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高中地理 第二章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38584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赣榆县高中地理 第二章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赣榆县高中地理 第二章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赣榆县高中地理 第二章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地理环境决定论:1、 产生背景:(1)人类社会发展 (2)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对地理环境 性大(3)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 2、 核心思想: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 和 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 特征、 及 、上层建筑等,并决定 的发展。人只能被动的 环境。3、 影 响:夸大了 的影响,束缚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二人类中心论:1、 产生背景: 随着 和 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为 ,地理环境决定论受到了否定和批判。2、 核心思想: 地理环境是人类 的场所和任意 的对象,人类可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3、 影 响:人地关系 ,地理环境严重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 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三人地伙伴论:1、 产生背景:面对日益严峻的 、 与 问题。2、 核心思想:人类具有 自然、 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_ 力 ,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 、 、 的伙伴关系。3、 影响(进步性):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基础上, 、 、有效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 。 2.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知识点一 理解可持续发展1、 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 组成: 、 、 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复合系统。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 系统,B表示 系统,C表示 系统, (2)在可持续发展中, 发展是基础, 发展是条件, 发展是目的。(3)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_生产和_ 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4)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注意保护好环境,特别是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_资源。(5)社会可持续发展,在于改善人类生活_ ,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3、基本内涵:包括 的可持续发展; 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点二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自学质疑:1、 原则资源分配公平(1)时间上的公平:又称“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2)空间上的公平:又称“ ”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 是 的,应互相尊重,把 作为可持续人与生物种群之间 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2、 原则利用方式适度(1)核心: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 与 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 。(2)首要条件:实现不可再生资源的 和可再生资源的 利用。(3)目标:实现_效益、_效益、_效益的相互协调。3、 原则全球必须采取 行动,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1)全球性环境问题-国际合作 如: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蔓延(2)全球性资源利用-尊重主权,照顾利益,制定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的目标和政策4、 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低向高推进的过程,目标和责任不同(1)发展中国家处在 阶段,主要目标是_,并关注 ,负 责任;(2)发达国家处在_ 阶段,主要目标是 ,负 责任。知识点三 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自学质疑: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制定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_,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_,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和理论推向_。2.3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知识点一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提出背景:(1)中国作为 的一员,责任重大。 (2)中国是一个 国家。 (3)中国是世界上 最多的国家。 (4)中国的发展深受 、 、 等全球性问题的制约。2、行动纲领:“ 、 、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战略框架: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知识点二 人口战略1人口问题:人口众多; 较低;人口 不合理;人均 占有量少。2解决措施:控制 , 提高 ,合理利用 。知识点三 资源战略1.资源问题: 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上对资源的 , 已对我国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压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2.解决措施:既要 和 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又要依靠 充分挖掘其潜力,促使其增值; 逐步建立 的经济体系。 知识点四 环境战略1、实施原因:发展是指包括经济发展在内的整个社会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 的发展放在首位,各项工作要以 为中心, 和 ,严重制约着我国 的可持续发展。2、措施:搞好 建设,防治 ,建立与 相适应的环保体制。知识点五 稳定战略1、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 点、 点和 点。2、把发展经济摆在 ,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到 和 整体利益的高度;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知识点一 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概况:(1)位于我国 ,地处黄河 和河海 地区。(2)范围:一般泛指 以西, 以东, 以南, 以北的广大区域,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也是世界上 最严重的地区。(3)包含省区: 、 、 、 、 、 和 等省区的绝大部分和小部分地区。(4)土壤: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地表大部分被 覆盖。(5)地表形态:沟谷发育,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6)地势高低: 高, 低,判断依据 。2.水土流失的危害及表现(1)对耕地的影响:_变薄,_流失,_下降,_降低。(2)对黄河的影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_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 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_河。(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当地_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 的发生。 知识点二 水土流失的成因1.成因概述:既有 也有 , 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2.自然原因:(1)地理位置: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在各种地理要素的 地带, 比较脆弱。地形:从 向 过渡;干湿:从 向 过渡;植被:从 向 过渡;农业:从 向 过渡。(2)土壤质地的特殊性:黄土的土质比较 ,极易受到 的侵蚀。(3)降水的不均匀性:降水季节分配 ,多集中于 ,且多_。(4)自然灾害的多发性:自然灾害频繁,_、_、_加剧了水土流失。3.人为原因:(1)根本原因:随着 的增长, 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 。(2)直接原因:不合理的_利用。采用_的耕作制度;露天_,开挖地表土;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破坏 。_的不断扩大以及历史上营造宫殿、_、战争等原因。知识点三 水土流失的治理1.基本原则(1)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2) 、 与 效益相结合。(3) 与开发相结合。2.经济方面:综合开发(1)治理黄土高原必须从 着手,调整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实行 综合发展。(2)要以 为中心,压缩_,改土与治水相结合,逐步建立旱涝保收、 的基本农田;扩大 面积,改善天然草场质量;大力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 工作。3.生态方面:综合治理(具体措施)(1)工程措施:实施固沟工程、 工程、 工程。(2)农业技术措施: 在耕作区开展 、栽培种植、田间管理、 、轮作套种等农耕作业。 采用 、发展地膜、 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技术措施。(3)生物措施:提高_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4.社会方面: 控制 ,提高 ,提高生产力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