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成效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综合训练题二(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22922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市成效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综合训练题二(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阜阳市成效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综合训练题二(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阜阳市成效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综合训练题二(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市成效高中2017-2018学期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综合训练题历史(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 古代中国某个时期,“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又另外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军政归枢密院掌管;财政则归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掌管;宰相只保留行政权。”这一时期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D.2. 阅读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员、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罪名陪审员审判人员产生方式约40万约4.2万6000501抽签举手一审制渎神和蛊惑青年根据材料,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是民主范围狭隘参政方式原始表决方式简单国家权力滥用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表格数据“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说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人的民主,民主范围狭窄。故正确。根据材料“陪审员、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可知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是参政方式原始、表决方式简单、国家权力滥用,故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D。3. 某事件被称作以反满的汉民族主义为主要号召的“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该事件是。A. 洋务运动B. 太平天国运动C. 义和团运动D. 戊戌变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中“反满”、“传统民变”、“中西碰撞”等信息可以看出此运动是太平天国运动,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并不反对清朝的统治,故A、C项不正确;戊戌变法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故D项不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4. “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制抵。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材料反映出。国货运动与政治、外交事务中国家权益的丧失相联系五四运动前后日本成为抵制外国商品运动中的目标国货运动既具有经济意义,更具爱国主义的政治意义国货运动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觉悟的提高和民族觉醒A. B. C. D. 【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青岛问题”、“蔑视公理”等信息,该事件是五四运动,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的原因可知国货运动与政治、外交事务中国家权益的丧失相联系正确。从材料“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制抵”可知正确。从材料“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制抵。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可知正确。故本题答案为D项 。5. 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近半个世纪的英国人赫德回忆说“义和团爱国者起初的行动表明外国的发号施令有一天必须停止,外国人有一天必须离开中国,而目前引起注意的这段插曲就是今天对于将来的暗示。”赫德得出上述结论,是基于义和团运动。A. 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B.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C. 是自发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D. 雪洗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答案】A【解析】从材料“义和团爱国者起初的行动表明外国的发号施令有一天必须停止,外国人有一天必须离开中国,而目前引起注意的这段插曲就是今天对于将来的暗示。”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人民的觉醒与抗争是帝国主义列强必须离开中国的主要原因,故选A项。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以失败告终,B、D两项错误。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6. “神出洞,仙下山,扶助大清来练拳。不用兵,只用团,要杀鬼子不费难。烧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一概鬼子都杀尽,我大清一统太平年。”义和团揭帖说明了。义和团盲目排外义和团具有迷信色彩义和团扶清灭洋义和团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目考查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而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的运动,不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7. 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临终之际在给清政府的遗折中说:“圣人万物为师,采西人之体(西方议会制度)以行其用,中外臣工同心图治,勿以游移而误事,勿以浮议而隳功,尽穷变通久之宜,以尊国家灵长之业,则微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矣。”这表明张树声。A. 认为民主潮流已无法阻挡B. 本质仍然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C. 意识到洋务运动已彻底失败D. 彻底放弃了“中体西用”的主张【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的“采西人之体以行其用”、“以尊国家灵长之业”可知张树声虽主张引入西方议会制度,但其本质仍是坚持中国固有的政治文化,维护清朝统治。故A项错误,B项正确。1884年洋务运动还没有失败,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故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从材料“以尊国家灵长之业,则微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矣。”可以看出张树声不可能彻底放弃“中体西用”的主张。8. 美国资深外交官陶涵教授在接受凤凰历史记者采访时说:他(蒋介石)当时实际上是孤军奋战,对抗一百万日军,有时还要面对1000架战机。八年间,他保持了2/3的中国人口和3/4的领土免于遭遇侵略者。此间改变了中日双方战略态势的战役是。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战役C. 台儿庄大捷D. 武汉战役【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抗日战争的战略态势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淞沪会战粉碎了敌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出师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故ABC三项排除。9. 中华民国26年2月21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中规定:“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这种规定颁布后。A. 中共妥协,联蒋抗日B. 国民党获得八路军、新四军指挥权C. 中共反对,反蒋抗日D. 国共互相猜忌,日本获得渔人之利【答案】A点睛:解答本题应注意时间“中华民国26年”即1937年。依据所学知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抗日的共同目标下,双方互有妥协的产物。中共接受军队的改编,但是国民党并未获得八路军、新四军指挥权。10. 有学者指出“纵横历史,毛泽东是目前最伟大的人。他最有智慧,因为他在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民族独立的失败中,找到了成功之道。”毛泽东所找到的中国革命成功道路是。A. 以城市为中心进行革命B. 以农村包围城市C. 以马列主义为思想指导D. 进行国民大革命【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在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民族独立的失败中,找到了成功之道”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是在总结以往各阶级、阶层及共产党屡次斗争失败的经验教训后,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故B项符合题意。以城市为中心进行革命是苏俄革命的道路,被中国革命实践证明不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故A项排除。C项是中共的指导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11.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巴黎公社:“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文件,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趋势。”这段话反映了。A. 巴黎公社的战士有着英勇斗争的精神B. 巴黎公社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C. 巴黎公社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权D. 巴黎公社不具备充分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趋势”,反映了巴黎公社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故选B。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C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与材料意思相反。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性质12. 下列四组图片有一定的历史联系,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A. 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B.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C.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D. 巴黎公社革命的产生和影响【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1是指空想社会主义, 图2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图3是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图4是指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历程,BCD都概括片面,因此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图示关键“圣西门”“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攻占冬宫”等信息,学生应结合所学知识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据此即可得出正确结论。13. 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这一动员令出现背景之一是。A.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B.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出现失误C. 苏维埃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D. 德国法西斯军队大举入侵苏联【答案】A【解析】材料“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他们可以得到“充足的粮食”还可以“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表明了当时处于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时期,新生政权面临政治上与经济上的重重困难,故A项正确。B、D两项都是在斯大林时期,此时尚未出现,排除。苏维埃政权并没有实行战争政策,当时的战争是为反抗国内外的反动军队被迫开展的。粮荒出现的原因并不是苏维埃的战争政策,故C项排除。点睛:由材料中的“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寄给红军家属”这些信息可以判断,说明新生苏维埃政权处于战争状态,联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背景可以得出答案。14. 苏俄革命早期领导人加米涅夫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A. 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B.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立场C. 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张D. 进行武装起义的决定【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列宁同志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言论是四月提纲中的主张。1917年4月,列宁回到俄国,在布尔什维克会议上,发表了四月提纲。列宁认为当前的任务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即从资产阶级革命阶段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故C项正确。当时苏维埃政权已经建立,故A项排除。材料中并未提及一战内容,B项排除。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列宁同志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联系四月提纲即可找到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5题20分,第16题24分,共44分)15. 法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材料二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中央)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中央)政府控制自己。“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材料三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孙中山全集(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据此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法律的本质特征。(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材料二中“最大的困难”的?(3)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原因。【答案】(1)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或封建统治)。(2)“控制被统治者”: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拥有最高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控制自己”:中央政府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相互制约与平衡。(3)表现:推翻清朝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社会长期动荡不安;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任意答出两点即可;若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也可)【解析】试题分析:(1)本问考查唐朝制定法律的目的。材料一中关键词“谋反”、“谋大逆”、“谋叛”等词说明目的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后果都是“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即对危害统治的行为都给予严惩。(2)本问考查的内容是美国1787年宪法,本问“控制被统治者”指中央政府如何控制地方,涉及的是中央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阐述1787年宪法联邦制原则即可;“控制自己”指中央政府内部权力制约的问题,即如何实现分权与制衡的,回答三权分立原则即可。(3)本问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切入考查相关能力,第一小问,注意问题中的限定词:法治思想,回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影响即可,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等。“在中国难以实现的原因”即是要分析资本主义民主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主要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进行分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欧美代议制民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性16. 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19世纪中期革命斗争形势的论述,回答问题。材料一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历史指出: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形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自1848年以来,经济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而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和最近在俄罗斯,大工业第一次真正确立起来,又把德国变成一个第一流的真正工业国一切都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所以,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序言材料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任务是世界市场的建立至少大体是如此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生产的确立。世界既然是圆的,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移殖实施,中国和日本开发以后,这个行程已经完成。对于我们,目前的重大问题是这样:在欧陆,革命是迫在眉睫了,一开头将采取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但是,资产阶级社会的运动既然是在更广大的地区继续向上发展,这种革命是否不可避免地将在一小地区内被粉碎呢?1858年10月8日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1)材料一中恩格斯所说“错误的”“想法”指什么?为什么说这种“想法”在当时是“错误的”?(2)材料二中,马克思预言“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在欧陆“迫在眉睫”的根据是什么?这与恩格斯的论述有无矛盾?为什么?(3)材料二中,马克思在对“目前的重大问题”的分析中,肯定了哪几种进步运动?(4)为完成“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先进阶级在1858年后的20年内作过哪些积极的努力?【答案】(1)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正处于巩固和飞速发展时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2)资本主义制度正在建立,殖民扩张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欧洲将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无产阶级寻求自身解放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紧迫地提到议事日程。没有矛盾。恩格斯是实事求是的分析,马克思则是依据十年后的形势发展作出的分析和预测。(3)欧洲大陆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被压迫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4)1864年成立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的“原因”要注意结合当时时代大背景,把握材料中“欧洲大陆的经济形态,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这个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等信息回答。(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世界既然是圆的,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殖民地化,中国和日本的门户开放,这个行程已经完成。”并结合所学可以从落后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关系中及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尖锐的角度解答。第二小问两则材料并不矛盾,二人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恩格斯是实事求是的分析,马克思则是依据十年后的形势发展作出的分析和预测。(3)根据材料“对于我们,目前的重大问题是这样:在欧洲大陆,革命是迫在眉睫了,一开头将采取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但是,资产阶级社会的运动既然是在更广大的地区继续向上发展”可知马克思在对“目前的重大问题”的分析中,肯定了欧洲大陆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结合所学可知还包括被压迫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4)该问可从时间进行推算,从1858 年到1878 年的20 年间,为完成“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先进阶级作过的努力包括1864年成立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