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课程安排,讲授:32学时 实验:20学时 自学:4学时 成绩构成 理论考试(机考):45 % 平时成绩:考勤(5%)+课程论文(20%) 实验成绩:30 %,21,课程开始前,我们在一个被大量微生物包围着的环境中 空气 水体 食品 微生物无处不在 Microorganisms are ubiquitous,31,41,一些数字,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重感冒患者为8500万; 全世界海洋中微生物的总重量约280亿吨 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 1016 吨 人体肠道内菌体总数达100万亿个左右(人体细胞数量50万亿) 新鲜叶子表面微生物数量达100多万个/g,51,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时时刻刻与微生物“共舞”是 祸?是 福?,61,微生物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微生物是人类的朋友,71,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帮助消化、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生理屏障,微生物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物质;有机酸、酶、各种药物、疫苗、奶酪、啤酒、酱油等,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81,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鼠疫,艾 滋 病,91,埃博拉病毒,101,本章主要内容,一、微生物概述 二、微生物多样性 三、微生物的重要性 四、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成就 五、显微镜下的微生物,111,1.1 微生物概述,1.1.1 什么是微生物 1.1.2 生物中哪些是微生物 1.1.3 微生物的特点,121,1.1.1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microbe,microorganism) ,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或简单地说是对人们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的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131,1.1.1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细菌、古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它们的大小和特征见表1.1所示。,141,表1.1 微生物形态、大小和细胞类型,151,1.1.2 生物中哪些是微生物,161,1.1.2 生物中哪些是微生物,171,1.1.3 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代谢能力强)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181,191,20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比表面积(Surface to Volume Ratio) 营养物质吸收、代谢废物排泄、环境信息交换,211,对比表面分割后的变化,221,吸收多,转化快,大肠杆菌每小时可分解其自重1000-10,000倍的乳糖 Candida utilis (产朊假丝酵母)比大豆强100倍的蛋白质合成能力 微生物的高呼吸速率,231,生长旺,繁殖快,E.coli:12.520 min/次分裂 以20min/次计算,请计算每天可产生多少子细胞? 液体培养物细菌浓度一般仅为108-109CFU/mL 为什么? 对于发酵工业的实践意义 生产效率高 发酵周期短,241,适应强,易变异,灵活的适应性或代谢调节机制 蛋白质分子的数量 E. coli 分子中能容纳20万-30万个蛋白质分子,2000-3000种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 极端环境 ? 低变异频率,251,分布广, 种类多,无孔不入,随遇而安 微生物的种类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微生物资源学,261,1.2 微生物多样性,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多样性 二、微生物的代谢多样性 三、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多样性 四、微生物的抗性多样性 五、微生物的种类多样性 六、微生物的生态分布多样性,271,1.2.0 微生物的共性,绝大部分微生物的遗传信息都是由DNA链上的基因所携带,除少数特例外,其复制、表达与调控都遵循中心法则。 微生物的初级代谢途径如蛋白质、核酸、多糖、脂肪酸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途径基本相同。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都以ATP作为能量载体,281,1.3 微生物的重要性,农业 环境 能源 医药 食品,291,1.3 微生物的重要性-农业,土壤的形成及其肥力的提高有赖于微生物的作用。 农产品的加工、贮藏-利用有益的微生物或是抑制有害微生物。 绿色农业或有机农业、绿色食品都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防病、防虫害、供肥。,301,1.4 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成就,1.4.1 微生物学的基本内容 1.4.2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主线 重大事件,311,1.4.1微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细胞的构建及其 能量、物质、信息的运转; 微生物的进化和多样性,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区别,以及微生物的起源; 生态学规律,研究不同微生物之间以及它们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同人类的关系。,321,1.4.1微生物学的基本内容,331,认识微生物的四大障碍,个体过于微小 群体外貌不显 种间杂居混生 形态与作用后果难以认识,341,微生物学的发展主线,351,史前期(约8000年前-1676年),进展 古中国的制曲、酿酒技术 天工开物、齐民要术、东坡酒经 特点 视而不见 臭而不闻 触而不觉 食而不察 得其益而不感其好 受其害而不知其恶,361,初创期(1676-1861),进展 形态描述,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1723,十七世纪最伟大的业余科学家 只上过中学的布店学徒工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Member of Royal Society 巴黎科学院通讯院士,371,Antony van Leeuwenhoek,381,奠基期(1861-1897),进展 生理水平的研究,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 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 细菌学奠基人:科赫,391,巴斯德对人类的贡献 (18221895),奠定微生物学理论,开创新的微生物学科 否定“自然发生说”(曲颈瓶实验) Preventative vaccinationImmunology Fermentation caused by Microorganisms,解决了当时生产中提出的许多难题。 创造一些微生物学实验方法 巴氏消毒法:6065, 30min,401,Louis Pasteur, one of the greatest scientist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The Spontaneous Generation Experiment,科赫的主要贡献细菌学家,病原学的研究 炭疽病菌 肺结核病病原菌 病原菌的寻找与分离:1870s1920s 科赫法则 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 固体培养基的使用 培养基的配制 细菌的染色方法,431,Robert Koch,1、 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 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 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著名的柯赫原则,451,发展期(1897-1953),开创了微生物生化的研究 没有酵母的酒精发酵 Discovery of cell-free fermentation 德国E. Buchner,461,Fleming-Sir-Alexander,成熟期(1953- ),进展 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James D. Watson (left) and Francis Crick propose a double- helical structure for DNA,481,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沿,微生物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 微生物生态学 环境微生物学 细胞微生物学 微生物生命现象的特性和共性 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微生物产业的全新发展,491,微生物学发展史的结论,微生物学发展的历史 认识微生物的历史 开发利用有益微生物的历史 控制和消灭有害微生物的历史。 微生物是一把双刃剑,501,1.4.2 微生物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511,1.4.2 微生物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521,1.4.2 微生物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531,1.4.2 微生物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541,1.5农业微生物学-定义,定义 简言之,农业微生物学就是研究农业中的微生物学。 农业微生物学研究对象 与整个农业生产链条挂钩的微生物,551,1.5农业微生物学-任务,认识掌握: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活动情况与作用规律; 微生物对农业生产产生的有利或有害影响;,561,1.5农业微生物学-内容,微生物的形态、细胞结构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呼吸、物质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等的基础知识; 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及其生态;,571,1.5农业微生物学-内容,自然环境中物质循环与转化; 微生物学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581,1.7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Single Rod (Bacillus),Streptobacillus Arrangement (Note bacilli in chains),591,1.7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Electron Micrograph of Neisseria gonorrhoeae, a Diplococcus,601,1.7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Penicillium sp )青霉菌,611,参考书目,教材 袁红莉. 农业微生物学及实验教程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参考书: 周德庆著微生物学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沈萍主编微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尼克林著,林稚兰译微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0. Madigan, Martinko, Parker. 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9th Edition) Prentice Hall,2000.,621,参考书目,马迪根等著,杨文博等译微生物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陈华癸、樊庆笙主编微生物学(修定第四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陈文新主编土壤和环境微生物学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9. 武汉大学. 复旦大学生物系微生物教研室编微生物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631,期刊,微生物学报 微生物学通报 菌物系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Systematic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641,思考题,微生物与所学专业间的关系.,65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