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391455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和治疗,1,Company Logo,概 念,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脊髓灰质前角细胞的运动神经元部分病人留有永久的肢体瘫痪后遗症,是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埃及出土的木乃伊,美国第32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建立全国小儿麻痹基金会1960年 Albert Sabin 研制OPV,2,xxx,Company Logo,脊灰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直径为20-30nm,内含单股正链的核糖核酸,无包膜,呈小圆球形颗粒状,脊髓灰质炎病毒,VP1-VP4组成病毒蛋白,其中VP1在病毒表面暴露最充分,是引起中和反应的最主要的抗原,根据其抗原性不同,病毒分为、型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国内外引起瘫痪型脊灰的多为I型病毒,3,xxx,Company Logo,脊髓灰质炎病毒,耐受潮湿和寒冷低温下(-70)活力可保存8年在4冰箱可保存数周在水、粪便和牛奶中生存数月能耐受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如70%酒精及5%煤酚皂液耐酸、耐乙醚和氯仿等脂溶剂,不耐热,加热5630min可使之灭活煮沸和紫外线照射可迅速将其杀死对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漂白粉等敏感,可将其杀死,4,xxx,Company Logo,流行病学,人是脊灰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及病毒携带者 脊灰潜伏期的末期和瘫痪前期传染性最大 热退后传染性减少,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发病早期咽部排毒可 经飞沫传播易感性: 人对脊灰普遍易感,主要是隐性感染,麻痹型 患者少,感染后产生持久免疫力,5,xxx,Company Logo,流行病学,脊灰呈全世界分布,温带多见终年散发,以夏秋季为主,可呈小流行或酿成大的流行在疫苗接种率高的地区发病减少,或无发病主要是5岁以下发病3%的感染者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6,xxx,Company Logo,我国1955-56年报道的580例脊灰年龄分布,5岁,7,xxx,Company Logo,脊灰临床表现,8,xxx,Company Logo,瘫痪期表现,脊髓型(最常见)受累肌群:四肢肌群 呼吸肌 颈肌 腹肌 腰背肌 膀胱 肠等表现:单肢或多肢瘫痪(下肢多见,偏瘫少见)不对称性弛缓性麻痹近端重于远端不能竖头 不能坐 腹肌麻痹无感觉障碍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 哭声沙哑无力尿便障碍,9,xxx,Company Logo,瘫痪期表现,脑干或延髓型(2%)受累肌群:颅神经支配的肌肉咽肌、咽腭肌、喉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舌肌、面肌、眼肌及内脏(心脏、肺、肠)等表现:吞咽困难、进食呛咳、发声困难构音困难、颈肩无力、咀嚼障碍、表情肌无力、复视呼吸节律异常、呼吸衰竭肺水肿休克,混合型(19%)脊髓和延髓均受累C3-C5段 膈肌麻痹四肢麻痹呼吸困难 吞咽困难心脏受累,脑型罕见,多见于婴幼儿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痉挛性瘫痪,瘫痪期表现,10,xxx,Company Logo,发病后2年以上瘫痪肌肉仍不能恢复即进入后遗症期:肌肉挛缩各部位畸形可出现膝反张足下垂和足内翻或外翻畸形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后遗症期,11,xxx,Company Logo,脊灰神经系统检查要点,运动检查:神经系统疾病常出现运动障碍,运动检查是一重要项目之一 脊灰患儿重点检查下列各项: 肌力,肌张力,肌萎缩感觉检查:比较困难,需高度配合,重要性略次之反射检查:另一重要项目之一 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12,xxx,Company Logo,肌力分级,5 = 正常肌力 4+ = 抗阻力,但较最大运动稍差 4 = 中等程度运动抵抗阻力 4- = 微弱运动抵抗阻力 3 = 抗重力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2 = 活动,但除去重力 1 = 肌肉颤动 0 = 无收缩,13,xxx,Company Logo,肌张力,是指在安静情况下,肌肉的紧张度,对确定病变的存在和部位有非常重要的提示意义检查时可触肌肉的硬度及作被动运动,体会其肌紧张度,了解其阻力,肌张力减低时 肌肉弛缓松软,被动运动时阻力减退,关节运动的范围增大肌张力增强时 触摸肌肉较坚硬,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大,运动范围减小,14,xxx,Company Logo,反射检查,对感觉刺激引起的不随意运动反应称反射反射的分级:消失、存在但减弱、正常、活跃、亢进反射减弱或不能引出时,应重复,加强法反复多次,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深反射: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桡骨膜反射 下肢:膝反射、踝反射、踝震挛,15,xxx,Company Logo,脊灰实验室检查,脊灰病毒分离,自潜伏期开始到瘫痪后1-2周排毒率最高(69-100%)约70%患儿粪便中带有病毒1-2周,少数患儿带病毒3-8周发病2周内采集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阳性率高,对发病两周之内病后未再服苗的病人,间隔24-48小时采集两份足量的粪便,冷藏(4以下)运送合格实验室,粪便、咽分泌物、脑脊液、脑或脊髓,16,xxx,Company Logo,脊灰实验室检查,病毒抗体检测,但不能区别疫苗株和野毒株,感染10-15天内应用ELISA法,检测出病毒IgM 抗体;尤其从脑脊液标本中,是早期快速特异诊断方法,或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或特异性IgG 抗体滴度比急性期4倍升高,17,xxx,Company Logo,WHO规定:与Sabin株相比VP1区核苷酸变异率15%的脊灰病毒定义为脊灰野病毒,18,xxx,Company Logo,脑脊液检查: 麻痹前期及麻痹的早期CSF可见细胞增高(50-300个),蛋白含量正常(细胞-蛋白分离) 恢复期出现蛋白增高,细胞数正常(蛋白-细胞分离),脊灰实验室检查,肌电图检查: 适用于弛缓性麻痹患者 有助于确定病变部位和 受损程度 并可用于鉴别肌肉病和周围神经病 脊灰患儿肌电图示神经源性受损,19,xxx,Company Logo,脊灰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血常规:5-15X109,中性粒细胞40-80%血沉:1/3可增快心肌酶:可增高心电图血气分析电解质胸片等,20,xxx,Company Logo,诊断原则:流行病史:与确诊脊灰患者接触史临床症状与体征:符合AFP实验室检查:粪便分离随访结果:麻痹60天后仍残留麻痹进行综合分析,脊灰诊断标准,脊灰病例分类:1.脊灰疑似病例2.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2.脊灰排除病例3.脊灰临床符合病例4.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简称VDPV),21,xxx,Company Logo,1.脊灰疑似病例病因不明的任何AFP,包括15岁以下临床初步诊断GBS的病例2.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凡脊灰野病毒检测阳性的AFP病例为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脊灰病例分类,22,xxx,Company Logo,脊灰病例分类,3.脊灰排除病例(1)凡是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且脊灰野病毒检测阴性的AFP病例(2)无标本或不合格标本,且脊灰野病检测阴性,60天随访时无论有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的病例,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上诊断为非脊灰其他疾病的AFP病例,23,xxx,Company Logo,脊灰病例分类,4.脊灰临床符合病例无标本或无合格标本,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和VDPV,无论60天随访时有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不能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5.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简称VDPV)AFP病例粪便标本分离到VDPV(该病毒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全基因序列变异介于1%-15%之间),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不能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24,xxx,Company Logo,脊灰的处理原则,传染病报告所有15岁以下出现AFP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做为AFP病例各级医疗机构和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以最快方式报告到当地辖区疾控机构,隔离进行消化道隔离,隔离期限40天,粪便进行消毒后排放,25,xxx,Company Logo,脊灰的处理原则,治疗急性期治疗(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和治疗并发症)1.首先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心率、血压和意识)2.卧床休息、对症处理 降温、止痛(温湿敷、温水浴、蜡疗、电疗和光疗) 保证出入量、水电解质平衡 降颅压 镇静 吸氧等3.瘫痪肢体处理:保护瘫肢免受外伤和压迫,并置于功能位,26,xxx,Company Logo,脊灰的处理原则,4.吞咽困难者及时给予鼻饲、清除咽部分泌物,预防窒息5.呼吸困难者及时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6.预防感染、肺炎和肺不张7.治疗并发症:泌尿系感染、肺炎、心肌炎等恢复期治疗:一旦麻痹不再进展,立即康复治疗,脊灰预防:OPV和IPV有效预防,27,xxx,Company Logo,总 结,脊灰是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严重者可 致死,部分病人留有永久的肢体瘫痪后遗症,是致残的主要 疾病之一病毒主要侵犯脊髓前角细胞,以AFP为主要表现广大医务工作者处在AFP监测工作的前哨,早期识别AFP病 例,及时报告相关部门,采集合格便标本,做好AFP病例的完 整性和准确性脊灰虽无特效治疗,但可防可控,OPV和IPV可有效预防,28,xxx,Company Logo,谢 谢!,29,xxx,Company Log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