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三现代史部分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学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37480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三现代史部分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三现代史部分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三现代史部分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一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考点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爆发,为集中全国力量,战胜敌人。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强制劳动。评价: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力量,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内容: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部分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评价: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3)“斯大林模式”背景:1924年1月,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仍是一个落后农业国,并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基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内容:产业结构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公有制,管理体制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4)评价: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2苏联的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革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重点深化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5)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轻易改变改革的方向。(6)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处理好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特别要保持政治的稳定。1(2018江苏卷,18)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抓题眼从1957年判定属于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撤销7个全联盟部,将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意在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找错点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材料未反映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也为涉及所有制的问题。答案C2(2016江苏卷,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抓题眼时间信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接下来的几年里”;历史现象:“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主要原因:从生产关系上找原因。找错点“缺少机械操作员”不可能“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正在进行集体化”与一五计划“接下来的几年里”时间不对,集体化已完成;“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的说法不对,苏联的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答案C1与下图反映信息最为切合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加速发展战略答案C解析三年国内战争期间,迫于形势需要,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材料中的完整体系不符,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与材料中的完整严密体系不符,故B项错误;斯大林执政时期,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材料中的完整严密体系相符,故C项正确;戈尔巴乔夫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并试图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与材料中严密体系不符,故D项错误。2(2018昆山模考)下表为苏联在“七五计划”和“十一五”计划期间,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对其变化理解正确的是()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社会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速度196119658.56.68.62.36.4198119853.33.23.71.13.1A.形成了重型化国民经济结构B赫鲁晓夫改革成效显著C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经济发展D苏联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于60年代,材料不能体现国民经济结构,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失败的,且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坚持斯大林模式造成经济发展减速,故C项正确;结合史实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苏联经济发展滞后,故D项错误。考点二罗斯福新政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直接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影响了消费市场;股市投机行为和过度信贷消费加剧矛盾。(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3)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世界局势动荡不安。2罗斯福新政(1)措施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等。调整工业:加强政府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调节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整农产品结构等。社会保障:实行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等。(2)影响经济: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生产力恢复。政治:缓和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世界: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重点深化罗斯福新政和胡佛“自愿联合政策”反危机措施的异同(1)共同点:都实行联邦政府的救济;都由联邦政府资助濒于破产的工业和农业;都由联邦政府管制对外贸易。(2)不同点罗斯福新政胡佛反危机政策救济对象“被遗忘”的中下层民众大资产者、大农场主谁来救济联邦政府主持救济地方政府、州政府及企业自行救济救济措施以工代赈,举办并扩大公共工程规模;全面整顿工农业缩小公共工程规模,单纯性救济;局部调整工农业金融改革平衡预算,废除金本位,全面整顿金融财政赤字财政,保留金本位,局部调整金融财政政府职能改变管理体制,扩大政府干预职能管理体制不变,减少政府干预(2018全国,34)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时间类别19291930年19301931年烟煤业12.319.1金属矿业6.618.3制造业7.211.3据该表可知,当时美国()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抓题眼时空信息“19291933年美国”,自然联想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表格信息反映的是“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数据显示是工资的大幅度降低。这与经济形势的恶化相关。找错点美国工人最低工资标准是1933年罗斯福新政中订立的,时间不合;材料数据反映不出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的减低,与政府财政支出的变化无关。答案C319291933年期间,胡佛内阁财务部长梅隆指责苏联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美国的火柴制造业。农业部长海德向报界发表谈话时说:苏联的小麦倾销导致美国农民的贫困。这反映()A意识形态阻碍了美苏经济交往B苏联的自由贸易给美国带来灾难C美国对经济危机缺乏深层反思D美国把国内失业归因于苏联政府答案C解析材料不涉及意识形态对美苏经济交往的影响,故A项错误;苏联并不是实行自由贸易,当时已经在实行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美国财务部长和农业部长的谈话可以看出其将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于苏联,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反思,故C项正确;美国把国内失业归因于苏联政府是现象而不是实质,故D项错误。4(2018扬州中学质检)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明确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A新政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B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C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社会稳定D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但不能推断是否完善,故A项错误;紧急救济拨款法反映出新政以工代赈,注重间接救济,社会保障法体现出新政注重直接救济,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但没有体现出实现了社会稳定,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但没有体现出财政不堪重负,故D项错误。考点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70年代后进入“滞胀”时期,政府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福利国家”的建立缩小了贫富差距,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第三产业的兴起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重点深化“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自由放任主义认为,市场经济中有一只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手,被称为“看不见的手”。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被称为“看得见的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的调节能力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它并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所以两手兼用,即两者都有合理的地方。(2017新课标全国卷,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抓题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利影响凸显,美国联邦政府试图减少联邦对经济的干预。答案A5(2018南京模考)钱乘旦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此处“修补资本主义”指的是()A国家加强经济干预 B缩小福利国家规模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加速发展“新经济”答案A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修补资本主义指的是罗斯福开创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普遍运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故A项正确。6(2018怀化四模)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福利社会规划,贝弗里奇报告概括为:Universahty,即所有公民不论职业,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可见,该报告的主旨是()A每个公民都享有福利权B对社会福利实行统一管理C福利要求体现均一性原则D福利建设制度化、体系化答案D解析“Universahty,即所有公民不论职业,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体现了福利建设制度化、体系化,故D项正确。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命题点1苏联(苏俄)的工业化建设以下为19131926年苏联(苏俄)的工业生产情况表:年份项目1913192019251926总产值(按1926年度价格计算,单位:亿卢布)102.5113.1077.39110.83产值指数(以1913年为基数100)10013.875.5108.1上表中出现1926年这种工业生产情况的因素是()A多种所有制并存,恢复商品交换B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C完善计划管理,刺激工业发展D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答案B解析1926年斯大林模式正在形成之中,它强调单一公有制,故A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因此表格中苏联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故B项正确;完善计划管理,会导致企业缺少自主权,影响工业生产的发展,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强调行政命令管理工业生产,而不是经济管理方法,故D项错误。命题点2罗斯福新政1932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由25%下降到4%。共和党为兰登准备的竞选基金有900万,罗斯福只有450万。这从侧面反映出罗斯福新政()A损害了垄断资本家的利益B彻底改造了资本主义制度C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可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从1932年到1936年罗斯福总统的竞选基金减少,主要是因为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保障工人的利益,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垄断资本家的利益,所以对罗斯福的支持减少,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因此新政不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彻底改造,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干预,但不是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不符,故D项错误。史论链接苏联经济模式中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最终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应对经济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上的改变,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程度型选择题命题点3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罗斯福新政再分配式的、保护主义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虽然经济上往往不大成功,但政治上却颇受欢迎:往往立竿见影,不但有一个清晰的行动主体,而且其政策往往指向一些集中的、直接的、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可以立刻成为这些政策的政治同盟军。”这一政策最可能是()A下令银行停业整顿 B鼓励农民减耕减产C实施以工代赈的政策 D颁布工业复兴法答案C解析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与材料中“再分配式的、保护主义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政策往往指向一些集中的、直接的、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可以立刻成为这些政策的政治同盟军”相符,故C项正确。方法指导程度型选择题一般解题方法(1)史论结合分析法。应用于以具体的历史事件设计的命题,如某重大事件的主要目的、根本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重大影响等,根据试题的内容,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将具体的史实同基本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佳选项,即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2)具体特征分析法。应用于考查基本历史理论的命题,或者某一阶段、历史时期社会特征的命题,在做题时要联系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得出能体现历史发展趋势的规律性内容,即用史实证明理论。诚实守信和社会保障命题点4罗斯福金融领域的新政在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时,全国没有一家银行营业,银行支票已成为废纸。为此,政府颁布紧急银行法,对银行进行审查并对合乎要求的颁发经营许可证。该政策的意图是()A重建信用机制 B避免盲目竞争C减少政府开支 D调整工业生产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得出,此时罗斯福针对股市崩溃、银行破产所采取的措施,主要目的是恢复银行信用,增强人民的信心,故A项正确;避免盲目竞争主要是指罗斯福采取的在工业方面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的干预,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减少开支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题目牵涉的是银行金融业,并未涉及工业方面,故D项错误。命题点5英国政府的社会福利调控英国社会史学家阿萨勃里格斯曾这样描述:“像过分拥挤和贫民窟这样的词,在19世纪初尚感新鲜,而到该世纪末,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其现实性,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的贫民窟,仅在伦敦万人聚居的贫民窟就有20个以上。”为此,英国政府()A以行政权力的运用来取代自由贸易B以殖民扩张和掠夺转嫁国内危机C以扩大城市规模来加快城市化进程D以税收和济贫政策实行福利调控答案D解析面对越来越多的贫民,政府只有采取福利调控的办法来缓和矛盾,故D项正确。史论链接“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为了恢复群众对银行的信任,罗斯福新政规定由财政部整顿银行,并监督银行的重新开业。福利国家是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的一种方法。罗斯福新政研究命题点6罗斯福新政的性质与本质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新政”的一些措施是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上述认识的出现是源于罗斯福新政()A有悖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政策B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C导致经济出现“滞胀”局面D不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稳定答案A解析“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反映了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与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相违背,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有效防止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的泛滥,故B项错误;“滞胀”是二战后70年代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有其深刻的根源,与罗斯福新政相隔太远,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稳定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故D项错误。方法点拨“本质”和”性质”的区别:一种事物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就是事物的性质;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部规定性,就是事物的本质。性质是事物具有的属性;本质是隐藏的,要通过现象反映,不能直观认识。性质表现在外,本质隐藏在内。认识事物的性质,是认识事物的第一个层次;认识事物的本质,是认识事物的第二个层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命题点7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明确提出“重新审查和修正关于投机倒把活动的一切法令。这样才能做到把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的、而且为我们所必须的资本主义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据此判断,列宁()A肯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B主张集中人力物力保障战时需要C赋予了一切投机倒把活动的合法性D以计划经济形式改造资本主义制度答案A解析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与材料中“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明确提出”相符,故A项正确;集中人力物力保障战时需要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材料中“1921年4月”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重新审查和修正”不等于赋予了一切投机倒把活动的合法性,故C项错误;以计划经济形式改造资本主义制度的是斯大林模式,与材料中“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不符,故D项错误。史论链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想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则是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渐进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常规型大题(2018江苏卷,23)(14分)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1790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一一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材料二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一直存在种族隔离。南方各州中小学实行黑人、白人学生分校。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黑人牧师布朗向最高法院上诉,要求结束黑白分校状况。1951年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背景。(5分)指导语矛盾所在:“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宣布为违宪”。矛盾产生的背景:经济危机期间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受到最高法院的制约,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双方矛盾加剧。试答: (2)据材料二,指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的两次判决有何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说明这两次判决的不同目的。(6分)指导语变化主要在“隔离但平等”的原则上;变化的原因从黑人的地位变化上分析;不同目的要从两次案件的时代要求上分析。试答: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运行中的作用。(3分)指导语“政治运行中的作用”: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有权力制衡、司法公平的作用,也有影响行政效率、司法不公等负面作用。试答: 答案(1)矛盾:最高法院否定新政的部分法令;罗斯福对最高法院的判决不满(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冲突)。背景: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政策(行政权过度扩张);最高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2)变化:由肯定变为否定(由合法变为违法)。原因:黑人力量(平等意识)的增强;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法官不再固守传统。目的:第一次:维护种族主义者利益;第二次:缓和种族矛盾。(3)作用:完善分权与制衡的机制;有利于社会稳定;有时也有碍民主公正。小论文型大题(2018江苏省三轮冲刺仿真,22)(14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出现于西欧国家,迄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俾斯麦在1881年时就看到,先用“鞭子政策”对付工人是很难奏效的,需要辅以“糖果政策”改善工人处境。19世纪80年代初,德国规定6天工作制,按时给工人支付货币工资。1889年颁布残疾和老年保险法,保险费由国家、雇主和工人缴纳。到1900年,领社会保险费的人数达500万人。俾斯麦的社会立法开资本主义国家之先河,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材料二大危机促使美国政府致力于社会保障事业。1933年,在罗斯福的倡议下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案,拨款5亿美元补助各州进行劳动救济和失业救济。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以解决老年和失业问题为主体的社会保障立法。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很快,从1950年至1980年,联邦政府用于社会保障项目的开支每年平均递增11.8%。摘编自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政府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有:把与社会福利有关的部分资产,如医院等出售给私人或私营部门;将某些社会福利项目的出资与管理责任交给私人组织;削减国家提供的福利。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国家责任的减弱,如通过对地方政府履行职责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审计、检查和评估等措施强化对它们的约束与控制。摘编自闵凡祥国家与社会:英国福利观念的变迁与撒切尔政府社会福利改革研究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德国推出社会保障制度的时代背景。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政府为解决失业问题而采取的做法。(3分)指导语德国的时代背景从19世纪80年代去思考,注意“改善工人处境”重要信息。罗斯福采取的做法从材料中归纳。试答: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撒切尔政府改革社会福利的原因是什么?(2分)指导语材料三只有改革措施的信息,没有改革原因的措施,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试答: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西方社会福利建设中的政府责任”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指导语主题为“西方社会福利建设中的政府责任”,首先要从三个国家在社会福利建设中政府有哪些作为的基本史实思考从中确定基本观点:政府担当了主要责任(或者担当了应承担的责任)。然后用三个国家的作为加以说明论证。若论点为“政府应担当全部责任”或“政府不应承担责任”,则有失偏颇,论据不够充分,可能要失分。试答: 答案(1)时代背景:社会主义运动日益兴起。做法:紧急救济;为失业者提供社会保障。(2)原因:福利国家制度存在弊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论点方面论据方面论证方面明确归纳出“西方社会福利建设中政府应承担责任”论据充分,能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社会立法:德国劳动立法和社会保障立法、美国联邦紧急救济法等法案。财政支持:美国政府支持社会保障项目、德国国家承担部分保险费用。政策调整:撒切尔政府改革社会福利。层次分明;史论结合;表达通畅隐含“政府应承担责任”论据较充分,能从以上三个方面展开层次分明,但关联性不够;史论结合中心论点偏颇,如“政府应承担全部责任”论据不充分,能从以上两个方面展开非要点式列举;层次缺少关联性缺少中心论点,或论点错误,如“政府不应该承担责任”至少涉及一个要点要点式列举一、选择题1(2018苏北四市一模)19181919年间,在苏俄的交通枢纽、城乡结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交易,尽管政府对这些人的处置十分严厉,但始终无法杜绝。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此时期“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达58%65%,这说明苏俄()A农业措施没有严格执行 B余粮征集影响民众生活C经济政策不符国家需要 D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答案B解析“城乡结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交易”,表明农业措施严格执行,故A项错误:“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粮食交易,表明余粮征集影响民众生活,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当时苏俄战争的需要,故C项错误;苏俄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与材料内容反映“背口袋的人”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不符,故D项错误。2(2018江苏全真模拟)“在一个经济遭到空前破坏的国家里,在一个破产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要保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符合这一认知的政策是()A将工业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B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C由农业为重工业提供资金 D废弃部门管理的体制答案B解析阅读材料可知,列宁希望获取资本家包括外国资本家的投资以恢复发展经济。将企业收归国家所有,排斥私人资本属于“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中“资本的帮助”说明该时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来建设社会主义,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B项正确;由农业为重工业提供资金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而且与材料观点不符,故C项错误;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且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3(2018苏州高三调研)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达到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们引导到共产主义。”由此可见()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保国内战争胜利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C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推动苏联农业持续发展答案B解析B项与材料中“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相符,故B项正确。4(2018常州高三期末考试)1922年,苏俄在重申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和禁止买卖的同时,从法定意义上确认了个体农民的存在和农民自由选择土地利用形式的权利,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苏俄()A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B农村改革进一步发展C土地国有政策的动摇 D小农土地所有的确立答案B解析苏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是在1917年出台土地法令,故A项错误;材料中“重申从法定意义上确认了个体农民的存在和农民自由选择土地利用形式的权利”,表明苏俄进一步进行农村改革,故B项正确;材料中“重申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和禁止买卖”,故C项错误;苏俄的土地制度是国家土地所有制,故D项错误。5(2018江苏全真模拟)下面是苏联部分年份粮食产量的统计表。导致这一时期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对农业进行重点改革B用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C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D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顺利开展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该时期苏联粮食产量增长幅度较大的是荒地产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就是赫鲁晓夫实行大规模垦荒,提高了粮食产量,故A项正确。6(2018南京、盐城高三二模)以下数据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的1928年和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项目1928年1940年增幅(%)钢(万吨)4301 830326煤炭(万吨)3 55016 600368棉织物(亿米)26.7839.5448谷物(万吨)7 30095 5031对该表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农业集体化运动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B五年计划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新工业化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途径D以指导性计划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答案C解析表格显示钢、煤炭涨幅在326%和368%,而棉纺织品和谷物涨幅只有40%左右,说明苏联注重工业化发展,新工业化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途径,C项正确。7(2018无锡高三上学期期终调研)1975年,苏联的电力、原油、钢等产量,均大幅度超过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由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3%上升到1975年的53%,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主要是因为()A美国经济陷于“滞胀”危机B苏联革除了斯大林模式弊端C美国已转型到知识经济时代D苏联改革重点在重工业发展答案D解析美国开始陷入“滞胀”是在1973年,不是苏联缩小差距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时期没有革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B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故C项错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在这一时期缩小了同美国的差距,故D项正确。8(2018南通全真模拟)关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我国学者以往多从社会制度上寻找,近年来侧重于从当时美国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和特征上去找原因,将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当时的财富过于集中、经济过热、疯狂的股票投机等具体的经济问题上。由此可见()A对原因的分析不可能取得定论B制度分析的方法不可能解释问题C历史研究是个不断深入的过程D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更接近真相答案C解析材料中“以往多从社会制度上寻找,近年来侧重于从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和特征上去找原因,将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等具体的经济问题上”表明历史研究不断深入发展,故C项正确。9(2018南京、盐城一模题)19291933年,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年以来到1929年总和2.5亿美元的近3倍,在此期间37 000英里的公路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建成、国家公园增长40%、国家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亚利桑那州的胡佛水坝于1930年动工等等。胡佛总统的这些做法()A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C体现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D赢得了美国民众广泛认可答案B解析“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年以来到1929年总和2.5亿美元的近3倍”表明政府实行有限的干预,这些措施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故B项正确。10(2018扬州高三期末调研)美国学者艾伦布林克利在美国史一书中说到:“在一个万物奇缺,许多家庭遭受营养不良和无食果腹的社会,政府很难解释为什么要消除产品剩余,毁掉牲畜和庄稼的做法在许多年都无法让人理解。”对于农业调整的做法,最为合理的解释是()A稳定价格,增加农民收入B稳定市场,刺激产品出口C减耕减产,降低产品价格D防止投机,保障农民权益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下的社会现状,而经济危机就是产品的相对过剩,物价下跌,所以为了应对危机,政策毁掉牲畜和庄稼,目的就是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故A项正确。11(2018海门一模)在1932年的渥太华帝国会议上,英国与各自治领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双方给各自的产品进入对方的市场提供优惠,减免关税;对外则高筑关税壁垒。据此可知,英帝国特惠制的出台()A使得英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扰B为“日不落”帝国的建立奠定基础C表明英国固守“自由放任”政策D加深了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答案D解析经济危机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关税,英国的对外关税壁垒政策加剧了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故D项正确。12(2018南通二模)“罗斯福新政通过承认大部分在政府里没有代表人的那些集团的地位,实现了一种更为公正的社会。”下列措施中,符合这一评价的是()A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B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C兴修田纳西河水利工程D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答案B解析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承认大部分在政府里没有代表人的那些集团的地位”是指保障工人的权益,故B项正确;兴修田纳西河水利工程属于社会就业问题,不符合题干主旨,故C项错误;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不符合题干信息,故D项错误。13(2018镇江一模)1937年到1939年间,美国所有股票的价值几乎都贬了一半,企业破产率上升了50%,国债翻了一倍,失业率比1931年的16.3%还高出0.9%。据此,下列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评价罗斯福新政应忠于历史本真B新政已完全摆脱经济大箫条状态C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已宣告失败D基于此数据即可以完全否定新政答案A解析“已完全摆脱”与材料中“1937年到1939年间”的数据不符,故B项错误;“已宣告失败”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完全否定”与历史事实不符,故D项错误。14(2018徐州质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出现过两个“黄金时代”,第一个阶段是1850年到1914年,第二阶段是1950年到1973年。推动这两个“黄金时代”出现的最主要因素是()A国家干预加强 B国际合作和谐C科学技术发展 D第三产业兴起答案C解析国家干预加强,仅在第二阶段,故A项错误;19501973年属于美苏冷战时期,故B项错误;第一阶段正值工业革命时期,第二阶段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第三产业兴起是在1945年以后,故D项错误。15(2018南京、盐城高三二模)联邦德国总理艾哈德在谈到本国经济发展模式时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以下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联邦德国政府明确反对干预经济B凯恩斯主义不适合德国国情C“模式”体现“混合经济”特征D德国大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答案C解析“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说明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模式,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6(2018江苏镇江一模)抚今思昔,研究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列宁文稿材料二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必须发展各类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方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材料三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深刻的,绝不能像勃列日涅夫时期进行的改革那样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也不能像戈尔巴乔夫那样左右摇摆、朝三暮四。改革要有目标、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摘编自苏联兴亡史论(1)材料一中的公式蕴含什么深意?该深意在经济领域付诸实践的表现是什么?(2)材料二中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有什么不同主张?(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有哪些?(4)综合上述材料,苏联改革的成败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答案(1)建设社会主义,应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成果。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布哈林主张先轻后重;斯大林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布哈林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主张农业服务于工业。(3)原因:改革不彻底;没有明确目标;放弃党的领导;背离社会主义方向;严重的国内民族矛盾等。(4)善于学习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关注民生;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发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