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幼儿的心理发展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389301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X 页数:123 大小:6.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幼儿的心理发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发展心理学幼儿的心理发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发展心理学幼儿的心理发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的心理发展,1,第五章 幼儿的心理发展,第一节 幼儿的生理发育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第三节 幼儿的言语发展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第五节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发展,2,概 述,何谓幼儿期?,3-6、7岁,幼儿期、学前期许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小提琴学习:3岁;钢琴:5岁;口头语言:3-7岁可塑性很大的一个时期,为进入小学做准备,基本特点: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心理活动和行为初步具有随意性,但仍以无意性为主个性初步形成,3,第一节 幼儿的生理发育,一、大脑结构的发展(一)脑重量继续增加新生儿: 平均为390克(25%)出生时2倍(6个月)出生时3倍(24个月)3岁:1011克,相当于成人的75% 7岁:1280克,基本接近于成人的脑重量(成人平均为1400克) 智力发展:0-3岁60% +4-6岁20%=80%,2018/7/20,4,(二)大脑皮质更加成熟,成熟顺序是: 枕叶颞叶 顶叶额叶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分支增多、长度伸长;髓鞘化从大脑生理结构方面保证了学前儿童智力活动迅速发展的可能性。到学前末期,大脑皮质各区也都接近成人水平。,2018/7/20,5,(三)脑电波的变化,国外研究:5岁前儿童的脑电波波多于波5到7岁波7岁后波逐渐占主导地位中国研究:1到3岁时,波减少, 波增多,同时出现波4到7岁时波减少, 波增多8到12岁, 波开始从枕叶、颞叶、顶叶消失, 波占主要地位,2018/7/20,6,(三)脑电波的变化,2018/7/20,7,二、神经过程的不断增强,(一)皮质的兴奋过程本身增强了大脑皮质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儿童每天醒着的时间比以前相对地增强了。新生儿:超过20小时1岁:14-15小时3岁:12-13小时5-7岁:11-12小时,2018/7/20,8,(二)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和巩固加快,婴儿期条件反射形成较慢,常需要多次强化,而且不稳定,容易消退。幼儿初期也带有这些特点,但是到幼儿末期,儿童的条件反射就开始形成较快,并且形成起来也比较巩固,稳定。,2018/7/20,9,(三)皮质抑制机能的蓬勃发展,皮质抑制:使反射活动更精确,更完善,并保护脑细胞。是注意力、思维能力、观察力、意志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的重要保证3岁前缓慢发展;从4岁起内抑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对幼儿过高的抑制要求,会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的紊乱。(例如:要求长时间保持某姿势做作业或集中精力做一件单调的事。),2018/7/20,10,(四)第二信号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儿童能通过词的描述、讲解来认识更多的不能直接感知到事物。同时,儿童不但能接受成人的言语指示来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且能通过自己的言语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两种信号系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开始发生 但总体上,幼儿仍然是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第二信号系统的概括性还是很差的。,2018/7/20,11,三、身体的发育,1.身高和体重身高:每年4-7cm;体重:每年4kg左右2.骨骼和肌肉骨骼:硬度小,弹性大;肌肉:大肌群发育早,小肌群不完善;皮肤:易受伤和感染,温度调节差,12,四、运动技能,精细运动技能和粗大运动技能。粗大运动技能:大动作指涉及胳膊、腿、足部肌肉或全身的较大幅度的动作,例如爬、跑、跳等。精细运动技能则是较小的动作,例如用大拇指和食指捏起东西、转动脚趾或用嘴唇和舌头品尝、感受物品等。,13,五、关注,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好奇心,缺乏判断,高水平的身体活动看护与教育:电源盖,儿童锁,儿童车座,自行车头盔10岁之前营养注意铁的摄入,缺铁性贫血会导致持续疲劳肥胖多样化的食品,脂肪含量低,营养成分高睡眠:想睡多久睡多久避免和患病的孩子接触,接种育苗,14,六、如厕训练,美式方法观点:适宜开始大小便训练的年龄是2岁。孩子独立进行大小便是一种相当复杂的行为。孩子需要感到来自肠道或膀胱的刺激,理解刺激的含义,理解保持裤子干净和上厕所之间的关系,告诉括约肌“要控制住”,走到卫生间,脱下裤子,然后排泄。1、孩子能用语言表达上厕所的愿望;2、神经和肌肉具有控制的能力;3、孩子能自己穿脱裤子。,15,如厕训练,中式方法在婴儿从出生到五六个月有一个对排泄功能的学习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如果成人对婴儿的排泄要求做出反应,可以建立成人和婴儿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被称为“排泄沟通”。排泄沟通可以让婴儿对自己的排泄功能保持敏感,同时还有助于建立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依恋、信赖的关系。,16,应观察孩子有没有一些适宜训练的信号。1、孩子可以保持尿片干燥达2小时以上,或在小睡时不尿;2、尿片湿了或脏了希望换尿片;3、能够理解并听从简单指令;4、可口头或行动表示需要上厕所;5、对他人上厕所表示兴趣,等等。,17,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2018/7/20,“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 陈鹤琴,18,18、19世纪出现的游戏理论。,19,经典游戏理论,20,一、游戏的理论,1. 精力过剩说代表人物:希勒审美教育书简儿童、成人都要进行游戏,游戏是人消耗过剩精力的方法。斯宾塞除生存之外,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与生存无关的、非功利性的活动,进行游戏和审美活动。,2018/7/20,21,启示与评价,启示:儿童游戏时间的保证和机会的提供,评价:无法解释孩子游戏到精疲力尽后又开始游戏在游戏研究领域起到了拓荒者的作用试图说明游戏的物质前提缺乏以实验为依据的证明无法解释体力劳动者为什么要游戏?,22,(一)早期传统理论,2. 娱乐放松说代表人物:拉扎鲁斯人之所以游戏并不是因为精力“剩余”,而是因为“缺乏”或“不足”。他们认为,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精力。,23,启示与评价,启示: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动静交替原则“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课余活动时间,评价:排除了许多有智力参与的游戏(把游戏看成是非脑力性的活动)不适合解释儿童游戏,适合解释动态静态关系。,24,(一)早期传统理论,3.复演说代表人物:霍尔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不同年龄的儿童以不同形式重演着祖先的本能特征。,2018/7/20,动物阶段儿童的爬行、蹒跚行走期野蛮阶段儿童玩投掷、追逐、捉迷藏农业和家长式阶段使用玩具,沙滩挖掘部落阶段儿童小组竞赛,25,启示与评价,启示:不能忽视儿童发展过程中本应经历的阶段,评价:复演说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复演说也不能解释现代社会儿童游戏的内容。霍尔在某种程度上是看到了儿童游戏内容的社会历史性的:社会环境不同,儿童游戏内容不同。但是,他没有能够对这种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唤起了后人考察游戏的社会历史性的兴趣。,26,(一)早期传统理论,4. 练习说代表人物:格罗斯把游戏看成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的准备,是一种本能的练习。(不完善本能的无意识的训练和准备。)越是高等的动物,将来的生活就越复杂,所以游戏期就越长。小猫戏球捕鼠的练习;小狗嬉咬自卫的练习;男孩玩打渔将来养家谋生;女孩子玩娃娃将来养育子女做准备,2018/7/20,27,启示与评价,启示:在游戏中让儿童学习,在实践中设计不同类型的游戏,让儿童学习。,评价:指出高等动物仅凭天生的“本领”是不能适应生活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和练习。这一点是符合事实的。只用本能练习的概念是不能说明儿童游戏的本质的。主要缺陷:过分依赖“本能”的概念,把本能作为发展的中心驱力,把动物的游戏与人类幼儿的游戏等量齐观。不能很好的解释成人为什么需要游戏并继续游戏。,28,四种理论的关系,精力过剩说,松弛消遣说,游戏是能量的调节形式,预演说,复演论,游戏是一种本能,统一中蕴含着对立,29,经典游戏理论的评价,贡献1、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为游戏“正名”。2、从儿童生活的不同侧面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3、从人的一般本性和共性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局限性1、受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从本能的生物性角度解释游戏,关注人类特性,不是个体特点。2、以工作作为游戏的对立面解释游戏,总体有些消极。3、主要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科学的实验基础,30,一、游戏的理论,(二)当代的游戏理论1. 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补偿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克服创伤的手段(临床)逃脱现实的束缚,发泄不被接受的冲动缓解紧张发展自我的方式,2018/7/20,31,(二)当代的游戏理论,1. 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埃里克森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儿童在游戏中“复活”自己的快乐经验,也能修复自己的精神创伤。,2018/7/20,32,游戏的调节机制,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wish fulfillment) 学妈妈烧饭、学爸爸开汽车、学医生给病人看病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mastery of traumatic events),重复痛苦经历“强迫重复”现象 如给娃娃打针,33,埃里克森的游戏观点,游戏是一种自我的机能 游戏是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成功结合的润滑剂(积极)游戏调节了发展的阶段冲突 母婴游戏对良好母子关系的形成和婴儿信任感的产 生有重要意义(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游戏中存有性别差异,34,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启示与评价,贡献1、推动游戏理论与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密切结合2、普遍重视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和情感发展的价值。3、促进游戏治疗技术和人格研究方法的发展。娃娃游戏4、强调早期经验对健康成年生活的重要性。局限性1、具有明显的临床诊断色彩。来源于对于个别儿童的研究,研究结论的普遍性存在问题。2、具有明显的主观臆测倾向。研究的科学性存在问题。,35,(二)当代的游戏理论,2. 认知动力说代表人物:皮亚杰他认为游戏是儿童智力活动的一方面,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种手段。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的方法。 他的游戏理论与其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2018/7/20,36,主要观点,儿童游戏时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存在的结构,即同化游戏帮助儿童解决情感冲突,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游戏的发展受儿童认知水平的制约,并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相适应。,37,知识拓展,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原有结构中去。顺应:是有机体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使自身发生变化以适应环境。,38,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的启示与评价,贡献1、开拓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2、强调游戏对于儿童情感发展的重要价值。3、引发一系列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关系的研究。4、引领学前教育实践走向游戏与认知发展的融合。局限性1、否认游戏是独立的活动形式,认为游戏只是认知活动的衍生物。2、只强调认知发展对游戏的制约作用,忽视游戏对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39,四、前苏联的活动游戏理论,基本思想,游戏是一种社会反映性活动(从主题和内容中反映)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通过语言实现)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游戏是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前苏联儿童游戏的意义: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揭示游戏与教育的联系将游戏作为一种教育内容成人教给儿童游戏行为游戏实现了教育目的塑造儿童正确的社会行为,40,游戏的理论走向,三条路线:,认知,情感,社会,以皮亚杰理论为先导,以精神分析派理论为先驱,以前苏联活动理论为核心,41,二、游戏的种类,(一)从游戏的具体形式划分1. 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建筑性游戏表演游戏创造性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激发创造性思维的适宜氛围,有利于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人格特征。,2018/7/20,42,角色游戏,43,借助模仿和想象创造地反映周围的生活,角色游戏水平的高低能反映社会交往能力水平的高低及人际智能水平的高低。,建筑性游戏,44,利用积木、沙子、石子等材料建造各种建筑物,从而发展幼儿的各种设计创造才能,培养有关的技能技巧,表演游戏,45,表演游戏让儿童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二、游戏的种类,2. 教学游戏结合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编制的游戏。用来增长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多言语能力,提高其观察、记忆、注意、独立思考等能力。,2018/7/20,(一)从游戏的具体形式划分,46,二、游戏的种类,(一)从游戏的具体形式划分3. 活动性游戏是发展儿童体力的游戏。使儿童掌握各种基本动作,如走、跑、跳、攀登等,从而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并培养勇敢、合作、关心集体的等个性品质。,2018/7/20,47,二、游戏的种类,(二)从认知水平上分(皮亚杰的观点)1. 练习性游戏(0-2岁)2. 象征性游戏建筑游戏、假装游戏(2-7岁)3. 规则游戏(7-11、12岁),2018/7/20,48,皮亚杰游戏发展阶段表,49,游戏在感知运动时期的发生发展,50,游戏在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的发展,51,二、游戏的种类,(三)从社会化水平分1. 无所事事的游戏2. 单独游戏3. 旁观游戏4. 平行游戏5. 联合游戏6. 合作游戏,2018/7/20,平行游戏,52,三、幼儿游戏的发展,(一)从游戏内容上看1. 小班:模仿成人运用物体的动作或片段2. 中班:反映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如,过家家,开汽车 3. 大班:力求反映和揭示成人活动的社会意义。如,公共食堂,医院,2018/7/20,53,三、幼儿游戏的发展,(二)从游戏的形式上看1.小班:游戏有主题和角色,但还离不开具体实物,且规则性差2. 中班:能从分配角色开始,有计划性,规则性3. 大班:能事先计算自己的游戏,商量分配游戏角色,能在长时间内坚持规则,2018/7/20,54,三、幼儿游戏的发展,(三)从游戏的主题上看1.小班:没有主题 2.中班:有简单主题,但是不稳定 3.大班:明确而稳定的主题(四)从游戏的替代物上看1.小班:用与实物相似的替代物 2.中班:用的东西跟实物相似性很低3.大班:不依赖任何实物,2018/7/20,55,四、促进幼儿游戏发展应注意的问题,1. 将游戏纳入整个幼儿教学计划中,游戏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恰当2. 为幼儿游戏的开展创造条件内部条件:儿童言语、动作、想象等的发展水平外部条件:时间、空间、备品、材料的准备等,2018/7/20,56,第三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一、语音的发展1. 3-6岁是能够掌握全部语音的年龄,3-4岁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能够掌握世界各个民族的语音,4岁以上的幼儿一般能够掌握全部语音。2. 幼儿发音的错误常常表现在辅音(口齿不清),尤其是ZH,CH,SH,Z,C,S,L。可用说儿歌、绕口令等方法矫正,加强日常要求。,2018/7/20,57,大拇哥、二姆弟,中三娘、四小弟,小妞妞,去看戏,58,二、词汇的发展,2018/7/20,(一)词汇数量不断增加3-4岁词汇量的年增长率最高(二)词类的范围不断扩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虚词,59,二、词汇的发展,2018/7/20,(三)词汇内容的丰富和深化词汇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增加(四)积极词汇(正确使用的词汇)的增长消极词汇:“粗”说成“胖”;“毛”说成“羽毛”;“草地”说成“草原”;“水果”说成“桃子”造词现象,60,三、语法的掌握,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从陈述句到各种形式的句子(难以理解双重否定句),2018/7/20,61,四、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2018/7/20,(一)从对话言语到独白言语对话言语:提出某些要求,三岁前。独白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三岁后。(二)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情境性言语:偶发性,想说什么说什么,缺乏连贯性和条理性。连贯性言语: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三)语言功能的发展35岁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快速期;4岁是动作表达的转折时期。,62,五、言语的培养,1. 创造条件,让幼儿有充分地交往和活动的机会。成人与儿童,儿童之间2. 重视幼儿言语能力的训练,2018/7/20,63,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2018/7/20,认知是儿童发展的中心任务。认知的发展就是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不断改进的过程。(信息加工的观点)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和随意性初步发展。幼儿大脑结构和内抑制机能的发展、言语和实践活动的发展在幼儿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幼儿认知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过渡,从不随意性向随意性过渡,从而为幼儿进入学校从事正规学习做好准备。,64,一、记忆的发展,与婴儿期相比,幼儿的信息储存容量变得更大,对信息的接收和编码方式也在不断的改进,记忆的策略和元记忆初步形成。,65,一、记忆的发展,2018/7/20,(一)关于记忆容量增加的三种观点1.工作记忆持有能力增长说儿童M空间(记忆空间)随年龄的发展而发展,直至达到成人的水平。2.加工速度增长说儿童由于加工处理信息的速度随着感知觉的发展而发展,随意导致记忆容量增加。3.运用心理能力增强说儿童不断发现和运用自身的认知能力导致记忆容量增加。,66,(二)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幼儿初期无意识记占主导,感兴趣的、印象鲜明强烈的事物容易被记住。幼儿晚期有意识记和追忆能力逐渐发展起来。有意识记的出现标志着儿童记忆发展的质变。,2018/7/20,67,(三)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整个幼儿时期,形象记忆占主导。随着年龄的增长,形象和词都不是单独在儿童记忆中起作用。在形象记忆中,物体或图形起主要作用,语词在其中也起着标志和组织记忆形象的作用。在语词记忆中,语词所标示的事物的形象也起一定的作用。,2018/7/20,68,(四)自传式记忆,2018/7/20,自传式记忆是指对个人特别重要的经历的回忆。儿童对新异事件的自传式记忆常常是相当好的,通常较小的儿童在进行回忆时需要更多的提示和帮助。“对以往事件的记忆有助于儿童预测将来的事件。对个人所经历事件的记忆也提供了某种时间的延续感,从而可能与自我认识的出现密切相关。”,69,自传式记忆的研究,婴儿期记忆缺失:成人难以回忆起发生于3岁或者4岁以前的事件。最早使用幼年经验失忆症这个名词者,是精神分析论创始人弗洛伊德。当病人回忆生活经验时,都无法说出三岁(甚至五岁)以前的旧事。这段时间正是恋亲情结形成的阶段,儿童因心理冲突而生的压抑,结果导致了对记忆的压抑。,2018/7/20,70,婴儿期记忆缺失儿童并不能回忆起自己在婴儿和幼儿早期(3岁以前)的事情,婴儿的大脑皮层的额叶尚未发展成熟婴儿主要运用内隐记忆,外显记忆的功能较差。婴儿与儿童和成人对信息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婴儿采用非言语的编码方式,儿童和成人采用言语编码方式。两套编码方式与提取方式之间不匹配,造成婴儿期存储的信息提取困难,导致婴儿期记忆缺失。早期记忆中缺乏自我的介入只有当儿童出现自传体记忆时,才标志着婴儿期记忆缺失阶段的结束。,71,婴幼儿记忆的误导,2018/7/20,切奇在研究中询问学前儿童是否记得曾经经历诸如被老鼠夹夹到手指的事件。尽管几乎所有的儿童在第一次访谈时都没有承认经历过这些虚构的事情,但在不断询问后,超过50%的5岁以下儿童和约40%的5、6岁儿童都说这件事曾发生在自己身上,并对此进行详细的描述。即使面谈者或父母告知其实并无此事,但儿童仍坚信该事情发生过。儿童作为目击证人,其证词是否可取?,72,(五)记忆策略和元记忆,记忆策略5岁前没有策略5-7岁为过渡期10岁后记忆策略逐步稳定发展起来。元记忆: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记忆主体知识(记忆能力是否有限)记忆任务知识(记忆任务是否容易)记忆策略知识(记忆方法是否有效),2018/7/20,73,预言瞬间记忆广度的研究(1970),当呈现给被试一套印有10张图画的卡片,问被试是否能够记住全部卡片。大多数5岁儿童认为可以,只有少数8岁儿童也这样认为;若不限定时间让被试识记,5岁儿童很快就宣布已经识记完成,即使只记住很少的几张,而8岁儿童花很长时间去识记,评价也更客观。,2018/7/20,74,(六)促进幼儿记忆发展的策略,组织各种活动只有在活动中,记忆才得以发展。充分运用直观性原则,并在活动中适当配合语词的说明,这样会提高记忆效果。培养幼儿的有意记忆。在记忆某一事物或单词之前,教师用语言向幼儿提出记忆的目的、任务、重要性,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记忆的效果就好。培养幼儿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幼儿对他们理解的事物,记忆效果就比较好。幼儿的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这是和他们的知识经验缺乏、理解力低有关。,75,二、思维的发展,(一)思维的特点1.具体形象性为主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或表象,而非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例如:爱看画册;猜测时钟里有人推动;算术须借助载体完成等。,2018/7/20,76,动画形象性拟人化(“泛灵论”),77,(一)思维的特点,2.直观行动性特点并未完全消失幼儿初期更多的运用直觉行动思维;幼儿中期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萌芽。例如:某些事情能做但不能说,叙述事情往往用肢体语言或者表演代替口头言语。,2018/7/20,78,(二)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的研究,前运算阶段特点符号性(表象符号延迟模仿;语言符号)自我中心(三座山实验)泛灵性(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思维不可逆性(知道AB 但不知道BA)直觉性的、非逻辑性未掌握守恒,79,例:心理学家问一个5岁的儿童:“梦是从哪里来的?”,“从天上来的。”“你做梦时,眼睛睁着还是闭着?”“闭着。“我可以听到你的梦吗?”“不能,因为你离我太远。”“那么你妈妈能否看到你的梦?”“能够看到,因为她睡在我的旁边。”“梦在房子里还是在你的身体里?”“不在我的身体里,但我可以看到它。”,2018/7/20,80,例:心理学家问一个6岁的儿童:“当你出去散步的时候,月亮它在干什么?”,“它跟着我一起走。”“它为什么要跟着你走?”“因为风让它跟我走。”“风知道你要去哪里去吗?”“是的。”“月亮也知道吗?”“是的。”“当月亮跟着你时,它干了些什么?”“给我照路。”,2018/7/20,81,82,(二)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的研究,1.三座山测验前运算思维特点是自我中心,即从自我的角度去解释世界,很难想象从别人的观点看待事物是怎样的。,2018/7/20,83,她看见的山是什么样的?,2018/7/20,(三座山实验),84,(二)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的研究,1.三座山测验改进实验:博克的农场景观模型任务具有人情味,动机易被理解,则越能从别人的角度看待事物。,2018/7/20,85,(二)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的研究,2.守恒对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物质含量保持不变的认识。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只能集中在问题的某一维度上。,2018/7/20,86,数目守恒(67岁),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A A B B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B行多(不守恒)” “一样多(守恒)”,87,物质守恒(78岁),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A与B一样大小 B球变了 A B A B 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88,2018/7/20,89,面积守恒(89岁),基本原理:不管放置方式如何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A B 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90,重量守恒(910岁),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A、 两块叠在一起 B、 两块分放两边 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 “A更重” (不守恒) “一样重” (守恒),91,体积守恒(1213岁),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的体积不变 () () A B A B 问儿童:若将B放入杯子中,水平面会高出A杯?一样高?低于A杯? “高一些”或“低一些” (不守恒) “一样高” (守恒),两颗球放入杯中,杯中水的数量是一样的,儿童看到水平面上升到一样的高度。,将橡皮泥球B改变形状,准备放入水中,92,(二)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的研究,3.类包含一类物体与其子类的关系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缺乏这种推理能力,不能同时想到一个子类和整个一个类。麦加里格尔:三只黑牛与一只白牛的问题。“黑牛多还是牛多?”“黑牛多还是睡着的牛多?”,2018/7/20,93,(三)最初概念的掌握,1.最初的词的概括和概念的掌握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一个词只代表某一具体事物。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概括的内涵往往不精确。,2018/7/20,94,(三)最初概念的掌握P215,2. 最初实物概念的掌握3. 最初社会概念的掌握4. 最初数概念的掌握,2018/7/20,95,(四)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智力活动。判断是概念与概念的联系,它反映事物和事物间的关系。推理是判断与判断间的联系,是在已有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判断,可以从一般到特殊,也可从特殊推动一般所有的推理,只有当它能揭示事物间的本质和规律等联系的时候才是正确的。,2018/7/20,96,四、想象的发展,想象的主题容易变化想象有时跟现实区分不清,2018/7/20,97,第五节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1. 自我中心期:出生3岁左右2. 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3. 主观化时期:青春期开始到成人,2018/7/20,98,(二)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2018/7/20,自我意识的各因素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自我认识/评价(知)自我体验(情)自我控制(意),99,(三)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1. 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2. 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3. 从比较笼统地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4. 从带有极大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初步比较客观的评价。 成人必须对儿童作出适当的评价,过高或者过低的评价都是有害的。,2018/7/20,100,(四)自我体验,自尊是伴随自我认识产生的内在感受,反映为对自己满意状况。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形成高自尊。相反,对儿童越溺爱,教育方式越不一致,则越容易使儿童形成低自尊。高自尊与生活满意度和 幸福感息息相关。,2018/7/20,101,(五)自我控制-麦科比,运动抑制情绪抑制认知活动抑制延迟满足,2018/7/20,102,延时满足与棉花糖实验,斯坦福大学的Walter Mischel1966年在幼儿园做的实验,预测十几年后(1981年)这些孩子们各个方面的表现。独自面对最爱吃的糖果平均等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只有30的孩子一直坚持了15分钟,直到实验员回来。,103,棉花糖实验,104,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顺产翻身、爬、掌握平衡和协调、走路加强有氧运动类的体育锻炼。如:拍球、跳绳、滑梯(用大脑指挥自己的眼、耳、手、脚和躯体等进行协调一致的运动)家长的适度拒绝行为母亲体验到的家庭合谐程度越高不包办、让孩子负责任,105,游戏:意念的力量,106,如何运用自制力?棉花糖实验的提示,注意转移策略“一个小孩子推迟吃棉花糖的行为依赖于他排除吃棉花糖这种想法的能力”手捂住自己的眼睛,背过身去不看吃的,扣住东西,坐在双手上;唱歌,玩游戏;盯着看,嗅闻舔。,认知策略想象成橡皮,想象外面有个画框鼓励他们去想棉花糖的抽象特征,像是形状和大小,而不要去想味道时,他们可以等待更久,107,(六)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理论,1. 对身体的自我感觉(1岁)2. 对自我同一性的意识(2岁)3. 对自我尊重的意识(3岁)4. 对自我扩展的意识(4岁)5. 自我意象的形成(4-6岁)6. 理性运用者的自我形成(6-12岁)7. 追求自我的形成(12岁到青春期)8. 作为理解自我的形成(成年),2018/7/20,108,二、幼儿道德认知的发展,1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研究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品德的发展与儿童认知的发展阶段是一致的,认知的发展决定着道德发展的阶段。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幼儿的阶段)自律道德阶段,2018/7/20,109,基本特点(1)道德规则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由权威决定的,公正就是服从权威(2)判断行为好坏的标准是行为的后果,而不是主观动机。,2018/7/20,110,2、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111,三、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一)侵犯行为1.侵犯行为理论精神分析:人生来就具有死亡的本能,暴力和破坏性活动是敌意、攻击性冲动产生的根源。生态学:人有侵犯本能,其保证了物种的生存和繁衍。,2018/7/20,112,(一)侵犯行为,1.侵犯行为理论新行为主义着:挫折-侵犯说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侵犯行为是通过直接强化或观察学习习得的。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一个人对挫折、生气或明显的挑衅的反应取决于他怎么样加工这一信息。,2018/7/20,113,(一)侵犯行为,2.侵犯行为的发展2岁-不指向人4岁-指向特殊的人5岁以后,儿童的侵犯行为开始逐渐地减少父母老师的不容许自己学会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018/7/20,114,(一)侵犯行为,3.影响侵犯行为的社会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武断、冷漠、拒绝的父母更易培养出高侵犯行为的儿童教育理念和行为的不一致更易导致侵犯行为受到强化家庭的心理氛围家庭充满矛盾和冲突生理和心理虐待社会传媒,2018/7/20,115,侵犯行为的控制,消除对侵犯行为的奖赏和关注榜样和认知训练策略移情训练创造减少冲突的环境等。,116,三、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二)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及趋向。如帮助、安慰、救助、与他人合作、共享、谦让等。有人将亲社会行为分为自主的利他行为和规范的利他行为。前者指动机是出于对他人的关心,后者指动机是期待某种报偿或避免批评。,2018/7/20,117,(二)亲社会行为,行为强化训练和自我概念训练榜样示范,动画片或儿童节目等,2018/7/20,亲社会行为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游戏培养来增强角色扮演来充当小雷锋,助人为乐,帮助、安慰他人等,118,四、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一)性别认同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二)性别角色标准,2018/7/20,社会成员公认的适合于男性或女性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等,反映了文化或亚文化对不同性别成员行为适当性的期望。,119,四、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三)性别角色认同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四)性别角色偏爱指对与性别角色相联 系的活动和态度的个 人偏爱。,2018/7/20,120,五、同伴关系,(一)同伴关系的作用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满足尊重的需要获得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特殊信息来源渠道行为参照框架情感支持的来源,2018/7/20,121,五、同伴关系,(二)早期友谊特点:脆弱、异变,很快形成又很快破裂。条件:,2018/7/20,地理位置的接近、共同的兴趣和喜爱的活动、拥有有趣的玩具,122,小结,幼儿在生理、认知、个性社会性等方面都比婴儿期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通过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幼儿园良好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学前教育。,2018/7/20,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