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必修二总复习,.,考点二、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前期,末期,次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后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思考,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没有,两,四,变形,.,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曲线,染色体变化,DNA变化,间期,n,2n,3n,4n,减数第 一次分裂,前,中,后,末,前,中,后,末,.,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图象的辨别,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有,减,偶数,无,无上述行为,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两侧,减,有丝分裂,减,.,减前期,减前期,减中期,有丝中期,减中期,减末期,有丝后期,减后期,减后期,减后期,.,1.概念:,2.结果:,3.意义:,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数目;其中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1)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进化(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二、受精作用,.,2,4,时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DNA,染色体,.,概念:细胞中的一组 ,它们在 ,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的 ,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三、染色体组概念:,特点:1、由非同源染色体组成,,2、携带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思考:染色体组中有无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全部遗传信息,.,1、下图中,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C,2、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aaBbbbCCCc,那么它有多少个染色体组A、2、 B、3 C、4 D、8,C,染色体组数的判断办法:,2、“相同” 基因的个数,1、每组同源染色体中染色体的条数,(控制同一性状),.,1.区别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 若系谱图中,女患者的子女全部患病,正常女性的子女全正常,即全部子女的表现型与母亲相同,则为细胞质遗传与线粒体或叶绿体DNA有关的遗传。2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 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为伴Y遗传。,考点三、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3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 (1)首先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如: “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如: 代代遗传,则最大可能为显性。,.,(2)确定是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 若是隐性找女患,其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只要上述条件有一个不满足,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若是显性找男患,其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只要上述条件有一个不满足,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口诀,判断致病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 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特点: 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特点: 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正常为常显,一般常染色体、性染色体遗传的确定,(常、隐),(常、显),最可能(伴X、显),最可能(伴X、隐),最可能(伴Y遗传),.,第三章基因的本质,.,脱氧核苷酸、基因、DNA 、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1个或2个DNA分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每个基因由许多(成百上千)脱氧核苷酸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n,(n为碱基对数),.,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同位素标记法,蛋白质的组成元素:DNA的组成元素:,C、H、O、N、S,C、H、O、N 、P,(标记32P),(标记35S ),标记噬菌体方法:,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35S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制备含32P的噬菌体和含35S的噬菌体,.,1)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2.DNA在细胞中分布:,3. 不是所有生物都具有染色体。,4.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DNA或RNA)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如噬菌体:DNA 烟草花叶病毒:RNA,小结:,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原核细胞的拟核、质粒等),.,二、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 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 和 交替连接,排列在 ,构成基本骨架; 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连成碱基对,并且遵循 原则,即: 。,脱氧核糖,磷酸,外侧,氢键,碱基互补配对,A - T,G - C,反向平行,碱基,.,三、DNA分子的结构特性:,1、分子结构的稳定性,2、分子结构的多样性,3、分子结构的特异性,(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规则的双螺旋空间结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每一个DNA分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A+T)/(G+C)代表DNA分子的特异性,.,四、DNA分子中碱基计算规律,1、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 G=C2、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比值相等,即 (A+G)/(T+C) = 13、任意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量的50,即A+C=T+G=50%4、DNA分子的一条链上(A+T)/(C+G)=a,(A+C)/(T+G)=b,则该链的互补链上相应比例分别为a和1/b.5、双链DNA分子中,配对的两个碱基之和在各单链中的比例与总链的比例及mRNA的比例相等。即:(A+T)%=(A+T)% =(A+T)总%=(A+U)mRNA%;,.,核糖体,A U C G,多肽链,mRNA,氨基酸,AU C G TA,1个单链RNA,DNA一条链,核糖核苷酸,主要在细胞核,A T C G,2个双链DNA,DNA两条链,脱氧核苷酸,主要在细胞核,细胞分裂间期,个体整个生命过程,ATP,ATP,ATP,半保留复制; 边解旋边复制,边解旋边转录;转录后DNA恢复原状,翻译结束;mRNA被降解,模板,原料,能量,酶,解旋酶、DNA聚合酶,解旋酶、RNA聚合酶,蛋白质合成酶,传递遗传信息,表达遗传信息,决定生物性状,五: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比较,.,六、基因的定义与功能,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功能:,1、传递功能,DNA的复制,2、表达功能,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转录+翻译),.,区别: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遗传病,先天性疾病,遗传病,家族性疾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出生前已形成的畸形或疾病,出生后即表现出来的疾病。,在家族成员中发病率高,有家族聚集现象。,.,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染色体异常所引起,七、人类常见的遗传病类型,.,显性,隐性,显性,隐性,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患病率相等,常表现为代代遗传,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患病率相等,遗传表现为不连续性,并指、多指、软骨发育不全,白化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先天性聋哑、苯丙酮脲症,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具有代代遗传,男患者的母女一定患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交叉、隔代遗传,女性患者的父子一定患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都是男性,有父传子、子 传孙的传递规律,外耳道多耳毛症,(一)、单基因遗传病分类,.,(二)多基因遗传病:,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特点:发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 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在群体中的发病率高。如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和青少年糖尿病等。,1.常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猫叫综合征:,(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特点:由于染色体的变异引起遗传物质较大的改变,故其症状严重,甚至胚胎时期就自然流产。,21三体综合征:,2.性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不可遗传变异,变异,.,考点一: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就叫做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的时间,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复制时),3、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不定向性:,.,4、基因突变的结果,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和新的基因型;可能会引起表现型的变化。,5、基因突变的意义,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基因突变是DNA分子水平上基因内部碱基对种类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位置并未改变。,.,二、基因重组,1、概念:,2、类型,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 基因工程:外源基因的导入,基因重组仅存在于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3、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和前期(四分体时期),.,4、基因重组的结果,不产生新基因,但产生新的基因型,5、基因重组的意义,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 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特别提醒:基因重组是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最重要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1)在人工操作下,基因工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都实现了基因重组。(2)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进而产生新性状;基因重组只能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可产生新的基因型,进而产生新的表现类型。,.,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区别,基因突变:染色体上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比较明显的染色体变化。,染色体变异:,类型,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个别染色体增减,染色体成倍增减,(缺失、重复、易位、倒位),.,缺失,重复,倒位,易位,考点一、染色体结构变异,两条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移接,猫叫综合症果蝇缺刻翅,果蝇棒状眼,人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结构变异的结果: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 ,它们在 ,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的 ,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特点:1、由非同源染色体组成,,2、携带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全部遗传信息,2、染色体组成倍的增减,染色体组数的判断办法:1、图形题就看每组同源染色体中染色体的条数 (染色体数目/染色体形态数)2、基因型题就看同种类型字母的个数,.,1.根本区别是来源不同:,两,三个或三个以上,配子,考点四: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作用原理: ;作用时期: .,2.多倍体:, 多倍体植株特点: 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多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但发育迟缓、结实率低。,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低温处理或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细胞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是染色体加倍,., 低温诱导多倍体的实验:,A优点:低温条件容易创造和控制、成本低、对人无害、易于操作。,B流程: 培养取材制片观察,1cm,4,36h,0.5cm1cm卡诺试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弱小,一般高度不育。, 单倍体植株特点:,3.单倍体, 概念: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 的个体叫做单倍体。,注:单倍体中含偶数个染色体组可育;含奇数个染色体组则不育; 其原因为:当染色体组为奇数,则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无法正常联会或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青霉素高产菌株,有利变异少,具有不确定性,需处理大量 材料,提高突变率,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基因突变,诱变育种,三倍体无子西瓜,普通小麦纯合体,杂交水稻,实例,发育延迟,结实率较低,在动物中难以开展。,技术复杂,需与杂交育种配合,育种年限长,缺点,器官大,营养物质含量高,缩短育种年限,集各优良性状于一身,优点,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花药离体培养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加倍,杂交自交杂交杂种,方法,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原理,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分子水平,年年制种,.,五、基因工程,概念: 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再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操作水平为DNA分子水平。原理: 基因重组,.,一、基本工具,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基因的“剪刀”,2、DNA连接酶,基因的“针线”,3、运载体,基因的“运输工具”,特点:,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EcoR限制酶Sma限制酶,黏性末端,平末端,.,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基因的“剪刀”,2、DNA连接酶,基因的“针线”,3、运载体,基因的“运输工具”,A、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B、具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C、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D、对宿主细胞必须是无害的。E、大小应合适,以便提取和在体外进行操作。,(1)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2)常用运载体主要有:,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某些动植物病毒,.,二、基本操作程序,1、目的基因的获取,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3)化学方法人工合成,.,1、目的基因的获取,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基因表达载体(重组DNA)组成:,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标记基因,(2)所需工具酶:,限制酶、DNA连接酶,启动子是一段特殊的DNA片段,位于基因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转录;终止子是一段特殊的DNA片段,位于基因尾端,使转录停止。,.,1、目的基因的获取,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转化: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导入植物细胞导入动物细胞导入微生物细胞,1.农杆菌转化法(双子叶和裸子植物) 2.基因枪法 (单子叶植物) 3.花粉管通道法(简便、经济),显微注射技术(受精卵),Ca2处理(感受态细胞),.,1、目的基因的获取,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 提取基因组DNA目的基因探针是否显示杂交带是否转录(分子杂交技术) 提取mRNA目的基因探针是否显示杂交带是否翻译 提取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是否显示杂交带个体水平鉴定 1.抗虫或抗病的接种实验 2.与天然产品进行功能比较,.,三、应 用,1、作物育种,2、药物研制,3、环境保护,如:抗虫棉,工程菌胰岛素、干扰素、乙肝疫苗,超级细菌降解有害化学物质,吸收重金属,分解石油,.,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拉马克认为生物进化原因: 一是“用进废退”; 二是“获得性遗传”,指环境引起或由于用进废退引起的变化是可以遗传的,小结:,变异是定向的,环境和动物的意愿可决定变异方向;进化方向由生物自身决定。,2.拉马克学说的历史进步意义是:,第一个提出进化学说;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二、自然选择学说,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产生很多后代,为进化提供了选择的基础,是进化的动力和选择的手段,是生物进化内在因素,是生物进化的结果,.,2.意义 :,(1)科学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2)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3)强调物种形成是渐变的,不能很好地解释 物种大爆发等现象,(1)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如果个体出现可遗传的变异,相应基因必须在群体里扩散并取代原有的基因,这样新的生物类型才可能形成。,(2)对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3. 局限性:,小结:,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进化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三、现代进化理论的内容,1、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 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 导致物种的形成5、 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共同进化,.,特点:种群个体间具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并不是机械的结合在一起。个体之间存在关系是: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已知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数,求基因频率,已知各种基因型的百分比,求基因频率,“哈迪温伯格定律 ”(p+q)2=p2+2pq+q2,.,、已知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数,求基因频率,A基因的个数A基因的个数+等位基因a的个数,A基因频率=,变式: X染色体上基因的基因频率的计算:,Xb的基因频率,Xb XB+Xb,(注:不计算y),.,、已知各种基因型的百分比,求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 1/2 Aa基因型频率,例5、据调查,某校高中生关于某性状基因型的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该地区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 60%、8% B 80%、92% C 78%、92% D 92%、8%,D,.,、利用“哈迪温伯格定律 ”,求基因频率,条件(理想环境): 种群大; 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 没有突变发生; 没有新基因加入; 没有自然选择。 (p + q )2 p2 + 2pq + q2,结论: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上5个条件的情况(理想状态)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 、 和 ,其中 和 统称为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2.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 ,因此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等位基因,3.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外界环境条件。,3、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进化的实质,结果: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是: 、 、 。,突变,自然选择,基因重组,小结:,.,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2、隔离:,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同一物种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物种的形成方式,1、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方式。,2、多倍体的形成不需经地理隔离。,如: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因此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进化的实质:,提供进化的原材料,决定进化的方向,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突变和基因重组2、自然选择3、隔离,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生殖隔离出现,基因频率改变,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一个物种,1.生物进化实质是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 2.一般而言,新物种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5、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原因:,相互选择和相互影响导致共同进化。,生物进化的结果,例题、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代谢类型是( )A、自养型,需氧型 B、自养型,厌氧型C、异养型,需氧型 D、异养型,厌氧型,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