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 寒假训练10 古代诗歌鉴赏.docx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24861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 寒假训练10 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 寒假训练10 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 寒假训练10 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寒假训练10古代诗歌鉴赏一、(河北沧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期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题春晚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辉,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题目中的“春晚”二字,当是暮春之晚。全诗所描写的,是乡村暮春的晚景。B第二句中的“点”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整个暮色的苍茫,天色昏暗,又暗示了诗人所距之遥远。C第三句出现了人物的形象,诗人可能白昼一天都在伏案,薄暮时分,便走出屋子凭栏远望,欣赏着村野景致。D整首诗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安宁,也流露出了“自是寻春去较迟”的感慨。2有人评价这首诗的境界是“静而不寂”,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个特点的理解。(6分)二、(河南封丘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期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曰“超然台”。故国,这里指四川眉山。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首句即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柳枝随风轻拂、婀娜动人的姿态。B“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表现了密州城的满城春色,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色彩对比,明暗相衬。C“试上”二字直接点明作者登台望远的场景,其中“试”字含蓄地透露作者暂得清闲的愉悦心境,引起下阕的抒情。D全词意境清丽,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无华,但见其婉约之风。2作者酒醒后为何咨嗟?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6分)三、(苏州吴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期中考)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黄钟】人月圆兰亭【注】徐再思茂林修竹风流地,重到古山阴。壮怀感慨,醉眸俯仰,世事浮沉。惠风归燕,团沙宿鹭,芳树幽禽。山山水水,诗诗酒酒,古古今今。【注】兰亭:今浙江绍兴(古称山阴)。魏晋之际,王羲之等人曾于此宴集并作兰亭集序。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歌的首句,一下子把读者拉回到永和九年那场宴会的所在之地,并暗示了昔日的风景依旧。B“重到古山阴”交代了作者的游踪,点明了这首元曲是怀古之作,用“古”字,有怀古伤今之意。C“醉眸俯仰,世事浮沉”两句,很有“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人生短暂、时光不居的伤感。D“惠风归燕,团沙宿鹭,芳树幽禽”三句,一句一景,写景清新、自然,给人以宁静优美的感受。E.“山山水水,诗诗酒酒,古古今今”三句,全用叠词,主要是为了音韵的谐和。2这首元曲虽是怀古之作,所表现的“壮怀感慨”却非同一般。请具体分析。(4分)一、(河北石家庄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华清宫【注】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华清宫崔橹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注】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上。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吴诗以讽刺见长。开头两句,一个“飞”字,突出雪大风猛,一个“暗”字,更显雪意正浓,接着轻描宫中“落旋干”的景象,此句不着议论,讽喻之情自在诗外。B吴诗“绿树”二句,写华清宫内的绿树和碧绿的门帘相映,没有谁知道外面的天气已非常寒冷,表达了诗人对宫内条件的赞美之情。C崔诗“草遮”一句,写用石头修得整齐的磴道因御驾匿迹而格外冷清,杂草已将石磴掩盖,与吴诗中的华清宫形成鲜明反差。D崔诗先写华清宫白天的景色,荒草丛生,寂无声息,宫中之树,直插云霄;再写夜间之景,情景相称,诗的韵味更加浓郁。2两首华清宫诗,虽题材相同,但手法、主题各异,请具体分析两首诗各自使用什么样的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二、(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春题湖上【注】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注】白居易822-824年任杭州刺史,这首诗作于他离任那年的春天。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的“画图”二字可谓诗眼,其后五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写画图中的景象。B诗人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不仅体现出诗人对湖区劳动者的关怀,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革、一种出新。C这首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不仅结构上曲折委婉,而且借景深化了诗旨。D尾联以不舍意作结,表达了诗人因喜爱西湖而不愿离开杭州的心情。2这首诗前三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河南新乡2018-2019学年高一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戏题石门长老东轩柳宗元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注】柳宗元曾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后因反对势力受宠等原因,革新失败,柳宗元等被贬。旃檀:梵文“旃檀那”的省称,即檀香。莲花:指妙法莲华经,这里泛指一切佛经。雉皆飞:典出乐府琴曲雉朝飞,亲友多丧、孤苦伶仃的意思。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题为“戏题”,是作者借题发挥,借“石门长老”的形象抒发自己的情感。B第一句借“石门长老”写往事如梦的感慨,第二句写他所种“旃檀”已经成林。C颔联运用问句,写出了“石门长老”境况今非昔比,纵然念经万遍却已无人再听。D“石门长老”虽然年事已高,精力衰减,但内心仍然拥有年轻时的理想与追求。2“莫向东轩春野望”一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四、(黑龙江鹤岗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寄外舅郭大夫【注】陈师道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注】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赴蜀任职,陈因家贫,无力赡养家室,所以妻子和三子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长安。此诗是分别后作。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的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B“妻孥且旧居”一句写妻子儿女仍在外家居住,这既是信使带来的消息,又是作者内心独白。C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作者明知道信使是报消息的,但又不忍心问,将作者想知道家人的消息但又害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D颈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距离遥远不算什么,亲情不会因此而生疏,关键是家人的身体要健康,这既是作者对妻儿的安慰,也是自我慰藉。E.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首联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感慨深沉,起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五、(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期中考)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汉宫春赵汝茪【注】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湖间旧时饮者,今与谁俱?山山映带,似携来、画卷重舒。三十里、芙蓉步障,依然红翠相扶。一目清无留处,任屋浮天上,身集空虚。残烧夕阳过雁,点点疏疏。故人老大,好襟怀、消减全无。慢赢得、秋声两耳,冷泉亭下骑驴。【注】赵汝茪:诗人是宋太宗第四子、商王赵元份的七世孙,生活在南宋时期。1下面对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着破荷衣”中的“荷衣”用了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的典故,“着破”写词人穿这种衣服的时间已经很久,说明了词人归隐时间之长。B“又落西湖”点明词人此次到西湖是故地重游,“今与谁俱”是从旧时同酌共饮的朋友都无处可寻的角度来直接表现词人的孤苦,表现词人感时伤世之情。C“山山相扶”几句以乐景写哀情,词人抓住西湖典型的景色,以艳丽的风景反衬零落的人事,抒写出世易时移、物是人非的悲凉情怀。D“一目清无留处”一句的意思是西湖美景如画,但词人没有可以定居的地方,该句的作用是总结前片写景生发的个人感受。E.“任屋浮”两句从感觉方面写景,句前用“任”字委婉表明词人归隐是要与南宋王朝划清界限,“残烧”两句表现了西湖景色的萧瑟、凄冷等。2“慢赢得、秋声两耳,冷泉亭下骑驴”使用了哪些手法?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4分)六、(云南昭通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期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浪淘沙九日会饮分得雁字赵鼎霜露日凄凉。北雁南翔。惊风吹起不成行。吊影苍波何限恨,日暮天长。为尔惜流光。还是重阳。故人何处舣危樯。寄我相思千点泪,直过潇湘。【注】九日会饮分得雁字:指在重阳节宴饮时写诗分到了“雁”的题目。赵鼎(1085-1147):字元镇,南宋中兴贤相。这首词是作者南渡后所作。舣:停船靠岸。1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的首句“霜露日凄凉”交代了时间与地点。“凄凉”二字,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B用反衬手法,用“霜露”“惊风”“日暮天长”等反衬出大雁的孤寂、凄凉的处境。C这首词的上片写北雁南飞“不成行”“吊影苍波”,处境苍凉,这是对“雁”的直接描写。D下片中的“重阳”与题目中的“九日”相照应,是本词的“词眼”,点明了主题和情感。2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七、(湖北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期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蓦山溪汪莘【注】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竹篱茅舍,鸡犬两三家,寻渔父,问湘灵,拄杖斜阳里。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注】汪莘:南宋人。布衣,隐居黄山。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时弊,没有得到答复。徐谊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成。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风玉露”指秋天的景象,常用来比喻人世间可贵且短暂的事物。B“渔父”作为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常出现在古诗中,成为隐逸情感的载体。C“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将个人情感融入对鹤的描写之中,突出了鹤的沉稳和意气风发。D词的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上片用了屈原渔父中的典故,下片用了陶渊明诗歌中的典故。2有人认为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矛盾的心理,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6分)八、(辽宁沈阳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期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各题。小梁州九日渡江汤式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山容瘦,老树替人愁。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注】汤式:浙江象山人,生卒年不详。元末曾补本县县吏,后落魄江湖。赋登楼:汉末王粲南投刘表,未受重用,偶登城楼,纵目四望,百感交集,作登楼赋以抒心志。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梁州”是曲牌,“九日渡江”是题目,这个题目交代了时令、地点和创作背景:重阳节,作者漂泊江上,为世事奔忙,触景伤怀。B前两句描写了秋风瑟瑟、烟水苍茫的景色,诗人乘一叶孤舟漂流于浩渺无边的江上。江水浩茫,无边无际之景反衬了诗人的形单影只。C第三句借用典故,直接抒情,古今处境相似,不过王粲还能登高纵目,作赋抒怀;而自己连登高赏美景都不可能,伤心之情难以言表。D曲的下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昔聚今散,昔乐今悲,黄花依旧应时开放,但物是人非,并且从内容来看,该篇可能是作者晚期作品。2“山容瘦,老树替人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6分)寒假训练10古代诗歌鉴赏一、【答案】1D2这首诗紧紧扣住“春晚”二字描写了“柴门花落”“乌鸦归林”“樵渔同归”三幅画面,三景相合,融汇成村野薄暮时分谐和、静谧的意境。但是,诗人笔下的静境,又并不显得冷清空寂:花自“落”,鸦在“飞”,人正“归”。点缀在字里行间的三个动词,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活泼的气息。所以,整首诗的意境可以说是“静而不寂”。【解析】1本题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D项,错在“流露出了自是寻春去较迟的感慨”,此诗没有伤春情绪。所以本题选D项。2本题题干是“有人评价这首诗的境界是静而不寂,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个特点的理解”。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选材特点和意境特点。本题要抓住虽为“春晚”,却“静”而“不寂”这一重点,而立足点应是“不寂”上。具体解答时,结合具体诗句来说明其如何“不冷清空寂”:诗人眼前的“春晚”三景:“柴门花落”“乌鸦归林”“樵渔同归”三幅画面,三景相合,融汇成村野薄暮时分谐和、静谧的意境。三景相合,融汇成村野薄暮时分谐和、静谧的意境。然而,诗人笔下所的静境,又并不显得冷清、空寂。花自“落”,鸦在“飞”,人正“归”,点缀在诗行之中的三个动词,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鸟飞鱼跃的活泼气息,诗人就置身在这恬静而又富有生意的境界之中,饶有兴味地“小立”观赏。所以,整首诗的意境可以说是“静而不寂”。具体答题时,可采用总分式,也可以采用分总式。二、【答案】1C 2因为寒食后,马上就是清明节,是为亲人扫墓的日子,然而此刻他远在密州,无法回乡祭祖,于是借酒消愁,酒醒后只得咨嗟。感情:思乡之情和超然达观之情,诗人思归不得,姑且试煎新采的春茶,趁着人还未老,开怀畅饮,尽情吟诗。【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诗词,将理解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本题了。选项C,“暂得清闲的愉悦心境”理解有误。根据对诗词的理解,应是“思归而不得的忧愁”。故答案选C。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和评价诗歌的情感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首歌后面的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故人”“故国”,根据对诗词内容的分析和把握,作者感叹的原因是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作者最后用新火试新茶也体现出作者的一份豁达和爽朗的情怀。三、【答案】1BE2诗人重到兰亭,感到山水依旧,只是世事浮沉,人物已非。此曲走出一般怀古词的窠臼,没有停留在对往事的追缅上,全赖最后一笔振起:虽然逝者已矣,风流不再,但是诗酒文章却如同此山此水一样长留世间,千古流传。【解析】1本题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用古字,有怀古伤今之意”错误,这首元曲虽有怀古的成分,但没有“伤今”,因此选项中“怀古伤今”说法错误。E项,“主要是为了音韵的谐和”错误,从曲中来看,“山山水水,诗诗酒酒,古古今今”三句,全用叠词不仅是为了音韵的谐和,更是抒情的需要。2本题题干问的是“这首元曲虽是怀古之作,所表现的壮怀感慨却非同一般。请具体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一般怀古诗词的写法和情感格调,然后要与这首曲子所抒发的情感比对,看这首元曲的不同之处。这首元曲的“非同一般”之处全在结尾,诗人豁达的情感是一般怀古诗词所没有的。到了兰亭,作者一定会想起王羲之,想起魏晋的风流名士,一定会喝一坛米酒,然后醉了,醉了之后就壮怀感慨。山水依旧,只是世事浮沉,人物已非。如果仅只停留于此,作者的这首怀古之作也不过重写前人而已。此曲之能走出古人阴影,全赖最后一笔振起:“山山水水,诗诗酒酒,古古今今”,虽然逝者已矣,风流不再,但是诗酒文章却如同此山此水一样长留世间,千古流传。一、【答案】1B 2(1)吴诗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写华清宫,将宫外之况与宫内之景进行对比。宫外,暗云压城,雪花如卷,天寒地冻,草木枯瑟,而宫内呢,只见雪飘之形,不见雪堆之景,树林郁郁葱葱,楼阁碧帘垂地,一片暖融融,统治者的生活自然悠闲,外面的寒冷,他们亦毫无觉察。揭露了统治者只顾自己贪图安逸的生活、不顾民生疾苦的丑恶现象,表达了诗人的愤慨之情。(2)崔诗运用时空转换的描写方式,一、二句言白昼之情,三、四句写夜间之景;从登山入宫之道写起,再写华清宫中之景。通过对华清宫凋零衰败景象的描写,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流露出对唐朝当年兴盛繁荣的缅怀及时过境迁的伤感。【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吴诗绿树二句,表达了诗人对宫内条件的赞美之情”错误,从诗中来看,“绿树”代表了宫中大自然造物者与宫外的不同,“碧帘”则反映出宫中主人生活的奢靡。“无人知道外边寒”,写出了华清宫主人耽情声色,不以国事为重,不以民苦为忧的昏庸形象,所以诗歌所表达的并非“赞美之情”,而是对统治者腐朽生活的“愤恨之情”。故选B项。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两首华清宫诗,虽题材相同,但手法、主题各异,请具体分析两首诗各自使用什么样的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是借助比较阅读的形式来考查手法和情感。先看吴诗,“四郊飞雪暗云端”“外边寒”,这是写华清宫外的大雪。一个“飞”字绘出了离宫禁城四郊朔风呼啸,雪花飞舞的景色;一个“暗”字写出大雪排空而至的威势,一个“寒”字让人领略到宫外刺骨的寒意,给人一种凛冽感。次句“惟此宫中落旋干”,笔锋由宫外转入宫内,一个“惟”字限制了雪落的特殊范围,一个“旋”字,从时间的角度传神地写出了雪落宫苑迅速融化、消失的情景,含蓄地写出了宫中之暖,与首句成为对照。第三句“绿树碧帘相掩映”,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宫中的融融春意。华清宫地下温泉喷涌,地上宫殿金碧辉煌,禁墙高筑,能够遮风御寒,因此宫中温度较高,树木常年青绿。这里的“绿树”代表了宫中大自然造物者与宫外的不同,“碧帘”则反映出宫中主人生活的奢靡。由此可知,吴诗使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华清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揭露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难。再看崔诗,首句“草遮回磴绝鸣銮,从华清宫的磴道写起。入眼便是“草遮”二字,说明华清宫的磴道上不仅仅是生有杂草,而且是杂草丛生,多而且大,已经把磴道给“遮”住了。“绝鸣銮”,是说皇帝根本就不到这里来了。这一句是自为因果句,又是因果倒装句。“绝鸣銮”是因,“草遮回磴”是果。诗人特意将因果倒装,目的是让读者由“果”想“因”,作深长之思。次句“云树深深碧殿寒”,紧承首句,由磴草写到云树。一个“寒”字,语意多关。首先是点明时令,当在秋天,此有末句“人倚玉阑干”可证。其次,说明皇帝久久不来,若大的宫殿久无人住,自然充满清寒的气氛。再次,昔日这里有皇帝常住,自是一片繁闹景象,而今人去殿空,自然感到心寒。以上二句写骊山磴道、华清宫殿,均为白昼之景。第三句“明月自来还自去”,将笔一转,写骊山夜景,并引出结句“更无人倚玉阑干”。骊山夜空的明月,以前是“自来还自去”,现在仍然是“自来还自去”,这看来并没有什么变化,但以前“明月自来还自去”时,还有“人倚玉阑干”,而今却是“更无人倚玉阑干”。今非昔比,物在人亡,令人感伤。崔诗使用时空转换的描写方式,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流露出对唐朝当年兴盛繁荣的缅怀及时过境迁的伤感。二、【答案】1A 2描绘了一幅清新旖旎优美的西湖春景图。群峰围绕,水面平铺,山上层层翠色,水中一轮明月,抽穗的早稻如绿色毛毯,新蒲舒展如绿色飘带。【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对应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项,“其后五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写画图中的景象”说法错误,其后五句是实写,没有虚写的内容。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形象(景象)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找到要赏析形象的内容仔细阅读,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赏析诗歌形象。本题要求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前三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题干已经划定了赏析形象的范围诗歌的前三联。仔细阅读诗歌前三联,具体解答此题,首先要先概括诗歌前三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画面,然后抓住前三联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前三联“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写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一幅格调清新优美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三、【答案】1D 2表面上写诗人劝诫石门长老,不要用老迈哀伤的心情,来观看东轩之外春意盎然的景色,以免触景生情,更加伤心;实际上诗人是在劝慰自己,要忍辱负重,正确看待各种不顺。【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D项,“但内心仍然拥有年轻时的理想与追求”错,应是写出了“石门长老”精力衰减不再有凌云壮志。故选D。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结合注释分析,尾联这两句通过对“东轩”外春日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类似于“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慨。作者以青春年少成名,并被委以朝廷重任,当年的意气风发可想而知。诗人尽管悲愤交加,却不能在诗文中明明白白地流露出对朝廷的怨恨心情,只好运用巧妙的写作手法,通过“戏题石门长老东轩”一诗,表面上是在劝戒石门长老;实际上是在劝慰自己,要忍辱负重,不与官场新贵们攀比,索性闭目塞听,让火热的心彻底地冷却,以免受到更大的伤害。四、【答案】1DE2(1)表达对妻儿的关心思念。面对来使,诗人想细问又不敢问,生怕听得凶讯,表现了诗人对妻儿的深切关心和思念。(2)抒发家庭不能团聚的悲哀。诗人年已老大,愁病交攻,却还得忍受与妻儿分离之苦,不禁悲从中来。(或:询问妻儿情况、写信安慰妻儿时都饱含分离的悲哀)(3)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慨(或:对社会不平的怨愤)。结尾哀叹自己贫困潦倒,连妻儿都无力养活,只能分居两地,追根究底皆因功名难就。【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对应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设问”错误,是反问。E项,“含蓄委婉,慷慨悲壮”错,应是“通俗易懂,自然纯朴”。故选DE。2此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查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根据诗中的“妻孥且旧居”“不忍问何如”“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功名欺老病”以及注释中的“妻子和三子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长安”分析得出“对妻儿的关心思念”“不能团聚”“怀才不遇”等情感。五、【答案】1BE 2(1)从听觉的角度使用动态描写的手法。“秋声两耳”是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景物,“冷泉亭下骑驴”使用动态描写的手法表现词人在萧瑟的秋风中骑驴慢慢行走的状态。(2)刻画了一位失意落魄的隐者形象。词人身穿破衣,骑驴行走在冷泉亭下,此时故人远去、秋声萧瑟,刻画出作为隐者的词人失意落魄的形象。【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对应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B项,“直接表现词人的孤苦”表述错误,应该是侧面表现。E项,“委婉表明词人归隐是要与南宋王朝划清界限”表述错误,从后文分析,这句话主要表达的是词人对当时动荡不安的政局的忧愁,或者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王朝的失望之情等。故选BE。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词表达技巧和形象特征的能力。赏析诗词表达技巧,要先点出是什么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词是如何运用该技巧的,最后点出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赏析诗词形象特征,要结合诗词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结合全词简要概括“慢赢得、秋声两耳,冷泉亭下骑驴”使用了哪些手法,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特征。回答本题,应注重把握词句描写的具体内容。这三句在结构上,“秋声”“冷泉亭”等照应上阕的“西风”“西湖”等;在手法上,从听觉的角度及动态描写的手法刻画词人形象;在情感上,“赢”表面看反映的是词人的旷达乐观,但结合“慢”分析,体现的是词人对南宋王朝没落的失望和悲伤之情;在形象上,这三句刻画了一个骑驴行走的失意落魄的隐者形象。六、【答案】1C2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对亲友团聚的思念,对国家残破的痛惜。光阴逝去,佳节又至,故人不知在何处漂泊,请大雁给漂泊在潇湘的故人们带去“我”无尽的思念。【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对应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A项,“交代了时间与地点”不当,“霜露日凄凉”只交代了时间,没有交代地点。B项,“反衬手法”不当,是景物烘托的手法,“霜露”“惊风”“日暮天长”都是凄凉之景,属于正衬。D项,“词眼”不当,“词眼”一般指全词中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字或句子,“重阳”一词不是词眼,本词的词眼应是“寄我相思千点泪,直过潇湘”;“点明了主题和情感”不当,是暗示了主题和情感。故选C。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赏析诗词感情能力。鉴赏诗歌的情感,要在整体感知词意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写作背景及注释,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题干已经规定了赏析诗歌情感的范围词的下片。仔细阅读词的下片,从中找出能表现这种感情的诗句,然后分析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为尔惜流光。还是重阳”的意思是“为你珍惜时光,还是重阳节”可以看出诗人有对时光珍惜的感情,又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故人何处舣危樯。寄我相思千点泪,直过潇湘”的意思是“古人把船停在何处,请大雁把我的相似寄过去吧”,结合背景该句有对国家残破的痛惜,又有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答题时,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具体内容可运用简洁语言进行概括词的下片所表达的情感。七、【答案】1C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既向往自由自在无为的田园生活,又感叹自己青春已去、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矛盾心理。词人在金秋时节乘兴徜徉于蓦山溪水边,陶醉于竹篱茅舍、鸡犬相鸣的乡野之间,满足于清静无为、远离世俗的高洁之中,然而,在这大好秋光之中,词人却又感到自己美好的年华已逝去,自己徒生白发,一事无成,突生孤独愁绪。【解析】1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沉稳和意气风发”错误,“沉稳”与“岩上忽孤云”不符,“意气风发”与词的整体格调不符。故选C。2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解答该题需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矛盾的心理”,说明词人的情感不止一种,结合上下片具体词句揣摩词人不同的心理即可作答。“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在金秋时节乘兴徜徉于蓦山溪水边,陶醉于竹篱茅舍、鸡犬相鸣的乡野之间,满足于清静无为、远离世俗的高洁之中,然而,在这大好秋光之中,词人却又感到了自己美好年华的逝去。八、【答案】1C2拟人:“山瘦”“树愁”,赋予了山、树人的情思,秋山显得形容枯瘦,老树似乎在替人发愁,营造出一派萧索、悲凉的意境。情景交融(或移情入景):“山容瘦”“老树愁”,作者将自己的愁情移入景物之中,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不得志的感慨及重阳佳节的羁旅愁苦。【解析】1本题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直接抒情”不对,第三句运用的是王粲登楼赋的典故,是用典抒情,这属于间接抒情。2本题题干问的是“山容瘦,老树替人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技巧。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小的概念)以及抒情手法。“山容瘦,老树替人愁”,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这两句话是说“秋山显得形容枯瘦,老树似乎在替人发愁”,作者以“瘦”来写山行,以“愁”来写树,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把山和树写成了人,让二者具有人的情思,更是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氛围;且“山容瘦,老树替人愁”一句是紧承前面诗人重阳感慨而写山容老树,深秋时节山上树叶凋零所以变“瘦”,老树先于其它树木落叶,这本是自然现象,但在诗人看来是因替自己发愁而这样的,这是以物写人,赋予人的情感,这属于移情入景的手法。考生围绕拟人和移情入景进行分析即可。【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材料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一个人家中鼠患猖獗,便养了一只猫。猫不负人望,吃了不少的老鼠,解除了这家人的鼠患。可是猫在吃老鼠的同时也吃了这个人家中养的鸡。这个人的儿子便提议把猫赶走。这个人便给他的儿子讲了一番道理:老鼠是他们家的大患。老鼠糟蹋粮食,咬齿被服,洞穿墙壁,毁坏器皿,久而久之,会使他们家陷入冻馁(挨饿)的境地,这比猫吃鸡更有害。鸡没有了,他们家只不过少吃几只鸡,总比挨冻受饿强吧,为何把猫赶走呢?故事中这个人的儿子没有长远的目光,一时鼠患解除,没有想到猫被赶走,鼠患会回来。鼠患与猫吃鸡相比,显然是鼠患更糟糕。这个人的儿子没有权衡好鼠患与猫吃鸡的利弊大小,要赶走猫。猫解决了这个人家的鼠患,但猫也有缺点就是吃鸡。而这个人的儿子却因为猫的缺点就赶走猫,对猫求全责备。还有,在没有猫的时候,这个人家的主要问题是鼠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鼠患。当弄来了猫,主要矛盾鼠患被解决了,这是猫吃鸡就成了这个人家的主要矛盾,儿子便提议把猫赶走来解决信息矛盾。根据以上分析,作文可以参考以下立意:做事,用人都要权衡利弊大小;做事不要怕付出代价,因噎废食;用人不要求全责备,以瑕掩瑜;问题的解决只是一时的,要目光长远;当环境改变了,事物间的矛盾也会变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情况发生改变,观点和做法也要随之改变;等等。【参考例文】放眼长远不计得失,放眼长远是一种风度,是一种坚韧,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梁启超先生因西医的误诊而病情恶化,当时舆论的批评和质疑之声让西医一时无立足之地,可梁启超先生却尊重西医,并且为西医解围,不让自己成为阻碍中国医学发展的口实。无疑地,梁启超先生着眼于整个中国医学的前途,并非自己身体安康。他放眼长远,看到的是民族,是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得失。如若不然,他大可以利用舆论与那些质疑西医的国民抗拒西医,要求赔偿。但他以超人的气度,放眼于整个中国医学前途,他的放眼长远令人可敬可佩。放眼长远可以让人受益终生。楚汉之争,刘邦知人善任,其才能不及萧何、曹参,谋略不如子房,杀敌不若韩信,却依旧成为一统天下的皇帝。这与其放眼长远密不可分。无论是鸿门宴还是退出关中,都为其以后的称雄奠定基础。他不会与项羽硬碰硬,而是着眼大局,这正是其高明之处。放眼长远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必须有非凡的坚韧与超常的毅力。放眼长远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专注,放眼长远是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红楼梦,放眼长远是毛泽东长征时不辞艰苦的行路,放眼长远是袁隆平在乡间小路熟睡时做的“超级杂交水稻”梦。古往今来,在政治、文学艺术等领域都不缺乏这样的鲜明例子,或许他们在当时并不是那么著名,甚至还会遭到否定,遭到批判,但他们还是会放眼长远,留下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假若没有司马迁的坚韧毅力,会出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吗?假若他没有放眼长远,那他遭受宫刑之后就会自感无颜活在世上而去求死;但他还是做到了放眼长远,这才有了史记流芳百世。放眼长远,你会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升华灵魂价值。南非总统曼德拉就任总统时,格里高一度惶恐不安,那是因为曼德拉还是囚犯时,在那蛮荒的罗本岛上,格里高每天折磨他,甚至在他的饭中倒入泔水,强迫他吃下去。曼德拉就任总统时邀请了格里高参加自己的就职仪式,格里高担心总统会报复他,但曼德拉却拥抱了他,并感谢格里高让他学会了隐忍,学会了控制情绪。曼德拉这一番出人意料的言行,让格里高无地自容,更让所有在场的人肃然起敬,人群中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他以提升自己的品质来消解了格里高的不安,他放眼于自己的人格与坚韧,赢得了世人的尊重。放眼长远是一种选择,可能你会遭到质疑与否定,别放弃,时间会证明,你的牺牲将永远不会化成“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