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393833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政策,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 发201156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32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542号)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 2015 43 号附件),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第三部分 各类主要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第四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制度,3,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细菌性感染,取标本培养,无法取标本,经验治疗,阳性结果,治疗反应,阴性结果,+,调整方案,感染部位 基础疾病 发病情况 发病场所 既往抗菌药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 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4,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给药途径 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仅在下列情况下可先予以注射给药 : 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 病情影响口服吸收 抗菌谱合适但无口服剂型 需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 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紧急治疗 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5,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原则 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适应证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预防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不宜盲目选用广谱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 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 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6,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原则 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7,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减少发病率、住院时间、抗菌药物的使用,并可减少脓毒血症的死亡率。 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 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8,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感染发生机会、后果严重程度 预防效果循证医学证据 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经济学评估,手术切口类别 手术创伤程度 手术部位污染机会和程度 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 手术持续时间,不用,用,抗菌药物预防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抗菌药物预防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9,围手术期手术切口类别,10,一类切口具体手术名称,摘自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督导检查手册,11,一类切口具体手术名称,摘自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督导检查手册,12,类切口(清洁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一)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增多者; (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颅内手术、心脏手术等; (三)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不包括在内; (四)存在感染相关高危因素者,高危因素包括:年龄超过70岁、糖尿病控制不佳、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13,类(清洁污染)切口及部分污染较轻的类(污染)切口手术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主要适应证。 已有严重污染的多数III类(污染)切口及IV类(严重污染-感染)切口手术(如陈旧开放创伤、消化道穿孔等),以及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例如化脓性腹膜炎、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应根据需要在手术前后应用抗菌药物,属于抗菌药物治疗的范畴,不属于预防用药范畴。,14,预防用药的方法,预防用药时机:一般应于切开皮肤(或粘膜)前0.5-2小时或麻醉诱导主手术部开始给第1剂抗菌药物,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90)。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应在术前1-2小时给药,在麻醉诱导开始前滴完。剖宫产应在钳夹脐带后立即给药。 给药途径:预防用药宜静脉滴注,溶媒体积100ml,对没有禁忌症的患者,一般30分钟滴完以达到有效浓度。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用法按药品说明书有关规定执行。,15,预防用药的方法,血清和组织内抗菌药物有效浓度必须能够覆盖手术全过程。选择半衰期短的抗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3小时,或失血量1500m1,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选择半衰期长的抗菌药物(如头孢曲松)则无须补充给药。 疗程: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手术时间较短(2 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小时。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16,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用药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17,18,19,20,21,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头孢西丁 1-2g头孢美唑 1-2g头孢替坦 1-2g,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噻肟 1-2g 头孢他啶2g 氨曲南1g 克林霉素600-900mg 万古霉素1g 去甲万古霉素0.8g 甲硝唑 0.5-1g,22,每日给药频次,参照说明书 药物PK/PD特征以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作用 时间依赖型-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它-内酰胺类)、红霉素 、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应一日多次给药。 浓度依赖型-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一次给药(重症感染例外),23,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安全、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如:头孢菌素等。 头孢类抗菌药物为首选,青霉素过敏不宜使用头孢菌素时,针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 头孢二代对G+球菌和G-杆菌都具有强效杀菌活性,适用清洁-污染手术的预防。 氨基糖苷类有耳肾毒性不主张预防用药。 一般不用喹诺酮类药物,仅可用于泌尿系手术。 大环内酯类属抑菌剂,一般不作为手术预防用药。 糖肽类一般不作为手术预防用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碳青酶烯类不适用于手术预防用药。,2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25,我院2016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2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27,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是抗菌药物管理的核心策略,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过度使用,降低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延缓细菌耐药性上升趋势。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按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的分级原则。 明确各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征 落实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28,(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 1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应是己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2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3特殊使用级: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广,经常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新上市的,在适应证、疗效或安全性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的、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29,(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的制定 由于不同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疾病谱、细菌耐药性的差异,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时,应结合本地区实际状况,在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上应有所区别。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结合本机构的情况,根据省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并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30,(三)处方权限与临床应用 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二级以上医院按年度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按专业技术职称授予医师相应处方权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 2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本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31,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按程序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1)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应由医疗机构内部授权,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抗菌药物等相关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2)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3)有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越级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感染病情严重者;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 已有证据表明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使用时间限定在24小时之内,其后需要补办审办手续并由具有处方权限的医师完善处方手续。,32,信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抗菌药物目录,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目录,33,34,35,谢谢大家,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