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 寒假训练10 古代诗歌鉴赏.docx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15586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 寒假训练10 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 寒假训练10 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 寒假训练10 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寒假训练10古代诗歌鉴赏一、(重庆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幽州夜饮注唐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注开元初,张说为中书令,因与兵部尚书姚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任幽州都督。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描绘出正值深秋、风雨交加的幽州边城夜晚,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B颔联用反问的手法,写出在高大厅堂里夜饮的作者不能忘记自己已是迟暮之年,表达了作者对年老体衰而仕途坎坷的伤感。C颈联承接颔联,写作者年虽迟暮却仍有老骥伏枥之心,以矫健刚劲的舞剑之姿、慷慨激昂的胡笳之音表明不忘杀敌报国之志。D诗歌语言遒健质朴,遣词用字十分精当,例如“吹”、“动”、“宜”、“重”这些字,看似自然,实际经过认真锤炼,用得恰到好处。2尾联措语婉曲,意在言外,请简要说明。(6分)二、(安徽安庆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临 江 仙陈克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注陈克:浙江临海人,北宋末南宋初词人。作者作此词时侨居建康(今江苏南京),此时距离北宋灭亡已经有八年时间。江城:指建康。齑(j)盐:原意是指切碎的腌菜,此处专指最低限度的生活物资。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起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表达了词人对侵略者的谴责和对造成此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具有统领全词的作用。B词的下片,“送老”一词,上承“岁华销尽”“疏髯”“衰涕”,下启“吴兴”“别愁”“孤影”,是贯通上下词意的关键词。C“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诗人的落魄形象,也点出“客心惊”的缘由。D这首词抒发了作者面对金人入侵、国家危亡的愤慨之情,和矢志报国、恢复中原的忠贞之情。2结尾两句“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三、(湖北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注白朴,元代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字太素,号兰谷。幼年时蒙古军攻占东京(今开封),父母离散,曾由元好问照料。蒙古灭金后,终生不仕。作杂剧16种,今存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三种。忘机友:淡泊宁静,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机友”。古代诗人认为鸥鹭才没有“机心”,愿与鸥鹭为友。1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支曲子的一、二两句,对仗工丽。作者选取“黄”“白”“绿”“红”四种颜色渲染景物,色彩明艳,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B“点秋江白鹭沙鸥”写景美妙生动。秋江浩淼,江面上白鹭沙鸥自在飞翔,点面结合,动静相宜,展现出一幅生动的鸥鹭秋江图。C作者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渔夫”“傲杀人间万户侯”,其中的“傲”字表明了作者鄙弃官场,淡泊宁静的高洁志趣。D这首小令辞藻华丽,风格雄浑豪放,鲜明表达了备受压抑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生活理想。2本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一、(山东泰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题京口多景楼刘过注壮观东南二百州,景于多处却多愁。江流千古英雄泪,山掩诸公富贵羞。北府只今唯有酒,中原在望莫登楼。西风战舰成何事,只送年年使客舟。注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观”字统领全篇内容,下句“愁”字总摄全诗情感主旨。B颔联使用对比手法怒斥苟安者的富贵偷生,抒发诗人的无比愤慨之情。C颈联“莫”字表现出诗人面对时局借饮酒逃避现实,求得心灵解脱的无奈。D本诗缘景生情,感事抒怀,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语意警策拔俗。2本诗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内容上有多处吻合,请指出来并简要分析。(6分)二、(云南沾益育能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自题白居易老宜官冷静,贫赖俸优饶。热月无堆案,寒天不趁朝。傍看应寂寞,自觉甚逍遥。徒对盈尊酒,兼无愁可销。注这首诗是诗人被贬谪江州司马时所作。趁朝:上朝,这里指到庭办公。傍看:在别人看来。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老”字表明诗人做官时间很长,经受挫折之多,官场处事老道,心理已经成熟。B颔联描写诗人在江州司马任上,一年四季文案不多,还可以不用到庭办公,生活自由。C颈联通过“傍看”与“自觉”对比,突出了诗人不觉寂寞,自觉逍遥自在的生活情趣。D尾联表明,诗人本欲用酒来排解心中忧愁,却恍然发现,喝酒反而加重空虚寂寥之感。2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三、(福建上杭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白帝 杜甫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白帝:即白帝城。归马:从事耕种的马。诛求:强制征收、剥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B颔联对仗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C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2诗歌的第三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什么手法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四、(云南会泽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送江水曹注还远馆谢朓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注水曹:官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分别从高、远两个方面描写了送别的场景:荒郊野途,高馆孤峙,清流映带,长路迢递,荒凉凄清的景物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情感。B“清川带长陌”的“带”字使用尤为传神,潺湲的清流仿佛将眼前的道路带向了遥远的地方,在离人的心上更增添了一层渺远迷茫的情思。C三、四句用“望归”透露出江水曹的游宦生涯,此行所去,只是远馆,而非故乡,故而客中作客,无慰“怀旧望归”之情,反更增羁旅情怀。D五、六句展现出一片明丽的景色,池塘春草、花树相间,红白掩映,风光令人陶醉,面对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诗人心情也因之而倍加愉悦。2诗歌流露出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五、(湖北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残月疏桐、夜深人静,开篇营造了凄清的气氛,为“幽人”的出现做了铺垫。B“谁见”两句以反问作了否定:“幽人”的徘徊和“孤鸿”的飘飞,无人可见。C“幽人”与“孤鸿”,其类虽异,其心则同:满腹幽恨,无人理解。D这首词上阕言“幽人”,下阙言“孤鸿”,说鸿即是说人,语带双关,极为高妙。2简要分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的意蕴。(6分)六、(河北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浣溪沙和无咎韵陆游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注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字无咎)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七、(安徽蚌埠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叶梦得注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B从“独在”二字来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C“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D“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八、(山东梁山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水仙子夜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注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注唐书马周传记,唐人马周未发迹之前,客居新丰,遭店主人冷遇。1以下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目是“夜雨”,而全诗无雨字,以雨打芭蕉叙出气候,雨点清晰而杂乱,与旅人的情绪自然和谐地共鸣起来,创造了无限凄凉的环境。B此曲采用了侧面描写、叠词、用典等手法,尤其是叠字的运用,如“一声”“一点”“三更”“十”“二”等,给人以回环复沓、一咏三叹之感。C秋雨之夜,作者窗前下棋,看着连绵不断的雨点落在芭蕉叶上,点点秋雨唤起了作者无法断绝的缕缕愁苦,从而深化了曲子的意境。D“落灯花,棋未收”与宋代诗人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诗意相同,都表达出了诗人的孤苦之情。2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歌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寒假训练10古代诗歌鉴赏一、【答案】1C2表面上:感激朝廷将自己派往边城的恩遇。实际上:对朝廷满腹牢骚,是饱含痛苦怨愤的深沉感慨。【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颈联以慷慨激昂的胡笳之音表明不忘杀敌报国之志”错误,从诗中来看,“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前一句写矫健刚劲的舞剑之姿,但后一句说吹奏起胡笳时,那呜呜的声音,使席间短暂的欢乐顿然消失,而充溢着一片悲凉的情调,诗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故“慷慨激昂的胡笳之音”一说错误,且胡笳的声音也不能表明杀敌报国之志。故选C项。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的真正意思。“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尾联意思是“如果我不做这边城的将领,怎么知道皇上对我恩遇之深呢”,这十个字铿锵有声,似乎将愁苦一扫而光,转而感激皇上派遣的深恩,以在边城作将为乐、为荣,表面看来诗人非常感激朝廷将自己派到边城的恩遇。但结合前面三联来看,实际上这最后一联完全是由上面逼出来的愤激之语,他将对朝廷的满腹牢骚,隐藏在这看似感激而实含怨愤的十字之中,像河水决堤似地喷涌而出,表现了思想上的强烈愤慨和深沉的痛苦,寄寓着诗人悲愤的感慨,它与首联的悲苦的边塞荒寒之景,恰成对照,相得益彰。全诗以景起,以情结,首尾照应,耐人回味。二、【答案】1D2想象丰富,意蕴深沉。作者想象与故人分别之后,故人的孤独愁苦情态,并以此反衬自己的孤苦处境。以景结情,形象含蓄。以雨天深夜之中,小窗前残灯映照下的“故人”形象收束,创造出迷离恍惚的气氛,含“有余不尽”之妙。结句寄托了词人难言的苦衷,抒发了离别的哀愁,亡国的悲痛,无力回天的悲凉。【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矢志报国、恢复中原的忠贞之情”错误,从词中来看,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面对国家的危亡痛心疾首,而又力不从心、无可奈何的悲凉情绪,同时又抒发了对友人的眷恋。故选D项。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尾两句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题干只给出了鉴赏的对象,但没有明确鉴赏的角度,故考生可以先把握结尾两句的意思,然后从各个角度分析。“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意思是“到那时啊,友人只有独自面对深夜的凄雨,屋子的小窗上,灯火映着孤单的身影”,这是作者与故人分别之后,对故人孤独愁苦情态的想象。考生可以从想象的角度分析。深夜的细雨、窗灯、孤影、别愁,共同构成一幅凄迷伤感的别后思念图。考生可以从以景结情的角度分析。作者不写自己别后如何思念故人,却反过来想象故人如何思念自己。他想象故人深夜独对灯影,孑然一身,实际上对应的是自己的孤独寂寞。除此之外,这两句承上“故人相望若为情”,是悬想别后故人孤愁情状。词人借用苏轼诗的意象,以“别愁”“孤影”表之,见故人于今独处无侣之苦,也反衬出自己的孤苦处境。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将词一开始抛出的对国家兴亡的忧虑,收结到深夜孤灯下的身影中,多少慨叹都蕴涵于其中。正因为不言,反而有了言不尽的深意。三、【答案】1D2诗歌描写了一个生活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鄙弃功名富贵,过着像鸥鹭那样自由自在生活的渔夫形象。诗歌通过“渔夫”这一形象的塑造,寄寓了作者淡泊宁静,厌弃功名,鄙弃官场,流连山水,追求自由的品格志趣。【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辞藻华丽,风格雄浑豪放”错误,这首小令语言清新明丽,风格俊逸。故选D。2此题考查分析诗中的形象和情感的能力。分析形象特征注意从人物的言行、生存的环境,他人的评价等角度切入,情感注意抓住形象的特征,找到形象中诗人给予的情感,还要结合诗歌的注释等。此题曲中前两句写优雅的环境,三四句写作者与渔夫的交往,最后两句写渔夫的生活状态。通过这些内容分析远离尘嚣的环境中,鄙弃功名富贵,过着像鸥鹭那样自由自在生活的渔夫形象;有这些形象特征再结合“幼年时蒙古军攻占东京,父母离散,曾由元好问照料。蒙古灭金后,终生不仕”等内容分析表达的淡泊宁静,厌弃功名,鄙弃官场,流连山水,追求自由的品格志趣。一、【答案】1C2时代背景相同,都是仁人志士登高远望中原大地,油然而生的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兴亡之叹。情感主旨相同,都抒发了登高望远痛失国土的家国之痛以及对当政者苟且偏安的愤慨与批判。都有从历史指向现实的深情关切以及对恢复中原、收复失地的渴望。都有对富贵当权者苟且偷安,人或物不得其用的悲叹。【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诗人面对时局借饮酒逃避现实”理解错误。颈联中“北府只今唯有酒”指军队不思进取与恢复,饮酒为乐,麻木不仁的时局现状。故选C。2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是“本诗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内容上有多处吻合,请指出来并简要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从内容上比较两首诗,解答此题首先读懂两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还应当做到知人论世,结合全部诗句以及诗后注释中作者的生平考虑,然后从时代背景、情感、主旨等几方面去比较,刘诗是诗人登临多景楼远望中原大地,油然而生的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兴亡之叹,首联上句“观”字统领全篇内容,北宋全境号称四百州,到南宋仅剩东南半壁江山“二百州”,诗人见此景而生“愁”,颔联“英雄泪”,“诸公富贵羞”写出了对富贵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怒斥,人或物不得其用的悲叹。颈联“北府只今唯有酒”写出了军队不思进取与恢复,饮酒为乐,麻木不仁的时局现状。尾联写了诗人目睹对敌作战的战船,徒然成为求和纳币使船,感慨万千。辛词也是词人登高眺望,怀古忆昔,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所以两者时代背景相同,都是仁人志士登高远望中原大地,油然而生的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兴亡之叹,诗词中都有对现实的深情关切以及对恢复中原、收复失地的渴望,有对当政者苟且偏安的愤慨与批判,所以在情感主旨上也相同。二、【答案】1A2从容淡定。他认为人老了做官应当从容淡定,不必锋芒直露。自我安慰。他认为,自己虽然被贬僻地江州,但依赖俸禄,日子可以过得殷实;文案不多,可以享受清闲逍遥的生活。心潜忧愁。尽管诗人已经进入淡定境界,但并不是没有愁思,名曰“兼无愁可销”,实则忧愁满满,只是努力压抑而已。【解析】1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和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A项,“老字表明诗人做官时间很长”不正确,首联中的“老”字只是表明诗人已是老年;“官场处事老道”无中生有,诗句中没有这个意思。首联“老宜官冷静,贫赖俸优饶”意思是自己已经老了,做官应冷静,虽然贫穷,但依赖俸禄还过着优裕的生活。故选A项。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本诗的抒情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首句写自己年老了,做官就应冷静,表现出从容淡定的特点。第二句写自己虽然贫穷,但依赖俸禄还可以过得很殷实,颔联写天气炎热的时候没有堆积的文案,天气寒冷的时候不用上朝,可以享受清新逍遥的生活,联系写作背景,可知表达出诗人的自我安慰之意。五、六句写在别人看来诗人是寂寞的,可实际上诗人自己感觉逍遥自在,尾联写诗人对着斟满的酒杯,感觉无愁可销,由注释可知,这首诗是诗人被贬谪江州司马时所作的,因此诗人并不是真的没有忧愁,而是压抑着忧愁。三、【答案】1B2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对安宁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对乱世百姓的同情。诗的第三联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戎马”和“归马”对比,以“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对比,揭示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恶果。诗句对比鲜明,感情强烈,富有感染力。【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颔联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错误,首联“雨翻盆”写大雨已至,可见“将至”一说错误;且颔联中“雷霆斗”说明峡江急流的吼声像雷霆在轰击,选项中“沉寂”一说错误。故选B项。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歌的第三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什么手法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局部设题,即“第三联”。“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意思是战马不如归耕的牧马闲逸,战乱使原有千户人家而今只有百家尚存。前一句中提到“戎马”和“归马”,以“不如”将二者进行比较,归马安逸而戎马劳累,这是以归马的安逸来反衬戎马的劳累;后一句中写昔日是千户人家,而现在仅有百家,今昔情景进行对比,而导致“百家存”的罪魁祸首就是战乱,以此揭示出战乱造成的十室九空的恶果,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对百姓的同情。考生围绕这些内容答题即可。四、【答案】1D2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伤感之情)。思归之情。表达了因离别而生的无奈之情。【解析】1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项,“诗人心情也因之而倍加愉悦”的表述不恰当,这里运用的是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达的伤感之情。故选D项。2该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回答此题,可根据诗题和各句内容时行分析。本诗题为“送江水曹还远馆”,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大多抒发惜别之情。诗中首联“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友人即将踏上漫漫长路远赴他乡,“高馆”送别,离愁别绪顿然而生。所见之景,荒凉凄清,渲染出凄凉伤感的氛围。“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流思人”“望归客”抒发了客居异地,思念亲朋,渴望归乡的情感。表达了宦游之人的怀归之情。“日暮”时分,“重城”分别,让人不由发出“何由尽离席”的感慨。表达了因离别而生的无奈之情。五、【答案】1B2这两句词表面写“孤鸿”:被惊醒的“孤鸿”,在寒枝间飞来飞去,也不肯栖息,最后停落在寒冷的沙洲,孤独寂寞。苏轼以“孤鸿”自喻,是说自己宁愿孤独自处也不愿屈从依附,寄托了他清高自许(清高自傲)、不愿随波逐流(不肯依附)的情怀。【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谁见两句以反问作了否定:幽人的徘徊和孤鸿的飘飞,无人可见”错误,“谁见幽人独往来”,意思是“谁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谁见”两句不是反问,而是设问自答,言“鸿”见“人”:“缥缈的孤鸿”见“幽人独往来”。故选B项。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简要分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的意蕴”,考生要先明确这两句写了什么内容,然后结合主旨分析其意蕴。“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意思是“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结合前面“缥缈孤鸿影”来看,这是写孤鸿的表现,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词人在这里要写的不仅仅是“孤鸿”,而是借“孤鸿”来写自己,以“孤鸿”自况,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考生围绕这些内容答题即可。六、【答案】1A2(1)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南宋时镇江为抗金边防前线,吹角声乃军队行动的号令,陆游作为戍守官员,自然对此很是关切。(2)劳于仕宦的疲惫。作者在镇江任职,忙碌的日子很多,而休闲的日子很少。(3)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作者面对离别生出愁绪。【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A项,“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错误。这一句中有“懒”,意思是词人因将与友人分别,心中难过,已不想喝酒,只是唤来友人一起赏景。故选A。2此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查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根据诗歌中的“夕阳吹角”和注释中的“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分析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根据“忙日苦多闲日少”分析劳于仕宦的疲惫;根据“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分析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七、【答案】1D2表现了词人年纪虽大却依然想要收复中原的壮志。“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一句中,“天涯”一词非常鲜明地表现了词人的雄心壮志。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感。词人空有收复中原之志,却无人支持,被迫离职隐居,终究“空惆怅”。抒发了缺乏知音理解的孤寂之情。大好河山,“独”“与谁同赏”,流露出孤独失意之情。鼓励身边的年轻人应胸襟豪迈、胸怀大志。词人激励年轻人应该豪放,“莫学衰翁样”。【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意在突出自己的老态”理解错误,词人奉劝少年“莫学衰翁样”意在激励晚辈们要胸襟豪迈、胸怀大志。故选D项。2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读懂全诗,结合注释,根据具体诗句,抓住主要意象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读懂诗:“缥缈”形容亭既高且小,从远处看,若隐若现,这是紧扣题中“绝顶小亭”来写的。“笑谈”可见其豪放旷达,纵情山水,年老而不衰。可是遥望中原,看到北方的万里山河,纵横乱杂地泛溢着云烟雾浪,又能与谁同赏?“与谁”二句是说找不到同心同德,一起去收复失地的人。词人“笑谈”的豪情一下转向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惆怅。后面两句以“老去情怀”反衬“天涯想”的爱国心切和矢志不渝,表现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整个时局,毕竟不是个人的壮志豪情所能改变的,闲居卞山,自觉回天无力,所以有“空惆怅”之句,又回到了无可奈何、孤独寂寞的境界,不免要表现出某些颓丧情绪。但他又不甘如此,所以结句又劝勉随从小辈应该豪放一点,不要学习衰老之人的模样。审题可知,“与谁同赏”“老去”“天涯想”“空惆怅”“莫学衰翁样”是理解回答这道题的关键。“与谁同赏”写出了知音难觅,“老去”“天涯想”写出了壮志难酬,“空惆怅”是无奈,“莫学衰翁样”又是激励本词篇幅虽小,情感却丰富而深沉。回答本题时,要从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缺乏知音理解的孤寂和鼓励年轻人应胸襟豪迈、胸怀大志等要点着手。八、【答案】1C2“叹”字和尾句“都”字,高度概括了作者要抒发的三种情感:“叹新丰逆旅淹留”,用典,抒发了作者在外漂泊十年的羁旅孤寂愁思。“枕上十年事”,表达滞留北方十多年、穷途潦倒、仕途多艰、功名未成的愁苦。“江南二老忧”,字面意思是自己常年漂泊使父母为自己担忧,但同时也包含着对父母浓浓的思念以及不能尽孝的自责。【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看着连绵不断的雨点落在芭蕉叶上”中的“看着”不当,本诗从听觉入手,给秋以声,给芭蕉以愁,借“雨”写“愁”。由于是夜晚,诗人在屋里,当然也不能看。故选C。2本题考查赏析诗词情感能力。赏析诗歌抒情感,首先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然后再回归诗歌,跟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本题要求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歌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此曲写旅人的离愁别绪。起三句“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首先渲染了伤感的情绪。中间“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点出痛苦根源。“叹新丰逆旅淹留”一句出自汉高祖刘邦的典故,新丰地属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刘邦得天下后,将父亲接到京中,而刘父思乡之情很浓,于是将街道格局改成丰邑的样子,并另建村镇,并迁来丰邑的居民,所以叫新丰。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却受客家冷遇。所以后人多用旅居新丰表达羁旅客愁、备受冷落的情怀。末三句:“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徐再思曾有北上的经历,而且滞留有十年之久,郁郁不得志,华发新生,不得不感慨江南子弟他乡老的落魄和无奈。十年游宦归梦远,让他感到十分惆怅。十年之间经历了多少事,而远在江南的双亲却总在为久客不归的游子担心。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落笔的手法,不写自己如何思念故乡,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烘托出更加浓烈的亲情。所以赏析本曲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可抓住关键的三句“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进行具体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