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十三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43043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十三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十三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十三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十三单元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朝鲜战争的爆发1美苏“冷战”的新内容2第三世界兴起3东西方关系的逐步缓和4“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5经济全球化趋势 英美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6苏联抨击布雷顿森林体系7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8推动全球化发展进程任重道远9新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10“一边倒”外交政策11中美关系的改善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50年,美方声称美军进入中国台湾是为了保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属于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临时措施。对此,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予以驳斥:“能不能设想因为墨西哥内战,英国就有权利占领美国的佛罗里达呢?这是毫无道理的,不能设想的。”据此推断,该“突发事件”是()A.国共内战扩大B.朝鲜战争爆发C.越南战争升级D.中苏结成同盟解析:B1946年国共全面内战爆发,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侵犯了中国主权,故B项正确;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故C项错误;中苏结成同盟时间是在1950年,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2.(2018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诊断)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施行“缓和”外交政策。成功组织了“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顺利解决了欧洲边界问题和柏林危机问题。美国受困于越南战争,也提出了“和平演变”的战略。这说明()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B.“冷战”方式有了新内容C.美苏由对峙走向合作D.苏攻美守局面的形成解析:B材料表明苏联和美国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新的战略,说明当时美苏“冷战”出现了新的内容,B项正确。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美苏合作以及苏攻美守局面的形成,C、D两项错误。3.1956年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了“谁不反对我们,谁就是和我们站在一起”的口号,并表示会对任何一个提出要求的发展中国家给予经济和技术援助。这说明()A.苏联实力已经超越美国B.两极格局已受到了冲击C.美国开始收缩势力范围D.美苏争霸暂时趋向缓和解析:B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当时苏联应该受到很多国家的反对,所以苏联用经济和技术援助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拉拢,以换取支持,这从侧面说明第三世界的崛起,它冲击了两极格局,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错误;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实行战略收缩,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美苏争霸暂时趋向缓和的信息,D项错误。4.(2018广州综合测试)在经互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中,1963年时,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19%,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12%;到了20世纪80年代,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27%33%,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14%17%。上述变化反映了()A.东西方关系逐步缓和B.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D.经互会成员国的市场竞争力增强解析:A20世纪80年代,在经互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中,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有较大幅度增加,说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关系有缓和的迹象,A项正确;材料的主题是经互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与发展中国家崛起无关,也没有涉及经济区域集团化,B、C两项错误。对外贸易占比增大,不能说明经互会成员国的市场竞争力增强,D项错误。5.走过对抗走向合作纵论世纪之交的国际关系描述“在国际社会多元化、多极化运行当中,由于相应条件与机制尚未完备,大国的影响与操纵还大。诸多矛盾依然存在,相应的冲突与动荡不可避免。”材料意在说明()A.大国肆意践踏国际准则干涉别国的内政B.世界形势出现了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C.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D.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正在不断加强解析:B材料未体现大国肆意践踏国际准则,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国际社会多元化、多极化”可知世界整体局势有利于和平,由材料中“诸多矛盾依然存在,相应的冲突与动荡不可避免”可知局部地区出现动荡现象,综合判断可知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世界政治,并非经济,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故D项错误。6.1943年7月,美国建议设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英国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根据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英国的经济实力衰退B.美元获得了与英镑同等的地位C.美国确立了固定汇率制D.英美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解析:D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西欧国家普遍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根据材料可知,美英的主张都是从对自己有利的方面考虑而提出的,从而使自己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优势、处于主导地位,故D项正确。英国经济实力衰退,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排除A项。1943年7月,美元还没有取得与英镑同等的地位,且美国没确立固定汇率制,排除B、C两项。7.1947年,苏联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当时世界银行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与政治目的无关B.随着马歇尔计划公开和“冷战”加剧,苏联对美国经济政策产生反感情绪C.为了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D.美国为了建立美元的霸权地位,把苏联排斥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外解析:B苏联参加了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并同意了相关协定,但随着1947年美苏“冷战”的出现,苏联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提出了质疑,故B项正确,D项错误。世界银行在成立初期成为美国称霸的工具,故A项错误。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为了重建世界货币体系问题,排除C项。8.(2018湖北八校联考)1960年,石油资源富集的中东地区成立了以保持石油市场稳定与繁荣为宗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协调各国石油政策、控制原油产量和价格、保障石油生产国收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74年,美、英、德、法等石油消费国组建了国际能源机构(IEA),展开国际能源合作,降低石油依赖,分享石油消费。两个组织的先后建立表明20世纪后半期()A.经济外交拆除各种围墙藩篱 B.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C.国际秩序与国际格局相对应D.发达国家主导石油生产消费解析:B据材料可知,两个组织的建立均体现了国家间的合作,石油输出国组织应对大国干涉、国际能源机构应对能源问题,体现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故B项符合题意;在集团内部的合作,对集团以外的国家不再适用,实际上也是新的壁垒的形成,故A项不正确;两大组织形成时没有明显的国际格局的变化,故C项不正确;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建立旨在摆脱大国的控制,故D项不正确。9.(2018四川绵阳诊断)下图漫画载于2018年3月9日美国报刊漫画家协会网站,题目是自筑壁垒,它从深层次说明了()A.推动全球化发展进程任重道远B.中美两国的核心利益矛盾突出C.当今世界单极格局仍不可动摇D.贸易保护主义让美国陷入孤立解析:A漫画的寓意是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美国“自筑壁垒”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说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任重道远,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美矛盾,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美国陷入孤立”,排除D项。10.(2018湖北八校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解析:A社会组织政策的实施反映的是特定阶段国家治理中的迫切或重大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首要任务就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了对旧社会留存下来的各种社会团体进行清理整顿,确立新的社会组织秩序,政务院颁布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反映了政府对社会组织的严格控制,即政府通过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形式来剔除那些威胁政权与社会的危险因素。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新知生成】 社会组织“分级登记”:1950年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社会团体的类别、登记的范围、筹备登记、成立登记的程序、原则、登记事项以及处罚等内容。该法规将社会团体分为人民群众团体、社会公益团体、文艺工作团体、学术研究团体、宗教团体和其他符合人民政府法律组成的团体,并规定全国性的社会团体向内务部申请登记,地方性社会团体向当地政府申请登记,从此确立了社会团体的分级登记原则,并形成了社会团体分级登记管理体制。在规范登记的同时,为实现巩固新政权,国家重点对一大批旧社会组织进行清理取缔。比如旧有的互益组织、慈善机构、宗教组织、带有政治色彩的反动组织等相继快速被改造、整顿、镇压或取缔。11.下表是1950年至1956年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统计表()年份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67.3% 49%28.4% 35.4% 25.8% 25.7% 34.2% 据中国统计年鉴(1982年版)上表主要反映当时中国()A.打破了美国的经济封锁 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解析:C题表反映出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不能体现打破美国经济封锁,故A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对外贸易总额的变化,不能体现国家工业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为应对两极格局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的敌视封锁,采取了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政策,不断减少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比重,故C项正确;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与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总额下降无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12.(2018安徽蚌埠一模)据熊向晖(周恩来的助理)回忆,在基辛格秘密访华前,毛泽东曾专门指示,“不同美方谈贸易问题”。尽管“美方多次要求开展中美贸易,我方均表示不感兴趣”。这是因为()A.中国担心此举会引发苏联的不满B.中国仍推行相对封闭的经济战略C.经济体制不同阻碍中美贸易发展D.美国试图用经济手段控制中国解析:B材料中“美方多次要求开展中美贸易,我方均表示不感兴趣”,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我国此时仍是计划经济体制,B项正确。1971年中苏关系处于敌对状态,A项错误。经济体制的不同并不能阻碍中美贸易发展,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歇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时间大事1947年6月5日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1947年6月底7月初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1947年7月9日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1947年8月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1947年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正式建立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规定: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50%的利润。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 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材料二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美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围绕“马歇尔计划”西方国家与苏联矛盾的焦点与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的应对举措有何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13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可知矛盾的焦点是欧洲是以联合整体还是以国家为基础接受援助,美苏矛盾的实质在于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对立。由材料一苏联“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正式建立”概括可知苏联坚决反对参加马歇尔计划,同时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加强对东欧的控制。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可知美苏争夺霸权,都视对方为威胁;由材料二“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可知北约和华约两大对立政治军事集团推动对峙局面形成;由材料二“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可知苏联领导人的对外态度摇摆不定,经常以核战相威胁。第二小问要一分为二地评价,既要说明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又应看到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答案:(1)焦点:欧洲是以联合整体还是以国家为基础接受援助。实质: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对立。(答控制与反控制亦可)特点:反对态度坚决;政治与经济手段相结合,加强对东欧国家的控制。(12分)(2)因素:美苏争夺霸权,都视对方为威胁;美苏双方各自成立政治军事集团推动对峙局面形成;苏联领导人的对外态度摇摆不定,经常以核战相威胁。影响:美苏对峙加剧了世界形势动荡,和平遭受威胁;但双方势均力敌和寻求妥协也遏制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13分)14.(2018云南昆明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以上是某历史学习小组的研究成果。请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12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首先分析材料信息,材料内容展示的是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其次,根据材料中经济全球化负面效应等信息可以围绕全球化给世界带来的影响确定论题。然后史论结合进行论证,结合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根据新航路的开辟、三次科技革命等史实从其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进行论证。要求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答案:(1)评分要求:分值要求1012分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正确引用2个或2个以上的论据(从材料中和所学知识选取)支撑。论题、论据史实表述正确;论证合理;结论中肯;表述流畅。79分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正确引用2个或2个以上的论据(从材料中和所学知识选取)支撑。论题、论据史实表述较正确;论证较合理;结论较中肯;表述较流畅。46分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正确引用1个论据(从材料中和所学知识选取)支撑论题;结论较中肯;表述较流畅。03分能拟出论题。论题指向不明确。能列举史实。史实跟论题关系不紧密。(2)评分说明: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就材料呈现形式、材料内容以及对材料信息的处理和认识等某一方面,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例如,学生认为资本、移民、当代科学技术也是全球化的重要驱动者(力),对学习材料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亦可评分。(3)示例:论题:经济全球化利弊并存。世界经济全球化源自于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在其5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灾难和问题。在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地理大发现使许多落后地区成为西方的殖民地,但也促进了全球物种和产品的大交流。在全球化的第二阶段,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跨国公司的崛起,人类的生产力有了迅猛的提高,但同时也产生了无产阶级群体,出现了尖锐的劳资矛盾。在全球化的第三阶段,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并深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网络犯罪花样百出,居高不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今后还会不断发展深化。我们要充分重视它所带来的负面作用,积极应对,使其良性、健康地发展。(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