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4、25讲 巩固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11044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4、25讲 巩固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4、25讲 巩固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4、25讲 巩固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4、25讲巩固练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新中国成立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调整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一五”计划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3探索与失误国家调整经济管理体制41958年下放计划管理权限加剧经济混乱5新中国城市化发展6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7国企改革提高工人积极性8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9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揭开序幕10改革开放不断深化11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市场联系日渐紧密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后,陈云曾说:“现在有些资本家有这样的想法:政府搞重工业,他们搞轻工业,政府搞原料工业,他们搞制造工业,包袱都要你背,他们赚钱。我们当然不能这么办。”为此,人民政府()A.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政策B.强调经济建设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当务之急解析:A根据“资本家”身份表述,可知时间应当限定在三大改造前,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故答案为A项;“强调经济建设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指农、轻、重的比例问题,材料无此信息,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对官僚资本的处理问题,C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1957年毛泽东提出的,故排除D项。2.1956年底,全国已有75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2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其中高级社的户数达1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88%。这种情况表明()A.国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B.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巨大C.改造分散的小农经济成效显著D.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解析:C材料说明农业合作化程度高,国家加强对农业经济的指导,材料不能反映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三大改造后农业合作化程度高而未直接提及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农业集体化程度高有利于改善小农经济分散的状况,故C项正确;材料时间为1956年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故D项错误。3.(2018广东深圳二模)1953年9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城市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指示。凡是工业建设比重较大的城市,要迅速组织力量,抓紧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小城市一般不再扩大基本建设,只进行一些必要维修工作。据此可知当时()A.集中资源建设工业化基础B.限制城市人口的过快膨胀C.优先发展沿海的工业城市D.将工业城市进行重新规划解析:A工业建设比重较大的城市抓紧规划设计工作、中小城市不再扩建,结合材料时间1953年可知,当时是在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建设工业化的基础,故A项符合题意,正确;B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不只涉及沿海的工业城市,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有提及要将工业城市进行重新规划,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4.(2018河北唐山一模)根据下表内容判断,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召开时间会议类型主要议题和会议成果1961.3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人民公社体制问题;公社规模必须划小1961.8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重点是工业问题,其次是粮食问题;会议通过工业七十条,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1961.10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专门讨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问题A.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B.人民公社化造成了严重后果C.中央着手调整经济管理体制D.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解析:C从时间上看,这一时期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从材料中的“公社规模必须划小”“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专门讨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问题”来看,针对人民公社体制和“大跃进”带来的问题,中央正在着手调整经济管理体制,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排除D项。5.(2018广东惠州摸底)1958年6月后,中央先后作出了下放计划管理权限,下放基建项目审批权、下放财权和税收权以及下放商业、银行管理权等一系列决定,把铁路、交通、邮电、航空、港口、电力等重点企业也下放给了地方,该措施()A.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B.加剧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混乱C.协调了中央和基层经济关系D.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解析:B材料讲述了中央“下放计划管理权限”,并不能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事实上改革开放前中国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其弊端一直存在,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在“大跃进”运动期间,中央变中央集中管理体制为地方为主的分散的多中心的计划管理体制,造成人力和资源的浪费,加剧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混乱,故答案为B项;材料强调的是扩大地方的经济建设的管理权限,以发动群众的力量来大搞建设,不涉及协调中央和基层的经济关系,故C项排除;材料导致工业生产的无计划性,使工业生产混乱,不利于其健康发展,故D项排除。6.下图为中国(19522008年)城市化率曲线图,其中城市化率出现最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三年困难时期人口大量减少B.国民经济调整精简城镇人口C.城市知识青年大量上山下乡D.“左”倾错误导致工业生产缩减解析:B观察图片可知,城市化率出现最大幅度下降是在1962年前后。三年困难时期是19591961年,但人口减少与城市化率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故A项错误;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大跃进”时期农轻重比例进行调整,发展轻工业和农业,控制重工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随着重工业比重的下降,城镇人口比重也下降,故B项正确;上山下乡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城市化率下降是在经济建设方面纠“左”的表现,故D项错误。7.(2018广东茂名一模)1981年,时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杜润生说:“集体经济已难以维持,最大的弊端就是把人捆死;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共同贫困。”他要求在部分贫困地区试点搞包产到户。这反映了()A.农村尚未开始包产到户的实践B.中央内部未就农村改革统一思想C.集体经济的失败已经成为社会共识D.包产到户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解析:B早在1978年,已经有部分农村地区私下里开展了包产到户的实践。而到了1981年时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要求试点搞包产到户,说明中央内部并未对包产到户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也就是说中央内部未就农村改革统一思想,故选B。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排除A。人民公社的弊端不代表集体经济的失败,且材料只反映杜润生一个人的观点,不能代表社会共识,排除C。在当时“包产到户”符合生产力水平,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且仍属于公有制经济,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排除D。8.1985年,国务院下发通知规定,企业职工工资的增长应依靠本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国家不再统一安排企业职工的工资改革和工资调整。允许具有相同学历、资历的人,随所在企业经济效益的不同和本人贡献大小,工资收入出现差距。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放弃对企业职工工资的管理B.拉开企业职工收入档次C.提高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D.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解析:C材料反映的是企业职工工资制度改革,允许职工工资与贡献大小、企业效益挂钩,目的主要是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故选C项。放弃管理不符合史实,国家实行宏观经济管理,排除A项;B项不是国家实行工资改革制度的主要目的,排除;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而材料突出的是职工个人,D项与材料无关。9.(2018河南洛阳二模)1985年,沈阳市防爆器械厂被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首个破产的公有制企业,企业职工在工厂门口哭成一片,难以接受;而十年之后,一些大中型企业在被宣告破产时,却得到了职工的理解和支持。这一现象说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B.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走向成熟C.社会保障的完善减轻了改革的阻力D.市场经济观念已成为社会共识解析:D由材料信息前后对比可知,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开始时,职工对于公有制企业的破产不理解,但十年后的1995年,在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背景下,却得到了职工的理解和支持,说明市场经济观念已成为社会共识,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企业破产的情况,无法体现增强企业活力,排除A项;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强调的是职工对于企业破产态度的变化,排除B项;社会保障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10.1978年10月,广东省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宝安、珠海两县外贸基地和市政规划设想的报告。提出要在三五年内把宝安、珠海两县建设成为具有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相结合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并成为吸引港澳游客的旅游区,新兴的边防城市。这一报告()A.是广东省落实中央改革开放决策的体现B.充分利用了广东经济领先于全国的优势C.揭开了广东省作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序幕D.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提供了借鉴解析:C中央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在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充分利用了广东经济领先于全国的优势与材料信息不符,广东之所以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是因为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华侨众多的优势,故B项错误;揭开了广东省作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序幕与材料“提出要在三五年内把宝安、珠海两县建设成为具有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相结合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并成为吸引港澳游客的旅游区,新兴的边防城市”相符,故C项正确;对外开放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间不是借鉴关系,故D项错误。11.下图为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图,推动这一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结构调整B.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中国的推动C.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D.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短缺解析:C信息技术革命指的是互联网的普及与全球化,与工业品出口结构没有直接的关联,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虽然在“冷战”后获得更快速度的发展,但该外因并不是促成中国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故B项错误;进入21世纪,特别是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对外开放达到了一个新的层级和高度,故C项正确;进入21世纪,在经济高速增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科技,而科技的普及只会使资源的消耗下降而非增加,故D项错误。12.(2018吉林长春二模)根据表格,可知我国()20052015年我国原油生产与消费情况(单位:百万吨)年份200520072009201120132015原油生产18 135.2918 631.8218 948.9620 287.5520 991.9021 474.20原油消费30 010.3434 369.7838 820.2345 413.0549 004.3854 450.21A.石油工业企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B.能源结构单一化问题亟待解决C.对外开放导致石油工业面临困境D.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解析:D通过表格数据可知,我国原油生产不能满足消费需求,这需要从国外进口来弥补,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日渐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企业管理体制,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其他能源使用情况,不能体现能源结构单一化,排除B。C与材料信息无关。二、非选择题13.(2018安徽江南十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后,法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资料显示,法国的城市化率由1946年的53.2%迅速增长到1975年的72.9%。同时,该时期也是法国乡村建设与发展的黄金时期:农业现代化得以实现,乡村设施大为改善,城乡差距显著缩小,乡村多元化功能更加显现。乡村的发展对推动法国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和乡村功能拓展均起到了积极作用。法国快速城市化时期的乡村政策演变与乡村功能拓展材料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为中国人口城市化的正常发展时期。1953年,随着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业化的启动带动了人口城市化的发展。1957年底,中国非农业人口达9 949万人,其中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达1 500万人,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15.4%。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分析1957年,中国农民入城风气达到高潮。当时正值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关键时期,阻止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全国上下非常重要的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严厉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现代中国户口迁移制度变迁的经济因素(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法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国城市化与二战后法国城市化的不同,并说明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该时期也是法国乡村建设与发展的黄金时期”“乡村的发展对推动法国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和乡村功能拓展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出法国乡村建设运动的迅猛发展推动二战后法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结合二战后的时代背景分析可知,这一时期法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革命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二战后法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乡村的发展对推动法国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和乡村功能拓展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乡村设施大为改善,城乡差距显著缩小”“二战后,法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等信息可以看出法国城市化发展是市场主导、城市与乡村发展同步、法国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根据材料二“随着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的启动带动了人口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15.4%”“阻止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全国上下非常重要的工作”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城市化是由政府主导的、出现逆城市化趋势、总体水平较低,联系所学可知当时中国城市化建设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程度及城市化经验等角度分析。答案:(1)原因:二战后,法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建设运动的推动;科技革命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2)不同:中国城市化由行政主导,法国是市场主导;中国形成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距拉大),法国城市与乡村发展同步;中国出现逆城市化趋势,总体水平较低,法国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原因:国情不同,尤其是经济体制的差别;两国的工业化程度不同;中国城市化起步晚,缺乏建设经验。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明清以来中国部分国礼一览表时间礼物说明14051433年郑和代表皇帝,“赏赐丝绸、金银、瓷器等珍贵礼品”;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四夷归附、万国来朝”,“贡品”包括象牙、宝石、珍禽异兽等17931794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乘坐“狮子号”等炮舰携带贺礼来华,贺礼包括天文地理仪器、蒸汽机模型、战舰模型等500多件,蒸汽机模型等贺礼被清政府束之高阁;乾隆帝赏赐丝绸、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逾3 000件18531867年1853年,由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将徐继畲瀛寰志略中赞美华盛顿的文字刻碑送到美国,镶嵌在华盛顿纪念塔内。1867年美国政府将一幅华盛顿画像作为官方礼物送给总理衙门大臣徐继畲1941年11月宋氏姐妹代表国民政府将熊猫赠予美国联合救济中国难民协会1943年2月宋美龄将国宝邮票一册作为礼物送给罗斯福,并在美国发表精彩演讲19491950年毛泽东访苏,准备了山东大葱、江西金桔、西湖龙井、湘绣被面等礼品;苏联回赠了吉斯轿车等礼物1957年11月中国党政代表团访苏,带去了长江大桥、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项目的模型,以及青花瓷等礼品1972年2月中国赠送美国白玉提红釉大瓶、苏州双面绣等礼品,还表示将向美国赠予两只熊猫;尼克松赠送了象征和平的瓷制天鹅1986年11月中美金融市场研讨会在京举行,邓小平会见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赠送面值50元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对方则赠送了纽约证交所证章2014年9月习近平将国产品牌中兴手机作为国礼送给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与会代表表格反映了明清以来国礼演变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其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所给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分析论证。本题依据表格中的礼单可以从“性质”和“构成”两个角度提取信息,“性质”的趋势可以从传统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天朝上国”思想观念转变的角度分析;“构成”的趋势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以及新中国对外政策和经济政策改变”等角度组织答案。答案:(示例1)趋势:从性质看,从赏赐品、贡品逐渐转变为国家间交流的媒介。原因:近代列强侵华,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朝贡外交体制逐渐崩溃;欧美文明传入,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示例2)趋势:从构成看,送出礼品凸显传统文化特色,彰显民族品牌,从送初级产品发展到送高科技产品;对国外科技成果型礼品从轻视到重视。原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民族工业水平提高;“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实行改革开放。(选取一种角度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