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2017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19183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大兴区2017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京市大兴区2017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京市大兴区2017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大兴区2017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1. 如图,根据所学,判断下列言论出自处的是A. 利禄官爵专出于兵,无有异施也B.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C.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D.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答案】A【解析】从图片信息可知,是陕西省,古代为秦,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实行按军功授爵,故A正确;“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这是孝文帝改革内容,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B错误;“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是宋太祖吸取唐朝灭亡的教训,削弱地方势力,宋都城在开封,C错误;“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指清朝统一台湾,D错误。【名师点睛】由图看出处是现在的陕西,古代的秦,找出秦地发生的选项对应的历史事件即可。2. 柳宗元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针对皇帝制度,二人作出完全相反的评论。以下解释合理的是柳宗元的说法是为帝制辩护,肯定帝制存在的合理性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明废相后皇帝专权的史实二人所批判的帝制因时代不同,而有不同的实质内涵二说恰好相反,所以两种说法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A. B. C. D. 【答案】D【解析】“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体现出肯定帝制存在的合理性,故正确;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体现出明废相后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史实, 正确;柳宗元肯定了封建官僚制度取代贵族政治的合理性,黄宗羲批评皇帝“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反对君主专制,都体现出“一己之私”的君主专制的实质内涵,错误;柳宗元指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柳宗元肯定了封建官僚制度取代贵族政治的合理性,但“天下之公”是不符合史实的,正确;故选D. 。3. 史学界认为,宋明理学家“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这反映出理学具有的突出特点是A.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 融合了佛道的合理成分C.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求 D. 注重道德教化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根据“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表明理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A正确;B、C、D材料无法体现。【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即可。4. 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A. 专制制度日益衰落 B. 社会风气渐趋败坏C. 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 社会主流思想改变.【答案】C【解析】A材料无法体现;B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反映了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出现反映商人活动以及反对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说明市民价值观念变化,故C正确;明朝社会主流思想仍为儒家思想,D错误。5. 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1840年之后,晚于国际人口迁移(1500年前后),原因有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时间较晚鸦片战争后中国海外留学生人数增多中英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建立在农业社会基础上的伦理观的影响A. B. C. D. 【答案】B【解析】“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1840年之后,晚于国际人口迁移(1500年前后)”,说明中国是在近代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受外来侵略影响很大,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海外留学生人数增多,中英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促进中国海外移民,建立在农业社会基础上的安土重迁思想的影响,使得1840年中国海外移民较少,故正确,故选B;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较晚,主要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影响,表述错误,排除。6.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译了地学浅训;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马君武翻译了卢梭民约论。这一变化A. 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不断发展 B. 说明中国人找到了强国之路C. 表明对传统文化认识走向理性 D. 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救亡图存一直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材料的主旨也是强调救亡图存,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不仅仅反映中体西用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近代的中国人并没有找到强国之路,选项B错在自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均是强调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对传统文化认识仍然存在偏见而并未走向理性,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7. 1912年,清廷倾覆,民国初创,临时政府随即发布“改历改元通电”,使用公历代替中国传统历法,增添国庆、元旦等新节日,用中华民国纪元。其原因是“反清复明”,与清王朝彻底决裂追求世界大同,与国际接轨破旧立新,铲除专制思想束缚呼应民心,彰显民族诉求A. B. C. D. 【答案】C8. 1942年1月,美国与中国签订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美国几乎放弃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取得的所有特权,随后英国等其他的国家纷纷跟进,与中国签订了类似条约。这些条约A.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结束 B. 符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需要C. 意味着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被清除 D.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B【解析】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美国、英国等其他的国家纷纷放弃在华特权,有利于中国、美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团结抗击日本法西斯,符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需要,故B正确;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结束,A错误;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被清除,C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名师点睛】知道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美国、英国等其他的国家纷纷放弃在华特权,符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需要。.9. 1964年l月27日,中法两国发表建交公报,西方媒体称之为“外交核爆”。这一事件A. 打破了美苏两国的核垄断 B. 冲击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C. 促进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D. 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答案】B【解析】“1964年l月27日,中法两国发表建交公报”,法国早于美国同中国建交,体现出法国摆脱美国控制、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冲击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法建交,A与材料无关;材料与“西欧一体化的进程”无关,排除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后,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D不符合史实。10. 下图为17世纪英格兰精英人士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图。从此图可以看出A. 精英人士逐渐放弃宗教信仰 B. 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C. 进化论瓦解了宗教神学地位 D. 科学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答案】D【解析】材料数据表明精英人士对宗教初始兴趣比例逐步下降,对科学初始兴趣比例逐步上升,说明随着科学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宗教地位下降,故D正确;A明显不符合材料,排除;宗教改革不排斥信仰宗教,无法反映材料数据变化的原因,排除B;19世纪出现进化论思想,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名师点睛】对科学初始兴趣比例逐步上升,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宗教地位下降,对宗教初始兴趣比例逐步下降。11. 在研究罗斯福新政过程中有人提炼出“新政施力的三条主线”,其中“”的内容应是【1】经济基础产业的重新组织和重新推进如:【2】恢复美国在世界市场有利地位的政策如:放弃金本位,提高美国商品国际竞争力【3】寻求新的社会妥协,是新政精华所在如:颁布公平劳动标准法,改善劳资关系A. 通过了专利法,确保发明人正当权利 B. 推行工业国有化,加大政府监管力度C. 颁布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 D.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大企业发展【答案】C【解析】A与材料无关,排除;罗斯福新政没有涉及“推行工业国有化”,B错误;罗斯福新政通过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 重新组织和重新推进农业经济基础产业,故C正确;D与罗斯福新政无关,排除。12. 二战后美国的某项提议标榜称“不是针对哪个国家,也不是针对哪一派信仰原则,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而苏联宣称该提议是“美帝国主义新的冒险”。该提议是指A. 马歇尔计划 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布雷顿森林体系【答案】A【解析】“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判断应是经济领域的援助措施,排除B;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苏联1991年解体,C不符合“苏联宣称该提议是美帝国主义新的冒险”,排除;“苏联宣称该提议是美帝国主义新的冒险”表明美苏对抗较为明显,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1945年二战结束,美苏关系不可能突然恶化,排除D;1947年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上援助西欧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目的,故A正确。13. 人类文明是多元、平等和包容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材料一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被称所著历史(希波战争史),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一部真正的历史著作。写作此书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记载人们纷争的原因。他通过亲身游历和实地调查获得了大量资料。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了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希罗多德的历史常被认为是西方第一部著名的散文作品,其全书语言生动,文笔流畅,词汇丰富,为后代历史文学的范例。.比希罗多德晚出生的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下的中国,还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司马迁通过实地考察和民间采访,弥补了文献的不足,总是征引多种史料进行比较,然后谨慎取舍。司马迁志在“通古今之变”,要把从黄帝到汉武帝时上下数千年的历史作一次整理,从而悟出成败兴坏之“理”。史记的文章,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依据材料一,分析两部史学著作的共同点。材料二名称地点创办方种类徐家汇博物院上海(1868)法国传教士韩伯禄自然科学类(中国近代最早的博物馆)京师同文馆博物馆北京(1876)清政府自然科学类敬业书院博物院烟台(1879)德国人瑞乃尔自然科学类天津考工厂陈列馆天津(1902)周学熙商品类南通博物苑南通(1905).张謇综合类(我国第一个综合性博物馆)京师劝工陈列所北京(1906)农商部商品类国立历史博物馆北京(1912)教育部社会历史类地质陈列馆北京(1916)农商部自然科学类故宫博物院北京(1925)社会历史类(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博物馆发展的特点,结合背景进行分析。材料三仿佛惊蛰之后的万物一样,当被震惊的思想开始复苏并试图寻找新资源的时候,人们会在过去所有的古典中去寻找,让所有的古典重新说话只要是人需要的但是当他们重新说话时,人们会惊讶地发现,它不仅完全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古典,而且也不是人们曾熟悉的一套老生常谈,原来它还有新意。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3)提炼材料三的观点,并根据所学中外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不仅记述了本国的历史,也包括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史学方法都注重实地考察及史料考证,具有求实精神;目的是记载史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文学成就高。(2)特点:创办地点主要位于政治经济较发达地区。最初由外国人创办,后来出现私人和政府相继创办的博物馆。最初以自然科学类为主到后来出现种类多样的博物馆。.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西方国家在获得各种特权的同时,也将博物馆文化传入中国。随着洋务运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兴起自办的自然科学和商品类的博物馆。民国时期,随着西方思想的进一步传入,中国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生活文明化进程的深入,国家创办博物馆,注重文物的保护和文明的传承,博物馆事业得到发展。(3)观点:传统思想的继承与创新示例:19世纪末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创新。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顽固守旧势力的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为减少变法的阻力,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托古改制,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14-17世纪文艺复兴思想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思想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反对神学思想的束缚,他们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思想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这场运动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因而被人们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实际上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解析】(1)根据“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了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下的中国,还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得出:不仅记述了本国的历史,也包括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根据“他通过亲身游历和实地调查获得了大量资料”“司马迁通过实地考察和民间采访,弥补了文献的不足,总是征引多种史料进行比较,然后谨慎取舍”得出:史学方法都注重实地考察及史料考证,具有求实精神;根据“写作此书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记载人们纷争的原因”“司马迁志在通古今之变”得出:目的是记载史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根据“是西方第一部著名的散文作品”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得出:文学成就高。(2)特点:从地点看出,主要位于政治经济较发达地区,从创办方看出,最初由外国人创办,后来出现私人和政府相继创办的博物馆,从种类看出,最初以自然科学类为主到后来出现种类多样的博物馆。分析:根据近代中国的国情、中国学习西方的过程以及博物馆传承和保护文物的作用分析回答。(3)观点:根据“人们会在过去所有的古典中去寻找”“它不仅完全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古典,而且也不是人们曾熟悉的一套老生常谈,原来它还有新意”概括得出观点:传统思想的继承与创新。示例: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4-17世纪文艺复兴思想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思想文化的继承与创新,19世纪末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创新,然后选取其中一例进行分析论证即可。14. 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回答黄炎培如何跳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时,肯定地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从新中国初期制度建设的角度,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交往频繁,国家间竞争激烈,国际关系纷繁复杂,国际形势变幻莫测。护照是现代公民出入国境时的一份普通身份证明证件。古代已出现护照雏形,当时只限于贵族、皇家使节等少数人,他们持有君主开具的身份证明或信物,以表示其特殊的地位和权利。17世纪,英国开始给所有的英国商船船长颁发护照,使他们在国外经商时能受到优遇和保护。1791年法国宪法中,护照被认为是公民的权利之一。1914年英国首次实行本国护照,并规定所有公民出国必须申领护照,这种护照的形式也被他国普遍采用。(2)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护照制度被普遍采用的历史背景。【答案】(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同时也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2)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使统一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护照特权被打破;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英国处于世界霸主地位,其所推行的护照制度被世界普遍接受。【解析】(1)根据“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联系所学知识,建国初期建立的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对政府民主监督的作用,“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政治协商制度的职能不断完善、及作用。【名师点睛】第(1)问,根据“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分析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第(2)问,根据护照制度产生、推广、普遍采用,联系世界市场的建立过程分析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