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398338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1,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概论 早期干预的基本思想 早期干预的内容 早期干预的主要途径 各类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智障儿童早期干预 听障儿童早期干预 视障儿童早期干预,2,第一讲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概论,3,早期干预的基本思想,1、什么是早期干预早期干预是对幼小年龄的发展偏离正常和可能偏离正常的儿童所采用的一种特殊教育、训练的手段,以便使这些儿童的智力(能力)有所提高并获得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技能。(茅于燕,1990),4,在特殊教育领域, (早期干预) 主要指对学龄前缺陷儿童所提供的治疗和教育服务。通过帮助儿童在社会、情绪、身体和认知方面的充分发展,使其能进入正常的教育系统或尽可能少地接受特殊教育。”(朴永馨主编,1996) 。,5,早期干预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对5- 6 岁以前的小儿所采取的预防、鉴别、治疗和教育、训练措施的总称,它用于发展偏离正常和可能偏离正常的小儿。”(王雁,2000),6,早期干预定义的内涵要素,年龄生命早期,七岁以前 对象环境不利儿童、所有残障儿童 症状特征出现偏离或可能偏离 目的补偿、康复,提高技能,7,早期干预的对象: 智力障碍婴幼儿、听力障碍婴幼儿、视力障碍婴幼儿、自闭症婴幼儿、运动障碍婴幼儿、脑性瘫痪婴幼儿、感统失调婴幼儿、多动症婴幼儿、颜面损伤婴幼儿、多重障碍婴幼儿。 在医学上,注重对低体重儿、早产儿以及高危儿的早期干预。,8,2、早期干预的主要工作 预防:能有效防止残障的发生和减小残障的程度。包括出生前的预防和诞生后的预防,9,预防又分为三级一级预防:面向全体人群,防止残障的发生二级预防:面向高危人群,包括一系列损伤和疾病发生后的发现、治疗、教育和训练。三级预防:面向初期残障人群,防止早期残疾发展成严重残疾。(康复训练、功能补偿、自理能力训练),10,鉴别与筛查:把早期干预的对象从大量的背景对象中挑选出来。 治疗与康复:从医学的角度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残障程度的发展。 教育与训练:是早期干预的主要措施,11,3、早期干预的意义 降低残障儿童的出生率 减轻残障儿童的程度 补偿残障儿童的功能缺陷 为回归社会提供能力上的准备,12,据调查我国014岁智力低下发生率为1.2,全国约有300多万智力低下儿,引起智力低下原因中约有20 %是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和围产高危因素造成。经系统研究结果证明,从新生儿期开始早期教育可促进正常儿智力发育,预防因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智力低下,更可促进窒息儿,早产儿等围产高危儿的智力发育,有效防治因围产高危因素造成的智力低下。早期干预经济、可行,是一种投入少产出大的适宜技术,如能得到推广,将对提高人口素质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13,尤其在妊娠分娩过程大脑受损的婴儿,如早产儿、围产期窒息、颅内出血等,早期干预愈早愈好,因为此时大脑的可塑性最强,功能代偿最好。在这时进行早期干预对防治伤残均易收到良好的效果。,14,4、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 早期干预的生物理论依据1、器官的用进废退说和功能代偿说;2、脑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3、器官发育的敏感期。,15,早期干预的心理理论依据1、儿童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2、关键期理论;,16,17,个体发展的关键期,一、46个月是吞咽咀嚼关键期; 二、89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三、710个月是爬的关键期; 四、1012个月是站走的关键期; 五、22.5岁是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期; 六、2.53岁是立规矩的关键期; 七、33.5岁是培养性格的关键期; 八、3.5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的关键期; 九、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和绘画的关键期; 十、55.5岁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十一、5.57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 十二、7岁后进入正规教育时期。,18,个体学习有最佳期,在这个最佳期阶段必须提供给个体某种刺激或某种特殊经验,否则这种反应就不能形成,或者反应虽然形成,但不如关键期那么好。,19,智力的发育,假如人的智力是100,那么 04岁:50% 8岁:80% 17岁:100%,20,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条递减规律,他认为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给予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才开始教育,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 婴儿早期隔离实验,21,实践方面一系列对残疾儿童早期训练、早期教育的理论方法和实践业已证明,越早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干预和训练,效果就越好,并可使原已损伤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产生代偿性的改变。,22,美国报道了935名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干预的效果,早期干预组智商在3岁时明显高于对照组。 鲍秀兰报道对62名正常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另116名正常新生儿按常规育儿方式进行教育。2岁时早期教育组智能发育指数比常规育儿组高8.7分。,23,对聋儿的早期干预今年来取得了最为显著的效果。 我国每年出生的由于遗传、孕产、疾病及药物使用不慎导致的听力残疾儿童约3万余名,另外还有后天致聋的聋儿占65%-70%,若不实施早期干预,将影响这些儿童的听力语言发育,延迟了他们语言、认知、心理的正常发展而成为聋哑人.,24,早期干预的内容,从教育康复的角度来讲,特殊儿童的早期干预应注重对其感觉运动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25,感觉运动能力,感觉能力 视觉刺激 听觉刺激 触觉刺激 运动觉刺激 平衡觉刺激 嗅觉和味觉刺激,26,运动能力 大肌肉运动(体能、动作、平衡、协调)各种基本动作、户外体育运动、大型器械活动小肌肉运动(口部和手部运动)手工活动、绘画与涂色、吹、吸、叩齿、伸舌等口腔操。,27,语言与交流能力,语言能力 语言的理解(倾听) 语言的表达(发音与发声、词汇积累)非口语交流(手势、表情、动作;图片、符号、沟通附具),28,交流意愿的促进 良好关系的建立 注重交流信号、及时给予反馈 提供机会、鼓励交流,29,认知能力训练,30,1、认识日常用品,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的日用品的功能与作用;2、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并知道一些常吃的水果的味道;3、学习认识五官及身体部分的名称;4、学习配对与分类;5、建立初步数前概念,如:大小、多少、长短等等;6、学习唱数100以内的数及 10以内数的点数;7、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基本形状等等。,31,社会交往能力,社会认知 游戏能力,32,生活自理能力,进食 穿衣 洗漱 入厕采用任务分析法,33,早期干预的主要途径,1、中心式模式 2、家庭干预模式 3、混合模式 4、日间治疗,34,1、中心式模式,中心式的早期干预模式有明显的优点:1、中心集中了有经验的老师和有各种技能的专家,在一个精心安排的环境中进行教学。2、中心有齐全的设备供特殊儿童使用。3、有集体的学习气氛,有可以模仿的同伴,这有利于特殊儿童的学习和社会行为的发展。,35,4、儿童生活在托儿所式的日托中心,可以解放父母相当大部分的劳动力,使父母能够正常的工作。5、家长利用接孩子的机会见面交谈,互相交流。,36,缺点,中心式的干预形式也有其缺点,这种方式的缺点是:1、每天接送特殊儿童,给家长带来很多困难,尤其是远距离接送,费用高,责任大,儿童的安全也受影响。2、中心式的教学大大限制了家长直接与教学和亲子关系的强化。,37,3、进入中心学习,一个学期需要支付一定数额的保教费、伙食费等。对家庭困难家庭造成比较大的压力。4、建立一个中心要有经济投入,不适于贫困地区。这种形式也不适于居住分散的农村及交通不便的地区。,38,家庭式早期干预模式,优点:1、特殊儿童在家庭的自然环境中进行学习和训练,比较轻松,可以使儿童学会适应自己所处的独特环境。2、家长是儿童最好的老师,父母最了解孩子的优缺点。密切的亲子关系及对自己孩子的期望,使得他们一旦掌握了必要的指导孩子的方法,就能有效地训练孩子学习,改变自己孩子那些不适当的行为。,39,3、教学在家里进行,不需要特殊的场地,而且全体家庭成员都有参与的机会。4、由于教学在家里进行,家长和儿童都不必受交通困难挤车之苦。,40,缺点:,1、家庭干预比较松散,儿童的家长互不见面,这很不利于家长互相交流。2、特殊儿童长年仅与家庭成员接触,体会不到集体的气氛,不利于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不利于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41,3、由于没有参照对比,儿童的进步幅度和发展速度不容易被家长及时发现。4、家长的育儿态度不同,干预效果也就不同。另外,家庭成员的态度如果统一,就会影响干预效果。,42,家庭、中心兼用的早期干预模式,优点:1、家长直接介入了中心干预的过程。家长通过在中心的观摩,详细、直观地理解了自己孩子的干预方法和计划,学会了做孩子的老师,可以大大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2、课堂教学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家长与专业技术人员的紧密联系,可以提高两者干预的一致性,有利于学习速度的提高。,43,缺点:,如果家庭因为孩子进步缓慢而没有信心,不能坚持家庭教育,不很好地执行个别化教育计划,就会影响干预效果。,44,日间治疗,一周3-5次,每次1小时左右 人为设置的环境对孩子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治疗 不影响儿童的家庭、学校生活 因材施教,有利于儿童发展,45,第二讲 三类特殊儿童 早期干预,46,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一、智力障碍定义 美国智力落后学会1921年第1次提出智力落后的诊断和分类系统,又分别在1933,1941,1957,1959,1961,1973,1983,1992,和2002 年先后9次修订。 2002年的定义:智力落后是一种障碍,其特征是在智力功能以及适应行为两个方面有显著的限制,表现在概念、社会和实践适应技能方面。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47,智力障碍的诊断标准一,一般智力功能显著低于平均水平。 其内涵是智商低于平均智力商数的两个标准差。如果采用韦氏智力测验量表,该量表的平均智商为100分,一个标准差为15分,因此,低于两个标准差就是低于70分以下。,48,智力障碍的诊断标准二,同时伴随着适应性行为方面的明显障碍。 1992年Grossman提出的适应性行为。它包括8个方面:(1)感觉运动能力;(2)交往能力;(3)自助技能;(4)社会化;(5)学习能力;(6)推理判断能力;(7)社会技能;(8)职业和社会责任感等。,49,智力障碍的诊断标准三,第三,智力障碍是否表现在18周岁之前。 以上三条标准构成了智力障碍的基本内容,也是智力障碍的诊断标准。,50,与智力有关的因素,遗传:宝宝的智商在一定程度上受父母遗传因素的影响。此外,也与代谢性疾病与染色体及基因异常有关。 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教养条件是促进智力发育的重要因素。 营养:02岁是脑发育的关键期,此期严重的营养不良可使脑发育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智力。 疾病:出生时缺氧窒息、颅内出血、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均可严重损害脑的发育和功能。生后神经系统的损伤和感染,如脑炎、脑膜炎、脑外伤等有时会使脑的功能受到损害,对智能的影响较大。,51,哪些宝宝要进行智力检查,一般在宝宝6个月12个月的时候,在一级预防保健机构,如街道的儿童保健医师会对宝宝进行DDST的检查,以筛查出发育落后的宝宝,为及时进行干预提供依据。 有的宝宝可能会出现语言发育落后,或动作发育落后,这时为了全面评估宝宝的发育水平,就要到三级医院进行诊断性的智力检查。,52,有些患有疾病的宝宝,为了了解疾病对宝宝智能发育的影响,也需要做智能测验,如出生时有窒息抢救史的、有较严重的头颅外伤史的、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或代谢系统疾病的。 有的宝宝到了入学年龄后,发现学习跟不上同龄宝宝的水平,此时也需要进行诊断性的智力检查以评估宝宝的智能水平。,53,哪些地方可以做智力检查,筛查性的智力检查在一级或二级预防的保健机构,即街道社区或区妇幼保健所的儿童保健科都能进行。 诊断性的智力检查必须在三级医院的儿童保健科进行,检查的医生必须经过专门的、严格的培训和考核。,54,筛查性智力测验量表,丹佛婴儿发育量表(简称DDST)该量表包括小儿的个人-社会适应、精细动作、语言和大运动4方面的能力,共有104个项目,适宜于新生儿至6岁宝宝。 DDST是筛选性测验,并非测定智商,对婴幼儿目前和将来的适应能力和智力高低无预言作用,只是筛选出可能的智商落后者。此外,DDST只能得出儿童是否有问题的初步结论,但不能提示问题的性质和原因,因此不能代替诊断性评价或体格检查。,55,上海曾对DDST进行修订和标准化,将题目简化到只有12项,只需57分钟便可完成,具有实用意义。 北京市儿童保健所也曾修订DDST,完全保留了原DDST的项目(只去掉一项“会用复数”),在保健系统应用广泛。,56,7,绘人试验:适宜于59岁宝宝。 图片词汇测验:是一本画有120张图的测验本,每张图中有4幅画组成,其中有一幅代表一个词汇。可测定小儿对词汇的理解能力。适宜于49岁宝宝。,57,智力障碍诊断工具,筛查出有问题者,可进行诊断性的测验,经诊断性测验后可得出智商或发育商。 常用诊断性测验有Gesell婴儿发育量表、Bayley婴儿发育量表、斯坦福-比奈量表、韦克斯勒学前儿童量表和韦克斯勒学龄儿童量表等等。,58,智力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大运动指姿势或全身的活动,如俯 卧 抬头、坐、爬、站、走、跑等。按正常的生长发育规律。如果一价值。一个10个月的儿童如果还不会对指捏,就有智力落后的危险。,59,语言指面部表情、出声、说出字、称呼、说句子等。这些行为的出现也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如果比同龄儿童晚四五个月以上出现,也可预示有发展落后的危险。许多落后儿童也是从这儿被发现的。在进行早期干预时,语言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且训练的困难较大,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60,适应性行为或认知能力(一般小年龄用前谓,大年龄用后者)指视、听、摆弄物体、手眼协调、使用简单工具、解决问题等。适应性行为是后来“智力”的基础,往往与精细动作连在一起,对评价儿童的智力水平很有重要的价值。三四岁以上儿童认识能力正是从适应性行为发展来的。 个人社会行为指儿童与他人的交往和自理生活的能力。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方式的社会行为,小婴儿用动作与人交往,大一点就用语言了。,61,动作技能的训练,(一)粗大动作能力训练 1、爬行 2、行走虽然一般智障和孤独症儿童在2岁时已能行走,但有的用脚尖,有的用脚跟行走,或走直线、协调行走有困难,特别是大部分智障儿童有协调问题,这受心理紧张和技能缺乏多方面的影响,需加强训练和鼓励。训练项目 :上下斜坡、走障碍 、平衡木,62,3、跑训练项目:持物慢跑、障碍跑、直线追逐跑 4、跳跳跃不仅是重要的运动和生活技能,也是与语言学习和注意稳定有密切关系的技能,因此应从多角度安排跳跃训练活动。训练项目:跳蹦床,63,5、球类运动球类运动与四肢协调发展、知觉力、注意力、模仿力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也是日常娱乐不可缺少的内容,应在教学活动中大量安排、实施。训练项目:接抛球、拍球,64,(二)精细动作能力训练 1、抓放能力 训练举例:捡豆儿 训练用品:颜色不同的两个小碟、两种不同的豆子 训练环境:室内桌上 训练过程:事先放好两个不同颜色的小碟,一个标注“开始”,里面放着两中不同的豆子,要求学生捡出其中的一种并迅速放到另外一个碟中。一定事先要规定好时间,这样既可以加快速度,又可以促进时间知觉的形成。,65,训练项目:挤牙膏或挤其他东西,66,2 腕部旋转腕部旋转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吃饭、写字、系扣、拧东西都直接需要此能力,应随时随地进行训练。 训练项目:拧门把手开门、拧水龙头、拧螺丝、拧瓶盖和拧干湿毛巾,67,3 双手协调双手协调能力的发展可反应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从神经心理学研究可知双手协调可促进智力发展,特别在智障早期教育中更应加强。训练项目:串珠、解系绳扣儿、开锁练习、撕开纸袋等。,68,听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听力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可概括为“三早”:即听力障碍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早期验配助听器;早期进行听觉言语训练。,69,听力残疾的早期发现,观察婴儿的听觉言语行为 听觉功能正常的新生儿可对突然出现的6 0分贝声压水平环境声产生非条件反射,如眨眼或全身抖动(Moro氏反射)等,随着月龄增加 ,这些反射的刺激阈降低,至46个月时阈值可低至4050分贝声压水平。9个月时,开始学说爸爸妈妈,1岁时能说23个词,1岁3个月能说45个词,1岁6个月能使用510个词。2岁时可把23个词组合起来使用,3岁时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简单意愿,4岁时会说语法正确的句子。,70,婴幼儿简易测听法 用声响玩具在受试儿耳侧突然发声,如听力正常即可引出眼睑反射、Moro反射或在睡眠时的觉醒反射,也可出现呼吸反射、吸吮反射甚或哭叫等,多用于在家中为婴儿进行听力筛查,适用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71,早期验配助听器,一旦发现婴儿确有听力损失,应当从速验配助听器。 早期验配应限定在2 周岁以内,23岁配助听器也能达到较好的听力言语康复效果,大于7岁的孩子,即使配戴了助听器,其听觉言语康复的效果也大受影响。,72,早期听力言语训练,听力训练 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采用简单的音响玩具及音乐、图片 、模型或实物与不同声音相结合,使聋儿感知不同种类的声音并分辨不同的声音。,73,发音训练 可帮助聋儿掌握发音要领及技巧,培养正确的发音习惯。 包括呼吸训练、舌运动训练、口唇运动训练、鼻音训练、声带振动训练、音素训练、拼音训练及四声训练。,74,言语训练 包括词汇训练(词汇的选择、词汇训练的次序、基本词汇的 积累及词汇的综合与归类),句子的训练(词组、简单句、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 、复合句及整段言语的训练:采用儿歌和小故事等)。,75,视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视力残疾患儿由于视感觉的减弱或丧失,其活动的范围及种类受到限制,其感觉及运动功能得不到有效锻炼,势必影响儿童的各项发展,甚至造成智力低下。 国内外研究一致表明, 视障儿童如能得到适宜的早期教育, 可以增进身体素质、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会行为能力以及自理技巧的发展可以避免由于缺乏早期经验而导致的智力发展迟缓或一些不当行为的产生减少社会性的依赖及机构的收容减少特殊教育的成本。,76,视力障碍的早期筛查,由于婴幼儿视觉能力是不断发展的, 想要确切鉴定他们的视力也是比较困难的。通常对2岁以下的儿童仅做盲与非盲的判定。 如眼部外观及反应正常, 能追随测试的目标, 则属非盲如眼睛不能追随目标, 或同时有眼部外观及反应异常, 则定为盲。,77,视力障碍的早期发现,(1)用手电筒射出一束光线,在黑暗的屋子里婴儿无反应; (2)父母带一个色彩鲜艳的面具靠近他,他无反应; (3)一个玩具放在他眼前,他不知道爬过来玩,特别是8个月以上的婴儿; (4)在爬行中,遇到障碍物,不知道绕过去,而是冲过去; (5)在1012个月时,喜欢一只眼看或贴近物体看,教他手势,他不会模仿; (6)不追逐光源或人及物体或表现迟钝; (7)目光呆滞,表情呆板; (8)会走路时,出现不稳或经常碰撞; (9)带到屋外走路很恐惧,走路很慢,不喜欢看图画书。,78,视障儿童早期干预的内容,对视力障碍儿童而言,早期干预的内容主要包括: 运动技能训练、感知觉训练、语言训练、面部表情和常用姿态训练、生活自理训练,还有一项特殊的训练时定向行走能力的训练,即帮助视力障碍儿童学会辨别方向和独立行走。,79,早期干预内容,感知觉训练、触觉训练:0 - 1 岁,让儿童将头转向声音的来源,经常和其说话或播放音乐,将动物叫声、风雨声、说话声录在磁带中给孩子听,让其辨别。鼓励其多触摸各种玩具、闻各种气味、品尝不同味觉的液体等。,80,1 - 2 岁,让儿童触摸和引导认识能发声的物件及人,依靠语言提示认识身体部位;依据嗅或味觉辨认物件;感受物体的大小、形状、重量、长短、质地及温度等。 2 - 3 岁,带儿童出门认识更多声音,寻找发声物体;根据嗅觉辨认不同地方及方向;多给其吃各种不同的食品,以通过味嗅觉等辨别新鲜、腐败食物等。,81,触觉训练举例,A、大龙球压滚游戏:准备:大龙球,地垫或在地毯。游戏方法:让孩子俯卧或趴在垫子上,大人将大龙球放置在孩子身上,前后左右滚动或在中间轻轻挤压。 B、触觉挤压:用软垫或毛巾被将孩子包裹起来,不要包住头部,滚动按压,在孩子的腋下、胸部瘙痒,从足部一直按压至胸部,视孩子反应改变强度。 C、洗泡泡澡:让孩子进入球池,假装洗泡泡澡。必须洗到全身每一个部位,包括手、脚、腿、手臂、前胸、后背、肚子、肩膀、头、脸等部位。 D、泥工:浆糊、面粉、黏土等和在一起,或者用橡皮泥,让孩子用手去搅拌,可以只让孩子注意手上的感觉,也一个让孩子进行揉捏,造出想要的形状。,82,E、猜猜看:让一个孩子用毛毯将自己裹起来,由另一个孩子来摸,并猜猜看摸到的是身体的哪一个部位。 F、大海寻宝:准备一个箱子,里头装满五谷杂粮(小米、黄豆、绿豆等)或是小球等东西,再放置孩子有兴趣的玩具,让孩子去寻找。可以先请孩子摸摸宝物,再将宝物放入箱子中,最后用手在箱中寻找出宝物。箱子内的东西,由柔软质地的东西开始,再慢慢改变成粗质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都可以使用。寻找的宝物也可以由一样到多样,甚至放入其它玩具,要孩子寻找出你要的东西即可。 G、冷热游戏:准备两杯水,一杯是热的、一杯是冷的,让孩子触摸,并要求孩子说出来。,83,生活自理能力训练,84,体验孩子眼中的世界 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85,孩子眼中的世界,86,我们要做的事情,创设低视力环境帮助孩子用眼教给孩子如何用眼,87,88,89,90,91,92,thank you!,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