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三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19831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三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三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三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三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1.1.汉代王充曾说:“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这一现象A. 导致了王室衰微 B. 促进了六国联合C. 滞缓了国家统一 D. 推动了社会转型【答案】D【解析】材料的大意是,那些贤能之士一到楚国,楚国就强大了;他们离开齐国后,齐国就变得弱小了;当他们一心为赵国效力时,赵国的一切就变得很完善;而当他们不想为魏国出力时,魏国就会元气大伤。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知识分子在各国开展的变法运动,这些活动推动了社会转型。故答案为D项。王室衰微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背景,而不是结果,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各国都想通过变法壮大国力,从而在兼并战争中获得有利的位置,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商鞅变法推动秦国实现统一,排除。2.2.唐初,各种人才选拔考试都由吏部主管,考取后又由吏部授官。开元二十四年(736),贡举权由吏部转入礼部,考选与叙用分署执掌。这一改革有助于A. 选拔素质更高的人才 B. 扩大封建统治的基础C. 平衡考试管理的权限 D. 削弱唐朝宰相的权力【答案】C【解析】唐初的考试授官权力均由吏部掌握,后来的“考选与叙用分署执掌”,通过礼部的分权削弱了吏部的权力,平衡了考试管理的权限。故答案为C项。A项与这一改革无关,排除;科举制本身已经扩大封建统治的基础,这一改革没有带来这方面的变化,排除B项;这一改革没有涉及到宰相权力的变化,排除D项。3.3.唐代长安城坊市格局井然、尊卑秩序呈现鲜明。宋代开封、临安却展现出一种开放式的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相互毗邻。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城市经济不断发展 B. 市民政治地位提高C. 商业地域限制打破 D. 抑商政策出现松动【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唐代实行坊市制,而宋代市的发展打破了这种商业活动空间上的限制,这一变化是由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答案为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中商业活动地点限制被打破的原因也是城市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D项不是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4.4.黄宗羲提出设宰相一人,参知政事若干人,每日与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政。宰相设政事堂,下设若干房,分管天下庶务。“凡事无不得达”。其主要目的A. 分权而治 B. 限制君权 C. 加强皇权 D. 牵制内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政。宰相设政事堂,下设若干房,分管天下庶务”,可以看出黄宗羲主张通过设立宰相来限制君权。故答案为B项。黄宗羲并非主张宰相与皇帝分权而治,排除A项;黄宗羲的主张是限制君权而不是加强皇权,排除C项;材料中的主张没有涉及对内阁的影响,排除D项。5.5.下表为1842-1845年间清政府鸦片战争赔款全部筹款来源。据此可知,当时其中包括少量关税、盐税。无法剔去计算。A. 赔款推动政府财政结构变化 B.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 西方列强加紧控制中国海关 D. 小农经济丧失了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数据来看,关税占接近一半的份额,表明清政府由主要通过对土地的征税变为对进出口商品流通环节的征税,说明由于赔款负担推动了清政府财政结构的变化。故答案为A项。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西方列强对中国海关的控制,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6.6.辛亥革命“未能深入发动和依靠蕴藏在最广大民众中的革命力量,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造成辛亥革命这一局限的直接原因是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B. 帝国主义极力破坏中国革命C. 革命派未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 D. 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爆发前,资产阶级革命派未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的主张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从而未能真正调动起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故答案为C项。A项是根本原因,不是直接原因,排除;B、D项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未能发动起人民群众的原因,均排除。7.7.1937年8月,中国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实行自卫,抵抗暴力”“维护领土主权”。这一声明A.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B. 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C.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 反映了中日间民族矛盾开始上升【答案】C【解析】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的发表,表明国民政府坚定抗战的立场,有利于团结全国民众共同抗日,有利于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故答案为C项。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排除A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在1942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1935年华北事变的爆发表明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排除D项。8.8.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业比重由26.4%提高到48.4%。这主要得益于A.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 计划经济体制的推行C.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D.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答案】B【解析】从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逐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主要得益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推行,故答案为B项。一五计划的完成只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排除A项;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侧重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变,排除C、D项。9.9.在十二铜表法中,既有大量的同态复仇的后果,也有罚金赔偿的后果。十二铜表法之后,作为复仇替代的罚金越来越普遍起来,财产刑变成私犯的主要后果。这一变化A. 是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B. 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C. 削弱了罗马法的阶级性 D. 表明罗马法走向理性【答案】D【解析】同态复仇手段野蛮,是非理性的惩罚犯罪的方式,并且容易过度,一旦过度就会引起冤冤相报,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从材料反映的以罚金替代复仇来看,表明罗马法日益走向理性,故答案为D项。这一变化与平民斗争无关,排除A项;民法大全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排除B项;这一变化与罗马法的阶级性无关,排除C项。10.10.图5是天主教反击新教的漫画作品。表现的是路德和加尔文在反对天主教会活动中相互扭打的情景。一脸仁慈的教皇则力图劝解双方,这则漫画主要反映出A. 教皇和宗教改革家之间的矛盾 B. 不同国家的宗教改革之间的冲突C. 宗教改革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 路德教和加尔文教存在本质区别【答案】A【解析】宗教改革运动宣扬不要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从材料中“是天主教反击新教的漫画作品”和图示信息可以看出,这则漫画主要反映出教皇和宗教改革家之间的矛盾,故答案为A项。漫画是天主教反击新教的作品,因此故意夸大宗教改革之间的冲突,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说法错误,两者不存在本质区别,排除。点睛:本题属于历史漫画题。准确判定主题喻意,是解答历史漫画题的关键。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读懂历史漫画的内涵,清晰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历史信息。(2)深刻领会其通过造型夸张手段和丰富想象力反映出的事件内在本质特征。漫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其寓意深邃、针砭时弊、催人思考而成为近年历史和文科综合试题的取材内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11.11.1917年,实物形式的报酬占苏俄工人工資总额的5%,1918年占48%,1919年占80%,1920年占93%,货币流通在内战后期几乎被取消。据此可知,当时的苏俄正在A.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B. 探索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C. 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 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实物报酬的大幅增长,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期间实行配给制、取消自由贸易的结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故答案为B项。A项在十月革命已经完成,排除;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C项;苏联从一五计划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排除D项。点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排斥商品货币关系,采取单纯的军事行政手段,急于超阶段地直接实行社会主义,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12.12.1988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开始通过公房出售的方式改革原有的公房使用制度。并缩减社会住房开支。随后在1988年开始了把社会住房转让给住房协会的改革。其主要目的是A. 全面放弃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B. 消除贫困现象促进社会公平C. 尽力争取议会中工党的支持 D. 增强英国经济复苏发展活力【答案】D【解析】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在经济上推行“自由市场”政策,大力推行私有化和非国有化的战略,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建立一个更有竞争力的自由的社会,以增强英国经济复苏和发展的活力。故答案为D项。撒切尔夫人的执政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非完全放弃,排除A项;撒切尔夫人的改革适当减少了社会福利,B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点睛: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70年代初出现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而物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严重的“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由于“福利国家”制度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英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13.13.同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表们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因为条约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夷狄) 之以恩惠的羁縻之道。60年代后,英、美等国分头向清政府递交一项声明,对各省执行条约的状况表示不满,并向清政府提出警告。1864年,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对此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与应用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一本万国公法而行。”至20世纪初,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材料二19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本质上说。与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被迫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没有不同之处。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不遗余力地进行修约谈判。1910年,日本向与其有现行条约关系的11个国家发出修约通知。1911年,美国带头与日本签订新条约,随后有关国家也纷盼与日本签订条约,表述放弃关税协定权。经过40余年的努力,日本完成了修约的任务,彻底实现了关税和法权的自主和独立,与西方列强建立起了平等的国家关系。摘编自牛激淑萍近代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述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变化作出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政府对待近代条约的态度。并简析日本能够完成修约任务的原因。【答案】(1)变化:从因对国际法的无知而漠视条约到有意识遵守、利用国际条约再到谋求修改不平等条约评价:清政府对近代条约由漠视、遵守到合理利用,一方面是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反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的见证。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被动融人世界,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对外关系的近代化和中国社会的进步。修约的诉求虽未能改变清政府屈辱外交的状态,但有利于防止不平等条约体系进一步扩展,客观上起到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效果。(2)态度:被迫接受条约;谈判并完成修约。原因:明治维新,日本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明治政府坚定的态度和灵活的外交;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矛盾丛生;列强侵华,给日本修约提供了客观条件。【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日本政府对待近代条约的态度和能够完成修约任务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根据材料中的“中国代表们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1864年,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对此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与应用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至20世纪初,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可以看出经历了从因对国际法的无知而漠视条约到有意识遵守、利用国际条约再到谋求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变化。对这一变化的评价,应当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一方面是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反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的见证,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被动融入世界、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对外关系的近代化和中国社会的进步等方面来回答。(2)日本政府对待近代条约的态度,根据材料中的“19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经过40余年的努力,日本完成了修约的任务”等信息可以得出最初是被迫接受条约,后来开展谈判并完成修约。日本能够完成修约任务的原因,应当联系日本的社会状况,特别是从明治维新带来的影响来回答。14.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现代中国的生活巨变围绕材料,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达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阐述: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也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再加上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等“左”倾错误的影响,粮食短缺,物质匮乏,人们生活困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涌动改革春潮。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人了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巨变,物资充裕,中国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变。(“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论题,如“新中国政策与生活巨变”“现代中国饮食观念的变化”“改革开放与现代中国的生活巨变”等均可,但须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解析】从图示信息来看,图一图二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物资匮乏和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社会现象,当时粮食短缺,生活困难。图三图四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巨变,物资充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因此可以确定论题“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新中国政策与生活巨变”“现代中国饮食观念的变化”“改革开放与现代中国的生活巨变”等等。然后联系史实来说明,需要论述清楚新中国成立后直至改革开放前物资匮乏的原因,也需要论述清楚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原因。要明确写出论题,阐述必须史论结合。点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可以得出两个以上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其道理,考生可以确定一种观点,并对相应观点进行分析说明。解答开放型题,要防止感情用事,即使你确实认为某种观点是最正确,但真正作答时却拿不出太多的证据。因此,选取所要阐述的观点对答好开放题特别重要。从高考得分的角度讲,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与教材观点相近的论点为阐述对象,这样论证起来可以从教材中获取较多的相关历史资料,以说明相应的观点。(2)选择历史材料与理论依据最多的论点为阐述对象,可以看一下哪一种观点可以从材料中获得更多的资料支持。15.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9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取消部分专业经济部门,有的改为經济实体。有的改为行业总会。保留和新建了一些综合经济部门,如组建了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开发银行、国家进出口银行、国税局和地税局等。经过改革,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由原先68个调整为59个,各部门人员精简平均为20%左右。省自治区党政机构由平均76个减为56个,直辖市党政机构由平均101个成为73个,市地县的党政机构人员约减少200万,占原有行改编制的23%。但是相当一些政府机关人员转入事业单位后仍然继续依靠国家财政吃饭,致使吃财政的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周志强、曾云燕新时期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回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93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93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答案】(1)背景: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我国党政机构臃肿;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多。(2)评价:经济机构改革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精简机构和人员有助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但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推动政企分开和保障政府机构精简,改革成效有限。【解析】本题考查1993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对这一改革的简单评价,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1993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背景,应当联系所学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从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我国党政机构臃肿、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多等方面来回答。(2)简评1993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取消部分专业经济部门,有的改为经济实体,有的改为行业总会”“但是相当一些政府机关人员转入事业单位后仍然继续依靠国家财政吃饭,致使吃财政的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等信息概括得出,并联系所学当时社会状况的有关内容来回答。16.16.【历史-选修3: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二战期间,美国战争海报的制作日益精良。有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铁路协会在5年中共设计印刷了29种2406000份战争海报,美国的公司企业所印发的海报数量比整个一战中各国印发的海报总数还要多。美国的海报多见飞机、军舰、坦克。彰显国家的战斗实力,山姆大叔的形象更成为海报上的常客。出现在街头或者电影院宣传栏的战争海报,用积极的视觉元素淡化人们对战争的负面情绪,从对死亡伤残的恐惧转向参与战争,打击不公、赢得荣誉的思维。在宣传海报(为解放而战)中,二战美军迈步前进,目光注视的是独立战争期间的大陆军。这幅图显示出美国人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为独立自由而战。这不仅让美国军队找到了战争的目标,更为饱受法西斯蹂躏的各国人民感到欢欣鼓舞。摘编自美国:二战海报(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二战海报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二战海报的积极作用。【答案】(1)特点:制作精良;印刷种类多、数量大;覆盖面广;公司企业是印发海报的主要力量;积极宣传美国正面形象。 (2)作用:宣传了美军的战斗力和美国形象;淡化了民众对战争的负面情绪;鼓舞了美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解析】本题考查美国二战海报的特点和积极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美国二战海报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二战期间,美国战争海报的制作日益精良”“美国的公司企业所印发的海报数量比整个一战中各国印发的海报总数还要多”“美国的海报多见飞机、军舰、坦克,彰显国家的战斗实力”“这幅图显示出美国人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为独立自由而战”等信息概括得出如制作精良、印刷种类多数量大、覆盖面广、公司企业是印发海报的主要力量和积极宣传美国正面形象等特点。(2)美国二战海报的积极作用,根据“用积极的视觉元素淡化人们对战争的负面情绪,从对死亡伤残的恐惧转向参与战争,打击不公、赢得荣誉的思维”“这幅图显示出美国人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为独立自由而战”“这不仅让美国军队找到了战争的目标,更为饱受法西斯蹂躏的各国人民感到欢欣鼓舞”等信息可以概括得出宣传了美军的战斗力和美国形象、淡化了民众对战争的负面情绪和鼓舞了美国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等作用。点睛:本大题的两小题基本上属于概括类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17.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张载(1020年-1077年),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青年时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职。后辞归。讲学关中、故其学派称为“关学”。张载认为,宇宙的本源是气。气聚则有影而见形成万物。气散财无形可见化为大虚。在认识论方面,他提出“見闻之知”与“德性之知”的区别,见闻之知是感觉经验得来的。德性之知是由修养获得的精神境界,进入这种境界的人就能“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他主张温和的社会变革。“富者不失其富”,“贫者不失其贫”,实行井田制。实现均贫。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王夫之说“张子之学,上乘孔孟之至,下教来兹之失。如皎日丽天,无幽不烛,圣人复起,未有能易焉者也”。冯从吾说张载“穷神化,一天人,立大本。斥异学。”开创关学。力辟佛老。将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摘编自张杰关学宗师张载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载“关学”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张载“关学”思想。【答案】(1)背景:佛教和道教对儒学的冲击;北宋王朝面临严重的危机;关中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隋唐以来“三教合一”趋势的加强;唐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发展。(2)评价:在宇宙论、认识论、改革论等方面达到了中国思想史上空前的高度,对中国哲学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上乘孔孟,开创关学,丰富和发展了儒学思想;“横渠四句”激励后人;实行井田制的主张,体现了其政治思想落后。【解析】本题考查张载“关学”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对张载思想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张载“关学”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应当联系所学,从北宋理学产生的背景,如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北宋王朝的严重危机,关中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隋唐以来“三教合一”趋势的加强和唐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发展等方面来回答。(2)对张载“关学”思想的简要评价,可以根据材料反映的张载在宇宙论、认识论和改革论方面的主张,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后世的影响,“上乘孔孟之至,下教来兹之失”的评价等方面来评价其积极影响;从张载主张实行井田制来看,也体现了其政治思想的落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