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考点强化练25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31161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考点强化练25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考点强化练25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考点强化练25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强化练25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1.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云:“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材料中“道咸以降一变”,主要“变”在()A.对理学旧说的批判和反思B.沉潜于诸经义理的考据上C.介绍传播并研究西方文化D.针砭社会时弊,注重实学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咸”是指清朝道光帝和咸丰帝,统治时期大致在18201860年。在此期间,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方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始传播并研究西方文化,故C项正确。2.洋务运动兴起之际,冯桂芬提出中国传统任命官吏的方法“岂不以才德虚而无据”,因而他建议“吏部籍之以得举(举:选举)多少为先后,遇应升缺列上,其无举者不得列”。到1898年,京官们对这一改革建议几乎持清一色的敌对态度。以上材料说明了()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最初思想渊源B.早期维新思想突破了“器物”的限制C.冯桂芬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D.京官们在1898年一致反对变法图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早期维新思想。材料体现了冯桂芬对官员任命的看法,没有体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等内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冯桂芬提出”,冯桂芬属于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涉及内容为政治领域,超脱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范畴,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C项错误;材料中京官们反对的是选官的建议,不是变法,故D项错误。3.电视剧走向共和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它在保存了大部分史实的同时,以自己的角度探求了不少问题,剧中李鸿章有一句台词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下列选项最符合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代人所行之事的是()A.最早在中国提出“师夷长技”B.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最早在中国提出进行政治改革D.“育人于学校,论政于议院”答案:B解析:题干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代人所行之事”是指洋务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故B项正确。A项是魏源的思想,C项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D项是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的主张,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4.梁启超在1896年给严复的信中自述:“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梁启超这一自述旨在()A.批判严复“中体西用”观点B.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是西学源头C.深刻认识到西方政治的片面性D.说明宣传维新思想采取的策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顺乎世界之潮流”。依据材料梁启超反对中国传统文化是西学源头的说法,但为了更好地宣传资产阶级新思想又不得不借助传统文化,体现出策略性,故D项正确。严复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而不是“中体西用”,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梁启超反对中国传统文化是西学源头的说法,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西方政治的片面性,故C项错误。5.(201610浙江选考,28)1905年,民报第一号刊载了四幅人物画,目录标题分别是“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墨翟”。民报此举的根本目的是()A.以中西杰出人物为标杆树立人生新坐标B.考订黄帝、墨翟、卢梭、华盛顿的历史地位C.利用报刊媒介进行民主革命的舆论动员D.立足三民主义理论评价中西历史人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依据材料关键词“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共和国建设者、平等博爱”可得出民报此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媒体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以动员民众,故C项正确。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机关报,对人物的宣传是为了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对人物的评价是从革命的需要出发,不一定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立足三民主义理论评价中西人物是为革命服务,故D项不符合题意。6.近代中国学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适时改变,在某一时期一位思想家曾“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这位思想家是()A.魏源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为宣传维新思想,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经史相结合,托古改制,将孔子塑造成主张改革的先师,B项正确。7.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下列各项,属于谭嗣同所言的是()A.“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B.“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D.“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梁启超的言论,B项是康有为的言论,C项是严复的言论,D项是谭嗣同的言论。故选D项。8.“然政欲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听其皆得自由,尤必自其各能自治始,反是且乱,顾彼民之能自治而自由者,皆其力其智其德诚优者也。”在此严复强调()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B.顺乎潮流,民主共和C.“世道必进,后胜于今”D.启蒙国民,救亡图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严复主张政治应有利于人民,人民有利应从自由始,应能自治,说明他强调的是启蒙国民,救亡图存,故D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排除;严复属于维新派,而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故B项错误。9.蔡元培在发刊词中提道:“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樊然并峙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材料体现的理念()A与“尊孔复古”思潮的出现无关B.传播西学,彻底否定中学C.以包容的态度来推动思想传播D.使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原因就是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故A项错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说明中西并包,并没有彻底否认中学,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兼容的同时,更突出“自由之通则”,目的是推动新思想的传播,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蔡元培于1917年始任北大校长,故D项错误。10.1919年前后,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著名的有新潮社、国民社、少年中国学会等;在新青年的影响下,新式刊物如新潮国民等也纷纷发行。上述现象反映出()A.五四运动唤起国人对政治的关心B.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革命路径C.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新思潮的涌动D.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可见时间在“五四”之前,故A项错误;据“新式刊物如新潮国民”可知不全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内容,故B项错误;“思想的解放”从19世纪末开始,至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形成潮流,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的一场革命,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故D项正确。11.1919 年 8 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新体国语教科书,该书把生字单独列出并注音,练习有语言训练,课文材料非常口语化,经教育部审定后,成为国民学校教科书。这表明()A.文学革命推动了文化转型B.民主和科学已成为社会共识C.白话文运动深入社会底层D.学校教育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答案:A解析:联系时间信息,可知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推动了教育改革,有助于文化转型,故选A项。材料不能体现民主和科学,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底层,故排除C项。材料不能看出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故排除D项。12.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本题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前者反对俄国式的道路,主张实业救国;后者主张“劳农主义”,联系时代背景可知即俄国式的暴力革命。在争论中,社会主义的思想得到传播,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当时尚未确立,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不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争论双方在救亡图存的方式上持不同的观点,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此之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二 维新思想一览表人物著作部分观点摘录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天下大同”“言民权”“托古改制”梁启超“伸民权”“设议院”“兴学校”“实行君主立宪”仁学“仁以通为第一义”“宣扬维新”“破除等级,冲破网罗”严复天演论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等整理(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在此以后”中“此”的具体史实。在“此”前后外国的渗透方式有何变化?(2)将表中序号所标注的内容填写完整。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思想的特点。参考答案:(1)史实: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允许列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变化: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2)序号:变法通议。谭嗣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特点:将中国传统思想(儒家思想)与近代西方社会政治学说(进化论)结合起来;把救亡图存的爱国要求和资产阶级的利益相结合。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和所学知识可得出史实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允许列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渗透方式即经济侵略方式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后的变化是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第(2)问第一小问直接迁移所学知识即可。据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的著作是变法通议,仁学的作者是谭嗣同,严复天演论的主要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第二小问维新思想的特点根据著作观点可得出将中国传统思想(儒家思想)与近代西方社会政治学说(进化论)结合起来;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即把救亡图存的爱国要求和资产阶级的利益相结合。14.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韩非对于当世的君主有大旨如下的劝告:你们国弱的不是想强,国强的不是想更强,甚至用武力统一天下吗?这是无可非议的。不过大部分你们所采取的手段,尤其是你们所认为最贤明的手段,尤其是儒家所进献的手段,若不是和你们的目的相反,便是离你们的目的很远。不要把心放在贤人上!不要怕人不忠,怕人作弊,要设法使人不能不忠,不敢作弊!只要出可靠的重赏,什么事也有人替你们做到。只要布置着无可逃避的重刑,什么弊也可以禁绝。要使人民服从,与其用爱,不如用威。臣之尊君至少应当比得上子之尊父。所以“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摘编自张荫麟、吕思勉、蒋廷黻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韩非的主要思想,并指出韩非思想的主要来源。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2)材料二中陈独秀认为国人的“学术觉悟、政治觉悟、伦理觉悟”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简述陈独秀在伦理的觉悟上做出了什么特殊贡献?参考答案:(1)思想: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注重刑法;加强君主集权;“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答主张变革也可)。来源:将法家的“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吸收道家思想。(2)事件:学术觉悟:林则徐、洋务派“师夷长技”(或答“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伦理觉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贡献: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猛烈的批判;批判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提倡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思想,根据材料一“只要出可靠的重赏,什么事也有人替你们做到”并结合商鞅的军事和农业主张得出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根据材料一“只要布置着无可逃避的重刑,什么弊也可以禁绝”得出注重刑法;根据材料一“臣之尊君至少应当比得上子之尊父”得出加强君主集权;根据所学商鞅主张变革的思想得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第二小问主要来源,根据材料一“要布置着无可逃避的重刑,什么弊也可以禁绝。要使人民服从,与其用爱,不如用威。臣之尊君至少应当比得上子之尊父”并结合所学法家的思想主张得出将法家的“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根据材料一“不要把心放在贤人上!不要怕人不忠,怕人作弊,要设法使人不能不忠,不敢作弊所以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并结合所学法家吸收道家思想得出吸收道家思想。第(2)问第一小问事件,结合所学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基本历程可得出学术觉悟:林则徐、洋务派“师夷长技”(或答“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伦理觉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第二小问特殊贡献,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的主张和行动分析即可得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