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397599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PPTX 页数:67 大小:1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腺疾病影像学诊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乳腺疾病影像学诊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乳腺疾病影像学诊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乳腺疾病影像学诊断,Life,Disease,1,二、乳腺正常解剖结构及正常影像表现,四、常见疾病诊断,一、乳腺影像学 检查方法,三、基本病变表现,主要内容,xx,2,乳腺疾病检查方法,乳腺的最佳检查时间 月经后1-2周,一、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xx,3,乳腺X线摄影对于成像设备及成像质量都有严格要求。 乳腺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本身密度范围相对狭窄,所以需要用可产生低能辐射的特殊X线管以达到高的组织对比,从而显示乳腺密度的细微改变。 乳腺X线摄影要求:高空间分辨率可辨认乳腺的细小结构短曝光时间以减少运动伪影,X线钼靶检查,xx,4,钼靶摄影,xx,常规摄影技术轴位片(头足位 CC)斜位片(MLO),5,xx,X线钼靶摄影,乳腺X线摄影方位,体位要求:自上方加压将乳腺向远离胸壁的前方及上方挤压。图像要求:图像能显示乳头的侧位像,并显示所有内侧及大部分外侧乳腺组织,除了乳腺的腋尾之外。,轴位(CC位),6,xx,X线钼靶摄影,侧 斜 位(MLO位),体位要求:X线束以30-60自上内向下外侧投照,沿胸壁斜行压迫乳腺,并垂直于胸大肌长轴。 图像要求:图像应当能显示乳腺下角及乳头侧面像,乳头位置应位于胸大肌下缘水平,而胸大肌位于图像后缘,与垂直方向成25-30角。,7,xx,X线钼靶摄影,乳腺压迫 原因: 使乳腺结构接近胶片,以减少几何模糊; 可减少散射,改善对比度; 因为受照射乳腺组织变薄、散射线减少,使辐射剂量减少; 使乳房厚度及图像密度更均匀; 减少乳腺组织重叠以更好显示病变。,8,乳腺压迫,xx,X线钼靶摄影,9,xx,选择性乳管造影,适应症 1 单管乳头溢液2 治疗后单管乳头溢液3 溢液伴相应区域肿块,10,超声检查,xx,检查指征: 可触及包块的性质; 乳腺X线摄影所见异常的评估; 年轻女性乳腺病变的首选检查; 引导活检及导丝定位 特点: 可多角度扫查; 能清晰显示乳腺内各层软组织及其内肿块的形态; 能分辨囊性肿块及实质性肿块; 可显示腋窝淋巴结; 对钙化灶不能显示; 彩色血流成像及弹性成像在病变定性方面有重要作用。,11,MRI检查,xx,乳腺增强MRI检查越来越重要,主要因为其检测浸润性乳腺癌的高敏感性,许多研究显示其敏感性接近100%。 MRI是评估乳腺植入物完整性的首选技术,在确定植入失败方面,MRI比乳腺X线摄影、超声或临床体检更准确。 满意的乳腺MRI检查至少需要在1.5T MRI系统上进行并配有专用乳腺线圈。 对比剂增强乳腺MRI一般用于原发性乳腺癌的局部分期。,12,CT检查,xx,能显示乳腺内的解剖结构 能发现较小的乳腺病变 能同时显示胸壁情况及腋窝淋巴结情况 作为钼靶X线摄影的补充,13,二、乳腺正常解剖结构及正常影像表现,xx,正常乳腺的解剖结构 乳房由输乳管、腺叶、腺小叶、腺泡以及间质(脂肪、纤维、血管及淋巴管等) 乳腺的结构1、腺泡腺小叶腺叶乳腺2、腺泡小叶内终未导管小叶间导管排乳管输乳窦 1520条输乳管乳头,14,二、乳腺正常解剖结构及正常影像表现,xx,美国放射学会 (ACR)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将乳腺在X线上密度的不同分为4种类型脂肪型乳腺(腺体组织75%),15,xx,二、乳腺正常解剖结构及正常影像表现,脂肪型腺体,16,xx,二、乳腺正常解剖结构及正常影像表现,少量腺体型,17,xx,二、乳腺正常解剖结构及正常影像表现,多量腺体型,18,xx,二、乳腺正常解剖结构及正常影像表现,致密型腺体,19,三、乳腺基本病变,xx,1、肿块 良性肿块:边缘整齐,锐利呈类圆形,密度均匀 恶性肿块:边缘模糊不清,有长短不一的毛刺 2、钙化 良性:较粗大、呈条状、新月形、环形, 密度高、分散 恶性:细砂样、粗细不均、浓淡不一、密集 3、皮肤局限性增厚、回缩:多见于恶性肿瘤,或手术后瘢疤所致 4、乳头内陷:见于恶性肿瘤,或发育不良 5、血管增粗、迂曲:多见于恶性肿块,20,xx,分 叶 状 肿 块:导管浸润癌,21,xx,良 性 肿 块 钙 化,血管钙化,“铅管样”钙化,22,xx,恶 性 肿 块 钙 化,23,xx,乳头凹陷,漏斗征阳性,24,xx,血管增粗、迂曲,25,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常见疾病,四、乳腺常见疾病,乳腺癌,乳腺脂肪瘤,xx,26,乳腺纤维腺瘤,xx,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发病率占乳腺肿瘤的首位 多发于30岁以下,多发生于一侧 肿瘤边界光滑,呈圆形,活动度大,质地坚韧。,【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多为13cm边缘光滑,可有分叶,周围有薄层晕环部分见粗大钙化,呈环状、块状或斑点状,2、CT表现平扫:类圆形肿块,轮廓整齐可见粗大钙化或爆米花样钙化增强:腺瘤呈均匀性强化较大腺瘤边缘强化,27,xx,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纤维腺瘤伴钙化,28,病灶多为低回声,且回声均匀,边界清晰,包膜完整。 探头加压时可有一定程度的收缩。 CDFI示:多数为无血流或少血流型,乳腺纤维腺瘤,xx,29,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xx,为起源于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有恶变趋势,多发病灶恶变约10% 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纤维腺瘤 多见于40-50岁的中年妇女 持续或间歇乳头溢液,呈血性或浆液性 乳腺导管造影是最准确、最有效的检查方法,30,xx,乳腺多发导管内乳头状瘤,右乳导管内乳头状瘤,31,乳晕下导管内可见中强回声团,呈砂粒样改变,近端导管扩张。,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xx,32,xx,乳腺脂肪瘤,易发生于脂肪丰富的大乳腺内境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影,较大,直径在4cm以上,33,xx,乳腺脂肪瘤,34,乳腺癌,xx,35,xx,临床症状(clinic symptom)好发年龄:4060岁妇女症状:乳腺肿块,乳头回缩、溢血 病理类型(types of pathology)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非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癌,36,直接征象 肿块 钙化 局限性致密浸润 毛刺,X线表现,间接征象: 皮肤增厚和局限性凹陷 乳头内陷和漏斗征 血运增加 导管征 癌周水肿环(透亮晕) 彗星尾征 乳腺结构紊乱 乳后间隙侵犯 腋下淋巴结增大,xx,乳腺癌,37,xx,直接征象( primary signs )肿块(breast mass):结节状或不规则,多有毛刺X线片上显示的肿块小于临床触诊,是乳腺癌最常见的征,约70%的乳腺癌患者在X线片上能清晰显示肿块影。大小:X线片上测得的癌块绝大多数94.2%小于临床测量密度:较致密,比良性肿瘤密度高形状:多数呈类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边缘:多数可见毛刺或浸润。,乳腺癌,38,xx,乳腺癌,肿块型,右侧浸润性 导管癌,39,xx,直接征象( primary signs ) 局限性致密浸润 乳腺某一区域出现异常密度增高; 两侧乳腺的对应领域进行比较发现腺体呈非对称样改变; 如果触诊也发觉不对称,通常为病变所致2/3为良性病变所致,1/3系恶性肿瘤瘤所致,特别是小叶癌。,乳腺癌,40,xx,局限致密浸润,右侧浸润性 导管癌,乳腺癌,41,xx,直接征象( primary signs ) 毛刺:通常见于肿块或浸润区的边缘毛刺的长度可数倍于肿瘤直径,或仅见放射状毛刺,瘤体本身不明显。,乳腺癌,42,右侧非特殊性浸润性导管癌,毛刺型,乳腺癌,xx,43,xx,直接征象( primary signs ) 钙化: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唯一阳性依据。 良性钙化皮肤钙化 血管钙化 蛋壳样或环形钙化 爆米花样钙化 圆形和点状钙化 中空状钙化 中间性的钙化不定形的或模糊的钙化 粗糙不均质的钙化 高度可疑恶性的钙化细小的多形性钙化 线样或线样分枝状钙化,乳腺癌,44,xx,钙化-簇状分布,左导管内癌,乳腺癌,右侧浸润性导管癌,45,xx,直接征象( primary signs )皮肤增厚和局限凹陷 肿块直接侵犯皮肤 患乳血运增加、淋巴回流障碍等原因可导致皮肤增厚 肿瘤表浅时,病变附近的局限性皮肤增厚,多为直接侵犯所致; 肿瘤位置较深时,少有皮肤的改变 炎性乳癌常有弥漫性皮肤增厚乳头内陷和漏斗征乳头内陷常与乳晕区皮肤增厚或“漏斗征”同时并存。“漏斗征” 多系乳晕下非特异性纤维组织增生所致,乳腺癌,46,xx,乳腺癌,乳头凹陷 漏斗征阳性,47,xx,直接征象( primary signs )血运增加 患乳血管直径较健侧明显增粗,超过1:1.4认为恶性病变 病灶周围出现多数细小血管丛,迂曲呈网状。多出现在中、晚期乳腺癌中,乳腺癌,48,xx,乳腺癌,血运丰富,粘液腺癌,49,xx,直接征象( primary signs )腋及乳腺内淋巴结的侵犯 转移性淋巴结常表现为大、圆且密度高 当伴有钙化或结外的浸润时,诊断较明确,乳腺癌,50,xx,乳腺癌,腋下淋巴结 转移,右侧浸润性导管癌,51,xx,乳腺癌,肿块伴毛刺 邻近皮肤局限增厚 乳头凹陷,右侧浸润性导管癌,局限性致密浸润 伴成簇钙化,右侧浸润性癌,乳后间隙肿块 边缘毛刺浸润,左侧浸润性乳头状癌,双乳不对称致密浸润 右乳脂肪层混浊 皮肤增厚,右侧浸润癌,52,xx,乳腺癌,乳腺癌的CT表现,乳腺内不规则形肿块,可见沙粒状钙化 可显示邻近皮肤及胸壁改变 可显示内乳、胸肌间及腋窝淋巴结肿大 多用于乳腺癌术后复查,同时显示有无肺转移、肝转移,53,左乳癌腋窝淋巴结转移,xx,乳腺癌,54,xx,乳腺癌,内乳淋巴结,钼靶:无法显示内乳淋巴结 超声:肋骨及肺组织干扰 MRI:心脏、大血管的搏动伪影呼吸运动伪影肺组织干扰空间分辨率 内乳淋巴结-CT检查最具有优势,55,xx,乳腺癌,左乳癌术后,左侧内乳淋巴结增大,左乳癌术后化疗后复查 左内乳淋巴结缩小,乳腺癌胸肌间淋巴转移,左乳癌术后CT扫描,胸大小肌之间多发结节影提示IPNs转移,左乳癌术后化疗后CT扫描胸大小肌之间多发结节影较前缩小,56,xx,乳腺癌,乳腺癌MRI表现,MRI表现 不规则形肿块,单发或多发,发现多发病灶较其他检查更敏感 增强:“快进快出”型强化方式,边缘强化征,毛刺征 其他征象:肿瘤周边血管增多,皮肤增厚凹陷,胸肌侵犯,腋窝淋巴结转移,57,乳腺癌,X线示毛刺状病灶(箭)位于乳腺中央,CC位显示最佳; 活检提示为具有小叶特征的癌; MRI证实为恶性毛刺状病灶,且具有典型的恶性增强曲线(对比剂快速摄取随后为清除期); 在远离原发病灶肿瘤的部位发现另一癌灶。,280 260 240 220 200 180 160 140 120 100806040200 0 1 2 3 4 5 6,对 比 剂 强 度(SI),时间(min),xx,58,乳腺癌,毛刺征,边缘强化征,血管增粗增多,皮肤及胸肌筋膜侵犯,乳腺腋窝淋巴结转移,xx,59,肿瘤边界不整,凹凸不平,无包膜,边界呈锯齿状或蟹足状,界限往往不清。 内部多呈的回声、实性衰减暗区,分布不均,少数呈等回声或强回声。 肿瘤后壁回声减低或消失。 肿瘤后方回声亦呈衰减暗区。 肿瘤向组织或皮肤呈蟹足样浸润。 肿瘤中心有液化坏死时,可见低回声或无回声暗区。 CDFI 肿瘤内血流信号增多,并有新生血管及动静脉瘘形成,PSV20cm/s,RI0.70。,乳腺癌,xx,乳腺癌超声表现,60,61,62,63,xx,乳腺检查方法的选择,乳腺X线钼靶检查优点:能准确显示乳腺的大体结构,空间分辨率较高,对乳腺疾病具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操作简单,经济,诊断经验丰富,是目前乳腺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局限性:对乳后、腋部淋巴结转移较难显示。密度分辨率稍低,对微小病灶、致密性乳腺中的早期病变及特殊部位病灶的发现尚有不足。 乳腺C T检查优点:能清晰显示乳腺内部解剖结构,对乳腺囊肿、出血、丛状钙化敏感性较高,增强扫描能大大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对肿瘤的术前定位、临床分期及乳腺后区、内乳、腋部淋巴结转移的显示具有明显优势局限性:空间分辨率低于钼靶摄影。其费用相对昂贵,放射剂量过高及造影剂的过敏反应等。以上的局限性使其无法取代钼靶摄影,但可作为重要补充。,64,xx,乳腺MRI检查优点:对钼靶X线片评价困难的致密性乳腺,乳腺癌术后复发的评估。乳房成形术后观察其位置、有无逸漏或并发症等有一定优势,定位更准确直观。对胸壁侵犯、腋部淋巴结转移优于其它影像检查。局限性:对微小钙化显示不敏感(微小钙化是乳腺癌的可靠征象)。设备昂贵,检查时间较长。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尚有不足。 超声乳腺检查优点:能鉴别囊性和实性肿块,也能检出致密性乳腺肿块。缺点:超声对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仍不够可靠,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推广应用。不过近年来超声技术飞速发展,其发展前景仍不可预期。 乳导管造影检查适应于任何有乳头溢液的患者。对某些乳腺癌的患者,虽无溢液也可考虑。一般使用水溶性造影剂(如泛影葡胺等)。此方法结合X线钼靶摄影,对导管系统的癌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乳腺检查方法的选择,65,小结,三重评估,穿刺 活体组织 检查,影像学 检查,Concept,乳腺疾病 诊断标准,xx,66,Thank You !,银武,xx,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