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应用监测网直报解析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393791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菌药物应用监测网直报解析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抗菌药物应用监测网直报解析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抗菌药物应用监测网直报解析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菌药物应用监测网直报解析,1,一.建立“两网”的意义,1.“两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细菌 耐药监测网. 2.意义: 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信息库和细菌耐药信息库. 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供科学的信息支持.及时掌握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形势,研究制定相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2,二.背景,1.全球信息共享,中国是一空白! 2.超级细菌的产生,耐药菌对人类的威胁愈来愈大.超级细菌不是一个细菌的名称,而是一类细菌的总称,这一类细菌的共性是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强劲的耐药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超级细菌的种类越来越多,包括产超广谱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耐药肺炎杆菌、耐药绿脓杆菌等。,3,自1941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后,相继发现上万种抗生素,有200余种应用于临床,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部分细菌对这些武器产生防御功能(耐药性)。抗生素使用较为集中的医院是培养超级细菌MRSA的温床。细菌无声地在患者、医护人员、患者间播散,并可存在于人体达数月之久。,是抗生素的滥用塑造了超级细菌!,4,美国联邦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报道:1975年182所医院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总数的2.4%.1991年上升至24.8%.2008年上升至65.4%.耐药菌株既可由感染病人带入医院,但更主要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细菌耐药。,5,我国抗生素使用现状非常严谨!,全国住院抗生素使用率高达74%. 临床微生物送检率不到20%. 每年抗生素不合理使用金额达800亿.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致30万7岁以下儿童耳聋. 全国每年消耗排名前10位药物中有78种是抗菌素. 80%的非细菌性感染或非细菌性炎症患者使用了抗生素,6,我国抗生素使用现状让人担忧!,7,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细菌耐药监测网的建立,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国家卫生部决定建立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 。第一批109家三甲医院列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细菌耐药监测网上报名单。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2005年11月29日,8,我省两网建立,依托国家“两网”组建我省“两网”:国家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单位45家.省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单位43家.卫生厅委托: 附一:昆明、昭通、曲靖、大理、丽江、临沧、怒江、迪庆 昆华:玉溪、楚雄、红河、保山、版纳、德宏、普洱、文山 2012年7月云南省卫生厅,9,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10,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11,MSSA(2177株)与MRSA(2302株)的耐药率,MRSA的耐药率MSSA 约70%和80%的菌株对TMP/SMZ、磷霉素仍敏感 MSSA对内酰胺类、TMP/SMZ、磷霉素、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10% 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或替考拉宁耐药株,数据来源: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CHINET监测,耐药率(%),MSSA,MRSA,12,2011年14家医院9225株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数据来源: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CHINET监测,耐药率(%),13,2011年14家医院5529株克雷伯菌属耐药率,数据来源: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CHINET监测,耐药率(%),14,2011年14家医院5080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耐药率(%),数据来源: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CHINET监测,15,部分抗菌药被用于天然耐药菌!,三.内容,1.月报数据病例和处方,(1)住院患者非手术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病历首页、诊断、使用抗菌药物的用药医嘱与之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数据。 (2)住院患者手术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病历首页、诊断、手术名称及时间、使用抗菌药物的用药医嘱与之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数据. (3)门诊患者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2.季报数据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消耗情况 3.年报数据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情况 (1)医院及其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基本情况 (2)医院医疗及药品收入、抗菌药物使用经费情况,4.主要统计指标,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使用率;联合用药率;平均使用天数等) 2.非手术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手术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4.手术组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5.门诊处方调查统计情况 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7.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情况,我院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目录,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100% 同期就诊总人次,处方的抽取:(每月16日100份,节假日往前推)(8月),处方的抽取:(9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100% 同期总出院人数,病历的抽取:每月11日至20日,病历分类 病历号上传 系统自动抽取非手术病历20份,手术病历20份抽取病历各15份 信息上报,接受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术前0.5-2.0小时内抗生素给药率:,.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率= 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例数 100% 同期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总例数(如果术前0.52小时不用,则术前或术后使用则是违规) 预防切口感染!,我院术前0.52.0小时内抗生素给药率:,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 眼内手术等; c.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 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d.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污染手术:由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必须严格按药物半衰期间隔给药。如酰胺类抗菌药物(头孢曲松、头孢西丁除外)必须全天量分多次给入。以输液记录时间为准!,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6.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30%。,. 使用率=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例数100% 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我院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抗生素使用的时间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性,正确认识抗生素的作用 最强的抗生素是我们自己!,正确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降低SSI的发生率 细菌感染不是SSI的唯一原因,仅使用抗生素无法彻底解决SSI,应当视为辅助预防策略 抗生素不能替代无菌术 抗生素不能替代精细的手术操作 类(清洁)切口无菌观念要比抗生素使用更重要 术前短期应用抗菌药物,术后及时停药 研究证实:术前0.52小时至术后3小时为手术切口易感高峰时段,(此时段机体抵抗力最弱)术后3小时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无明显降低感染的几率,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不低于30% 。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 100% 同期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总例数 (加强微生物送检,确诊感染需多次重复送检,动态监测感染菌,每次留标本必须在下一次使用抗菌药之前,采集标本后及早送检。),我院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100人/天以下。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计算公式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累计消耗量(累计DDD数)100 同期全院出院患者(人次)同期全院平均住院天数,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