缓苗至炼苗前 炼苗(定植前 7d)白天 2530 2328 2530 2025 1820夜间 1520 1517 1720 1215 10135.4.2 水分管理苗期水分需求少,分苗前适当控制水分,分苗后坚持见干见湿原则,适时浇水。5.4.3 炼苗定植前15 d,逐渐加大通风量和延长通风时间;定植前7d,追施一次稀释1015倍腐熟人粪尿,并撤除塑料拱棚;定植前1 d,苗床浇透水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加72%农用链霉素400倍液喷淋一次后待移栽。5.4.4 病虫害防治辣椒苗期主要病虫害有猝倒病、立枯病和小地老虎,具体化学药剂防治方法见附录。5.4.5 壮苗标准苗粗壮,根系发达,叶色深绿,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叶龄57片真叶,株高15 cm左右,茎粗0.2 cm0.3 。5.5 大田移栽5.5.1 整地选择背风向阳、易排易灌、土壤肥沃疏松,前茬为非茄科作物和花生的地块,移栽前7 d深翻地块20 cm30 cm,整平起畦,畦面宽100 cm,沟宽40 cm,畦高20 cm。5.5.2 基肥DB45/TXXXX4符合NY/T496相关要求。在畦中央开深沟条施基肥,每667 m2施入充分腐熟农家肥1000 kg1500 kg或生物有机肥150 kg200 kg、硫酸钾复合肥60 kg75 kg、过磷酸钙75 kg100 kg,随后覆土。5.5.3 移栽选择晴天下午定植,每畦双行双株栽种,株距45 cm50 ,行距65 cm70 ,定植后浇足定根水。5.6 田间管理5.6.1 查苗补苗移栽后7 d10 d及时检查辣椒成活情况,缺株、死苗的要及时补栽。5.6.2 水分管理全生育期水分管理以土壤湿润为度。定植后视天气情况浇缓苗水;雨季注意排涝,田间无积水;高温干旱或表土见白及时浇水。5.6.3 施肥管理5.6.3.1 保花保果盛花期可喷0.2%硼砂溶液;开花座果期间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5.6.3.2 追肥返青肥:定植5 d7 d苗木返青时,每 667 m2追施腐熟人粪尿500 kg800 kg加硫酸钾复合肥10 kg。花蕾肥:大量现蕾时,每667 m 2追施腐熟人粪尿1000 kg加硫酸钾复合肥25 kg30 kg。壮果肥:盛果期,每667 m 2追施腐熟人粪尿1000 kg加硫酸钾复合肥20 kg30 kg。入秋后气温降低,每667 m2用15 kg20 kg硫酸钾复合肥兑水追施一次。以后每采摘12批果,用5 kg10 kg硫酸钾复合肥兑水追施一次。5.6.4 插杆与整枝插杆:株高30 cm左右时,在距离根部10 cm处用长约100 cm的竹杆或小木棍插入土中20cm深,再用绳子按形将主干绑缚于竹杆或小木棍上。整枝:晴天摘除门椒及其以下分枝,及时摘除老叶、黄叶、病叶,残叶。6 病虫害防治6.1 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落实“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控制原则。6.2 主要病虫害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细菌性叶斑病、茶黄螨、斜纹夜蛾、蚜虫等。DB45/TXXXX56.3 农业防治6.3.1 合理轮作,施足基肥,每 2a3a 与非茄科作物和花生轮作一次。6.3.2 深翻晒田,精细整地,高畦高栽,科学合理的施肥和灌溉。6.3.3 清洁田园,及时将摘除的病叶、病果、残枝和拔除的病株带出地块进行无害化处理。6.4 物理防治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趋光性害虫;用粘虫黄板诱杀蚜虫、夜蛾、白粉虱等;利用大棚、防虫网等设施隔离,减少病虫害发生。6.5 生物防治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乳剂等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或释放天敌,利用天敌减少虫害发生。6.6 化学防治符合GB 4285和GB/T 8321相关要求,不得使用国家和地方明令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品种。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应安全、合理用药,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浓度、使用方式和安全间隔期的要求使用。主要病虫害的化学防治用药方法见附录。7 采收7.1 采收标准制泡椒用的在果实颜色由绿转酱红,果皮光亮且坚硬时采收;制干和制酱用的则待果实完全红熟时采收。7.2 采收注意事项选择晴天、分批采收。采收过程应注意不要损伤枝、叶、花、果等。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