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炎及前庭大腺炎PPT演示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392277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8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阴炎及前庭大腺炎PPT演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外阴炎及前庭大腺炎PPT演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外阴炎及前庭大腺炎PPT演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阴及前庭大腺炎症,.,1,概述,掌握带下病的定义及概说了解女性生殖器官的正常防御功能。了解正常阴道菌群。,.,2,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大小阴唇自然合拢,遮掩阴道口及尿道口 盆底肌肉使阴道前后壁紧贴,阴道口闭合 宫颈内口紧闭及粘液栓 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及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 的纤毛摆动以及输卵管蠕动,阴道有自净作用,.,3,需氧菌、厌氧菌及其它菌群形成一种平衡的生态环境 雌激素、乳杆菌及阴道内PH起重要作用,阴道生态系统/阴道的自净作用,.,4,正常的阴道菌群,需氧菌与厌氧菌寄居于阴道内,形成正常阴道菌群。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乳杆菌、加德纳尔菌和大肠杆菌厌氧菌支原体及念珠菌正常阴道中乳酸杆菌占优势,在维持阴道正常菌群中起关键作用。,正常阴道环境是酸性还是微碱性?,.,5,阴道生态系统及阴道的自净作用,雌激素 上皮增生,富含糖原 乳杆菌分解为乳酸并分泌H2O2等 阴道酸性环境(PH4.5),抑制病原体,内外因素打破生态平衡,.,6,外阴阴道的易感染因素,1.前与尿道毗邻,后与肛门邻近,2.是性交、分娩及各种宫腔操作的必经之路,常见病原体 1.细菌 2.原虫 3.真菌 4.病毒 5.其他,3.当大量应用抗生素、体内激素发生变化或各种原因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阴道与菌群之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也可形成条件致病菌。,.,7,病原体的来源,原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正常阴道菌群),需氧菌:阴道杆菌、棒杆菌、非溶血性链球菌厌氧菌:消化球菌、消化球菌支原体 、 做假丝酵母菌,外来菌群 :淋菌、沙眼衣原体、结核杆菌、绿脓杆菌,值得注意的是生殖道病毒感染及性传播疾病近年呈上升趋势。,.,8,女性骨盆正中矢状图,宫颈炎症,外阴及阴道炎症,盆腔炎症,.,9,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包括,外阴及阴道炎症 (1)非特异性外阴炎 (2)前庭大腺炎 (3)前庭大腺囊肿 (4)滴虫性阴道炎 (5)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 (6)细菌性阴道病 (7)老年性阴道炎 (8)婴幼儿外阴阴道炎,.,10,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包括,宫颈炎症 (1)急性宫颈炎 (2)慢性宫颈炎 盆腔炎症 (1)急性盆腔炎 (2)慢性盆腔炎 (3)生殖器结核,.,11,女性生殖系统炎症与带下病,根据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特点以白带改变为多见,故多属于中医学“带下病”的范畴。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又称“下白物”、“流秽物”。,.,12,定义,带下分生理带下与病理带下。 生理带下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的粘性液体。病理带下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泛指妇产科疾病。狭义即带下病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临床上白带、黄带、赤白带多见。,.,13,先后天之精是带下产生的物质基础,任脉通调,带脉开阖固泄是带下正常生理形成的必要条件。带下主要是肾、脾二脏及任、带二脉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它们的正常功能失调,则生理带下也会出现失调而发生带下病证。,.,14,带下病病因病机,傅青主女科指出病因:“带下俱以湿邪为患”。主要病机: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内湿:脾虚失运、 肾虚不固。外湿:外感湿邪。,.,15,中医带下病历史源流,素问.真空论首见 “带下”之名。金匮要略 “妇人经水闭不利,下白物,矾石丸主之”诸病源候论专列“带下候”,明确提出带下病之名,并论述其病因病机。傅青主女科列为首卷,并按五色带分别论述,并认为“带下俱是湿证”。,.,16,带下源流,金匮要略心典:“带下者,带脉之下,古人列为经脉为病,凡三十六种,皆谓之带下病,非今人所谓赤白带下也。”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即称妇科医生为“带下医”。妇科证治约旨:“阴中有物,淋漓下降,绵绵而下,所谓带下也。”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孟英谓女子生而带下,不足为病。素问.真空论“任脉为病带下瘕聚”。,.,17,外阴炎及前庭大腺炎症,.,18,学习要求,掌握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囊肿的临床表现与诊断。熟悉非特异性外阴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熟悉非特异性外阴炎、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囊肿的治疗。了解非特异性外阴炎、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囊肿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和鉴别诊断。,.,19,学习内容,非特异性外阴炎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囊肿,.,20,非特异性外阴炎,致病原因:尿液、粪便的长期浸渍不注意皮肤清洁局部通透性差,局部潮湿,.,21,临床表现,症状:外阴皮肤瘙痒、疼痛、烧灼感,于活动、性交、排尿、排便时加重。检查:外阴充血、肿胀、糜烂,常有抓痕,严重者形成溃疡或湿疹。慢性炎症可使皮肤增厚、粗糙、皲裂,甚至苔癣样变。实验室检查:白带检查排除念珠菌、滴虫感染。,非特异性外阴炎,.,22,西医治疗,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局部刺激,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不要骑自行车,避免性生活。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12次,拭干后涂以抗生素软膏。针对已经查出的病因进行治疗。如糖尿病、蛲虫症、宫颈炎、阴道炎、尿瘘、粪瘘等。,非特异性外阴炎,.,23,慢性期皮肤增厚或已有苔癣样变时,除上述治疗外,应加用可的松软膏,于清洗外阴后将药膏涂于病变处,每日12次。如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者,可全身应用抗生素。,西医治疗,非特异性外阴炎,.,24,中医病因病机,湿热下注:脾虚湿盛,积久化热,湿热蕴结,注于下焦而发病。湿毒蕴结: 经行产后,感染邪毒,湿热毒邪,蕴结下焦而发病。阴虚血燥:素体阴亏,或病久耗伤精血,阴液不足,阴户失养,化燥生风,风盛则痒,故病久则阴户瘙痒不适。,非特异性外阴炎,.,25,中医治疗-辨证论治,中医辨证主要应辨其属实、属虚。外阴红肿热痛为主者,或病程短者,多属实证;外阴皮肤变厚,粗糙,痒痛不适感为主者,或病程长者,多属虚证。本病宜中药内服、外治并用,以外治法为主。,非特异性外阴炎,.,26,中医辨证论治,湿热下注 证候特点:外阴部瘙痒疼痛,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稠,有异味,烦躁易怒,口苦口干,胸胁胀痛,小便黄少,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利肝胆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非特异性外阴炎,.,27,湿毒蕴结 证候特点:外阴部肿胀,疼痛,甚则渗流脓水,行走困难,带下量多,色黄秽臭,舌质红,苔黄糙,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中医辨证论治,非特异性外阴炎,.,28,阴虚血燥 证候特点:阴部皮肤粗糙、增厚,痒痛不适,伴见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双目干涩,口咽干燥,舌红少苦,脉细数无力。治法:滋阴养血润燥。方药:四物汤合杞菊地黄汤加减。,中医辨证论治,非特异性外阴炎,.,29,中医外治疗法,中药熏洗五味消毒饮 金银花30g ,野菊花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20g,天葵子20g。塌痒汤 鹤虱15g, 苦参30g,威灵仙15g,当归尾15g,蛇床子30g,狼毒10g。临洗时加猪胆汁12枚。 蛇床子散 蛇床子、花椒、明矾、苦参、百部各1015g。,非特异性外阴炎,.,30,中药外涂 用于外阴皮肤破损者。黄连素软膏珍珠散 珍珠、青黛、雄黄各3g,黄柏9g,儿茶6g,冰片0.03g。共研细末外涂用。冰硼散 熟硼砂、冰片、玄明粉、珠砂。,中医外治疗法,非特异性外阴炎,.,31,前庭大腺炎,定义:病原体侵入前庭大腺引起炎症称之。部位:前庭大腺位于两侧大阴唇后l/3深部,腺管开口于处女膜与小阴唇之间。中医属“阴疮”范畴。,.,32,病因和发病机理,病原体: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肠球菌、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急性炎症发作时,病原体首先侵犯腺管,腺管呈急性化脓性炎症,腺管开口往往因肿胀或渗出物凝聚而阻塞,脓液不能外流,积存而形成脓肿,称前庭大腺脓肿。,前庭大腺炎,.,33,临床表现,症状:局部肿胀、疼痛、灼热感,行走不便,有时会致大小便困难,甚至出现发热。体征: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压痛明显。当脓肿形成时,可触及波动感。,前庭大腺炎,.,34,西医治疗,急性炎症发作时,需卧床休息。取前庭大腺开口处分泌物作细菌培养,确定病原体,根据病原体选用抗生素。,前庭大腺炎,.,35,手术治疗,脓肿形成后可切开引流并作造口术。,前庭大腺炎,.,36,中医病因病机,肝经湿热毒盛经行产后,感染湿热毒邪,或恣食膏梁厚味,酿生湿热;情志不畅,肝郁化火,湿热毒邪直犯肝经、阴部,发为本病。,前庭大腺炎,湿热蕴 结,.,37,中医辨证论治,肝经湿热毒盛证候特点:阴部一侧或两侧肿胀疼痛,行动受限,甚则破溃流脓,恶寒发热,口干口苦,小便黄短,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干,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仙方活命饮,前庭大腺炎,.,38,外治疗法,中药熏洗 拟方:金银花20g,野菊花20g,龙胆草20g,大黄20g,黄柏20g,蒲公英30g,煎水先熏后坐浴。,前庭大腺炎,.,39,前庭大腺炎,中药外敷 四黄膏 药用大黄、黄芩、黄连、黄柏制成药膏外敷肿处,每天12次。四黄水蜜 用四黄散(大黄、黄芩、黄连、黄柏)适量,用温开水搅拌成饼状,表面涂以蜜糖,外敷肿处。,.,40,前庭大腺囊肿,病因:前庭大腺管阻塞。病史:可有前庭大腺脓肿病史,或外阴侧切史。,.,41,诊断,临床表现:前庭大腺囊肿,可有外阴坠胀或性交不适,无疼痛。妇检:一侧或双侧大阴唇下段肿胀,囊软感,皮色不变,表面光滑,无压痛。诊断:病史、症状、体征可确诊。,前庭大腺囊肿,.,42,西医治疗,定期观察小囊肿。囊肿造口术较大或反复发作的囊肿。,前庭大腺囊肿,.,43,中医病名及病因病机,中医属“阴肿”范围。肝经湿热 下注阴部 邪不泄越寒湿凝滞 瘀血内停 阴部痰瘀交阻,前庭大腺囊肿,阴肿,.,44,中医辨证论治,肝经湿热 证候特点:阴户一侧肿胀,囊感,可有轻触痛,胸胁胀痛,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略数。 治法:清利肝胆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0g,木通10g,泽泻15g,柴胡10g,车前子10g,生地黄20g,当归9g,栀子10g,甘草6g。,前庭大腺囊肿,.,45,中医辨证论治,寒湿凝滞 证候特点:阴户一侧肿胀,囊感,皮色不变,经久不消,神疲倦怠,食少纳呆,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弱。 治法:温经化湿,活血散结。 方药:阳和汤加减。鹿角胶10g(熔化),熟地黄15g,麻黄6g,白芥子10g,肉桂1.5g(焗服),苍术10g,茯苓15g,莪术10g,皂角刺10g,当归12,灸甘草6g。,前庭大腺囊肿,.,46,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