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宇宙中的地球一、单选题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1有关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川盆地是太阳能丰富的地区B内蒙古高原太阳能丰富C东部沿海地区太阳能最丰富D东南地区太阳能比西北地区丰富2西藏能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天气晴朗干燥 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地势高,离太阳近A B C D【答案】1B2A【解析】1四川盆地云雾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多,太阳辐射能不丰富,A错误;东部沿海地区多阴雨天气,所以太阳能不丰富,C错误;太阳能分布东南比西北弱,D错误;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能丰富,B正确。故选B。2西藏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并且天气晴朗,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所以成为我国太阳能最多的地区,正确。故选A。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莫霍界面是岩浆发源地 B莫霍界面以上为岩石圈C大洋地壳一定比大陆地壳厚 D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答案】D【解析】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岩浆发源地是上地幔的软流层,A错。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B错。大洋地壳一般比大陆地壳薄,C错。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一般陆壳较厚,洋壳较薄,D对。点睛:地球内部圈层分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岩浆发源地是上地幔的软流层。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不包括软流层。地壳厚度不均,一般陆壳较厚,洋壳较薄。4某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地球上的观察者会发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下列行星能产生“凌日”现象的是( )A金星B火星C木星D海王星【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提示“当某颗行星恰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地球上的观察者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再结合太阳与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顺序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则只有水和金星可能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属于地内行星,所以在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水星、金星凌日现象。故选A。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在未来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5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A太阳耀斑爆发 B太阳爆炸C太阳辐射增强 D太阳辐射减弱6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A短波通讯中断 B两极出现极光C指南针失灵 D地球上人类的生存【答案】5 A 6 D 【解析】5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太阳耀斑爆发,A对,太阳没有爆炸,仍在,B错。太阳辐射不是极光出现的原因,C、D错。6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包括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A包括。两极高纬地区出现极光现象,B包括。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导致指南针失灵,C包括。对地球上人类的生存影响不明显,D不包括。下表为2015年两个不同日期甲、乙两城市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数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日期项目城市10月22日M昼长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正午太阳高度甲11时13分471413时55分7828乙11时30分561613时20分87307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约为()A7 B8C9 D108M日期最可能为()A1月22日 B2月22日C4月22日 D5月22日9天文辐射是指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其到达地球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和昼长。下列选项中,获得天文辐射最少的是()A10月22日的甲城 BM日期的甲城C10月22日的乙城 DM日期的乙城【答案】7 C 8 D 9 A 【解析】7根据同一天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等于两地纬度之差,可计算出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10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甲为4714,乙地为5616,可知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约9,因此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约9,故C正确。810月22日,甲地昼短夜长,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 ;M日甲地昼长夜短,说明M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1月22日和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A、B错误;10月22日距秋分约1个月,太阳直射南半球;4月22日距春分约1个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因此4月22日甲地的昼长等于10月22甲地夜长,为12小时47分,比M日昼长短,因此M日应在4月22日之后,5月22日更加合适,故D正确,C错误。9由表中信息可知,M日两城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均高于10月22日,白昼越长,太阳高度越大,两城获得的太阳天文辐射越多,故B、D错误。甲城与乙城相比,10月22日甲城的白昼时间更短,正午太阳高度更小,因此获得的天文辐射更少,故A正确、C错误。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曲铖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11此图所反映的是A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B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了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牛“磁暴”现象D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答案】10 A 11 B 【解析】10图中太阳黑子相对数多的年份,年轮宽度较大;太阳黑子相对数少的年份,年轮宽度较小,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呈现正相关,A正确。故选A。11读图分析,图中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呈正相关,而植被的生长又与气候密不可分,所以此图间接反映的是太阳黑子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的气候,B正确;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A错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C错误;“极光”只是一种发光现象,对植物生长没影响,D错误。故选B。2016年1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甲图)及太阳直射点纬度变化曲线图(乙图),回答下面小题。甲 乙12当太阳直射点在时,地球将经历的节气是A白露、寒露 B立冬、立秋 C立秋、处暑 D小暑、立夏13读乙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10月6日太阳直射点比较接近点位置B直射点从处移到处,正好是l个恒星年C直射点位于或处时,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D直射点从处移到处期间,我国各地白昼渐长【答案】12C13C【解析】12当太阳直射点在时为夏至,直射点在时为秋分,从夏至到秋分经历的节气是立秋和处暑,C正确。13太阳直射点在时为秋分,9月23日,直射点在时为冬至12月22日,10月6日太阳直射点比较接近点位置;直射点从处移到处,正好是一个回归年;直射点位于或处时,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C正确;直射点从处移到处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我国各地白昼渐短。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轮廓图,图中虚线为晨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此日,图中甲港的日落地方时大约为A6时20分 B5时20分C17时40分 D16时40分15此日,乙岛居民观察到日落时太阳的方位是A东南 B东北 C正北 D西南【答案】14C15D【解析】14根据经纬度及轮廓可知,该地是印度半岛的南部,乙是斯里兰卡,此时虚线是晨线,75E交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说明75E所在的经线为6时,因此,图示80E与晨线的交点位于甲港所在的10N的纬线上,其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20分,即北纬10纬线的昼长11小时20分,日落时间=12+1/2昼长=12+5小时40分= 17时40分。所以甲港日落时间为17时40分。故选C。15由材料分析可知,图中的虚线为晨线,虚线东南为昼,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因此,此时是北半球冬季,初极昼极夜区外,各地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故答案选D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关于图中四地的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角速度:乙丙甲丁B线速度:甲乙丙丁C角速度:乙丙丁甲D线速度:丁丙乙甲17每年的国庆节假日期间(10.1-10.7),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A逐渐加快 B逐渐减慢C先加快后减慢 D先减慢后加快【答案】16 B 17 A 【解析】16地球自转角速度除了南北极点外,各地都相等。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据此结合图示,角速度甲乙丙丁相等,线速度则甲乙丙丁,选B。17每年的国庆节假日期间(10.1-10.7),已经经过了最慢的远日点逐渐接近较快速度的近日点,因此公转速度会逐渐加快,选A。下图为极点俯视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8此时,AA地的白天比B地短 B当B地为5日下午7时,A地是4日上午5时CC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A地 DA、B、C、D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D地19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2321,则会引起的现象是A地轴同公转轨道面斜交的角度变大 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C北极圈范围缩小,南极圈范围增大 D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答案】18 C 19 A 【解析】18读图可知,此时北极点周围出现了极昼,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A地较B地纬度高,故A地的白天比B地长,A选项错误;由于向东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A地的白天比B地长,故当B地为5日下午7时,A地是6日上午5时之前,B选项错误;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直射点与C地纬度差较小,C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A地,C选项正确;自转线速度分布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ABCD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C地,D选项错误。故选C。19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2321,即黄赤交角变小。地轴同公转轨道面斜交的角度与黄赤交角互余,由于黄赤交角变小,故地轴同公转轨道面斜交的角度变大,A正确;黄赤交角的角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范围,黄赤交角变小,则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减小,B错误;极圈纬度与黄赤交角互余,黄赤交角变小,则北极圈范围缩小,南极圈范围也缩小,C错误;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与黄赤交角大小无关,始终等于90不变,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20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地运行位置、气候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段落,创立了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1)按四季的划分,2017年清明节(4月4日)属于季,寒露(10月8日)属于季。(2)某年夏至日(农历五月十四)的月相接近于,当天日、月、地三者位置关系大致是;该日的潮汐现象接近;当天广州(约23N,113E)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度。(3)从小满到小暑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从小暑到立秋期间,上海地区昼夜长短状况是,变化趋势是。【答案】(1)春秋 (2)满月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大潮90(89到90均可) (3)从小满到夏至期间太阳直射点自南向北移动,此后自北向南移动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解析】考查四季划分,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按四季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2017年清明节(4月4日)属于春季,寒露(10月8日)属于秋季。(2)某年夏至日(农历五月十四)的月相接近于满月,当天日、月、地三者位置关系大致是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该日的潮汐现象接近大潮,当天广州(约23N,113E)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90。(3)读图,从小满到小暑期间,跨过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从小满到夏至期间太阳直射点自南向北移动,此后自北向南移动。从小暑到立秋期间,上海地区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变化趋势是昼渐短,夜渐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