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 寒假训练09 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13191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 寒假训练09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 寒假训练09 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 寒假训练09 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寒假训练09文言文阅读(辽宁盘锦二高2018-2019学年高一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太傅曰:“请入,图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荆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战国策是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B足下,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用“足下”,意为“您”,属称对方的敬辞。C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D太傅,古代官职名,和太师、太保一起,位列“三公”。文中的“太傅”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傅一般认为就是太子的老师。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向太子推荐了荆轲。B太子丹为了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这充分表明他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C田光年纪大了,劝说荆轲为太子出力,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表明忠心。D太子丹听说田光死了,很伤心,双腿跪行,流着眼泪说自己要田光不要泄密的本意是想要和田光商议重大事情,并不是要他去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5分)(2)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5分)一、(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卢渊,性温雅寡欲,敦尚学业,闺门和睦。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迁秘书令、始平王师。以例降爵为伯。是时,高祖将立冯后,方集朝臣议之。高祖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卜。”高祖曰:“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实有未尽。”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及车驾南伐,赵郡王干督关右诸军事,诏加渊使持节、安南将军为副,勒众七万将出子午。寻以萧赜死,停师。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未经三旬,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诏兼侍中。初,渊年十四,尝诣长安。将还,诸相饯送者五十余人,别于渭北。有相者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未几,拜仪曹尚书。高祖考课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服阕,兼太尉长史。寻为徐州京兆王愉兼长史,赐绢百匹。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屡有表闻,朝廷不纳。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滨淮诸戍,由备得全。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咸相扇惑。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景明初,除秘书监。二年卒官,年四十八。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复本爵固安伯,谥曰懿。(选自魏书卢渊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相者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B有相者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C有相者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D有相者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车驾”本指由马驾的车,后也专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B“考课”就是朝廷依照相关法令,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C“服阕”是守丧期满除服。按封建礼制,父母死后子女须穿丧服守孝三年。D“谥”指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等死后,为赞颂其生平事迹而给予的称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渊出身宦门,承袭爵位。他温和文雅,崇尚学业,后继承侯爵位,官职屡有升迁,做了始平王的老师后,按惯例降爵位为伯爵。B卢渊不惧权势,敢于直言。高祖册立冯氏为皇后时征询卢渊意见,卢渊认为是朝廷大事,应择日占卜再定夺,但意见未被接纳。C卢渊方法得当,平叛有功。他处理叛乱坚持诛杀首恶,宽宥其余。在羌人叛乱时和沈陵叛逃时均采取这种方法,成功化解危机。D卢渊深受器重,屡任要职。他先后担任多任要职;高祖考核官员政绩,授予卢渊豫州刺史,因母亲去世的缘故,卢渊坚决推辞。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5分)(2)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5分)二、(河南新乡2018-2019学年高一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八岁能属文,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使魏,魏人授馆宴宾。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收大惭。及侯景寇京师陵父摛先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陵累求复命,终拘留不遣。绍泰六年,除散骑常待。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色。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劾免侍中、中书监。自此朝廷肃然。高宗纂历,封建昌县侯,邑五百户。及朝议北伐,高宗曰:“朕意已决,卿可举元帅。”众议咸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陵独曰:“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于是争论累日不能决。都官尚书裴忌曰:“臣同徐仆射。”陵应声曰:“非但明彻良将,裴忌即良副也。”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遂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七,谥曰章。陵性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太建中,食建昌邑,邑户送米至于水次,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其周给如此,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选自陈书徐陵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侯景寇京师陵父摛先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B及侯景寇京师陵父摛先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C及候景寇京师陵父摛先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D及侯景寇京师陵父摛先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兼,文中表示任官职,与其用法类似的词语还有“领”“除”“拜”也可以表示授予官职。B纂历,文中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C朕,秦以前人们不论尊卑,都可自称“朕”,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D食建昌邑,指依靠建昌封邑租税生活,食色是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陵博学多才,能言善辩。徐陵广涉史籍,有口才他率命出使北魏时,宴席上受到魏收的嘲讽,结果徐陵反过来嘲弄了魏收,让魏收羞愧难当。B徐陵不畏强权,积极谏言,安城王依仗皇帝弟弟的身份,阻塞诉讼,大臣不敢言说,徐陵带领御史台官员对其进行弹劾,罢免了他的待中、中书监等职。C徐陵力排众议,坚持己见。高宗决定北伐,让大臣推荐元帅、朝臣共同签名推举中权将军淳于量,徐陵力排众议,坚持推荐吴明彻。D徐陵举荐有功,受到称赞。徐陵举荐吴明彻与裴忌后,皇帝诏令吴明彻为大都督,裴忌监军事,攻取了数十州。后来高宗摆设酒宴时,举杯称赞徐陵。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5分)(2)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5分)三、(宁夏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阶段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节选自宋史许将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C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D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同情的称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5分)(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5分)四、(重庆铜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杜门不仕者十年,久之,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张舜民在谏垣,荐之,得荆州教授。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李纲之罢,太学生伏阙上书,乞留纲,军民集者数十万,朝廷欲防禁之。吴敏乞用时以靖太学,时得召对,言:“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钦宗曰:“无逾于卿。”遂以时兼国子祭酒。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陛对言:“自古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除兼侍读。连章丐外,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已而告老,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卒年八十三,谥文靖。时在东郡,则交皆天下士,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事时。暨渡江,东南学者推时为程氏正宗。晚居谏省,仅九十日,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凡绍兴初崇尚元祐学术,而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注】南剑:今属福建省。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B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C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D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B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和陈寿的三国志也是国别体。C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徴、羽、变宫、变徴七音,变徴是徴音的变调,声调豪迈激昂。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时用心于经史,他弃官不做,到颍昌拜程颐为师,师生相处很是快乐。B杨时任浏阳、余杭、萧山等地的地方官,都有好的政绩,民众对他始终不忘。C杨时任州县官职从不寻求闻达显贵,各地士大夫都乐意和他交游,称他龟山先生。D杨时对李纲被免引发的太学生伏阙事件的处理方式,获得钦宗皇帝的赞赏。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1)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5分)(2)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5分)寒假训练09文言文阅读【答案】1C 2A 3B 4(1)他看到秦国将要吞并六国,秦军已逼近易水,惟恐灾祸来临,太子丹担心它。(2)希望您马上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根据句意断句。“闻”的宾语不是“骐骥”,这样语意不完整,应是“骥盛壮之时”,应在“时”后断句,排除A项、D项;“已消亡矣”指的是“吾精”,要连在一起,排除B项。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为:我听说好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一天可以飞奔千里。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时候,连劣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太子现在听说的是我壮年的情况,却不知道如今我的精力已经衰竭了。故选C。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战国策是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表述有误,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故选A。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分析有误,据原文可知,太子丹只亲自拜访了鞫武。原文“乃造焉”的主语是“田光”,是田光去拜访太子,后面是田光去见的荆轲,后来荆轲去见的太子,太子并未亲自拜访荆轲。故选B。4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且”,将要;“临”,逼近;“恐”,惟恐、害怕;“至”,到来;“患”,担心;“之”,代词,它。(2)“愿”,希望;“足下”,您;“过”,拜见;“明”,表明。【参考译文】燕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逃回了燕国。他看到秦国将要吞并六国,秦军已逼近易水,惟恐灾祸来临,太子丹担心它。对他的太傅鞫武说:“燕国秦国势不两立,希望太傅帮忙想想办法才好。”太傅说:“请让我好好考虑考虑。”过了一些时候,鞫武说:“燕国有一位田光先生,此人深谋远虑勇敢沉着,您不妨跟他商量商量。”太子丹说:“希望太傅您代为介绍,好吗?”鞫武说:“好吧。”于是鞫武去见田光,说:“太子希望和先生一起商议国家大事。”田光说:“遵命。”于是就去拜见太子。太子跪着迎接田光,倒退着走为他引路,又跪下来替田光拂拭坐席。等田光坐稳,左右人都退下后,太子就离席,向田光请教道:“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能尽量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件事。”田光说:“我听说好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一天可以飞奔千里。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时候,连劣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太子现在听说的是我壮年的情况,却不知道如今我的精力已经衰竭了。虽然这么说,我不敢因此耽误国事。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当这个使命。”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与荆轲结识,可以吗?”田光说:“好的。”说完起身就走了出去。太子把他送到门口,告诫他说:“我告诉您的和先生刚才说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田光低头一笑,说:“好。”田光弯腰曲背地去见荆轲,对他说:“我和您交情很深,燕国没有人不知道。现在太子只听说我壮年时的情况,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比不上当年了。有幸得到他的教导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尽力想想办法。我私下里没把自己当外人,向太子举荐了您,希望您到宫中去拜见太子。”荆轲说:“遵命。”田光又说:“我听说,忠厚老实之人的所作所为,不使人产生怀疑,如今太子却告诫我说:我们所讲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这是太子他怀疑我啊。为人做事让人怀疑,就不是有气节的侠客。”田光这番话的意思是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接着又说道:“希望您马上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说完就自刎而死。荆轲见到太子,告诉他田光已经死了,是为了表明自己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太子拜了两拜,双腿跪行,泪流满面,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我之所以告诫田光先生不要泄密,是想实现重大的计划罢了。现在田先生用死来表明他没有泄密,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一、【答案】1B 2D 3D 4(1)等到朝臣集中商议时,卢渊像以前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深受皇帝宠信,对卢渊非常怨恨,卢渊不把它放在心上。(2)元愉年纪还小,事情不论大小,多由卢渊决断。卢渊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相者(看相的人)”“诸君”“此”“卢郎”“位”“德声”“望”“公辅”“关右(关右地区)”“年(年龄)”“军门”“平生”,虚词“者”“虽”“也”,标志性词“曰”,“此”的意思是“这个”,代指“卢郎”,“此卢郎”的意思是“这个卢渊”,作“不如”的宾语,意思是“不如这卢渊(比不上这个卢渊)”,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公辅”指宰相,“逾”意思是“超过”,“望”指“声望”,“公辅”作“逾”的宾语,“望”作主语,“逾”为谓语,意思是“名望超过宰相”,意思独立,结构完整,前后断开,排除C项。再结合画波浪线句子的大概意思:有个看相的人说:“各位都不如这卢渊,虽然他的官位与实际不符,但德行声誉特别高,名望超过宰相。二十多年后,必当掌控关右地区,希望不要忘了我们。”此次关右之行,看相的已经年过八十,到军门求见,与卢渊叙说一生经历。该句可以断开为:有相者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故选B。2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作答。D项,“为赞颂其生平事迹而给予的称号”说法错误,应该是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不一定是赞颂,谥号有褒也有贬。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因母亲去世的缘故,卢渊坚决推辞”表述错误,原文是“以母老固辞”,是因为母亲年老,而非去世。同时,授予卢渊豫州刺史也与考核官员政绩无关。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及”,等到;“集议”,集中商议;“执”,坚持;“执意”,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有盛宠”,指冯诞深受皇帝宠信;“深”,非常;“恨”,怨恨;“深以为恨”,为“深以(之)为恨”,指对卢渊非常怨恨;“以”,把;“介怀”,放在心上;“不以介怀”,不把它放在心上。(2)中“愉既年少”,元愉年纪还小;“无”,不论,无论;“多决于渊”,状语后置,即“多于渊决”,多由卢渊决断;“以”,凭借;“御物”,指接人待物;“以诚信御物”,凭借诚信接人待物;“和”,指信赖;“甚得东南民和”,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参考译文】卢渊性情温和文雅,清心寡欲,崇尚学业,家庭和睦。他继承了侯爵爵位,官拜主客令,典属国。升为秘书令、始平王的老师。按照惯例降爵位为伯爵。这时,高祖将要册立冯氏为后,将召集朝臣商议这件事。高祖先对卢渊说:“你心里认为这件事怎么样?”卢渊回答说:“这件事自古以来都很慎重,依照我的想法,应该择日卜问。”高祖说:“册立先皇后的侄女,我意已决。”卢渊说:“虽然奉命如此,但是我心中确实有想法。”等到朝臣集中商议时,卢渊像以前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深受皇帝宠信,对卢渊非常怨恨,卢渊不把它放在心上。等到高祖南征的时候,赵郡王元干督管关右各路的军事,下诏封卢渊持节领军,安南将军为副将,统帅士兵七万人准备从子午谷出兵。不久,由于萧赜死了,停止进军。此时泾州的羌人叛乱,攻城掠地,卢渊率六千步兵、骑兵,号称三万,缓缓地进军。不到三十天,叛贼们都逃散了,投降的有数万人,卢渊只将叛贼头目斩首,其余的都不问罪。受诏命兼任侍中。当初,卢渊十四岁时,曾到长安。将要回来时,为他饯行的有五十多人,在渭水北边分别。有个看相的人说:“各位都不如这卢渊,虽然他的官位与实际不符,但德行声誉特别高,名望超过宰相。二十多年后,必当掌控关右地区,希望不要忘了我们。”此次关右之行,看相的已经年过八十,到军门求见,与卢渊叙说一生经历。不久,卢渊被任命为仪曹尚书。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给卢渊降职,凭借王师的身份担任守常侍。不久被授予豫州刺史,卢渊以母亲年纪大了为由坚决推辞。不久卢渊母亲去世,高祖派遣使者到卢宅宣旨慰问。守丧期满,兼任太尉长史。不久又兼任徐州京兆王元愉的长史,皇帝赏赐他一百匹绢。元愉年纪还小,事情不论大小,多由卢渊决断。卢渊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叛乱投敌,卢渊察觉到此事苗头,秘密地命令各处边将,暗中防备这件事。卢渊多次上表报告朝廷,朝廷没有采纳。沈陵果然杀了副将,胁迫宿州豫州的军队叛逃。沿淮一带各边关,由于事先有准备得以保全。沈陵在边关多年,私下结交的范围很广,两州的人心,都被他煽动蛊惑。沈陵的余党,很多被逮捕押送过来,卢渊都加以抚慰赦免,只将罪行归于沈陵一人,由此人心才安定下来。景明初年,授予秘书监。景明二年死于任上,享年四十八岁,追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恢复原来的爵位固安伯,谥号为懿。二、【答案】1D 2B 3B 4(1)徐陵那些贫穷的亲属,徐陵让他们都来领取,数天就领完了,以致徐陵自己家不久也(食用)缺乏、断绝了。(2)每当一篇文章刚写好,有兴趣爱好的人便已传抄背诵,于是他的文章散布华夏外夷,好多人家藏有他的文章。【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蔬食”“布衣”是并列关系,吃粗食穿布衣,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C项。“梁元帝”是“承制于江陵”的主语,不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A项。句意:到侯景侵扰京城时,徐陵的父亲困在国城之中,徐陵得不到家中消息,就吃粗食穿布衣,好像居丧的情形。适逢齐接受魏禅让,梁元帝在江陵即皇帝位,又派使臣到齐。故选A。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错误。应是“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故选B。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安城王依仗皇帝弟弟的身份,阻塞诉讼”错误。原文“直兵鲍僧叡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说的是鲍僧叡阻塞诉讼。故选B。4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亲戚”,亲属(古今异义词);“陵亲戚有贫匮者”(定语后置句);“取”,领取;“之”,代词,指赋税米粮;“寻”,不久;“乏绝”,缺乏、断绝。(2)“文”,文章;“出手”,指诗文写出或传出;“好事者”,有兴趣爱好的人;“遂”,于是;“被”,分散、散开;“其”,代词,他的。【参考译文】徐陵,字孝穆,东海郑县人。徐陵八岁能写文章,长大后,又广泛地涉猎史籍,颇有纵横家的口才。太清二年,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北魏,北魏人安排行馆宴请宾客。这天天气很热,北魏主持宴客的魏收嘲笑徐陵说:“今天的热,是由徐常侍引来的吧。”徐陵当即答道:“从前王肃到这里,替魏制定了礼仪;今天我来访,又使你知道寒暑。”魏收很惭愧。到侯景侵扰京城时,徐陵的父亲困在国城之中,徐陵得不到家中消息,就吃粗食穿布衣,好像居丧的情形。适逢齐接受魏禅让,梁元帝在江陵即皇帝位,又派使臣到齐。徐陵屡次请求齐准许他返梁,始终被拘留不放。绍泰六年,徐陵任散骑常侍。当时安成王陈顼做司空,凭借皇帝弟弟的尊荣,权势压倒朝野。直兵鲍僧叔凭借安成王的权势,阻塞诉讼,大臣没有谁敢议论的。徐陵听说这件事,就写奏章弹劾,让御史台的属官跟着他,带着奏案上朝。世祖见徐陵身着朝服庄重严肃,像不可侵犯的样子,也随之严肃面孔,端正坐姿。徐陵上前宣读奏章,当时安成王陈顼也正侍立殿上,仰望世祖皇帝,脸色骤变,冷汗直冒。徐陵叫殿中御史带安成王下殿去,终于弹劾免了安成王侍中、中书监的职务。从此,朝廷上下为之肃然。高宗陈顼继位,封徐陵建昌县侯,食邑五百户。待到朝中议论北伐,高宗说:“我已经决定伐齐,你们可以推举元帅。”大家都因为中权将军淳于量权位重要,共同签名推举他。唯独徐陵说:“不能这样。吴明彻家住淮左,熟悉那里的风俗,而且将略人才方面也没有超过他的。”于是一连争论几天都决断不下。后来都官尚书裴忌说:“我赞同徐仆射的意见。”徐陵紧接着说:“不只明彻是良将,裴忌也是良副。”这天,皇帝诏令吴明彻为大都督,命裴忌监军事,于是攻取了淮南数十州。高宗于是摆设酒宴,举杯对看徐陵说:“奖赏爱卿知人善任。”徐陵在至德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号为章。徐陵秉性清廉简朴,家资无所积累,所得俸禄与亲族共享。太建年间,领食建昌县,县民送赋税米粮到了水边,徐陵那些贫穷的亲属,徐陵让他们都来领取,数天就领完了,以致徐陵自己家不久也(食用)缺乏、断绝了。他就是这样来周济他人。世祖、高宗时,国家有重要文章,都由徐陵草拟。每当一篇文章刚写好,有兴趣爱好的人便已传抄背诵,于是他的文章散布华夏外夷,好多人家藏有他的文章。三、【答案】1D 2D 3A 4(1)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难道还不行吗?为什么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2)章惇做了宰相,与蔡卞一起大肆搜罗编造罪名,来贬谪元祐时的大臣,上奏要开掘了司马光的坟墓。【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初”是当初的意思,表示时间,排除C项。“不得诉”的主语是“选者”,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A项、B项。句意: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从文章字面意思曲解改动,被选的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故选D。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给予或褒或同情的称号”错误。“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故选D。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项,说“尽灭契丹威风”“坚决予以反击”,言过其实,许将只是从容应对了棘手事态、不辱使命而已;说许将“前往代州”误解文意,许将前往的是契丹,文中的“北境”,指的是契丹,而非宋的北部边疆是代州;说“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不正确,契丹是想通过大兵压境,逼迫宋与契丹划定界渠,从而侵占大宋代州的全部或部分领土;说契丹使者“返回”亦误,文中“归报”的主语,是许将。故选A。4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申饬”,整饬、整顿、告诫;“岂不可”,难道还不行吗;“何以为”,为什么还要呢;“惭”,羞愧;“对”,回答。(2)“为”,做;“同肆”,一起大肆;“罗织”,搜罗编造罪名;“发”,开掘。【参考译文】许将字冲元,是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神宗召他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从文章字面意思曲解改动,被选的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宋方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用来驳斥他们的,就会伤害国家大体。”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道:“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为什么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担任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知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都把他们释放,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才看到监狱空了。”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诽谤官方,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风俗自动改变。征召担任兵部侍郎。上疏说:“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一人一样。”等到对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询问枢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罗织罪名,贬谪元祐时的大臣,上奏要开掘了司马光的墓。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高尚品德的人所做的事。”担任颍昌府知府,又调任到大名府,在大名府六年,多次告老还乡,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去世,年七十五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四、【答案】1B 2C 3A 4(1)杨时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醒来之后,就发现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2)正逢有出使高丽的使者,高丽国主询问龟山先生在哪里,使者回来后把这个情况(高丽国主询问杨时情况的事)向皇上禀报。【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忠”的对象是“朝廷”,排除C项。“他”是其他的意思,修饰“意”,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A项、D项。句意:各位太学生纷纷俯伏于宫阙之前,是忠于朝廷,并没有别的用意,只要选择老成持重而有行谊的人担任将帅,那么这件事就会自然平息。故选B。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声调豪迈激昂”错误,变徴声调悲凉。故选C。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项,“到颍昌拜程颐为师”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分析,杨时当时到颍昌拜的老师是程颢,不是程颐;结合文本内容“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分析可知,拜程颐是在洛地。故选A。4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去”,离开;“既”,已经、以后;“觉”,睡醒;“则”,就;“门外雪深一尺矣”(定语后置句)。(2)“会”,正逢、恰逢,正赶上;“使”,出使;“安在”,在哪里(宾语前置句);“以”,介词,把;“闻”,使动,使之闻,翻译为“告诉”“禀报”即可。【参考译文】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人。幼年时特别聪明,能做文章,稍长大以后,潜心于经典史书。熙宁九年(1076),考中进士。河南人程颢与弟弟程颐讲授孔子、孟子绝学于熙宁、元丰之际,河、洛一带的读书人都集结那里拜他们为师。杨时被选调官职却不赴任,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在颍昌谒见程颢,师生相处很是快乐。到他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时说:“我的道学思想现在向南传播了。”四年以后程颢去世,杨时知道这件事后,就在寝门设灵位哭祭,并又用书信转告他的同学们。到这时,又到洛阳拜见程颐,杨时大概已有四十岁了。有一天去见程颐,程颐偶然闭目休息而坐,杨时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醒来后,就发现门外的雪已深至一尺了。关西张载曾经写作西铭,二程很推崇(称誉)它,杨时怀疑它近于(墨家的)兼爱之论,与他的老师程颐多次辩论,才豁然开朗没有疑问。杨时闭门读书不去做官有十年,很久以后,才历任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知县,都有好的政绩,民众思念他始终不忘。张舜民在谏司,推荐他做了荆州教授一职。杨时安心在州县任职,从没有想到寻求闻达显贵,而他的品德越来越好,声望越来越高,四方各地的士大夫们不远千里都来跟着他学习,称他“龟山先生”。正逢有出使高丽的使者,高丽国主询问龟山先生在哪里,使者回来后把这个情况(高丽国主询问杨时情况的事)向皇上禀报。杨时因此被召任为秘书郎,迁任著作郎。李纲被罢免之后,太学生跪伏于宫廷前上书,请求留任李纲,集合在一起的军民有几十万,朝廷想禁止他们集中。吴敏请求任命用杨时来平息太学生的集结事件,杨时得以被召到朝廷谈论对策,他说:“各位太学生纷纷俯伏在宫阙之前,这是忠于朝廷,并没有其他的用意,只要选择老成持重而有品行、道义的人担任主帅,那么这件事就会自然平息。”钦宗皇帝说:“大臣中没有谁比你说的更有道理。”于是任命杨时兼任国子祭酒。高宗即位,杨时担任工部侍郎。他与陛下论对时说道:“自古圣贤的君王,没有不以致力于圣贤之学为首要任务的。”授命兼任侍读。杨时连续上章请求外任,以龙图阁直学士职提举杭州洞霄宫。不久告老,以本官辞职家居,优游于山林名胜之地,把著书讲学当作自己的主要事务。去世时八十三岁,谥号“文靖”。杨时在东郡,交往的人都是天下的名士,先贤显达之士陈瓘、邹浩都以老师的礼仪事奉杨时。宋室南渡长江以后,东南的学者都推举杨时为程氏的学问正统传人。晚年居任谏省,才九十天,他所论说列举的都切中时弊世道。并且南宋绍兴初年崇尚元祐时期的学术,而朱熹、张栻的学问之所以能够得到程氏的正统之传,它的源委脉络相承都是出于杨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