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10160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宋明理学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1.知道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内容及影响。(重点)2.比较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异同点。(难点)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同时,儒学也深深影响着佛教、道教。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唐朝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思维点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去。“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1下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发展的什么趋势?这一趋势反映了儒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的什么特点?提示趋势:三教合一。特点:儒学的包容性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化。二、程朱理学1形成北宋时,儒学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2代表人物及主张朝代代表哲学观认识论北宋程颢、程颐(二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南宋朱熹(集大成者)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3影响(1)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朝鲜和日本形成“朱子学”学派。误区警示“格物致知”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实践出真知”意思不同。“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即“真知”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2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提示主要思想:世界观与伦理观:“理”是世界的本原(理气论);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性论:“存天理,灭人欲”。方法论:知识、道德与天理联系;通过“格物致知”把握“理”。三、陆王心学1主张南宋陆九渊明朝王阳明哲学观“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识论认为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2.影响(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误区警示心学也属于理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争论是理学内部的分歧。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3“陆王心学”中的“陆王”是指谁?他们的主要思想有哪些?提示“陆王”分别指陆九渊、王阳明。思想:陆九渊提出“心即理”,进行内心的反省;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主题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1对“理”的认识史料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王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问题思考在对“理”的认识上,程朱与王阳明有何不同?有本质的区别吗?答案不同:程朱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在心中,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有无本质区别:没有本质区别,二者都承认“理”的存在,都为封建统治服务。2求“理”的方法史料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阳明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教你读史反映了朱熹格物致知的主张,意思是说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良知”是指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问题思考据史料说明朱熹和王阳明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答案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阳明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内心感悟“致良知”。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项目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相同点本质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主张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规范人们的行为地位影响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不同点世界观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天理,理先物后,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认识论“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主题二宋明理学的特点与影响1特点史料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问题思考据史料,分析宋明理学有何特点。答案吸收了佛道思想,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儒学成为哲学理论体系。2影响史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教你读史史料中“留取丹心照汗青”和“要留清白在人间”以及“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等诗句反映了理学的积极影响。问题思考据史料,归纳概括理学的积极影响。答案崇尚道德、气节;强调自我约束,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改造成为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都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记知识纲要背核心术语1北宋“二程”开创了理学;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进了理学新的发展。2程朱理学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3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1(2017南宁高二检测)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这表明“理”是()A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B世界万物的总根源C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D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答案C解析从题干中“有物必有则”可以看出,理是一种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故C正确;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2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平天下答案B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A、C、D三项均未体现“科学”的含义,可排除。“格物致知”即通过探究万物来获得知识,最终达到掌握天理的目的。虽然在主观上“格物致知”不求科学之真,但在客观上“格物致知”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3“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下列思想主张与上述言论出自同一思想家的是()A“天人感应” B“格物致知”C“经世致用” D“知行合一”答案D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人们的行动是随着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的,体现的思想是“知行合一”,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宋智圆材料二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大学章句材料三王阳明:“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对儒学的发展有何影响?(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朱熹怎样的观点?在朱熹看来,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主要阐述了王阳明的什么观点?答案(1)现象:三教合一。影响: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2)观点:格物致知。目的:“穷理”,朱熹把探究“理”作为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3)观点:天理就在心中,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一、选择题1“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答案A解析由题干材料来看,其反映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的相互交流,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教合一”,可知选A项。2自宋初开始,众多学者掀起了一场儒学复兴运动,就宇宙万物本原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北宋中期的“二程”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就是()A道理 B天理C本心 D良知答案B解析“二程”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创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凸显人性的尊严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为新的理论体系C融合阴阳家、道家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新儒学D强化封建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答案B解析宋明理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为新的理论体系,这是儒学的全新发展,故B项正确。4“他想把周敦颐、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学,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请问“他”是哪位古人()A李贽 B朱熹C王阳明 D王夫之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周敦颐”“二程”均属于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故排除反对程朱理学的A、D,C属于陆王心学,故选B。5“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而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料中朱熹认为历史发展动力的实质是()A天理 B儒家的伦理道德C宇宙 D人本答案B解析“天理”是朱熹思想的核心,并非其思想实质,故A项错误;朱熹认为天理在社会上的表现是“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从哲学角度论证了儒家纲常礼教和伦理道德的合理性,表明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B项正确;“宇宙”是天理存在的时空范围,与“历史发展动力”没有联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人本思想,故D项错误。6(2018广州质检)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答案C解析朱熹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目的出发,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这里的“天理”,是把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神圣化。7(2017汕尾调研)“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理由。”材料强调()A程朱理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B理学成为正统观念,儒家退出历史舞台C科举制导致社会僵化不断增长D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答案A解析由“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可知,理学为僵化的社会服务,故A项正确;理学是儒家思想获得新发展的表现,故B项错误;题干强调理学与社会僵化之间的关系,而没有强调科举制导致社会僵化不断增长,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8“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提出此观点的思想家是()A朱熹 B陆九渊C王阳明 D王夫之答案C解析由“知是心之体”“良知”“不假外求”等信息分析,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这是王阳明的思想,故本题选C。9鹅湖之会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诗曰:“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A南辕北辙 B大同小异C水火不容 D大异小同答案B解析解题时首先应注意诗歌的开头结尾“地势无南北”“应知合处同”,这反映朱熹的认识是从大处着眼,双方的根本立场是一致的、相同的,都是孔孟的纲常。10王阳明在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答案A解析王阳明认为良知就是理,人天生就具有良知,故选A项。11“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该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A重建儒学的价值信仰 B成为封建统治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宋朝之后“仗义死节之士”超过以前,这是儒学价值信仰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程朱理学对于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程朱理学对于人性的压抑,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程朱理学对于文化教育的普及,故D项错误。12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答案B解析材料“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说明理学博大精深,“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说明理学有一定封闭性。二、非选择题13(2017郑州高二检测)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材料二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三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整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张。程朱理学与儒学思想是何关系?(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宋明理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答案(1)主张:节用爱民。关系:程朱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深化和发展。(2)特点:理学压制人性(思想被束缚);服务于官僚体制;哲学化(思辨性);伦理道德为核心;佛道化。影响: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料二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1)材料一中,朱熹是如何把天理、社会和个人联系起来,构建起理学世界观的?(2)材料二反映了朱熹主张怎样的“求理方法”?这种方法与我们通常说的“实践出真知”是否相同?答案(1)“理”是万物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必须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由此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构建起完整的理学世界观。(2)求理方法:格物致知。不同。“格物致知”是指探究万物来达到“明理”的目的,而并非是对客观规律和真理的探索;“实践出真知”的“知”指的是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