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3课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文本助读(含解析).docx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17695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3课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文本助读(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3课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文本助读(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3课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文本助读(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课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千百年前,书生王勃登滕王阁,作一赋而天下知。那滕王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环之桂殿兰宫,临之鹤汀凫渚。恰如东方一颗启明星,冉冉神州大地,进驻人民心中。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勃生今何在?滕王阁外江水流。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生二子,长子名福郊,次子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王勃主张崇尚实用,认为“君子以立言见志。遗雅背训,孟子不为;劝百讽一,扬雄所耻。苟非可以甄明大义,矫正末流,俗化资以兴衰,家国由其轻重,古人未尝留心也”(上吏部裴侍郎启)。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竟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二、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王子安集注。滕王阁遗址在江西省南昌市,濒临赣江,是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王勃在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往交趾省亲,路过洪州,赴都督阎某九月九日(重阳节)在滕王阁安排的宴会,在会上赋诗,并写下这篇序。据唐摭言(卷五)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也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瞿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滕王阁序是一篇很有名的骈文。韩愈在他的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又说:“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以书命愈记之,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可见古文家韩愈对该文也是十分推崇的。(三王所为序、赋、记,指王勃的序、王绪的赋、王仲舒的修阁记。太原王公,即王仲舒,他任江西观察使时重修滕王阁。)三、文体知识1.序言序言是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序,也叫做“叙”,或称为“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旨意、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内容的文章,也包括对作家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明。古代多列于书末,称“跋”,也叫做“后序”。二者体例略同,因此合称序跋文。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给自己的书写的序言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骈文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或“骈俪文”的名称,出现颇晚。清代李兆洛骈体文钞序说:“自秦迄隋,其体递变,而文无异名;自唐以来,始有古文之目,而目六朝之文为骈俪,而为其学者,亦自以为与古文殊路。”六朝骈文的句式多以四、六字句为主,但常常夹有杂言。从唐代开始,骈文的句式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文白对照指太湖的支流松江、娄江、东江。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蛮荆:指楚地(现在湖北、湖南一带),这是沿用古当时陈蕃为豫章太守,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穉设置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穉来访时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彭泽令,喜欢饮酒。邺:(今河北临漳)是曹魏兴起的地方。曹植曾在这里作过公宴诗,诗中有“朱华冒绿池”的遇,后因武帝求贤被举荐,但已九十多岁,不能为官任事了。李广:西汉名将。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终身未能封侯。贾谊:汉文帝时青年的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听信大臣之言,贬他为长沙王太傅。梁鸿:东汉人,曾作五噫歌身份卑微。请缨:指投军报国。终军:汉代名将。弱冠:指二十岁的男子。投笔:投笔从军。这里用班超投笔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h):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与“簪”都指代官职。奉晨昏:古代侍奉父母的礼节。孟氏之芳邻:借孟母为寻好邻居三次搬家的故事,来指赴宴的嘉宾。他日:来日。趋庭:指接受父教。叨(to):谦词,惭愧地承受。鲤对:接受父亲的教诲。鲤,孔子的儿子孔鲤。捧袂:举起双袖,向长者表示恭敬。袂,衣袖。帝读了司马相如大人赋后,赞道:“飘飘有凌云之气。”钟期:春秋时的钟子期,最会欣赏琴音。大音乐家俞伯牙鼓琴,意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江河。”这里王勃把主人阎公比作知音的钟子期,自比为“奏流水”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的“四美”在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览洪州美景,消心中郁结, 这似乎是25岁的王勃来到这片毓秀之地的一种心态。本文试以“四美”之形解读其由景、情、理表现出的多重内涵之神。一、绘美景,展盛世。夏雨消逝,潭潭秋水清澈见底,山间的暮霭在煦暖的秋阳中泛着紫晕;层林尽碧,鹤鸟徜徉,高阁临江,画栋雕梁,更有那落霞孤鹜和渔舟雁阵的旷寥和微凉,这是才子王勃给我们描绘的清秋九月的洪州丽景。然而绘美景似乎不是作者本意, 他款步登阁,凭窗远眺,一派物阜民丰的世态胜景在王勃简洁的笔下被渲染得那么雍容气派。在这山清水美的灵秀之地,人民安居乐业,尽享“钟鸣鼎食”的富贵人生。以景美写民乐,不亚于后世柳永望海潮的“归去凤池夸”,作者对阎公治下的洪州极尽赞美之情。二、赞美宴,生悲慨。“宴”是中国庆功祝祷的重要形式,而此次竣工庆典的“大宴”之所滕王阁乃是群英会的“主会场”。作者笔下的“宴之美”绝不是饱口腹之欲的饕餮大餐,而是另一种美。“宴之美”美在有悠扬的丝竹,如清秋的微风袅袅如缕;美在群聚着俊逸的宾主,既似五柳先生般超凡拔俗,又如陈王子建那样才气卓绝。行文至此,本该“忧思皆忘”,“会须一饮三百杯”,不料作者笔锋陡然一转,弃乐言悲,给喜庆的盛宴带来一阵凄风。这一部分可以说是由事生情,因情说理,理中蕴意。从内容上看,作者此时似乎就是想倾吐自己仕途受挫后内心的抑郁苦闷,进而希望得到在座“嘉宾”“明主”的同情和提携。从结构上看,开始写因宴之美而乐,既而写因己之“穷”而悲这就使文章由对宴会场面的渲染转向对自我情怀的抒写。而顺理成章的是,这种抒写重心的变化自然为后文的高歌穷途之志做了欲扬先抑的铺垫。三、歌美志,叹古人。先说“叹古人”。如果说对“悲和兴”的思考是着眼于世事,那么接下来对“顺逆”“穷达”“进退”等的思考就是针对个体的人。作者列举了冯唐、李广、贾谊、梁鸿、孟尝、阮籍等志不得伸的“穷人”,但是他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将其遭际归咎于“世溷浊而嫉贤兮”或统治者的亲佞远贤。那么如何看待人生的幸与不幸?作者认为“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乃人生常态也。这既是对人生通透达观的认知,也彰显着青年王勃博大的胸襟和开阔的视野。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思考,作者接下来才尽情地倾吐了他的“美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短短几句,掷地有声:穷达进退,人生固然。也可以说,“见机知命”和“不坠青云之志”就是王勃着意向宴会的宾主阐发的生命哲学,君子和达人乃是作者自比。四、接美邻,抒胸臆。文章最后,作者依然在抒写自己内心的情怀,但重心已开始转向满座的高朋和盛宴的主角阎公。首先,他把同宴的宾友比作“芳邻”十分恰切,却也隐含着别样的意味。既然是邻居,免不得以后互相往来,彼此看顾,依然隐约透露出希望得到他们提携的愿望。其次,他把阎公比作杨得意和钟子期,那意思是说我以前空有一身本领无从施展,今天在这里遇到您了,终于可以大展宏图了。类文品悟流泪的滕王阁潘碧秀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株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谴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浮沉,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藉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留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栏杆。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彳亍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二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一片阁/躲在云层下/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面对江水恸哭。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人无语,唯有惆怅地醉去。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惆怅。斜阳已成余晖,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读后小悟:1.文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有什么含意?答:_诗词赏析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问题小思:2.颔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答:_点击文本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人生的偶然与必然运用示例人生充满了意外与偶然,在前行的道路上,有时一个意想不到的细节便足以改变人生的轨迹。比如玛蒂尔德因项链的丢失而赔付了十年的青春,又如司马相如因杨得意的进言而被汉武帝召见。但我们更应该看到这偶然的背后所蕴藏的必然。其实人生之路的走向完全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因为你选择了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收获什么样的结果,正如“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正如“多行不义必自毙”,正如“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等等。所以就算没有杨得意的进言,司马相如也无须“抚凌云而自惜”,只要他的文赋写得好。附“文外悦读”问题提示1.选择永远敞开的门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成为坦途,而选择那扇关着的门,可能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遗憾。意在惋惜王勃没能一心为文,去敲了那扇不属于自己的官宦之门,误入官场,触怒龙颜,终至留下落魄溺水而死的遗憾。2.颔联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用“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营造了冷落凄凉的意境,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灵动感。一俯一仰,一高一低,错落有致,紧承首联,营造了冷落凄凉的意境,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