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三章 专题二 群文通练一 底层百姓.docx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27688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三章 专题二 群文通练一 底层百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三章 专题二 群文通练一 底层百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三章 专题二 群文通练一 底层百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文通练一底层百姓主题解说社会底层百姓的严酷恶劣的生活境遇、命若悬丝的生存状态,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有着朴素的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的深切关注。那些与底层百姓血肉相连、息息相关的作家们,以饱蘸血泪的文字,直面底层百姓生活的艰难与不幸,在或理性冷静或激情难抑的真切叙写中,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酸楚、凄切的生活画面,具有振聋发聩、撼人心魄的醒世意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舅爷刘汀到死为止,舅爷都只是个光棍儿。舅爷的大部分人生都在和羊打交道,他是我们村从业时间最长的羊倌儿,前后加起来差不多有二十年,而他去世时,也才五十几岁而已。在我的印象里,他始终是那个样子:高个子,面目黝黑,牙齿发黄,粗大的鼻孔和嘴巴,说话时总带着一种嗡嗡声。这样的容貌,按说在农村也不算多么难看,可舅爷一辈子没正经恋爱过,更没结过婚,孤老一生。他只身到这儿来,没有户口也没有土地,是一个外人。在我家前面几十米,有一块空地,叔叔们在西边的荒地上脱了几千块黄土坯,晒干后运回村里,给舅爷盖了两间土坯房。大概就从这时候开始,舅爷才算真正进入了村里的生活秩序。不知为何,这栋新盖起的小房,两年之后就变得很破旧。窗户没有玻璃,是用塑料布封着的,但很快就露出许多大大小小的洞。屋檐上的木桩缝隙,有鸟雀和燕子做了窝,把白色和灰色的大便拉在上面,风吹日晒之后,看上去就有了日月侵蚀的意思。放羊回来,把各家的羊赶回去,天已经黑透了,他再一个人生火做饭。偶尔,家里蒸了馒头或豆包类的干粮,母亲会让我们叫舅爷来家吃,他总是歪着脖子说不去,似乎很生气的样子。我们回去回话,母亲就说不吃拉倒,但饭后还是会让我们把干粮给他送一些。我们走进阴暗的屋子,舅爷端坐在土炕上,面前摆着桌子,桌上有一些咸菜,看我们进来,又是很不高兴地说:“怎么才来,我都等半天了。”他开始大口大口地吃饭,舅爷的饭量实在惊人,他一顿能吃七八个馒头。有一年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刚吃完午饭,舅爷突然笑眯眯地进了屋,从怀中掏出两块月饼给我和弟弟。母亲拦着说我们买了,你自己吃。舅爷说吃够了,这回吃够了,我买了四斤月饼,一口气吃了三斤半,实在吃不动了,这俩给他们吃。舅爷依旧抱起膀子,咧着嘴似笑非笑,看着我们啃食月饼,眼神里有一种温情。九几年的时候,村里面的羊突然多起来,羊倌儿的放羊钱也水涨船高。那两年大概是舅爷生活最滋润的日子,他甚至找电工,从外面的电线上拉了一根线,给自己的小屋接了一盏十五瓦的电灯。舅爷还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但抱回去后没有人影,一片雪花。一群孩子跑过去看电视,看了一会儿屏幕上的雪花,听了一会儿哗哗声,就厌了,四散而去。可舅爷竟然能大半宿大半宿地盯着雪花看,好像他能从那儿看出天线接收不到的故事一样。牛羊越来越多,他的收入却越来越少,许多人家的羊群过百之后,感到雇一个羊倌儿太亏了,便两三家合伙,一家一天自己放羊。很快,那根从空中横拉出来的电线,因为没交电费又被收了回去,那栋越发破败的孤独的小屋,重归黑暗和荒寂。第二年的大年初一,我们去给他拜年。他的屋里冷极了,似乎好几天都没有生过火,我看见土炕上堆着两床露出棉絮的被子。炕的另一边,盆里有一坨冻僵的黑面团,另一个盆里是冻着冰碴的碎酸菜,看不到一点肉星儿;一个盖帘儿,放着十几个饺子。我们觉得自己身上新做的衣裳,和屋子里的气氛很不对劲儿,扭扭捏捏着转身要走。“等一下!”舅爷叫住我们,然后从炕席底下摸出一把钥匙,打开炕尾的一个小箱子,手在里面摸了半天,掏出一把块儿糖,给每个小孩两块,自己也剥开一块丢进嘴里,说:“吃吧,可甜了。”说完又钻进被窝里,却没睡,眼睛盯着房顶。我们觉得无聊,赶紧出来。大街上,满是红红绿绿互相串门拜年的人,大家递着烟,说着祝福的吉祥话,偶尔有爆竹声从某家院子或小孩子的脚边响起,在空旷干冷的天空里灰飞烟灭。走出他的院子时,我心里酸酸的。我不知道舅爷是哪一天死的,只是仿佛某一次放假回家,他那栋破旧的小房子换了主人。有人家买下了它,推倒,重新盖起砖房,垒高院墙,开辟菜园子,打下水井,又一户普普通通的农家院就此诞生。舅爷没了,他存在的痕迹也没了,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因为不属于家族的人,他的坟不能进祖坟,只能找一处偏远的山坡埋掉。他死了,我不觉得是死于身体上的病。我无法想象在离去的那一天晚上,躺在破旧的、满是土味和烟味以及腐烂的衣服味的炕上,舅爷想过什么;我也无法想象他是否流过眼泪,是否伤过心;我甚至无法想象他作为一个人该有怎样的悲欢离合他永远一个人面对着此起彼伏的群山和旷野,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我越来越感到,他所面对的那些孤独,那些空落落,多多少少也是我们终将要面对的。(有删改)1.第段末尾说“走出他的院子时,我心里酸酸的”,为什么?请分析原因。答:2.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舅爷的形象。答:3.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答:4.请探究文章结尾两段的作用。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耿老爹的钢笔与“破烂”周伟“有废书旧报纸烂铜烂铁么,有废书旧报纸烂铜烂铁么”很多人回过头,循声望去,只见一担大箩筐在游动。再一看,中间有个人,两只大箩筐一前一后,人太矮小,就不显山露水了。定睛再看,那人穿一身洗得灰白的中山装,中山装上衣的口袋里还插着两支锃亮的钢笔。于是,大家又怪怪地看一眼,再看一眼,摇摇头,走了。他不管,仍旧天天挑着一担大箩筐,走街串巷,置身在城市的生活边缘,一路不停地吆喝着有一天,我和他打了照面。他咧着嘴唇笑,眼眯成了一条缝,嘴巴皮太厚,笑得虽然起劲,也只开了一线天,我却知道他是真的费了很大的劲,十二分卖力地笑着。他看着我空空的双手,眼睛又绕过我的身子,游到我的身后。我的身后,是我雇了一个拖板车的高大个帮我拖着满满一车的书。他说,你搬家呀?就一路上再也无话,但他总是在不远处不紧不慢地跟着我。我听得清他的脚步声,我更知道他跟着我的意思。每回看他,他总是咧着嘴,笑。然后,埋下脸去。进了屋,我就不停地翻东找西。旧报纸、五花八门的杂志、硬纸盒纸箱、啤酒瓶、塑料罐一股脑儿,能找的都找了出来,七七八八地乱堆在他的面前。他就咧着嘴唇,笑,笑得眼眯成了一条缝,嘴咧成了一线天;手,不停地忙,却无一丝乱象,一套一套的,熟练有序折、叠、码、齐、捆,然后,过秤,付钱。钱货两清了,才小心翼翼地拿进箩筐。他挑起箩筐要走时,又回过头来,说,我姓耿。然后,咧着嘴唇笑。看我心不在焉,他又放下箩筐,竟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支锃亮的钢笔,一笔一画地写着,边写边说:“耿,耳朵旁生个火字,是明亮、光明的意思。”我见他这般认真,便念了一句古诗:“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他愣怔了一下,有些茫然,然后看着我咧嘴一笑,说:“还是您有学问。”他慢慢地收起钢笔,突然又抬起头看我,没由头地咧嘴笑,说:“我的大女儿宝珠,在北京大学读书呢。”说完,脸上飘满抑制不住的得意。我看出他的小心思,也替他高兴,说:“难怪你天天收破烂劲头十足呢。”他又有些不好意思了,说:“您可是老有学问呢,她哪当得您哟?您把电话写给我,我告诉宝珠,让她好好跟您学出息,也出一本一本砖头厚的书,光耀门庭”我知道耿老爹嘴上这么说着,其实女儿在他心里宝贝珍珠一般,骄傲着呢。走远了,他又反过身来,我看见他咧着嘴唇笑,眼睛眯成一条缝。难为了这个耿老爹,家住郊区,离城二十多里地,天麻麻亮就进城,天墨墨黑才往家赶。每一个大白天,他都是整天到处转悠,不停歇,像一尾鱼,游动在生活的海洋。鱼叭水叭个不停,他也口中不歇,不停地吆喝,生响,悦耳得很。每回,和耿老爹碰到一起,我只要一说到“废品”二字时,他总要及时地纠正,说:不是“废品”,是“破烂”!他说,我们收破烂的,破烂就是宝贝,就像你们读书人把旧书当宝贝一般。他还说,人也一样,只要有想头,就不会成为废品。说废品时,耿老爹了无精神;说破烂时,却一脸灿烂。次数多了,我就随了他。路上碰到,我就笑着问,收破烂呀?他见我夹着书,也咧着嘴唇笑问,又买书呀?我们便各自打量着自己,都愈发开心地笑着。耿老爹是个认真的人,他的大女儿果然不久就和我联系上了,间三差五地问我一些书里的东西,有时也说起他这个收破烂的老爹,有几次很心痛的样子。我就告诉他的大女儿,说你莫担空头心,你老爹很阳光,很充实,很幸福。后来,我和耿老爹成了要好的朋友。每逢节庆日,他总要上门来,要我为他家写对联。他家的对联,都是他自己先掏出钢笔一笔一画慢腾腾地写就,我再按照他写下来的书写。他每回来时,还总要捎上几本我喜欢的旧书,我当然高兴,也给他找出一堆废书旧报纸。他就咧着嘴唇笑,笑得眼眯成了一条缝,嘴咧成了一线天然而,他的大女儿和我的联系却慢慢地少了。只有耿老爹还准时来到县城,一根扁担横在两只大箩筐上,有几次见他孤独地蹲在两只大箩筐中间,蔫蔫的再后来,连耿老爹也从县城里消失了。有人说,宝珠生了一场大病走了,耿老爹人整个儿垮了。也有人说,耿老爹后来去了另外一个城市收破烂,他的二女儿在那个城市的重点高中读着寄宿。如今在我生活的县城里,收废品的个个都骑着小三轮,“突突突”地在城市中穿行,扩音机里一路传出一律标准的普通话。每每看着他们,我就想起了耿老爹,想起他挑着一担大箩筐在城市里游走,想起他和他的女儿,还有他上衣口袋里插着两支锃亮锃亮的钢笔。(有删改)5.简析第段中加点的词语所体现的人物心理。(1)愣怔:(2)慢慢:6.赏析第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答:7.文中多次写老耿“咧着嘴笑”,有何用意?答:8.有人建议把本文标题“耿老爹的钢笔与破烂”改为“遇见”,你觉得哪一个更合适?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答案精析1.(1)舅爷尝尽了生活的苦涩,吃块儿糖时说“可甜了”,“眼睛盯着房顶”,他的言行让“我”感到心里酸酸的。(2)“我”看到大家都沉浸在热闹、团圆的新年氛围里,而舅爷却如此贫寒、孤独,似乎是这个世界的边缘人,所以心里感到酸酸的。2.(1)生活贫困、艰难。如破败的小屋、露出棉絮的被子等。(2)孤独、寂寞。是个外乡人,没结过婚,孤老一生。(3)重视亲情,向往温情。如送月饼给“我”和弟弟,分块儿糖给小孩等。(4)内心空虚。大半宿大半宿地盯着电视上的雪花看。(5)安于现状,容易满足。比如一口气吃了三斤半月饼,笑眯眯地,说吃够了。3.(1)用一系列动词(动作描写),写农家院的诞生过程。(2)采用短句的形式,突出了院落消失与出现这一更迭之干脆。(3)通过写舅爷存在的痕迹的消失,突出底层人的生命的卑微,也反映出了他人对此的漠然,寄寓了作者对舅爷的深切同情。4.(1)收束全文,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2)“一个人”与“群山和旷野”形成强烈的对比,结合“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这一倒装,进一步强化了舅爷一生的孤苦,渲染了凄凉的气氛。(3)通过“我”的感受,从舅爷想到芸芸众生的“我们”,对生命的孤独进行了群体性反思,深化了文章的主旨。5.(1)愣怔:发呆,表明他对“我”随口吟诵出与他的姓“耿”相关的诗句而感到惊讶与崇敬;表现他对诗句内涵的疑惑不解。(2)慢慢:表明他本想展示一下自己,却在有学问的“我”面前略显尴尬,感到不好意思并加以掩饰;表现出他对钢笔的珍视、爱惜。6.(1)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答“细节”或“白描”也可),“眼眯成了一条缝,嘴咧成了一线天”的神态,写出了老耿的高兴、快乐和憨厚;“折、叠、码、齐、捆”的一系列动作,写出了老耿动作的熟练有序、干脆利落。(2)运用许多短句,节奏短促、鲜明、有力,逼真传神地表现了老耿收破烂时的形象和情景,忙而不乱,令人如临其境,读起来也朗朗上口。(3)运用夸张、比喻手法,“嘴咧成了一线天”,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耿的乐呵、开心与淳朴。7.(1)多次写老耿“咧着嘴笑”,运用反复手法(或前后照应),有力地表现了他乐观、开朗、憨厚、淳朴的形象。(2)与下文女儿宝珠生病走了,老耿惨遭沉重打击以至于蔫蔫的垮了似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他的不幸。(3)老耿的微笑已在“我”的记忆里定格,使“我”对他的印象鲜明而深刻,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心态乐观、崇尚知识的老朋友老耿的想念,对底层劳动者的赞美与同情。8.(示例一)“耿老爹的钢笔与破烂”更合适。理由如下:(1)结构形式上:题目点明了中心内容(主要人物与事件),全文都是围绕着“耿老爹的钢笔与破烂”来写的;“钢笔”与“破烂”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题目与开头、结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严谨;运用对比,将钢笔与破烂这两个不协调的事物统一于老耿身上,看似矛盾,实则新奇,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即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内容主旨上:“钢笔”象征(或借代)精神或文化层面,“破烂”象征(或借代)物质层面,即安身立命的艰难;“破烂”是宝贝而不是“废品”,人只要有想头就不会成为废品,这表达了耿老爹对人生的朴素认识;用钢笔写春联,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突出了人物形象,尽管收破烂,地位卑微,但是钢笔体现了耿老爹对知识的崇敬,对文化的珍爱;突出了主题,耿老爹的钢笔与破烂,是城市变迁中的一个缩影,也传达出作者对往昔的追忆与怜惜的情怀。(示例二)“遇见”更合适。理由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