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基础培训PPT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65864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10.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基础培训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糖尿病基础培训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糖尿病基础培训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马晓萍ShirleyMa021 32274848 5307Xiaoping Ma sanofi 糖尿病基础知识 2 糖尿病的历史和发展 糖尿病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chapter1 3 人数 亿 全球的发病率情况 糖尿病流行病学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 chap1 3 中国的发病情况 万人 糖尿病流行病学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 chap1 3 5 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二位糖尿病高发人口的国家仅次于印度 糖尿病流行病学 6 Green 1998 年龄 岁 65 45 64 20 44 4 2 6 0 1995 2000 2000 2025 发展中国家 100 000 年 糖尿病流行病学 7 WHO的定义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性疾病 主要特点是血糖水平升高 伴随因胰岛素分泌及 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 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 糖尿病漫谈 8 碳水化合物 糖异生作用 胃肠道的消化作用 血糖 肝脏和肌肉储存的糖原 非糖物质 糖原分解 脂肪蛋白质 糖原 氧化供能 其它糖及非糖物质 尿糖 糖尿病漫谈 糖尿病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chapter4 空腹血糖正常值 3 9 6 1mmol L 9 细胞 细胞 细胞 细胞 20 25 胰高血糖素 细胞 60 65 胰岛素 细胞 3 5 生长抑素PP细胞 2 分泌胰多肽 胰岛素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 胰岛 胰腺的内分泌组织存在于胰腺中能分泌胰岛素的一些特殊的官能团大约有100 200万个 糖尿病漫谈 糖尿病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chapter4 10 基础和进餐时的胰岛素分泌模式 时间 餐时胰岛素 1997BlackwellScienceLtd 11 胰岛素的双相分泌曲线 12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对糖代谢的影响 加速葡萄糖利用 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葡萄糖生成 减少肝脏生成葡萄糖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促进脂肪合成和贮存 抑制脂肪分解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促进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阻止蛋白质的分解 糖尿病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chapter4 13 胰岛素缺乏或作用缺陷 糖尿病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chapter4 14 胰岛素抵抗 IR 指胰岛素对其靶组织生物效应的敏感性降低抵抗部位 肝脏 肝糖原过度产生 糖异生增加外周 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 利用降低 糖尿病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chapter8 15 胰岛素抵抗 IR 机制 胰岛素信号蛋白遗传变异 IRS PI 3K 胰岛素信号蛋白功能变化 PKC PTP IRS 细胞因子对胰岛素信号转导的抑制效应 TNF 瘦素 代谢异常阻碍胰岛素信号转导 长期高血糖 游离脂肪酸升高 其它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发生有关的因素 抵抗素 脂联素 糖尿病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chapter8 16 胰岛素抵抗 IR 胰岛素抵抗贯穿于2型糖尿病 T2DM 全过程胰岛素抵抗存在于众多心血管代谢疾病这些疾病集结于一身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症 代谢综合症胰岛素抵抗还见于多种生理状态及疾病妊娠 多囊卵巢综合症 肢端肥大症 库欣综合症 糖尿病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chapter8 17 在诊断为2型糖尿病时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早已同时并存 糖尿病进程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WeyerC etal JClinInvest 1999 104 6 787 94 18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餐后高血糖Postprandialhyperglycemia 19 2型糖尿病好发人群 20 血糖调节受损 中间型糖尿病 NG 21 Adaptedfrom Groop Etiologyofnon insulin 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 HormoneRes 1997 22 131 156 血糖调节受损 中间型糖尿病 22 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分泌 大血管病变 30 50 100 50 40 50 70 150 40 70 150 10 100 100 2型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糖代谢受损正常糖代谢 Adaptedfrom Groop Etiologyofnon insulin 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 HormoneRes 1997 22 131 156 血糖调节受损 中间型糖尿病 23 流行病学现状糖尿病发病机制 IFG IGT 胰岛素抵抗机制 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的治疗策略 24 糖尿病的特点 发病率不断增高发病年龄逐渐减轻糖尿病是慢性 进行性 终身性疾病糖尿病的病情日趋严重糖尿病无法治愈 但可以控制糖尿病需要综合治疗 25 2型糖尿病不是一种简单的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适合工作年龄人群中导致失明的首要原因1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2 心血管疾病 中风 心血管死亡率和中风危险性增加2到4倍3 糖尿病神经病变 导致非创伤性下肢截肢手术的首要原因5 糖尿病患者中每10人有8人死于心血管事件4 1FongDS etal DiabetesCare2003 26 Suppl 1 S99 S102 2MolitchME etal DiabetesCare2003 26 Suppl 1 S94 S98 3KannelWB etal AmHeartJ1990 120 672 676 4GrayRP26 Suppl 1 S78 S79 DeathRateduetoDiabetesIsIncreasing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Year Diabetes Cancer CVD Stroke USNationalCenterforHealthStatistics Age adjustedDeathRateRelativeto1980 DivisionalManager sMeetingShanghaiJan26th2002 Type2diabetes aseriousdisease DivisionalManager sMeetingShanghaiJan26th2002 218 CostOftype2DiabetesInChina CODIC effectofcomplicationsoncosts 3726 36 11842 05 15373 87 38580 24 46 7 22 3 13 3 17 7 0 10 000 20 000 30 000 40 000 50 000 Nocomplications Microvascular Macrovascular Bothmicro and macrovascular Directmedicalcosts RMB 0 10 20 30 40 50 ofpatientssurveyed Increaseincostsversusnocomplications 313 935 ChenXetal ChineseHealthEconomics2003 inpress TangLetal ChinaDiabeticJournal2003 inpress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NCEP ATP 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 ATP FinalReport Circulation106 3163 3223 2002 主要冠脉事件10年危险与已诊断冠心病的非糖尿病患者相当 心肌梗死后死亡率显著升高 合并冠心病后预后差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 30 糖尿病常见的血脂异常脂蛋白结构和大小变化 小而密LDL 脂代谢相关酶活性改变胆固醇逆转运障碍 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 31 不同BMI进展为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 ColditzGA etal AnnInternMed1995 122 481 86 33 中国肥胖工作组建议的超重和肥胖诊断分割点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 chap1 3 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 34 糖尿病的合并症 胆囊炎 胆石症 cholecystitis cholelithiasis 脂肪肝 Fattyliver Steatohepatitis 感染 Infectionofbacterial fungus 六高 Hyperinsulinemia hypertension dyslipidemia procoagulativestate hyperurecemia obesity 35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低血糖症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高血糖高渗性综合征 36 糖尿病低血糖症血糖 2 8mmol L 低血糖症状体征 及时进糖后可缓解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有低血糖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但血糖值不一定 2 8mmol L主要与血糖下降速度过快引起升糖激素释放 如儿茶酚胺 所致常见类型反应性低血糖 多发生在2型糖尿病早期或发病前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有关药物性低血糖 可能发生低血糖的药物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低血糖 37 不同的血糖水平及其临床相关性 4 6mmol L 胰岛素分泌受抑制3 8mmol L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3 0mmol L 低血糖症状 2 8mmol L 大脑认知功能受损 如思考 学习 记忆等 1 0mmol L 昏迷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38 糖尿病控制目标 39 糖尿病治疗策略 防患于未然 针对IGT治疗先饮食 运动 后药物治疗全方位治疗针对高血糖的治疗针对糖尿病并发症与合并症的治疗针对糖尿病发病的中心环节治疗胰岛素节俭增加依从性避免低血糖风险 效益价格 效果优势 40 糖尿病治疗策略 41 血糖监测 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被用来反映饮食控制 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HbA1cCGMS 糖尿病治疗策略 42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上的游离氨基酸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即血红蛋白与葡萄糖形成了牢固的结合体 这种结合很慢 一旦结合就不可逆转临床意义 反映近2 3个月血糖控制的总体水平血糖控制未达标或治疗方案调整后 糖尿病患者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血糖控制达标的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至少检查2次正常值 3 8 6 5 达标值 我国 6 5 ADA 7 0 血糖监测 43 不同HbA1c水平者空腹和餐后血糖HbA1c的贡献 MonnierDiabetesCare2003 26 881 血糖监测 DCCT 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 1 AdaptedfromSkylerJS EndocrinolMetabClinNorthAm 1996 25 243 254 2 DCCT NEnglJMed 1993 329 977 986 3 DCCT Diabetes 1995 44 968 983 相对风险 A1C 15 13 11 9 7 5 3 1 6 7 8 9 10 11 12 A1C治疗达标 对减少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视网膜病变 肾脏病变 神经病变 微量白蛋白尿 20 DCCT研究 1型糖尿病 45 FromUKPDS33 Lancet 1998 352 837 853 强化血糖控制导致 0 50 12 Lower 16 Lower 21 Lower 24 Lower 25 Lower 心梗危险 糖尿病相关终点的危险 视网膜病变危险 12年 白内障危险 微血管病变危险 PercentageofRisk 强化血糖控制可显著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症 46 FromStrattonetal BMJ 2000 321 405 412 AdjustedIncidenceper1000PersonYears UKPDS35 n 3642 UpdatedMeanHbA1cConcentration 0 40 80 120 160 6 5 60 7 8 9 10 11 100 140 20 强化血糖控制可显著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症 平均血糖的波动情况 ADA年会 2007 6 48 血糖监测 血糖波动 漂移Excursion swing fluctuation血糖变异性GlycemicVariability 49 动态血糖检测系统 CGMS 血糖监测 糖尿病 IGT 220 180 160 140 120 100 1 2 3 200 血浆葡萄糖 mg dL 进餐后时间 小时 HarrisMI DiabCare1993 16 642 52 240 NGT 不同代谢状态的血糖波动 DivisionalManager sMeetingShanghaiJan26th2002 CGMS监测显示 T2DM患者治疗期间血糖波动明显 高血糖 低血糖 52 EgiM etal VariabilityofBloodGlucoseConcentrationandShort termMortalityinCriticallyIllPatients Anesthesiology2006 105 244 252 7049位危重病人168 337个血糖值回顾性研究多中心研究 血糖监测 53 血糖变异度和死亡率成正相关 Fig AandB Relationbetweenbloodglucosecontrolandintensivecareunit ICU andhospitalmortalityinthetotalcohort TheSDofbloodglucosewasusedasmarkerofbloodglucosecontrolforA andthemeanbloodglucoselevelwasusedforB GluAvemeanbloodglucoseconcentration GluSDSDofbloodglucoseconcentration EgiM etal VariabilityofBloodGlucoseConcentrationandShort termMortalityinCriticallyIllPatients Anesthesiology2006 105 244 252 54 理想的药物 55 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现状 Source ISISDMTherapyMonitorPhVPatientInterviews 56 糖尿病治疗的历史回顾 20年代初 胰岛素的发现40年代 磺脲类药物的发现50年代末 双胍类 因副作用停用90年代以来 新的口服降糖药越来越多如增敏剂 新一代促泌剂 57 治疗高血糖药物的种类 口服降糖药非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制剂胰岛素类似物 58 常用口服降糖药分类 针对胰岛素不足的药物1 细胞修复剂或再生剂2 胰岛素制剂3 胰岛素降解抑制剂4 胰岛素促泌剂 1 磺脲类药物 2 苯丙酸衍生物 3 氨基酸衍生物 4 类胰高糖素肽 1 针对胰岛素抵抗的药物1 噻唑烷二酮类 胰岛素增敏剂 2 双胍类药物3 胰岛素受体激动剂4 L 酪氨酸衍生物5 化学元素6 11 羟类固醇脱氢酶抑制剂 针对葡萄糖产生过多的药物1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2 糖异生抑制剂3 葡萄糖促用剂4 糖原合成促进剂5 糖原水解抑制剂6 胰高糖素抑制剂 59 促胰岛素分泌剂 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类胰高糖素肽 1及其类似物 常用口服降糖药分类 60 磺脲类 SU 药物分类 第一代磺脲类甲苯磺丁脲 Tolbutamide D860 1956年 氯磺丙脲 P607第二代磺脲类格列本脲 Glibenclamide 优降糖 1972年 格列齐特 Gliclazide 达美康 格列吡嗪 Glipizide 瑞易宁 美吡达 格列喹酮 Gliquidone 糖适平 格列波脲 Glibornuride 克糖利 第三代磺脲类格列美脲 Glimepiride 亚莫利 1995年 常用口服降糖药分类 61 葡萄糖 胰岛素 电压依赖Ca通道 ATP敏感K通道 刺激胰岛 细胞分泌胰岛素 与 细胞膜上特异性磺脲类药物受体 SURx 结合使KATP通道关闭 膜电位改变钙通道开放 胞内钙含量升高 促使胰岛素分泌 GLUT2 磺脲类结合位点 磺脲类降糖药的作用机理 胰外效应 62 磺脲类药物的治疗特点 非肥胖T2DM患者的一线用药降低HbA1c 1 2 同时降低餐后和空腹血糖可与多种降糖药 促泌剂除外 联用与胰岛素联合使用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低血糖及增加体重 促胰岛素分泌剂 63 亚莫利 与格列齐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比较 亚莫利 格列齐特 64 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缓释片 天津施维雅 上市时间 2004年 平片上市时间1979年 规格 30mg 片30 60片 盒价格83元左右一天一次 30mg起始 最大剂量120mg 早餐时服用 主推 强效降糖 全心保护 65 说明书资料 恢复一相高峰增加二相分泌 非糖尿病患者中 降糖疗效 治疗4个月时HbA1c降低1 8 中华医学杂志 心血管安全性 主推 细胞高选择性 不影响缺血预适应 但没有人体方面的证据 只有无性卵母细胞蟾蜍模型 循证学依据STENO2研究显示心血管事件发生减少53 研究设计结果 低血糖安全性 GUIDE研究中对格列美脲的打击 研究设计的合理性 缺乏不增加体重的临床数据方便性 一天一次 缓释剂 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缓释片 天津施维雅 66 亚莫利 与格列吡嗪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比较 亚莫利 格列吡嗪 67 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 北京辉瑞 上市时间 2002年规格 5mg 片14片 盒价格46元左右一天一次 5mg起始 最大剂量20mg 早餐时服用 主推 长短结合全面控糖 68 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 北京辉瑞 有效促进早相胰岛素分泌降低餐后血糖 观察的是15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胰岛素AUC 降糖疗效 治疗3个月时HbA1c降低1 3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低血糖安全性 产品说明书提示发生率3 4 缺乏不增加体重的临床数据方便性 一天一次 控释剂 产品说明书提示胃肠疾病患者影响疗效 69 促胰岛素分泌剂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格列奈类 苯甲酸衍生物 瑞格列奈 诺和龙 苯丙氨酸衍生物 那格列奈 唐力 70 促胰岛素分泌剂 格列奈类 Rep 作用机理 快速刺激B细胞释放胰岛素 主要针对一相分泌 与磺脲类药物结构完全不同但作用机制与SU类似 作用于KATP通道结合位点不同使其作用更快 持续时间更短 71 降低HbA1c 0 9 1 7 仅控制餐后高血糖的效果较好低血糖发生率较低三餐时服用病人依从性低 促胰岛素分泌剂 格列奈类药物的作用特点 作用依赖于血糖浓度和药物剂量 过高的或过低的血糖均不利于药物作用的发挥口服后迅速吸收 15min起效 1小时内达峰值半衰期1小时左右 4小时后作用基本消失 72 主推 餐时血糖调节剂优势 低血糖反应少恢复1相胰岛素分泌不增加体重缺点 餐前15 30分钟服用 一天三次 依从性低降低HbA1c仅0 7 大部分从肝脏排泄 瑞格列奈片诺和龙 丹麦诺和诺德 那格列奈片唐力 北京诺华 格列奈类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73 增加外周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苯乙双胍 Phenformin 降糖灵 二甲双胍 Metformin 格华止 74 双胍类药物的作用机理 增加外周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 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肝内糖异生 减少葡萄糖输出减少肠道葡萄糖吸收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纤溶作用 抑制PAI 1产生 75 双胍类药物的降糖特点 增加外周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 肥胖患者的一线用药单独应用不引起低血糖同时降低餐后与空腹血糖降糖效果与磺脲类药物类似 可降低HbA1c1 2 不增加体重 可轻微降低体重降低VLDL TG 轻微降低LDL 升高HDL 76 可造成乳酸酸中毒老人以及肾损害者慎用常有消化道副反应需多次服用 依从性较差与多种药物具有交叉反应服药一年有44 的病人终止治疗 增加外周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 双胍类药物治疗的缺点 77 二甲双胍格华止 施贵宝 ADA EASD2006年共识 生活方式干预 二甲双胍优势 不刺激胰岛素释放低血糖风险小减轻体重 降脂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缺点 每天1 3次 依从性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乳酸中毒的危险大部分从肾脏排泄禁忌证 充血性心衰及肝肾功能不全 双胍类 78 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类 TZD 罗格列酮 文迪雅 吡格列酮 艾汀 79 噻作烷二酮 格列酮类 的作用机理 减轻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减少肝中糖异生作用激活PPARr 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体 PPARr为核转录因子 可调控多种影响糖脂代谢基因的转录促进外周组织胰岛素引起CLUT4介导的葡萄糖摄取 胰岛素增敏剂 80 格列酮类作用特点 适用于肥胖 超重的T2D与磺脲类 胰岛素合用疗效优于单独应用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 降低A1c0 5 1 7 极少引起低血糖 胰岛素增敏剂 81 95 经过肝脏代谢 定期检测肝酶起效时间较长2 4周 6 12周出现明显疗效可引起贫血和红细胞减少可加重水肿部分患者体重增加 胰岛素增敏剂 格列酮类治疗的缺点 82 罗格列酮文迪雅 葛兰素史克 主推 持久控制血糖从文迪雅开始优势 改善胰岛素抵抗低血糖安全性好缺点 常需联合用药起效慢 6 8周不良反应 水肿 体重增加充血性心衰肝酶 正常2 5倍禁用 需检测肝酶水平女性患者骨折风险增加心血管安全性 格列酮类 罗格列酮匹格列酮 83 文迪雅 TZD 近期的心血管事件争议和影响 2007ADA EASDpenaldiscussion esto教授的综述 多个不同研究 背景差异 评估方式 去除了 项无心血管事件研究 缺乏完整性和循证依据 具有局限性 仅提示关注点 研究的结果提示罗格列酮与 相比 风险无统计学差异FDAcomments 说明书增加相关描述 处方前权衡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ChinaSFDAcomments 处方前权衡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ChinaDiabetesSocietycomments 处方前权衡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84 延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 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 拜糖苹 伏格列波糖 倍欣 米格列醇 85 延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 86 竞争性抑制 糖苷酶减慢葡萄糖吸收入血使餐后血糖峰值降低 寡糖 小肠细胞 作用机理 糖苷酶的作用特点 食物淀粉 多糖 双糖 糖苷酶 AGI 小肠绒毛 单糖 葡萄糖 减轻餐后高血糖 高甘油三酯血症减少餐后胰岛素分泌节省胰岛素单独应用不引起低血糖不增加体重 可降低体重 拜唐苹 延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 87 单独应用减低A1c仅1 常需要联合用药常有消化道副作用 排气现象与多种药物有交叉反应服药频繁 依从性欠佳治疗一年有51 的病人中断用药少部分病人肝酶升高 停药后消失 延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 糖苷酶治疗的缺点 88 阿卡波糖拜唐苹 德国拜耳 主推 消峰去谷优势 降低餐后血糖没有低血糖反应的危险不增加体重缺点 单药疗效差 长需要联合用药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禁用一天三次 依从性低定期肝酶检测 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伏格波糖米格列醇 89 各种口服降糖药单药治疗效果比较 90 亚莫利 与其它口服降糖药 OAD 的区别 91 FromUKPDSStudy16 Diabetes 1995 44 1249 1258 P 0 0001 significantdecreasein cellfunction 磺脲类药物并未加速 细胞功能衰竭 Sulfonylurea Diet Metformin 肥胖病人 Years n 110 Years n 511 非肥胖病人 CellFunction 0 25 50 75 100 n 159 n 376 强化血糖控制可显著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症 UKPDS16 6 年随访 92 饮食 磺脲类 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控制血糖作用的比较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versusmetforminanddiet P 0 001 UKPDS49中超重病人取得HbA1c 7 的 FromTurneretal JAMA 1999 281 2005 2012 强化血糖控制可显著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症 93 2007ADA ADA2007关于胰岛素 OAD 94 2004中国指南2型糖尿病的治疗程序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 饮食控制 运动治疗 超重 肥胖 非肥胖 二甲双胍或格列酮类或 糖苷酶抑制剂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或双胍类或 糖苷酶抑制剂 以上两种药物之间的联合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 糖苷酶抑制剂或双胍类或磺脲类 格列奈类 格列酮类 血糖控制不满意 血糖控制不满意 血糖控制不满意 非药物治疗 口服单药治疗 口服药间联合治疗 95 口服药联合治疗 以上两种药物之间的联合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 糖苷酶抑制剂或双胍类或磺脲类 格列奈类 格列酮类 血糖控制不满意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 双胍类或格列酮类或磺脲类 格列奈类 糖苷酶抑制剂 血糖控制不满意 血糖控制不满意 口服药 和胰岛素 中效或长效制剂每日1 2次 间的联合 血糖控制不满意 多次胰岛素 胰岛素补充治疗 胰岛素替代治疗 注 有代谢综合征表现者可优先考虑 肥胖 超重者可优先考虑使用二甲双胍或格列酮类 如胰岛素用量较大 可加用非胰岛素促分泌剂 2004中国指南2型糖尿病的治疗程序 续 96 类胰高糖素肽 1 GLP 1 由肠L细胞产生的肠道促胰岛素分泌肽进餐后高血糖及营养料促使GLP 1分泌GLP 1刺激胰岛 细胞分泌胰岛素GLP 1增加胰岛 细胞的数量GLP 1抑制食欲及摄食 降低体重在体内讲解迅速需要皮下注射延缓胃内容物排空 促胰岛素分泌剂 97 Source 98 Source 99 DPP 4抑制剂 作为一种新疗法 需要注意的 长期应用是否能持续降低血糖及对 细胞功能的影响还有待明确 DPP 4被抑制后有潜在可能性出现某些不良反应 如 血压变化 神经源性炎症及免疫反应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