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十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时期专题闯关检测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8分)1.(2017北京西城期末)1979年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做了法律规定。这说明我国()A.依法治国的理念付诸实践B.形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C.政治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D.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2.(2017北京西城期末)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此规定意在()A.强调宪法的性质与地位B.重申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C.重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总结中国民主建设的经验3.(2016北京海淀期末)下表中关于新中国外交的历史事件与影响对应准确的一组是()选项事件影响A“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制定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消除了万隆会议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C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4.(2016北京西城期末)1979年初,邓小平在访美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次讲话()A.是基于两岸经济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提出的B.有利于中美两国的关系实现正常化C.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正式确立D.体现了“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5.(2017北京海淀期末)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取得的进展是()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直接“三通”建立两岸间对话机制达成“一个中国”共识A. B. C. D.6.(2016北京顺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B.农村土地经营及分配权的变化C.农业合作化向纵深发展D.公社取消及乡镇政府设置的变化7.(2017北京朝阳期中)下列对下图成因的理解不准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B.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革命C.农村乡镇体制取代人民公社D.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8.(2016北京石景山期末)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D.确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9.(2018北京朝阳期中)观察下图,“甲”段进出口贸易的平稳发展主要得益于()A.增强企业活力的改革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C.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D.中国加入WTO带来的发展机遇10.(2018北京西城五校联盟)某班级同学在板报上展示了社会主义外交的重大成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请你按时间顺序为其重新排序()A. B.C. D.11. 1977年,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A.改革开放急需新型人才B.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C.拨乱反正基本完成D.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2.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9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5年重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反映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A.长期“左”倾冒进B.具有时代性C.始终坚持以人为本D.缺乏连续性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016北京海淀五校第三次联考)随着全球化进程发展、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等,历史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扩展。材料中国共产党历届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词汇出现次数统计(单位:次)会议召开时间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法制八大1956.92649600000九大1969.4431000000十大1973.830400000十一大1977.8942300001十二大1982.910021611002十三大1987.105301760143十四大1992.107006101401十五大1997.9000651060摘编自村田忠禧通过对字词使用的计量分析研究中共党史阅读上表,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16分)14.(2016北京西城适练)历史是由人创造的,追寻历史人物的踪迹,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对于经济活动,他认为“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泛指开发山泽资源的人)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1)根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的主要经济观点。(6分)(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思想家洛克与潘恩政府论的大部分内容其实在1680年前后便已写就,为了切合1689年的形势,洛克在出版时又作了一些补充。该书首先对由来已久的各种君主专制主义学说进行了猛烈抨击。1776年1月,潘恩发表了一本名为常识的小册子,他清楚地说出了人们的心声:君主制是一种糟糕的政体,最好不要采用。大不列颠正在用赋税和贸易限制损害美洲的经济。让一个远在三千英里之外的小岛统治整个大陆,这是愚蠢之举。(2)结合所学,比较洛克和潘恩对于国家政体看法的异同点,(6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人出版著作的主要目的。(8分) 材料三科学家钱学森1950年,旅美科学家钱学森开始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旋下,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3)结合所学,分析美国阻挠钱学森返回中国的原因。(6分)概括我国取得“两弹一星”成就的历史意义。(4分) 材料四一位普通的中国青年美国时代周刊在1984年4月30日的杂志封面上刊登了一位普通的中国青年的照片,他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露微笑。图中的英文翻译为:“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4)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谈谈美国总统里根可能会在中国看到什么。(6分) 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A题干中描述了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了对各部门的法律规定,这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的理念,故A项正确。2.A材料中“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体现了宪法的性质和地位,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故排除。3.DA、C两项表述的事件与影响颠倒了,排除。B项表述夸大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该原则并没有消除万隆会议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排除。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的具体表现,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故选D项。4.D根据所学可知,邓小平的讲话体现了“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选D项。材料信息并未体现两岸经济合作,A项错误;此时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项错误;“一国两制”方针正式确立是在20世纪80年代,C项错误。5.B本题可用排除法。发生在1979年;发生在2008年,故排除,B项正确。6.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土地的经营方式从过去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转变为以承包到户为主的责任制,农民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分配方式上改变了过去平均主义的弊端,实行按劳分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7.C20082013年间中国进出口总额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这说明中国与全球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革命进一步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从而促进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农村乡镇体制取代人民公社,属于基层行政体制的改革,与进出口贸易增加没有联系,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加,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8.C依据材料中“开放整个海岸”和“35年来”可知,指的是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故C项为正确答案。9.B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关键词“主要得益于”,甲所处的时间段是在20世纪90年代,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B项正确;A、C两项是在20世纪80年代;D项是在21世纪。10.C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是在2001年,是在1972年,是在1971,是在1991年,故C项为正确答案。11.B“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刚复出就自告奋勇抓教育,故B项正确;A、D两项都发生在1978年;C项发生在1981年。12.B1949年的教育方针服务于当时革命形势及国家建设的需要,1958年的教育方针反映了当时“左”倾错误泛滥的现实,1985年的教育方针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反映了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具有时代性,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答案(示例)阶段和理由:阶段1分;理由3分。第一阶段: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出现了“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第二阶段:196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出现重大失误。“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践踏,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第三阶段:19781991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开始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探索经济体制改革,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第四阶段:19921997年,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时期。邓小平“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解析首先明确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即从1956年开始,然后在结合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说明理由时,抓住时期的特点,明确主要事件即可。14.答案(1)观点:人都有追求财富利益的本性;(2分)农、工、商、虞都是人民的生活来源;(2分)发展经济要顺应自然。(2分) (2)同:反对君主专制。(2分) 异:洛克提倡君主立宪制;(2分)潘恩主张民主共和制。(2分) 目的:洛克为英国光荣革命辩护,(2分)宣传君主立宪制的主张。(2分)潘恩为打破北美人民对英国和英王的幻想,(2分)激励北美人民勇敢地投入独立战争。(2分) (3)原因: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2分)中美两国处于敌对状态,(2分)钱学森具有突出的科学才能。(2分) 意义:打破了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培养出一批科学人才,为后来和平利用原子能和空间技术奠定了基础。(1个角度2分,答出其中2个角度就可得4分) (4)看到:改革开放初期,(2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增加,(2分)中国人心态更加开放包容。(2分)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