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393747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5.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发展与展望,现状,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为基础的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石,但是临床上,有一部分患者即使接受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仍有不良事件发生。因此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的多样性存为临床普遍关注的焦点 对新型抗血小板药寄予厚望,抗血小板治疗当前认识:“三不”要素,不放大 基因多态性并非是唯一决定血小板反应多样性的因素不偏倚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不能承受之重:仍不能避免反应多样性的问题 真实世界的应用:临床不良反应值得深思不抛弃 未来的抗血小板治疗格局:充分个体化 Right dose for the right patient!,血小板反应多样性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细胞因素COX-1抑制不充分(ASA)COX-2 mRNA过度表达(ASA)血小板更新加速CYP3A 代谢活性降低ADP 暴露增加P2Y12 /P2Y1旁路上调,临床因素依从性差剂量不足 吸收差药物间相互作用其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BMI指数、吸烟,Angiolillo DJ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7; 49: 1505-1516.,Bhatt DL. J Amer Coll Cardiol 2004,遗传因素CYP基因多态性GPIa基因多态性P2Y12基因多态性GPIIIa基因多态性COX-1基因多态性,血小板反应多样性,抗血小板治疗的“三不”原则,不放大、需全面 基因多态性并非是唯一决定血小板反应多样性的因素不偏倚、需平衡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不能承受之重:仍不能避免反应多样性的问题 真实世界的应用:临床不良反应值得深思不抛弃、不放弃 未来的抗血小板治疗格局:充分个体化 Right dose for the right patient!,影响抗血小板反应多样性的因素?,遗传因素:CYP2C19, CYP3A4,P-gp, hCE1, MRP3, 甲基化, miRNA, 非遗传 (环境) 因素:- DDI: PPIs- 饮食:红酒、西柚汁、香蕉、(推荐:水)- 种族:国人:普拉格雷或ASA只适宜小剂量。- 年龄:- 性别:- 体重与肥胖:- 吸烟:- 疾病:种类、病程、病情- 依从性:服药依从性- 治疗方案:LD, MD, DAT, TAT, PCI, 支架, - 其它:,遗传因素只占15%*,*Verstuyft C, Simon T, Kim T. Eur Heart J 2009;30:1943-63,医疗因素的影响: PREMIER登记研究显示过早停用氯吡格雷导致缺血性事件率的升高,K-M曲线分析DES后30天早期停用氯吡格雷治疗或未停药患者的1-12个月 内心梗或其他再发缺血事件发生率,Spertus JA et al. Circulation 2006; 113:2803-09.,美国19中心,2002-2004年 N=572,随访到12个月 AMI患者植入至少1枚DES 心梗后1个月,13.6%患者已经停用氯吡格雷 停用者特征 年龄更大 更多未婚 受教育程度较低 经济不宽裕 更多心血管病病史 接受出院前指导和康复指导的比例更低,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回顾性研究MEDCO显示PPI可能减弱氯吡格雷效能,PPI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使心血管事件率升高!,78%,14%,8%,P=0.04,共患病因素的影响: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下降,1Angiolillo DJ et al. Diabetes. 2005;54:2430-5. 2Angiolillo DJ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6;48:298-304.,无反应性 (血小板聚集抑制率 10%),低反应性 (血小板聚集抑制率 10-29%),正常反应性 (血小板聚集抑制率 30%),56%,6%,38%,糖尿病,非糖尿病,急性期治疗1 (n=52),长期治疗2 (n=120),300 mg负荷量后 24 hrs,0,20,40,60,80,血小板聚集率 (%),P=0.001,P0.0001,ADP 20 mol/L,ADP 6 mol/L,T2DM,No-DM,T2DM,No-DM,其他因素:吸烟 or 不吸烟?,氯吡格雷治疗的反应多样性: 值得我们关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遗传学因素: 在氯吡格雷反应多样性变化中只占15%!,Verstuyft C, Simon T, Kim T. Eur Heart J 2009;30:1943-63,抗血小板治疗的“三不”原则,不放大、需全面 基因多态性并非是唯一决定血小板反应多样性的因素不偏倚、需平衡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仍不能避免反应多样性的问题 真实世界的应用:临床不良反应值得深思不抛弃、不放弃 未来的抗血小板治疗格局:充分个体化 Right dose for the right patient!,尽管替格瑞洛(倍林达)不是前体药,但它通过肝脏CYP3A4代谢的化合物同样起效,占母体化合物的1/3,CYP3A4是其体内代谢、疗效的潜在影响因素1JACC最近发表的文章也表明,即使使用普拉格雷60mg负荷剂量,仍有1/4的患者未达到50%的血小板抑制率。这说明普拉格雷反应多样性的现实存在2PLATO研究显示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一样,PPI亚组MACE显著高于非PPI亚组3 提示可能有因素影响替格瑞洛的血小板反应性(CYP3A4?) 影响替格瑞洛疗效的基因型/表型的进行仍需相关研究因此,随着对于新药物的血小板反应多样性理解和研究不断深入,将来对各种抗血小板药物反应多样性应有更深入的认识,新型抗血小板药物: 同样存在反应多样性的问题!,Husted S et al. 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 . 2009;27: 259274 Bonello et al. JACC. 2011; 58: 467-473 Goodman SG et al. Circulation.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18, 2012,新型抗血小板药物: 普拉格雷反应多样性较氯吡格雷小一些,Adapted from Brandt JT et al. Am Heart J. 2007;153:66.e9-e16.,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新型抗血小板药物: 普拉格雷也存在反应多样性问题,约25%的患者接受普拉格雷60mg负荷量后,VASP测定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低于50%,为高活性状态(High on-treatment reactivity,HTPR),HTPR患者随访30天的缺血性事件率高于血小板反应正常患者(Good responders, GR),Onello L, Pansieri M, Mancini J,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11;58:467-473.,25%患者为血小板高活性,30天事件率升高,新型抗血小板药物: 换用普拉格雷可提高抑制率,但显著增加出血风险,ACS行氯吡格雷维持治疗者,换用普拉格雷60mg负荷剂量2小时内或普拉格雷10mg维持剂量1周,血小板功能可获进一步显著抑制,SWAP研究,TRITION-TIMI38研究,RRI=相对风险增加,纳入拟行PCI治疗的中高危ACS患者13608例,随机给予氯吡格雷300mg/75mg或普拉格雷60mg/10mg,随访15个月,Angiolillo DJ, Saucedo JF, Deraad R,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10;56:1017-23.,Wiviott SD, et al. N Engl J Med. 2007;357:2001-15.,新型抗血小板药物: 换用替格瑞洛可实现高血小板抑制,但存在诸多安全性局限,Gurbel PA, Bliden KP, Butler K, et al. Circulation 2010;121:1188-99.,*P0.0001, P0.001, P0.05,给予一次氯吡格雷300mg负荷后无反应者,换用替格瑞洛可比高剂量氯吡格雷实现更高效、稳定的血小板抑制,氯吡格雷无反应=血小板聚集率基线聚集率 治疗后聚集率 10%,(N=98) 共有4例患者发生5起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包括MI、低血压、房颤和心动过缓),均发生于替格瑞洛治疗期间或治疗后 替格瑞洛治疗期间共发生大出血1例和小出血3例,氯吡格雷治疗期间未出现出血事件 呼吸困难发生率,替格瑞洛13例 vs. 氯吡格雷4例,RESPOND研究,新型抗血小板药物: 替格瑞洛显著降低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达16%,PLATO研究中替格瑞洛组平均用药时间277天, 替格瑞洛显著降低CV 死亡、MI或卒中复合终点发生危险16%,Days after randomisation,0,60,120,180,240,300,360,12,11,10,9,8,7,6,5,4,3,2,1,0,13,累积发生率 (%),9.8,11.7,HR 0.84 (95% CI 0.770.92), p=0.0003,Clopidogrel,Ticagrelor,新型抗血小板药物: 但替格瑞洛组手术(non-CABG) 出血显著升高,非CABG患者 : PCI 或 MMACS 患者,CABG 患者 2%,非CABG患者 98%,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K-M estimated rate(% per year),+25%,0,6,5,4,3,2,1,Non-CABG PLATO major bleeding,4.5,3.8,p=0.03,2.8,2.2,p=0.03,Ticagrelor,Clopidogrel,Non-CABG TIMI major bleeding,新型抗血小板药物: 对于部分特殊类型患者,普拉格雷未带来临床净获益,TRITION-TIMI38研究:对于行PCI治疗的中高危ACS患者,普拉格雷显著降低总体主要终点事件率。但亚组分析:对其中有脑血管疾病史的患者,普拉格雷显著有害 (HR=1.54, p=0.04);对年龄75岁、体重60kg的患者,普拉格雷治疗未带来净获益。,Wiviott SD, et al. N Engl J Med. 2007;357:2001-15.,危险比,普拉格雷更优,氯吡格雷更优,新型抗血小板药物:Ticagrelor与PPI的相互作用,替格瑞洛与PPI联用:心血管事件率显著上升,11.0% vs. 9.2%, HR 1.24, 95% CI 1.07-1.45,Goodman SG, Clare R, Pieper KS, et al. Association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 use on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with clopidogrel and ticagrelor: Insights from PLATO. Circulation 2012; DOI:CIRCULATIONAHA.111.032912,HR 1.24, 95% CI 1.07-1.45,新型抗血小板药物: 疗效与安全性权衡,致使权威机构对新药推荐更加谨慎,新型抗血小板药出血风险, 初上市纷纷获FDA黑框警示,出血(包括危及生命的/致命性)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建议活动性病理性出血、既往TIA或卒中或近期需手术包括CABG患者禁用 体重60kg和年龄75岁慎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呼吸困难14%,出血12%: 建议活动性病理性出血、既往颅内出血或近期需手术包括CABG患者禁用 ASA维持剂量应控制于75-100mg/d,From the latest label revision by http:/www.fda.gov/default.htm,抗血小板治疗的“三不”原则,不放大、需全面 基因多态性并非是唯一决定血小板反应多样性的因素不偏倚、需平衡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不能承受之重:仍不能避免反应多样性的问题 真实世界的应用:临床不良反应值得深思不抛弃、不放弃 未来的抗血小板治疗格局:充分个体化 Right dose for the right patient!,抗血小板治疗药物治疗: 疗效与安全性平衡需贯彻药物选择的始终,血小板反应多样性的分布特点及临床影响,Serebruany V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5;45:246-51. Angiolillo DJ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7;49:1505-16.,氯吡格雷服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5M ADP诱导), -20,-10,0,11,20,31,40,51,60,71,80,91,100,患者数(n),低反应者可能会发生较高的血栓性事件,高反应者可能引发高出血风险,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当前策略: PCI患者采用高剂量氯吡格雷可有效权衡疗效与安全性,Mehta SR, et al. Lancet. 2010;376:1233-43.,RRR 14 P=0.039,加倍剂量氯吡格雷显著降低PCI患者30天一级疗效终点事件风险达14,加倍剂量组CURRENT大出血略有增加,但TIMI大出血、颅内出血、致死性出血或CABG相关出血无明显升高,全程贯彻药物风险管理,优化ACS患者抗栓治疗,氯吡格雷,非临床研究评价,经过完备评估,大量RCT研究验证良好安全性 (CAPRIE、CURE、CREDO、COMMIT-CCS、MATCH、CARESS、CLARITY、CHARISMA、CASPAR、CURRENT、ACTIVE),临床研究评价,上市后评价,Prasugrel,Ticagrelor,TRITON TIMI-38研究,PLATO研究,FDA/欧盟/SFDA获批 用于临床10+年,以实践验证良好安全性: 全球1亿治疗患者 中国400万治疗患者,欧盟获批 2009年FDA获批 (黑框警示出血风险),欧盟获批 2011-7-20,FDA获批 (黑框警示出血风险),经过完备评估,经过完备评估,现状,遵循权威指南的标准化治疗仍是有力手段,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是ACS标准治疗方案,Choice of P2Y12 inhibitors,Bleeding Risk,Ischemic Risk,Selection of patients +,未来,抗血小板治疗的征程仍很漫长,小结,血小板反应多样性是多种因素共同调节的,基因多态性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反应多样性的问题,其中包括产生药物间相互作用,从而可能干扰其他药物的疗效;当前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重点在于评估与剂量的选择个体化治疗原则,要求充分评估每种治疗药物的特征和优势,做到疗效与安全性的充分平衡,降低出血风险,赢得临床净获益!,医学之路,承载生命之重,任重而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