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考点强化练2 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与强化.docx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34968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考点强化练2 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与强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考点强化练2 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与强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考点强化练2 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与强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强化练2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与强化一、选择题1.(20183浙江温州选考模拟)通过这条运河,从巴蜀一带出发的粮船被送到战争前线,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秦军在百越战场上兵锋凌厉、势如破竹,攻克了岭南。这条运河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井渠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秦的统一。依据材料关键词“运河”“物资供应”“岭南”并结合所学得出这与灵渠有关,故C项正确。A项水利工程在成都平原,故排除;B项在关中地区,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排除;D项在关中地区,故排除。2.(20159浙江选考调研)某学者认为,“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暂,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B.宗法制C.郡国并行制D.察举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秦朝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依据材料中“秦的统治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具体的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故A项正确。B项属于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C、D两项则是汉代实行的制度。3.(201610浙江选考)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官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郡县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的是官僚政治,“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肯定的是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分封制会导致诸侯混战,有叛国现象发生,故A项错误;宗法制是指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世官制是指按照血缘关系世袭为官,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4.(20183浙江名校协作体选考模拟)谭其骧在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写道,“从此州有了固定的治所”。此处记载反映的时代是()A.秦代B.汉代C.唐代D.元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刺史的设置。汉武帝时设刺史监察地方,州只是监察区,东汉末年由监察区转变为行政区,州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有了固定的治所,故B项正确;秦代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没有设置州,故A项错误;唐代、元代以前州已经有了固定治所,与材料不符,故C、D两项错误。5.(20183浙江稽阳联谊选考模拟)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它确立于隋朝,唐朝为了方便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还设立了政事堂。当时政事堂设在()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枢密院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唐朝的政事堂是为了议定军国大事,设在门下省,故B项正确;中书省主要负责的是起草文书,故A项错误;尚书省主要职责是执行,故C项错误;枢密院是宋朝时所设,故D项错误。6.“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此中央官制对应的朝代是()A.汉B.唐C.宋D.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宋代设中书门下为宰相,设枢密院分管军事,设三司使分管财政,故C项正确;汉代实行三公九卿和内朝,没有政事堂、三司的称谓,故A项错误;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没有设置枢密院、三司,故B项错误;明代废除了中书省和宰相,故D项错误。7.(2018浙江十校联盟高三10月适应性考试)古今称谓演变复杂,它们从独特的侧面,展示了历史的演变,下列表中信息对应正确的是()A士西周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B刺史西汉地方监察官员C博士西汉太学学生D国师元朝国家军事最高统帅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西汉的刺史就是地方监察官员,故B项正确;西周的士并非都是统治阶级,故A项错误;西汉的博士是一种官职,而不是太学学生,故C项错误;元代的国师,兼有政教的权力,不是国家军事最高统帅,故D项错误。8.(20179浙江台州选考质量评估)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总体上来说是中央集权逐步加强。下列项中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有()周代分封制汉代司隶校尉宋代的二府三司元代行省制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代司隶校尉监督京师和地方,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管理,故正确;元代行省制下,官员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管理,故正确,故D项正确。周代分封制是地方分权,还未实现中央集权,故错误;宋代的二府三司分割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与地方分权无关,故错误。9.(20183浙江嘉兴选考模拟)据史书记载:元初“世祖皇帝始立御史台”,元中期“天下大治,不有宪台布在中外,则何以肃纪纲、正风化,辅成朝廷之大政,而休息吾民者乎!”但至元末,“台宪官阶皆谐价而得,往往至数千缗”“肃政廉访司官,所至州县,各带库子检钞秤银,殆同市道”,吏治已是“荡然无复纪纲”。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元代御史台掌管中央和地方的监察B.吏治清明与否和监察制度密切相关C.监察官员仅仅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D.监察制度的效能大小决定王朝兴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依据材料中元初设御史台,元中“天下大治”,而元末监察制度的腐败导致吏治“无复纪纲”,可知监察制度与吏治清明相关,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说明御史台掌管中央和地方的监察,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监察制度的变化,没有说明是皇帝的耳目,故C项错误;王朝的兴衰不是由监察制度决定的,故D项错误。10.(20159浙江选考调研)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有一个辅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它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该机构是()A.元朝中书省B.明朝司礼监C.明朝内阁D.清朝军机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依据材料中“专制时代晚期”“助理机构”“不能统率六部百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明朝的内阁所具有的特点,故C项正确。元朝的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位居六部之上,故A项不符合题意;明朝司礼监是为牵制内阁而设置的,造成了宦官专政,故B项错误;清明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故D项不符合题意。11.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曾说:“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下列史料,与军机处无关的是()A.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B.地近宫廷,便于宣召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C.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威命所寄,不于内阁盖隐然执政之府矣。D.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军机处。“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指的是明朝废丞相,与军机处无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军机处的特点。12.(20181浙江台州高三上期末)国语记载,蔡公谋父管以“先王耀德不观兵”谏止周穆王伐犬戎,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慎用武力、偏重怀柔的思想影响深远。下列各项中反映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上层分子采取笼络办法的有()设置羁縻府州实行土司制度册封达赖等活佛多伦会盟A.B.C.D.答案:D解析:羁縻府州是唐代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体现了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故正确;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用来解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是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上层分子采取笼络办法,故正确;达赖等活佛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维护其在西藏等地的最高宗教领袖的地位,符合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慎用武力、偏重怀柔的思想,故正确;多伦会盟是康熙帝为加强北方边防和对蒙古的管理而采取的措施,符合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慎用武力、偏重怀柔的思想,故正确;D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3.(2018浙江杭州六校联考高二下期中)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僚制度是维系君主权力运作的重要支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古之王者,设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设方伯、州长、卒正、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此为政之体也。 司马光上神宗之体要材料二明代皇帝的秘书处,当时称之为内阁。内阁学士原本的官阶只五品,而六部尚书是二品,可见内阁学士在朝廷上地位并不高,就官制论,绝对不能与汉唐宋时代的宰相地位相比论。然而明代大学士,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但在政府里的权任却很高。因为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他们手。在明代,一切诏令皆出皇帝亲旨,大学士只替皇帝私人帮忙,全部责任在皇帝。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封建君主为了“纲纪其内”和“纲纪其外”,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了哪些制度?(各举两例)(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说明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参考答案:(1)纲纪其内: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设置军机处。纲纪其外:郡县制、行省制度。(2)职责: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说明: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机构,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第(1)问依据材料“设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说明是管理中央的政治制度,依据材料“设方伯、州长、卒正、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说明是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然后结合所学,从中央与地方两个角度列举即可。第(2)问从材料“秘书处”“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他们手”并结合所学回答职责;再从地位和职权角度说明原因。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材料二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均摘编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选官制度的相同点。(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战国至隋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参考答案:(1)说明:汉代官僚政治得以发展,孝廉成为人们做官的主要途径,太学兴起和考试做官,进一步打破了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统治阶级通过察举制、太学考试等制度,建立起专业的文官集团。相同:其目的都是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趋势;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获取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及分析教育与选官的联系;第二小问实际要求比较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的共同点,可从选拔方式、目的和特点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可结合材料二信息从科举制的作用、选拔方式和发展状况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信息中综合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