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提升练 九 3.1 酶和ATP(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06030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提升练 九 3.1 酶和ATP(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提升练 九 3.1 酶和ATP(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提升练 九 3.1 酶和ATP(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酶和ATP(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解析】选C。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物质的合成和分解对能量的利用特点。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主动运输、胞吞、肽链的合成都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不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2.(2019南昌模拟)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的表达需要酶和ATP,酶和ATP也是基因表达的产物B.加酶和加热促进H2O2分解的机理相同C.ATP的形成不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D.ATP是RNA水解的产物之一【解析】选C。ATP既不是蛋白质,也不是RNA,说明ATP不是基因表达的产物,而是基因通过控制相关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相关代谢过程的产物,A错误;加酶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热是为反应物(H2O2)提供所需的活化能,所以二者的作用机理不同,B错误;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有ATP形成,但第一、二阶段没有氧气的参与,只有第三阶段才有氧气的参与,C正确;ATP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后才是RNA水解的产物之一,D错误。3.ATP荧光仪是专门用于快速检测微生物数量的测试仪器,其工作原理是ATP的含量与活细胞的活性、种类和数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ATP可以和虫荧光素相互作用而发出生物光,光的强度和微生物的数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其反应式如下:虫荧光素+ATP+O2虫荧光素(被氧化的)+AMP+CO2+Pi下列有关ATP及ATP荧光仪工作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荧光的强度反映出微生物的数量B.检测过程中ATP中的化学能转变成光能C.ATP释放能量需要酶的参与D.微生物体内ATP的产生都需要O2的参与【解析】选D。由题可知,荧光的强度与微生物的数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荧光强度可以反映出微生物的数量,A项正确;检测过程中ATP中的化学键断裂,即化学能转变成光能,B项正确;由反应式可得:ATP释放能量需要荧光素酶的参与,C项正确;有的微生物也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D项错误。4.(2019成都模拟)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酶活性影响因素时绘制的实验结果图(实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的自变量是1 h后淀粉剩余量,因变量是pHB.pH为1时有淀粉水解,则过酸条件下酶没有失活C.pH为3时酶的活性小于pH为9时酶的活性D.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较弱【解析】选C。分析柱形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1 h后淀粉剩余量,A错误;pH为1时有淀粉水解,这是盐酸催化淀粉水解的结果,过酸条件下酶失活,B错误;分析柱形图可知,pH为3时和pH为9时淀粉剩余量基本相等,而由于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因此pH为3时酶的活性小于pH为9时酶的活性,C正确;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较强,D错误。5.某公司研发了两种石油降解产品BDB-n生物降解菌(厌氧型)和BDB-a生物降解菌(好氧型),降解菌是通过产生酶对石油进行分解的。如图为不同条件下,某种降解菌对某湖泊污泥中石油分解能力的测定结果。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pH和污泥含水量B.该实验的检测指标是2天后污泥中的石油含量C.该实验中使用的降解菌最可能是BDB-a生物降解酶D.在不同污泥含水量条件下,降解菌体内酶的最适pH相同【解析】选C。由题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和污泥含水量,因变量是2天后污泥中的石油含量,A、B正确;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当污泥含水量为60%80%,pH=7时,石油含量最少,说明石油降解酶分解能力最强的条件为污泥含水量60%80%、pH=7,则该实验用的应该是厌氧菌,即BDB-n生物降解菌,C错误;根据三条曲线的最低点可以判断,在不同污泥含水量条件下,降解菌体内酶的最适pH相同,D正确。6.如图是人体细胞代谢部分简图。图中甲表示ATP,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丁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不同B.丙由C、H、O、N、P五种元素构成,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C.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D.在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时,细胞中乙的含量不会显著增加【解析】选B。甲乙丙丁表示ATP的逐步水解,每一次水解反应的酶都不同,A项正确;丙为A-P,A是腺苷,由1分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构成,加上1分子磷酸,构成1分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项错误;丁表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戊表示磷酸,是ATP的组成成分,C项正确;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故细胞中乙(ADP)的含量不会显著增加,D项正确。【知识总结】ATP结构的“一、二、三”7. ATP合酶是F1和F0的复合体,其中F1位于某些细胞器的膜外基质中,具有酶活性;F0嵌在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为质子(H+)通道,当膜外的高浓度的质子冲入膜内时能为ATP的合成提供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TP合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上B.F0为ATP合酶的疏水部位,能催化ATP的合成C.合成ATP时的能量直接来自H+的化学能D.高温使F1和F0分离后,F1仍能合成ATP【解题指南】需要明确题中以下信息:(1)F1具有酶活性。(2)F0为质子(H+)通道。(3)ATP合成需要F1和F0共同参与。【解析】选C。ATP合酶存在于合成ATP的场所,因此叶绿体内膜上不含有ATP合酶,A错误;F0嵌在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是质子(H +)通道,B错误;由于F1具有酶的活性,高温使F1和F0分离后,F1变性失活,不能合成ATP,D错误。8.(2019保山模拟)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具有专一性、高效性等特点B.所有的酶和ATP都含有C、H、O、N、P元素C.1个ATP中含3个高能磷酸键D.对于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来说,细胞呼吸是其产生ATP的唯一来源【解析】选A。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具有专一性、高效性等特点,A项正确;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H、O、N,不一定含有P,B项错误;1个ATP中含2个高能磷酸键,C项错误;ATP的能量来源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只有光能自养生物才有,而动物、真菌和大多数细菌都是异养生物,异养生物只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2分)9.(2019成都模拟)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如甲图A所示),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酶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其中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率;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能改变酶的构型,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如甲图所示,乙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1)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催化效率更高是因为_。(2)乙图为探究不同种类抑制剂对相同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其中曲线_表示对照组的实验结果,曲线_表示非竞争性抑制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列举两个实验中的无关变量:_。(3)由甲、乙两图可知,_都可以影响反应速率。【解析】梳理酶的本质、作用机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据此以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机理为切入点,从甲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对比分析乙图中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围绕各问题情境和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解答。(1)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2)乙图显示,曲线a的酶促反应速率最快,因此曲线a表示无抑制剂存在时的对照组的实验结果。依题意可知: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能改变酶的构型,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率,而底物浓度越高,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结合的机会就越大,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位点结合的机会就越小,抑制效应就会变得越来越弱。因此曲线b表示竞争性抑制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作用效果,曲线c表示非竞争性抑制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作用效果。乙图的自变量为底物浓度,因变量为酶促反应速率,酶的种类、酶的含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pH等均为无关变量。(3)据图分析,酶抑制剂、底物浓度都可以影响反应速率。答案:(1)酶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2)ac酶的种类、酶的含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pH(答出任意两个即可)(3)酶抑制剂、底物浓度1.(6分)如图甲是淀粉酶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pH=b时,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个条件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温度降低时,E点不变,D点右移B.pH=a时,E点不变,D点右移C.pH=c时,E点为零D.淀粉的量增加时,E点下移,D点左移【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最适温度”“条件发生变化”。(2)图中关键信息:图甲b为最适pH;图乙纵坐标为麦芽糖的生成量。【解析】选D。温度降低时,酶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而麦芽糖的最终生成量不变,故E点不变,D点右移,A项正确;pH=a时,酶的活性受抑制,酶促反应速率减慢,而麦芽糖的最终生成量不变,故E点不变,D点右移,B项正确;pH=c时,酶变性失活,不能催化该反应,故E点为零,C项正确;淀粉为该反应的底物,当淀粉的量增加时,生成物也增加,在酶促反应速率不变的情况下,所需的时间更长,故E点上移,D点右移,D项错误。【加固训练】某同学在研究化合物P对麦芽糖酶活性的影响时,在最适温度下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作为实验组B.P对麦芽糖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C.曲线中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 ,A点都将下移D.曲线中限制A点以后反应速率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有限【解析】选A。曲线表示不同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其中施加了实验因素(加了P),为实验组,为未施加实验因素的对照组,A项错误。加了P的实验组反应速率降低,说明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B项正确;题图为最适温度下的实验结果,故温度升高或降低都会使酶活性下降,导致催化速率下降,故A点下移,C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速率随着麦芽糖量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麦芽糖量为自变量,酶量为无关变量,则限制A点以后反应速率上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有限,D项正确。2.(6分)(2019西宁模拟)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B.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中含量很多C.图中的AMP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D.作为信号分子的ATP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解析】选C。神经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A错误;ATP是直接能源物质,但在细胞中含量很少,B错误;作为信号分子的ATP也可以为细胞提供能量,D错误。3.(18分)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分组步骤红粒管白粒管对照管加样0.5 mL提取液0.5 mL提取液C加缓冲液(mL)111加淀粉溶液(mL)11137 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显色结果+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步骤中加入的C是_,步骤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若步骤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2)小麦淀粉酶包括-淀粉酶和-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X处理的作用是_。若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填“深于”或“浅于”)白粒管,则表明-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解析】(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小麦种子的提取液(去淀粉),即提取液中酶的活性。步骤对照管中可加入等量(0.5 mL)的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步骤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控制pH,以保证酶的活性。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越高,则蓝色越浅,反之,则蓝色越深,即红粒小麦的淀粉酶活性较低,其穗发芽率也较低。若步骤中淀粉溶液(反应底物)浓度适当减小,要使显色结果不变,保温时间应缩短,以缩短反应时间。(2)本实验要探究两种淀粉酶活性对穗发芽率的影响,则自变量为淀粉酶的种类,因变量仍为显色结果。相对于实验中使-淀粉酶失活(保留-淀粉酶活性),实验应使-淀粉酶失活(保留-淀粉酶活性)。若实验(-淀粉酶失活)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实验(-淀粉酶失活)中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深于白粒管,则可以说明-淀粉酶活性对显色结果造成了影响,即-淀粉酶活性是引起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答案:(1)0.5 mL蒸馏水控制pH红粒小麦低缩短(2)使-淀粉酶失活深于【方法技巧】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1)对照原则: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变量不同(其余因素都相同),以减小实验误差,增强实验的说服力。(2)平行重复原则:在实验设计中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必须对所做实验进行足够次数的重复,以获得多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科学性原则:在设计实验时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即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研究的材料和实验方法的选择要恰当,实验设计思路符合实验原理、相关生物学知识和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