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393730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5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科感染预防与控制 感染控制科,1,主要内容 口腔科感染控制工作意义 口腔门诊感染控制工作要点 口腔技工室感染控制措施 口腔放射室感染控制,2,医院感染 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可通过加强消毒、灭菌、隔离等措施而有效地预防与控制,3,口腔科诊疗特点 侵入性操作多 操作多在有菌的口腔环境内进行 患者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状况不明 口腔器械复杂精细、不易消毒灭菌,4,口腔诊疗中的感染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口内诊疗中直接接触损伤部位、感染的体液(血液、唾液等)或组织碎屑 间接接触:通过污染消毒灭菌不严格的器械、设备或物品眼结膜、鼻黏膜或口腔黏膜接触水滴(droplets)或喷溅(spatter) 吸入接触:由于高速手机、超声洁牙机等的使用而产生气溶胶(aerosols),通过吸入感染性的气溶胶而感染,5,感染的传播途径 患者-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患者 患者-患者 美国佛罗里达州牙医David J. Acer传播HIV 致6名患者受感染 1991-2005年报道有3名医务人员导致3名患者感染HIV,其中无牙科医生 1991-2005年医务人员致使患者感染HBV病例 1991-2005年报道有12名医务人员共导致91名患者感染HCV,其中无牙科医生 1991-2005年医务人员致使患者感染HCV病例 1991-2005年报道有11名医务人员共导致38名患者感染HCV,其中无牙科医生,6,牙科医务人员接触结核的危险约1-2%,自1992年以来,没有医务人员传染给患者的报道,7,感染控制目的切断传播链 我国口腔感控发展 20世纪90年代开始注意口腔诊疗中的感染控制工作, 90年代末开始推行牙科手机一人一用一灭菌 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中增加了一节 口腔科感染控制基本内容 2005年卫生部制定并向全国发布了医疗机构口腔诊 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12年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 第四军医大口腔医院,8,医疗服务理念 无痛治疗 无交叉感染 无近远期碍害,9,口腔科感染控制要点 严格消毒灭菌 实施标准预防 注重职业防护 进行表面消毒 适当水路处理 控制喷溅污染 正确处理废物,10,一、严格消毒灭菌,11,消毒灭菌要求: 口腔诊疗器械应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高度危险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应达到灭菌水平 中度危险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应达到灭菌水平或高水平消毒 低度危险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应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12,口腔器材分类: 高度危险口腔器械: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中度危险口腔器械: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低度危险口腔器械: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不接触患者口腔或间接接触患者口腔。,13,消毒灭菌室区域功能划分: 器械回收区:分类、初步清洗 器械清洗区:初洗、精洗、消毒 器械保养区:检查、注油、维护 器械包装区;选择合适的包装 灭菌区:选择合适的灭菌方式 储存区:分类放置灭菌后物品,14,器械处理-回收: 尽量减少暴露; 利用带盖容器转运,15,器械处理-清洁: 戴橡胶手套 戴帽子、口罩 穿鞋套 必要时戴防护眼罩 灭菌处理前去除器械上 所有可见污渍及血迹 机械清洗优于手工清洗 如必须手工清洗,则必须使用PPE 牙科手机不宜超声清洗,16,器械处理-包装: 灭菌前检查清洗效果 进行适当包装 硬质容器 一次性纸塑包装 一次性无纺布 织物包布,17,器械处理-高压灭菌 装载: 正确装载 高压锅不能过载 高压锅选择:预真空高压锅才 能用于官腔类器械的灭菌,18,器械处理-高压灭菌监测 每锅进行物理监测: 时间 温度 压力 灭菌参数:121 C,30分钟;132 C,4分钟,19,器械处理-高压灭菌监测 每包放置包内指示卡 如看不到包内指示卡,使用包外指示条 灭菌后及使用前检查指示卡 如指示卡未正确变色,不得使用,20,器械处理-高压灭菌监测 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灭菌效果金标准:生物监测 菌片:嗜热脂肪肝菌芽孢,21,器械处理-高压灭菌监测 快速灭菌时应进行快速生物监测,22,器械处理-灭菌后储存 每包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期 在有效期内使用,23,牙科手机的清洗保养与灭菌 清洗 全自动清洗机 手工清洗,24,小型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机 牙科手机注油保养 包装纸塑袋独立包装,25,二、实施标准预防,26,标准预防:认定的血患者液、除外汗液的所有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无论是否含有血液) 、破损皮肤、黏膜均具有传染性,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 标准预防措施适用于所有病人,认定所有病人具有潜在感染性,27,标准预防措施 个人防护:使用个人保护装置(手套,口罩,隔离衣) 环境清洁与消毒 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安全注射:安全处理污染的物品及器械 手卫生:是最重要的预防疾病传播的措施,28,手卫生剂减少细菌的效能 好 较好 最佳 普通肥皂 抗菌皂 速干手消毒剂,29,手卫生时机 接触病人前 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 接触体液后 接触病人后 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后,30,手卫生方法-1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 使用非抗菌肥皂或抗菌肥皂以及流动水洗手 最好使用液体肥皂、非接触性洗手设施,31,手卫生方法-2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 使用非抗菌肥皂或抗菌肥皂以及流动水洗手 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直至干燥 呼吸卫生/咳嗽礼仪咳嗽礼仪,32,戴手套指证: 接触无菌组织的时候必须戴无菌手套 一般口腔诊疗操作可戴一次性手套 每治疗一个患者必须更换手套,33,手套佩戴注意事项: 严重污染时需要更换手套 一次性手套不可重复使用 皮肤有破损时,建议戴2层手套 脱去手套后要马上洗手或手消毒(新手套4%破损率) 手套破损应及时更换 除了在护理患者时不得已,不得接触环境物表 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34,戴口罩时机: 进行一般口腔诊疗操作时; 进行手术、无菌操作、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时; 自己患呼吸道疾病时 口罩选择 N95口罩:过滤95%颗粒,对病毒有阻隔作用 用于结核、水痘、麻疹等。 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口腔诊疗时应常规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棉纱口罩:防病毒过滤效果只有20-30%,35,佩戴口罩注意事项: 佩戴口罩前必须清洁双手 如口罩包装上说明佩戴方法,应依照指示佩戴口罩 戴上口罩時,要注意口罩须紧贴面部 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 将所有固定口罩的绳索系好,或将口罩的橡皮带固定在耳朵上 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口罩藏有铁丝的一面要固定在鼻梁上,以防止漏气 一般情況下,口罩应每6-8小时更换 当呼吸困难、口罩有破损或扭曲、潮湿、不能维持较好贴合脸部时,必須马上更换口罩,36,防护眼镜、面罩: 可能发生喷溅的医疗过程必须使用防护镜、防护面罩 动脉穿刺要戴面部防护罩,因血液溅入眼中发生率较高。,37,下列情况应穿长袖工作衣: 使用快速涡轮机时; 进行超声洁牙时; 使用锐器进行手术时; 向病人口腔喷水、喷气时; 口腔手术时; 手工清洁器械时。,38,三、注重职业防护 职业暴露的类型 锐器伤: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套管针、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皮肤损伤 被病人的牙齿刮伤或被口腔诊疗器械划伤、刺伤 有伤口的部位接触到被污染的血液、体液 在给感染者做手术时,被手术刀割伤 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溅医务人员的眼睛里 口腔治疗时支点不稳器械划伤 处理医疗废物或回收清洗器械时划伤 黏膜暴露:眼睛、伤口、黏膜,39,口腔医务人员锐器伤特点: 发生率较高 通常由车针、注射器或其它锐器引起 一般发生于患者的口腔外 血量较小 口腔外科医生主要发生于骨折复位或使用固定钢 丝操作时,40,针刺伤发生频率:牙科助手牙科卫生士牙科医生 牙科助手:清洁器械、更换安瓿、回套针帽 牙科卫生士:局麻注射、回套针帽、清洁器械 牙科医生:局麻注射、回套针帽、手术 针刺伤后血源性病毒传播危险性 HIV 0.3%(0.2%-0.5% HCV 1.8%(0%-7% ) HBV 30% HBsAg+ and HBeAg+ 临床肝炎:22.0%-31.0% HBV感染血清学证据:37%-62% HBsAg+ and HBeAg- 临床肝炎:1.0%-6.0% clinical hepatitis; HBV感染血清学证据:23%-37%,41,个人防护用品: 标准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罩、面罩、眼罩、防护服 保护皮肤、黏膜免受喷雾或飞溅中感染性物质污染 离开工作区后应脱去 预防接种: 接种乙肝疫苗,42,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委员会 (OSHA应用操作指南) 用过的针头应立即丢入锐器盒 锐器盒应放置在安全、伸手可及的地方,便于丢弃 不要毁损、弯曲或双手套回针帽 用后不能立即处理的,应使用单手回套法 不要将针放入过满的锐器盒 相关工作完成后,再脱手套 摘掉手套后或接触体液后立即洗手,43,安全处置废弃物 减少对锐器的处理 在诊疗区放置锐器处理装置,锐器盒应放在安全伸手可及 的地方 禁止携带锐器在工作区行走 禁止人工分捡锐器 针头利器收集箱应不易刺破、防漏、可密封,并贴有明 显标签或表明接触危险性的彩色编码 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手套 处理液体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44,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步骤: 步骤1:局部紧急处理 步骤2:暴露的评估 步骤3:暴露后预防用药 步骤4:暴露后随访 步骤5:报告与记录,45,四、进行表面消毒表面清洁与消毒 合理分区:治疗台面、物品存放区,应保证物 品由清洁区向污染区单向流动 适当储存避免污染:尽量减少放置在牙椅、 工作台面的物品数量 使用屏障:对于不易清洁的表面用屏障材料 覆盖,46, 临床接触表面(clinical contact surface) :指被由于牙科操作所造成的气雾或喷溅污染的表面、或医务人员手接触的表面。 使用屏障保护 屏障一患者一更换,47,屏障保护 对于未用屏障保护的表面,每治疗一个患者后使用中 水平消毒剂(可杀灭结核杆菌)进行清洁与消毒 ,48,一般家居表面: 如墙壁、地板以及水池等,每日清洁处理。如有可见 污染,随时进行清洁。,49,五、适当水路处理,50,牙科用水质量 牙科水路的水质至少应满足饮用水标准 对于非外科性口腔治疗,水质应满足饮用水标准(美 国200 cfu/mL,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100cfu/mL ) 外科治疗时使用无菌水 使用防止回流(suck-back)的瓣膜装置(valves),51,牙科水路质量 未处理或未过滤的牙科水路水质难以达到饮用水标准 水路质量改进措施 独立水罐系统 可与市政供水分离:水源选择 如需要可每日清空罐内水并进行充气(air purging) 可定期、不定期或连续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水消毒 水净化柱/系统 无菌供水系统 过滤 综合方法,52,水路处理: 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冲洗管路2-3分钟 每次治疗结束后冲洗管路20-30秒 每个患者治疗结束后冲洗吸唾器管路, 每日治疗结束后(或定期)用消毒剂 (如0.1%次氯酸钠溶液)冲洗管腔,53,每次治疗结束后冲洗管路(手机、超声洁牙机头、气/水 枪)20-30秒。 但是,冲洗仅能暂时降低细菌含量,对生物膜细菌不能产 生作用。,54,六、控制喷溅污染,55,控制喷溅和气溶胶: 喷溅(splatter):为含有水珠、唾液、血液、微 生物以及其他碎屑的较大飞沫 气溶胶(aerosol):为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 在空气中可存留较长时间而且可被吸入呼吸道,56, 强力吸唾器吸引 清水或漱口液漱口 可减少气溶胶及喷溅中细菌量 在超声洁牙、外科小手术前漱口洁牙 使用橡皮障,57,七、正确处理废物,58,八、其他,59,外科手术操作 暴露口腔内无菌组织的操作,如:活检、牙周手 术、种植牙手术、根尖手术、拔牙等,60,外科手术操作 外科手卫生 无菌手套 无菌冲洗液,61,技工室感染控制: 印模消毒: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 抛光布轮、石英砂、技工用具 假牙、修复体、矫治器等需要消毒后送临床,62,牙科技工室: 遵循标准预防 进行手卫生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清洁并中水平消毒所用进入技工室的模型等,63,印模消毒: 关于印模消毒剂的研究很多 但无一致研究结论 没有一种消毒剂可适于所有印模材料 与消毒剂接触时间越短、变形越小,64,印模: 多种因素影响印模料 消毒剂的成分和浓度 暴露时间以及相容性 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变化 咨询材料厂商特定材料与消毒剂的相容性 使用前进行测试,65,印模消毒-1: 清洁并冲洗印模 减少生物负荷 增进消毒效果,66,印模消毒-2: 消毒方法 喷雾、浸泡、浸渍 建议使用最长规定接触时间 使用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剂:如碘伏、含氯制剂等消毒剂 消毒后倒模(pour-up cast),67,喷雾法 从口腔取出印模后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 修整并除去多余的印模材料 减少微生物量、减少有机残屑 将印模放入塑料袋中,将消毒剂喷向 印模整个表面 封闭塑料袋 从袋中取出,冲洗、倒模,68,喷雾法 优点 消毒剂使用量少 同一消毒剂还可用于表面消毒 缺点 效果可能不如浸泡法 可能会增加职业暴露危险,69,浸泡法 一般不太常用:担心印模变形 将印模在消毒剂中浸泡一定时间,70,铸模 非常难以消毒 尽可能对印模而不是铸模进行消毒 如果必须消毒,可用碘伏制剂或 含氯消毒剂喷雾,然后冲洗干净 其他方法: 将倒模在0.5% 次氯酸钠和SDS溶液中浸泡30分钟,71,打磨机 打磨时产生的浮尘可造成潜在污染危险: 气溶胶或直接接触 可将砂石与清水或稀释的消毒剂混合,减少粉尘产生,72,打磨机 布轮、砂轮:每日更换 打磨机每日清洁、消毒 砂石刷、抛光轮:至少每日清洁、消毒,必要时热 力消毒,73,牙科放射感染控制 遵循标准预防 进行手卫生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清洁并消毒设备表明或进行屏障保护 持片夹的消毒,74,数码放射感应探头/感应板 屏障保护 去除屏障后中水平消毒,75,小结: 感染防控,你我有责; 采取适当措施,预防感染传播; 感染预防措施,必须每日贯彻!,76,谢 谢!,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