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定位考试(10月)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27178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定位考试(10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定位考试(10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定位考试(10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封市2018届高三接轨考试理综生物一、选择题1. “有氧运动”近年来很流行,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下图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B. 运动强度大于c后,产生大量乳酸,导致血浆pH值降低C. 若运动强度长期超过c,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D. 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ab段有乳酸,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ab段应该就有无氧呼吸,bc段无氧呼吸速率增加,cd段有氧呼吸速率不再增加,但无氧呼吸速率较大,所以cd段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故A项错误;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或称缓冲对),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当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故B项错误;若运动强度长期超过c,则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出现酸胀乏力的现象,C项正确;无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的能量只有一部分被释放出来,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故D项错误。【点睛】要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知识点:1在识图过程中,要注意理解“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只要有乳酸存在,就说明存在无氧呼吸;只要有氧气消耗,就说明存在有氧呼吸”。2人体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或称缓冲对),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当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这些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3无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的能量只有一部分被释放出来,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中。2. 下图为有关细胞分裂的概念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不发生DNA制B. 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分子在数目上具有平行关系C. 过程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D. 过程中具有特殊细胞周期,精原细胞以或的方式增殖【答案】C【解析】细胞分裂方式包括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分析图中没有纺锤体出现是无丝分裂,但也有DNA复制,A错误。具有细胞周期,应是有丝分裂,染色体与核DNA分子在数目上不具有平行关系,比如间期DNA数目增加,但染色体数目不增加,B错误。有丝分裂由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C正确。是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D错误。3.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b、d所表示的两个过程分别是转录和逆转录B. 需要m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cC. 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场所只有细胞核D. e过程不能发生在病毒的体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图中a是DNA复制,b是转录,c是翻译,d是逆转录,e是RNA复制,A正确;翻译过程需要m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B正确;在真核细胞中,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翻译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C错误;e过程不能发生在病毒的体内,发生在逆转录病毒寄主细胞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4. 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下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B. 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C. 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D. 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答案】D【解析】与清水组相比,4 d以后蔗糖处理组和细胞分裂素处理组的鲜重累积增加率均较高,故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具有延缓鲜花衰败的作用,A正确;蔗糖是能源物质,经水解为单糖后能用于花的呼吸作用,B正确;由图示可知蔗糖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有累加效应,同时添加两者更利于插花的保鲜,C正确;脱落酸能促进花的衰败,第5天花中的脱落酸含量应是清水组最高,D错误。【考点定位】探究植物激素对瓶插鲜花鲜重的影响5. Graves病的发病原因是患者所产生的某种抗体与Y激素受体结合,使甲状腺细胞持续被激发,产生高水平X激素(如图所示);寡核苷酸UDP能够减弱Graves病症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Graves病属自身免疫病B. 图中Y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C. UDP可能抑制浆细胞分泌该种抗体D. 患者血液中Y激素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水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解:A、从题干的信息可知,患者的抗体攻击正常的Y激素受体,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B、根据图示可知,激素Y是垂体分泌作用于甲状腺上的激素,故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X是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因此是甲状腺激素,B正确;C、若缓解Graves病,可以阻止与Y激素受体结合的抗体的数量,因此推测UDP减弱Graves病症状的机理是一直浆细胞分泌该种抗体,C正确;D、Graves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较多,通过反馈作用,Y激素含量低于正常水平,D错误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6.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B. 调查种群密度可以用于监测和预报农林害虫C. 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D. 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降低【答案】A二、非选择题7. 电镜下观察某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发现细胞膜上有许多种不同的膜蛋白。如:与Na+转运有关的膜蛋白A、与细胞黏着性有关的膜蛋白B、能与某种激素发生结合的膜蛋白C、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等。请回答:(1)膜蛋白的合成场所是_(填细胞器),导致该细胞中四种膜蛋白分子结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2)膜蛋白D的功能特性是_。(3)发生癌变的小肠上皮细胞的膜蛋白_ (填“A”或“B”或“C”或“D”)减少。将发生癌变的小肠上皮细胞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多代培养使所有染色体都被标记,再移至普通培养液中培养三个细胞周期,检测到有3H标记的癌细胞的比率范围是_。【答案】 (1). 核糖体 (2). 转录的基因不同 (3). 高效性和专一性、反应条件的温和性 (4). B (5). 25100%【解析】试题分析: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其中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翻译的模板是mRNA。根据DNA为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在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形成的每个子细胞内染色体上的DNA都有一条母链(带3H标记);经过第二个细胞周期结束,所有子细胞内有一半的染色体上的DNA上有一条原始母链(带3H标记),但不能保证这1/2的染色体都在一半的子细胞内;经过第三个细胞周期分裂结束,所有子细胞内有1/4的染色体上DNA有一条原始母链(带3H标记),此时更不能确定这1/4含原始母链的染色体都集中分布在1/4的子细胞内。(1)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其中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翻译的模板是mRNA,因此导致四种膜蛋白分子结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转录的mRNA不同(转录的DNA基因不同)。(2)膜蛋白D能水解二糖,是一种酶,其特性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点睛】本题关键在于第(3)小题中有关DNA复制的计算问题,应注意抓住DNA呈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而癌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由同一个DNA复制的产生的两个DNA随着丝点分裂,分别随机进入两个子细胞中进行分析。8. 现从外地引入植物A,为观察引入植物A对本地生态的影响,将其与本地植物B对照研究(植物A、B中有喜阴植物、喜阳植物)。具体步骤如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现从这两种植物体上各取一片彼此相似的叶片,分别放在外表、材质均相同的两个透明盒子中。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逐渐增加光照强度,测定叶片放氧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光照强度mol光子/(m2s)0102550100250500600放氧速率molO2/(m2s)植物A/-10-5-15153030植物B/-0.51.536121210(1)由表中数据可以推测,属于喜阴植物的是_。(2)光照强度250mol光子/(m2 s)时,可推知此时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来源是_。(3)若将植物A、B叶片的放氧速率绘制成曲线图,大约在180mol光子/(m2 s)时两条曲线相交,则此交点的生物学含义是_。将调查的地块划分成10等份,每份内取1个样方,分别统计各样方内A、B两种植物的数量并计算其种群密度。近五年两种植物种群变化(单位/株m-2)的调查结果如下: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植物A1.95.19.415.116.5植物B8.03.21.10.50(4)分析表中数据,叙述错误的是_。A该调查采取的方法是样方法,调查过程需要注意随机取样B当地植物B的基因库在5年中逐步减小C植物A与植物B之间属于竞争关系D植物A的数量增加,该群落中的丰富度增大 欲研究植物B消失的原因,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植物A在代谢过程中能向环境释放一些萜类化合物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根据这个发现欲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目的:探究植物A分泌物对植物B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实验材料:植物A分泌物提取液、清水、植物B种子、培养皿、脱脂棉、人工气候箱、镊子、玻璃棒、烧杯、滴管。实验步骤:将植物B种子分为第一、二两组,每组等分为两份,置于垫有脱脂棉的培养皿中,控制适宜的环境温度。 _。_。【答案】 (1). B (2). 从气孔吸收和线粒体释放 (3). 在该光照条件下,植物A和植物B的净光合速率相等(A、B两叶片净光合速率相等) (4). D (5). A组:加入植物A分泌物提取液;B组:加入等量清水 (6). 将A、B两组装置放入人工气候箱培养一段时间,统计种子萌发率【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种间关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应用能力。I(1)放氧速率代表了净光合作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A放氧速率增加较大,且对强光照的利用率高,而植物B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放氧速率增加较慢,光饱和点较低,所以植物B是喜阴植物。(2)分析表格中数据,光照强度250mol光子/(m2 s)时,无论是植物A还是植物B,净光合速率都大于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所以此时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来源是线粒体和通过气孔从细胞外吸收。(3)若将植物A、B叶片的放氧速率绘制成曲线图,大约在180mol光子/(m2 s)时两条曲线相交,因为曲线代表的是放氧速率即净光合作用速率,所以交点的生物学含义是在该光照条件下,植物A和植物B的净光合速率相等(A、B两叶片净光合速率相等)。II(4)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调查时一定要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A正确。基因库是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由表格数据可知植物B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所有其基因库也在逐步减少,B正确。植物A和B都需要阳光、水分、矿质元素,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C正确。丰富度是群落中物种的多少,植物A是一个物种,丰富度不会增加,D错误。III因为该实验探究的是植物A分泌物对植物B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所以有无植物A分泌物是自变量,因此实验组A组应加入植物A分泌物提取液;对照组B组:加入等量清水。然后将A、B两组装置放入人工气候箱培养一段时间,统计种子萌发率。如果实验组发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植物A分泌物对植物B种子萌发率有抑制作用;如果两组发芽率相等,说明植物A分泌物对植物B种子萌发率没有影响。点睛:阳生植物一般呼吸作用强度大,在低光照强度下对光照的利用率较低,但在强光照强度下对光照的利用率高,即光饱和点高。而阴生植物一般呼吸作用较弱,在低光照强度下对光照的利用率较高,但在强光照强度下对光照的利用率低,即光饱和点低。9. 图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图24依次是图13的局部放大图,其中标号17代表特定的结构或物质、811代表不同的液体。(1)图1所示,刺激迷走神经,能促使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该反射的效应器是_。(2)图2中标号5由(填“细胞体”、“树突”或“轴突”)的膜构成。(3)参考图2,简述该类型的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特点:_。(4)图3中,在饭后5小时,标号的细胞分泌的激素浓度增加。(5)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图4中811四种液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_。【答案】 (1). 迷走神经的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外分泌部 (2). 细胞体或树突 (3). 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扩散到靶细胞,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4). 6 (5). 【解析】由图可知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及生命活动的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1)反射需要完整的额反射弧,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在图1中刺激迷走神经,能促使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该反射的效应器是迷走神经的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外分泌部。(2)图2中是突触结构,其中1是轴突,2是突触小泡,3是突触前膜,4是突触间隙,5是突触后膜,通常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3)图2中的突触小泡中含有信息物质神经递质,受到刺激后经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即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扩散到靶细胞,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4)图3中表示胰岛,6是胰岛A细胞,7是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的,饭后5小时,人体血糖会降低,此时胰岛A细胞即6代表的细胞分泌的激素浓度增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而升高血糖。(5)图4中8是细胞内液,9是组织液,10是血管中的血浆,11是淋巴,组织液和血浆是双向箭头,到淋巴是单向箭头,淋巴到血浆也是单向箭头,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可以双向交换,即。10. 果蝇的灰身和黑身(A、a)、刚毛和截毛(B、b)各为一对相对性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灰身刚毛果蝇进行了多次杂交实验,得到的F1代表现型及其相对数量如下图:(1)该科研小组进行了多次杂交实验,其主要目的是_。(2)造成上述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填写相应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成活。(3)上述实验中,F1代中黑身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 。(4)让F1代灰身截毛雄果蝇与黑身刚毛雌果蝇自由交配,则F2代雌果蝇中黑身截毛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_。(5)该科研小组用纯合的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进行杂交的实验,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该小组欲用一次杂交实验来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注:控制果蝇红眼(R)对白眼(r)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研究发现,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眼色基因可能会因染色体片段缺失而丢失;若果蝇两条性染色体上都无眼色基因, 则其无法存活。请你写出实验的基本思路。_ 若不考虑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的不遗传变异情况,请写出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_【答案】 (1). 为了获得足够数量的子代,以减少因数目较少而产生的误差 (2). AAXBXB或AAXBXb (3). 8/15 (4). 1/12 (5). 让这只白眼雌果蝇与任意的一只雄果蝇杂交,观察后代果蝇的表现型情况 (6). 若子代果蝇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为1:1,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若子代果蝇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为2:l,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解析】由题意可知该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题意分析能力。(1)该科研小组进行了多次杂交实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足够数量的子代,以减少因数目较少而产生的误差。(2)分析F1代表现型及其相对数量值,发现雌性中无截毛性状,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和性别有关,位于X染色体上。而灰身刚毛:黑身刚毛为5:2,灰身截毛:黑身截毛为3:1,说明灰身是显性性状,并且存在着AAXBXB或AAXBXb致死的现象,才会出现5:2的比例。(3)根据(2)中分析可知亲本的灰身刚毛是AaXBXb和AaXBY实验中,F1代中关于灰身和黑身基因型本应为1/4AA,2/4Aa,1/4aa,因为雌性中有一半AA死亡,所以基因型为1/15AA,8/15Aa,4/15aa,所以黑身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8+42)(152)=8/15。(4)让F1代灰身截毛雄果蝇即1/3AAXbY,2/3AaXbY与黑身刚毛雌果蝇1/2aaXBXb,1/2aaXBXB自由交配,则F2代雌果蝇中黑身截毛果蝇(即aaXXb)所占的比例为2/31/21/21/2=1/12。(5)如果是因为染色体片段缺失,这个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O,所以可以采用让这只白眼雌果蝇与任意的一只雄果蝇杂交,观察后代果蝇的表现型情况。因为果蝇两条性染色体上都无眼色基因, 则其无法存活,所以若子代果蝇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为1:1,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若子代果蝇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为2:l,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点睛:判断是否是染色体片段缺失,把缺失的那条染色体直接用O代替,然后写出基因型,无法成活的去掉即可。11. 烧伤病人容易感染绿脓杆菌,引起化脓性感染。比阿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都是非常经典的抗绿脓杆菌的药物。临床使用时,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按下列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病人体内的绿脓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1)获取绿脓杆菌单菌落配制培养基。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_分装倒平板。图2所示接种方法为_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接种物_。图1的操作中,第一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第二次及之后的几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_。在图2所示操作前,需要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2)检测绿脓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度绿脓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度的对比、对照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在恒温箱培养3天后,培养基上有绿脓杆菌滋生,且除浸有无菌水的圆纸片外,其他浸有美罗培南、比阿培南、头孢菌素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圆纸片周围都出现了抑菌环。如果你是医生,建议患者最好选用_抗生素,判断的的理由是_。(3)菌种保藏将分离纯化后的菌株接种到_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置于4冰箱中保藏待用。(4)常采用_法统计活菌数目直接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样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操作是_ 。【答案】 (1). 调pH和灭菌 (2). 划线 (3). 逐步稀释(或单个菌落) (4). 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 (5). 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6). 美罗培南 (7). 抑菌圈最大,说明对绿脓杆菌的杀伤效果最好 (8). 固体斜面培养基 (9). 稀释涂布平板法 (10). 将培养液摇匀后取样计数【解析】由题意可知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纯化和计数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1)配制培养基。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调pH和灭菌分装倒平板。分析图1到图2是平板划线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接种物逐步稀释(得到单个菌落)。在此操作中,第一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第二次及之后的几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在图2所示操作前,需要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2)抑菌圈越大说明抑菌效果越好,根据图形分析可知美罗培南的抑菌圈最大,说明效果最好,因此建议用美罗培南。(3)保存菌种可以用临时保存法,即将分离纯化后的菌株接种到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置于4冰箱中保藏待用。(4)活菌计数时为了数据的准确性不能从静置的培养液中直接取样计数,应将培养液摇匀后再进行计数。12. 苎麻俗称“中国草”,苎麻纤维所制纺织品具有挺括凉爽、易洗快干、牢固舒适等特点,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 (1)苎麻的-葡糖基转移酶能催化纤维素合成,该酶能提高反应速率的机理是_。(2)几丁质是许多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几丁质酶可催化几丁质水解。通过基因工程将几丁质酶基因转入苎麻体内,可增强其抗真菌病的能力。若要从真菌细胞中提取几丁质酶所需的mRNA,提取液中需添加RNA酶抑制剂,其目的是_。以mRNA为材料可以获得cDNA,其原理是_。若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几丁质酶基因已经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组中)抗真菌病的能力没有提高,根据中心法则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3)为解决苎麻纤维颜色单一的问题,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对苎麻进行了改良,其基本流程如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构建重组质粒时,需要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质粒的端会和切出的目的基因的_端 (填或) 相连接。DNA连接酶催化形成的化学键是_。某同学在用PCR技术获取蓝色色素基因B的过程中,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了DNA聚合酶、引物等,还加入了序列甲作为_,加入了_作为合成DNA的原料。若要使几丁质酶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采用农杆菌转化法的目的是_。苎麻茎尖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完整植株的过程,有力地证明了即使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_性。【答案】 (1).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 防止RNA降解 (3). 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可以合成cDNA (4). 目的基因的转录或翻译异常 (5). (6). 磷酸二酯键 (7). 模板dNTP (8). 可以使几丁质酶基因进入苎麻细胞,并插入到染色体的DNA上,使几丁质酶基因的遗传性状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 (9). 全能【解析】由题意可知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1)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2)若要从真菌细胞中提取几丁质酶所需的mRNA,为了防止RNA酶被降解,所以在提取液中需添加RNA酶抑制剂。以mRNA为材料可以获得cDNA,其原理是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可以合成cDNA。若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几丁质酶基因已经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组中)抗真菌病的能力没有提高,说明转入的基因没有发挥其表达产物的功能。根据中心法则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目的基因的转录或翻译异常。(3)构建重组质粒时,需要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根据限制酶的专一性,只有黏性末端相同的才能进行连接,根据图上分析,和黏性末端相同,和黏性末端相同,所以质粒的端会和切出的目的基因的端相连接。DNA连接酶催化形成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某同学在用PCR技术获取蓝色色素基因B的过程中,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了DNA聚合酶、引物等,还需要模板,即序列甲,还需要合成DNA的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即dNTP。若要使几丁质酶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采用农杆菌转化法,主要是利用农杆菌Ti质粒的-TDNA可以使几丁质酶基因进入苎麻细胞,并插入到染色体的DNA上,使几丁质酶基因的遗传性状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苎麻茎尖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完整植株的过程,有力地证明了即使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