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 第29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学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19151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 第29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 第29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 第29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9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时空坐标】【认读要领】一大主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技文化发展历程。两条主线: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的演变;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三大重点: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古代科学成就;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考核要求考情播报考查频度必考加试1.百家争鸣(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bcc(20164月,2)考查道家无为而治(201510月,33题第一问)考查儒学的教育观的演变(201610月,3)考查孟子和荀子的政治主张4次2考4次1考2.汉代儒学(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太学的创建(3)科举制的文化影响bbc(201510月,33题第一问)考查太学的性质(201610月,4)考查汉代儒学地位上升(201510月,33第二问)考查科举制的影响4次2考4次1考考点一百家争鸣梳理基础知识一、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人物时代主要思想重要贡献孔子春秋政治方面核心是提出“仁”与“礼”学说,希望统治者推行“德治”,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社会;教育方面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以“六艺”来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编纂方面编著诗书易礼乐春秋统称“六经”,论语是其弟子所编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战国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荀子天人关系上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二、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道家老子春秋哲学上主张“道”是世界的根本;事物具有相反的两面,蕴涵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建立“小国寡民”的社会庄子战国和老子一样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他认为要做到“齐物”,才能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的精神境界,从而逍遥自得法家韩非战国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改革主张墨家墨子战国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以此为核心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三、(加试)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c):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繁盛时期1.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有力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2.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3.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微点拨儒、法、道三者有互补性,在发展中表现出融合趋势。战国时荀子吸收法家和道家思想中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后来中国主流思想的发展也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合理思想,形成了“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的统治模式。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儒家民本意识史料识图解史 (1)图示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周礼。“克己复礼”以为“仁”。图示显示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结合所学简要概括其内在联系。提示:仁是内在自觉的道德要求,礼是外在要求的社会规范;主张“中庸”,通过协调人际关系保持“仁”的常态化。(2)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有君舟民水理念。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政治理想。提示: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政治理想:君主用贤人,行仁政。要点二(加试)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史料如果说道家智谋是中国智谋型文化中最聪明的一页,法家智谋是其中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谋是其中最冷峻的一页,纵横家智谋是其中最无耻的一页,阴阳家智谋是其中最神秘的一页,那么,儒家智谋就是中国智谋型文化中至为深刻的一页,是真正的大智谋。冷成金读史有智慧读史用史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意义。提示: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精练选考题组【例】 史料考查先秦儒家思想共性(2016浙江10月选考)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孟子强调统治者得其民有道,荀子强调平政爱民有利于统治,二者的共同点是强调施政为民,因此B项正确。答案B练1 史料考查对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判断(20164月浙江选考)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解析“无为而无不为”反映了先秦时期道家的思想主张。故选B项。答案B练2 史料考查对法家思想主张的判断(20159月浙江选考调研)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C.墨翟 D.韩非解析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主张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变革思想。故选D项。答案D练3 (加试)考查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意义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和所学知识,可推断当时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项出现在秦朝且对文化发展是一次摧残,C项出现在西汉时期,D项则出现在隋唐时期。故答案为A。答案A考点二汉代儒学梳理基础知识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1.背景(1)汉武帝时期,中国“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2)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2.措施(1)汉武帝初年,儒学之士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2)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一统”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认可。(3)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使儒学地位开始上升。3.影响(1)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和传统文化主流思想。(2)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二、太学的创建(b)1.创建:汉武帝时期,创办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2.影响(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进一步推动儒学的传播与发展。(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3)对政治: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少数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机会。知识链接汉画像石“讲经图”可联系到西汉武帝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讲经图的“经”指儒学经典,包括诗、书、易、礼、春秋。三、(加试)科举制的文化影响(c)1.含义:隋唐时代开始,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以儒学经典为考试内容。2.影响(1)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2)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儒生在地位得以提升的同时,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3)科举制促成了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科举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4)知识分子以仕途辉煌为人生理想,以“治国平天下”为唯一志向,这就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也导致了古代中国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史料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向之,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读史用史 史料中“白衣”指平民,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出现史料现象的推动因素及影响。提示:因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汉武帝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直接促成儒学地位的提高,儒学正统地位逐步确立。要点二太学的建立及(加试)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史料一太学和汉画像石“讲经图”识图解史 “讲经图”中“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属于儒家经典,结合所学指出图示两幅图片之间有何联系?你如何认识?提示:汉武帝正式规定“五经”为太学专用教材,并设立“经学博士”,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史料二以科举为核心的教育制度与精英选拔制度,既是维系社会精英与政治精英相互依存关系的纽带,也是维系社会各阶层对君主、儒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权威效忠的基础。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读史用史 结合所学,试从文化影响角度谈谈你对史料二观点的理解。提示:科举制的实行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在其导向下,中国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和文化观念,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科举制度促进了传统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带动了民间社会崇尚人文、教育等。精练选考题组【例】 再现历史场景考查太学设立与儒学兴起(2016浙江10月选考)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官立学校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解析从材料看太学规模扩大,学生数量增加,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太学主要讲授儒家经典,因此这反映儒学影响扩大,地位上升。答案A练1 史料考查董仲舒思想主张(2017浙江超级全能生3月联考)围绕天人关系和大一统问题,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了诸多论述。提出“天子受命于天”“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主张的是()A.孔子 B.韩非子 C.董仲舒 D.王阳明解析董仲舒发展了儒学,提出了“天人感应”和“大一统”的思想主张。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即可解题。答案C练2 综合考查汉代儒学的兴起(2017湖州高三期末)西汉时期司法审判时,是以儒家思想为断狱的指导思想,要求司法官吏在审判案件的时候,用儒家经典,特别是春秋作为分析案情、认定犯罪的根据。又称“引经断狱”。由此可见()A.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B.西汉时期的司法程序已经相当完善C.春秋是司法审判唯一依据D.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司法审判领域解析根据材料“司法审判时,是以儒家思想为断狱的指导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司法审判的重要依据,渗透到了司法领域,故D项正确。答案D练3 (加试)对科举制文化影响的考查(原创)隋唐时代,古代完备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实行,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其带来的文化影响不包括()A.儒生成为古代文化、政治舞台上的主角B.儒学因此而显荣,并逐步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C.促进古代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的进步D.科举考试能促成广泛而持久的读书风尚解析科举只考四书五经,文人学士醉心功名利禄,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不利于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答案C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7湖州高三期末)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这表明孟子()A.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B.主张良知良能是人的本性C.以儒家伦理道德纲常约束社会D.将儒家思想哲学化体系化解析根据材料“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强调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结合所学,指代孟子的性善论,故B项正确。答案B2.(2017温州九校高三期末联考)冯友兰评论某一学派时说:“中心问题本来是全生避害,躲开人世的危险。谨慎地活着的人,必须柔弱、谦虚、知足。柔弱是保存力量因而成为刚强的方法。”该学派是()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答案C3.(2017温州十校高三联考)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上,“墨家利用,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施行不可以不懂,见有鬼神视之”C.“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D.“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解析“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意为死后在上没有君主,在下没有臣子,反映出死后没有等级界线的淡然思想,是道家庄子的思想,故C项正确。答案C4.(2017台州2月评估)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某次演讲中提到:“在甲骨文所刻画的商代之后,中华文化的第二个重大记忆应该放在哪里呢?他们为中华文化进行了精神奠基,所达到的高度让人叹为观止。”下列思想属于“中华文化的第二个重大记忆”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 B.罢黜百家C.致良知 D.天下为主,君为客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文化的第二个重大记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属于这个时期的只有A项。答案A5.(2017绍兴3月模拟)有人评论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某一学派说:“在秦以后逐渐消失无闻,只是在历代农民暴动时有关的宣传中,或可听到它的嗣音,直到近代方出现复苏之势。”他评论的是()A.黄老之学 B.孔孟儒学C.韩非法学 D.墨翟墨学答案D6.(2017衢丽湖舟四地联考)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要改穿胡服以习骑射,遭到守旧势力的阻拦。他便引用了当时的谚语作为依据:“以书为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下列人物明确提出了与这一谚语相似观点的是()A.孔子 B.孟子C.韩非子 D.庄子答案C7.(20169月台州质量评估)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批评先秦某一思想流派“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司马谈批评的这一流派是()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解析根据材料“一断于法”“严而少恩”等信息可以判断是法家。答案C8.(20169月绍兴适应性考试)易中天先生曾对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的主张进行了总结概括。下表所列主张,按学派(儒、道、墨、法)先后排列正确的是()关注社会构造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关注国家创造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关注人生树立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关注文化建立文化基础:仁爱、正义、自强A. B. C. D.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墨家,是法家,是道家,是儒家。答案D9.(2017衢州质检)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可以为下列哪一思想提供理论保障()A.君主专制 B.天人感应C.大一统 D.君权神授解析因“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可知,君主是上天用来引导人民为善之人,君主的权力是上天的安排,故D项正确。答案D10.(2017台州中学高三统练)“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主张()A.有效地约束君主专制权力B.强化君主专制,实现“君权神授”C.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春秋大一统”D.对君主构成一定的心理或道德压力解析这一主张的主旨是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这会对君主构成一定的心理或道德压力,故D项正确。答案D11.(20168月温州选考模拟)董仲舒认为“礼”的主要原则是“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据此可知董仲舒()A.与孟子的民本思想有相异之处B.认为礼是学习的最高目标C.认为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正君心D.使儒家思想形成一个严密的思想体系解析材料强调“以人随君”“屈民而伸君”,与孟子民本思想不同。答案A12.(2017宁波3月模拟)下面示意图是中国古代某时期出现的学校系统。这一时期是()A.秦朝 B.汉朝C.宋朝 D.明朝解析图示显示该学校系统建立于汉代。答案B13.(2017宁波十校期末联考)从世界历史发展来看,政治权力的发展趋势总是从垄断逐渐走向开放。在中国古代史上,符合这一发展趋势的是()宗法制郡县制梭伦改革太学A. B.C. D.答案D14.(加试题)网易新闻解读栏目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重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为社会底层提供了上升通道,对国家政权正常进行是重要的支持。”这一制度应该是指()A.三公九卿制 B.郡国并行制度C.科举制 D.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解析将“考试”“择优录取”“底层上升通道”等关键词联系,即可知这是对科举制的评价,故选C。答案C15.(加试题)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 B.C. D.解析首先确定“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其次我们可知这个时期儒家思想并没有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其成为正统思想是汉武帝时期。排除。答案C二、非选择题16.(2017台州高三期末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朝后期,中国政治混乱,在战国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但是,在这一时期,文化上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持久的影响。换句话说,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中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另一些人则想在社会之外,找到属于个人的内心平静。材料二孔子是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来阐释他的思想的,所以后世的门徒们可以根据需要解决自己所处时代的问题。实际上,孔子思想的灵活性也使它成为中国历时最久、影响力最强的一种思想。均摘自美杰里本特利和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试图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和“想找到属于个人的内心平静”分别是指什么学派。(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孔子的门徒在汉代是如何解决自己所处时代的问题及其影响。答案(1)“一些人”是指儒家、法家、墨家学派;“另一些人”是指道家学派。(2)西汉董仲舒提出君主授命于天、独尊儒学;影响:结束各学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