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393889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7.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黏膜 变态反应性疾病,1,定义,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又称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机体受到抗原或半抗原刺激后,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常表现为免疫反应性增强,多在机体受同一种抗原物质再次刺激后发生。,2,抗 原,免 疫 反 应,机 体,过敏原,组织损伤 功能紊乱,3,什么是变应原或超敏原?,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称为变应原或超敏原。 完全抗原进入机体变态反应 半抗原 进入机体,与人体组织蛋白结合变态反应,4,完全抗原(大分子)微生物、寄生虫、花粉、皮毛、鱼虾、异体组织细胞、异体血清蛋白 半抗原(小分子)合成药物、化学制剂,5,抗原的种类亲缘关系划分: 异种抗原,如:药物,化学试剂、异种免疫血清、空气粉尘、病原体 同种异体抗原,如:红细胞血型抗原、白细胞抗原。 自身抗原,6,吸入式过敏原:如花粉、粉尘、螨虫、动物皮屑 食入式过敏原:如牛奶、鱼虾、牛羊肉、蔬菜、水果等。 接触式过敏原:如冷空气、紫外线、化妆品、洗发水、洗洁精、染发剂、化纤用品、金属饰品、细菌、霉菌等。 注射式过敏原:如青霉素、链霉素、异种血清等。 自身组织抗原:精神紧张、电离辐射、烧伤等因素影响。,7,临床分型,1963年;Gell和Coombs根据反应发生的速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制定的分型 第I型变态反应(反应素型) 第II型变态反应(细胞溶解型、细胞毒型) 第III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第IV型变态反应(迟发型、结核菌素型),速发型,8,I型变态反应特点,发病突然 具有复发性 病损的反复发作可引起局部组织结构的改变 患者常具有特应性,9,参与反应的主要成分,变应原: 药物 吸入性物质 食物 IgE(特异性)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10,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致敏阶段 激发阶段 即刻反应:数分钟 晚期反应:数小时,11,机体,特异 性 IgE,过敏原,机体致敏,组织胺 缓激肽 五羟色胺,平滑肌收缩 毛细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增多,充血、水肿、糜烂,肥 大 细 胞,嗜碱 性粒 细胞,局部/全身过敏,12,常见临床疾病,全身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性休克 血清过敏性休克 呼吸道过敏反应 消化道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口腔过敏反应 药物变态反应性口炎 血管神经性水肿,13,IgG/IgM,靶细胞表面抗原,补体吞噬细胞 NK细胞,细胞溶解组织损伤,I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14,临床常见疾病,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症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15,Ag-Ab复合物,毛细血管 基底膜,充血水肿、局部坏死、 中性粒细胞浸润的 炎症反应、组织损伤,沉积,补体、血小板 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16,临床常见疾病,血管炎/血管周围炎-脉管炎 类风湿关节炎 肉芽肿性疾病,17,IV型变态反应特点,慢 与抗体、补体无关 效应T细胞、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细胞毒性介质有关,18,抗原,抗原提呈细胞 (APC),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T淋巴细胞 致敏,T细胞识别,细胞因子,细胞毒作用 组织损伤,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增加,19,临床常见IV型变态反应,结核菌素试验 接触性皮炎 自身免疫病 口腔非感染性疾病,20,药物过敏性口炎 药物过敏性口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局部涂搽、含漱等不同途径进入机体内,使过敏体质者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的黏膜及皮肤的炎症损伤,严重时引起内脏器官病变,甚至危及生命。,21,药物变态反应性口炎,病因 常见过敏药物:抗生素类药、磺胺类药、解热镇痛药、催眠镇静药,其他生物制剂 I型变态反应 病理组织病理变化表现为急性炎症上皮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22,临床表现,有一定的潜伏期, 口腔损害:粘膜明显充血发红,局部水肿,甚至出现水疱。疱破溃形成糜烂或溃疡 皮肤损害:好发于口唇周围,四肢,躯干,常有瘙痒不适。皮疹表现形式多样,固定型药疹 好发于唇、颊、舌前2/3、上腭 其他部位和脏器: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莱氏综合征,23,黏膜充血明显,水肿。 单个或多个水疱,疱破溃形成糜烂面。,24,胃药引起过敏,25,唇部可形成黑紫色血痂,张口受限,疼痛剧烈。,26,27,皮肤病损,好发于口周皮肤、四肢下部、手足的掌背两面。 表现为红斑、丘疹、大疱,最常见为圆形红斑。 瘙痒,疼痛不明显。,28,固定药疹,好发于口唇及口周皮肤 在同一部位反复出现以同一形式发生的病损,出现红斑 患者有灼热感 有色素沉着,29,30,重型药物变态反应,急性发病,全身症状较重。 皮肤:全身性广泛的红斑型水疱和大疱,疼痛剧烈。尼氏征(+) 口腔:黏膜红肿,出现大疱、大片糜烂,易出血。 身体其他部位的黏膜出现病损,发生糜烂。 出现电解质紊乱症状。,31,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莱氏综合征,Lyell syndrome) 重型药物过敏 发生全身广泛性大疱 波及全身体窍黏膜和内脏,32,诊断,根据发病前有用药史 口腔突然发生的急性炎症,皮肤出现固定型药疹(fixed drug eruption)、荨麻疹等病变。 停用致敏药物后,病损很快愈合(heal)。,33,鉴别诊断 疱疹性龈口炎 创伤性黏膜血疱 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34,找出过敏原,立即停用引起过敏的药物。 给予抗组织胺药,减少过敏症状: 扑尔敏4mg,每日3次 氯雷他定(开瑞坦)10mg,每日1次;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适用 盐酸西替利嗪10mg,每日1次;可用于12岁儿童,35,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静脉注射。 肾上腺素:皮下注射0.250.5mg;异丙基肾上腺素0.20.4mg与5%葡萄糖滴注。 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强的松(1530mg)、地塞米松。重症可用氢化可的松200400mg静脉滴注。 防止继发感染:慎用抗生素,36,口腔局部治疗,37,变态反应性接触性口炎,病因:局部接触某些物质(银汞合金、义齿修复材料、自凝塑料、口腔局部用药) IV型变态反应,38,临床表现,接触后23天出现反应。去除过敏因素,12周可好转。,39,黏膜肿胀充血发红, 形成红斑、水疱,出现糜烂、溃疡,灼痛感,40,丁香酚引起,严重者可形成水疱、糜烂/溃疡,41,慢性过敏性唇炎,42,苔藓样变,银汞合金、金属冠引起。 相应部位的黏膜和牙龈 黏膜发红,有白色条纹病变 患者有不适,烧灼感或刺痛。,43,在相应的黏膜和牙龈上出现黏膜发红, 或有白色条纹病变。,治疗前,治疗后,44,金嵌体冠引起的苔藓样变,45,诊断,病史 临床表现 过敏原,46,治疗,去除刺激因素:改换充填材料或义齿修复材料,停用过敏药物。 药物治疗,47,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病特点: 突然发作的局限性水肿 消退较迅速 I型变态反应,48,病因,食物 药物 感染因素 情绪激动 寒冷刺激等,49,临床表现,突然急速发病。 好发于头面部疏松结缔组织。 患处瘙痒、灼热痛,随后肿胀。 患者自觉患处逐渐肿起,有发紧膨胀感。 肿胀在数小时或12天内消退,不留瘢痕,但可复发。,50,肿胀区域界限不明显,按之较韧并有弹性。 肿胀迅速,色泽无何改变。,51,肿胀发生在唇部可见唇肥厚、翘起,52,在舌或软腭部引起口腔功能障碍,53,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临床特点即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颌面部蜂窝织炎,54,治疗,尽量寻找过敏原。 应用抗过敏药物治疗。 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250.5ml。 有呼吸困难者,应气管切开。,55,多形性红斑,病因: 病毒感染 体内慢性病灶 恶性肿瘤 与过敏有关,56,发病特点,发病急 自限性 复发性 皮肤、黏膜可同时发病,或先后发病 病损表现多种形式红斑、水疱、丘疹、糜烂等,57,临床表现:,轻型: 任何年龄可发病,青壮年多见。 起病急,春、秋季节发病和复发。 全身症状无或轻微不适。 皮肤病损:,58,好发于手背、手掌、足背及四肢伸侧,对称分布。,59,常见病损为红斑,典型的为靶形红斑。 有瘙痒,疼痛不明显。,60,靶形红斑,61,靶形红斑(虹膜状红斑),腕部、踝部、手背中央有水疱形成 周围呈鲜红色同心圆环状改变,62,口腔黏膜病损: 发生于唇、颊、舌、腭等部位。,63,黏膜充血水肿,大面积糜烂,表面有较厚的伪膜。,64,易出血,疼痛剧烈,进食、吞咽困难。 有非特异性口臭。,65,在唇部常形成较厚的黑紫色血痂, 疼痛明显,影响进食。,66,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部分患者还有眼或外阴黏膜病变。,67,重型多形性红斑(斯-约综合征),全身症状明显 皮肤病损 口腔黏膜病损 眼、鼻腔、阴道、尿道、直肠发生糜烂及炎症。 这种因身体各腔孔均受累称为多腔孔糜烂性外胚叶病。,68,69,眼部病变最严重,可出现角膜溃疡、脉络膜炎等。,70,外生殖器的病损,71,均具有自限性,轻者23周可痊愈,重者46周愈合。 如处理及时,预后较好。 可复发。,72,诊断与鉴别诊断,突然发病,与季节有关。 可有复发史,可询问出病史。 口腔黏膜的广泛充血水肿,大面积糜烂,渗出多,疼痛明显。 有皮损出现,尤其是靶形红斑。,73,鉴别诊断,疱疹性口炎 寻常型天疱疮,74,治疗,详细了解病人的全身状况。 注意治疗口腔内的慢性疾病,去除可能的致病因素。 药物治疗:抗过敏治疗。 控制继发感染和支持疗法,75,本章小结,I、IV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 四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莱氏综合征,斯约综合征 名词解释-苔藓样变、固定药疹、靶形红斑,76,思考题,多形性红斑的皮肤、黏膜损害各有什么特征性表现?,77,PBL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定义: 是一种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问题导向、以获取和综合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78,PBL学习过程:,PBL教学以分组讨论形式进行,每组10-15人,每组辅导老师、主持人和记录者各一名。 学习者首先会遇到一个问题(病例),学生根据病例资料从中找出相关概念、知识缺陷,提出问题。 归纳总结这些问题,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提问。,79,PBL学习过程:,本次PBL教学分为两次课,内容为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 以临床溃疡类疾病的病例为中心,第一次课分组后,每组选出一名主持人和记录者,学生对病例进行讨论,归纳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间分组查阅相关知识,制作PPT。第二次课展示PPT,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讨论,最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