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单文精练六 宜黄县县学记(含解析).docx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46072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单文精练六 宜黄县县学记(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单文精练六 宜黄县县学记(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单文精练六 宜黄县县学记(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文精练六宜黄县县学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宜黄县县学记宋曾巩盖凡人之起居、饮食、动作之小事,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皆自学出,而无斯须去于教也。其动于视听四肢者,必使其洽于内;其谨于初者,必使其要于终。驯之以自然,而待之以积久。噫!何其至也。故其俗之成,则刑罚措;其材之成,则三公百官得其士;其为法之永,则中材可以守;其入人之深,则虽更衰世而不乱。为教之极至此,鼓舞天下,而人不知其从之,岂用力也哉!及三代衰,圣人之制作尽坏,千余年之间,学有存者,亦非古法。人之体性之举动,唯其所自肆,而临政治人之方,固不素讲。士有聪明朴茂之质,而无教养之渐,则其材之不成,固然。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宋兴几百年矣。庆历三年,天子图当世之务,而以学为先,于是天下之学乃得立。而方此之时,抚州之宜黄犹不能有学。士之学者皆相率而寓于州,以群聚讲习。其明年,天下之学复废,士亦皆散去。皇佑元年,会令李君详至,始议立学。而县之士某某与其徒皆自以谓得发愤于此,莫不相励而趋为之。故其材不赋而羡,匠不发而多。其相基会作之本末,总为日若干而已,何其周且速也!当四方学废之初,有司之议,固以谓学者人情之所不乐。及观此学之作,在其废学数年之后,唯其令之一唱,而四境之内响应,而图之如恐不及。则夫言人之情不乐于学者,其果然也与?宜黄之学者,固多良士;而李君之为令,威行爱立,讼清事举,其政又良也。夫及良令之时,而顺其慕学发愤之俗,作为宫室教肄之所,以至图书器用之须,莫不皆有以养其良材之士。虽古之去今远矣,然圣人之典籍皆在,其言可考,其法可求,使其相与学而明之。若夫正心修身,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可不勉与!县之士来请曰:“愿有记。”其记之。(选自曾巩集,有删改)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刑罚措措:搁置B圣人之制作尽坏制作:创设的教育制度C故其材不赋而羡羡:(令人)羡慕D而无教养之渐渐:熏陶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教之极至此,鼓舞天下,而人不知其从之,岂用力也哉!译文:_(2)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译文:_4本文中,曾巩认为教育的功能有哪些?请概括说明。答:_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匠不发而多发:征调B威行爱立,讼清事举举:完成C则虽更衰世而不乱更:经历D唯其令之一唱唱:吟咏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唯其令之一唱,而四境之内响应,而图之如恐不及。译文:_(2)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可不勉与!译文:_4.作者认为怎样就能实现成才的愿望?答:_答案精析第一组1C羡:多余。2DD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动词,治理/动词,成为。B项介词,用/介词,因为。C项连词,并且、又/连词,却。3(1)进行教化(教育)的极限达到这样的地步,鼓舞天下人,但人们却意识不到(不知道)自己跟着它走,哪里用得着用强制手段(强力)啊!(2)仁政不能推行的原因,贼寇强盗案件累积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这些吗?4小可以影响人的行为举止,修身齐家;大可以改善社会风气,推行仁政。第二组1D唱:同“倡”,倡议。2BB项均为指示代词,这。A项连词,表并列,并且/连词,表假设,如果。C项连词,才/连词,表转折,竟、反而。D项副词,多么/疑问代词,什么。3(1)只是它的县令的一个倡议,全县内的百姓就立即响应,而且付诸实施都像是害怕来不及。(2)教化的推行,道德的归属,并不远离人世啊,能够不勉励吗?4.具备了政策、学舍、典籍等外在条件,学子主观上如果勤奋努力,就能实现成才的愿望。参考译文大凡人的起居、饮食、动作这一类的小事,直至修身养性、管理国家的本领,都从学习中得来,而且片刻也离不开学习。那些耳目和四肢要做的事情,一定要让它和内心协调一致;在开始就谨慎对待的地方,必然要把它贯彻到底。根据习性使他们循序渐进,用日积月累的良好习惯促使他们成功。哎呀,这是多么周到啊!所以良好的风气形成之后,刑法就搁置不用了;那样的人才培养成功,三公、百官就有了可用的文人;把它作为法式坚持不懈,中等资质的人就可以做到安分守己;它深入人心,即使经历衰败的年代,人们也不会动乱。进行教化(教育)的极限达到这样的地步,鼓舞天下人,但人们却意识不到(不知道)自己跟着它走,哪里用得着用强制手段(强力)啊!等到夏商周三代衰落之后,圣人创设的教育制度全部被破坏。一千多年之间,虽然教育有存留的,但也不是古代的方法了。人们的本性举止,只管随心所欲。当官治理民众的方法,本来就一向没有研讨练习。读书人具备聪明厚道的资质,如果没有受到教育的熏陶,那么他们就不能成才,确实如此。用那些尚未成就的人才去做天下的官吏,又处在世道衰微凋敝之后去治理没有受过教化的百姓。哎呀!仁政不能推行的原因,贼寇强盗案件累积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这些吗?宋朝建立几百年了。庆历三年,天子考虑当世的事情,把振兴教育当做首要事务,因此天下各地的学校才得以设立。但这个时候,抚州的宜黄县仍然没有学校。那些读书的学子们都一起寄居在州府的学校里,聚集在一起,讲论研习。第二年,天下各地的学校再次废止,学子们也就离散而去。皇佑元年,适逢县令李详到任,才商量设立学校,而县中读书人某某和他的追随者(门徒)都以为在这件事情上要发奋努力,没有人不互相勉励,争着去做兴办学校这件事。所以所需建材不摊派还有剩余,工匠不征调却有超额。它选地址,并行施工,从头到尾,一共采用若干天。这是多么周到又迅速啊!当各地学校刚刚废弃,官员在讨论兴办学校的时候,坚定地认为学习是人们从内心所不愿做的事。等到看到这所学校的创办,在它被废弃多年之后,只是它的县令的一个倡议,全县内的百姓就立即响应,而且付诸实施都像是害怕来不及。那么那些说人们不想学习的话,难道真的是这样吗?宜黄县求学的人中本来就有很多优秀的学子,而李君担任该县县令,威望得到树立,仁爱得到彰显,诉讼平息,政事大有起色。趁着好县令在任的时候,如果随着当地向往学习、发奋读书的风气,那么,建成的房屋校舍这些场所,以至图书、器物、用具这些必需品,没有不是用来培养具有良好资质的学子的。尽管古代距离现在很遥远了,但是圣人的典籍依然存世,他们的言论还可以考据,他们制定的那些法则依然可以求取,让学子们共同学习并理解它。如果使内心纯正,修养好自身,然后将这一个人的美好品行推广到一家;一家的品行得到修明,再推广到乡里邻里、同一族的亲戚中去。这样,整个县里的风俗就会形成了,人才就会涌现出来。教化的推行,道德的归属,并不远离人世啊,能够不勉励吗?宜黄县的学子来请求说:“希望有一篇记。”我于是就写下了这篇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