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理论,1,第一节 皮亚杰及其理论,概述“在现代,没有比让.皮亚杰更伟大的心理学家了。他几乎是单枪匹马创造了一个内容丰富的、使人不得不信服的认知发展说。”,2,皮亚杰的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对儿童智慧发展规律的创造性研究,其过人之处就是能从别人熟视无睹的儿童幼稚行为中发现儿童思维的特点和规律,初步形成了关于儿童智慧发展阶段的理论,以后又在批判地吸收现代结构论、理论生物学、控制论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完整的发生认识论、运算逻辑和儿童心理学体系。他认为儿童思维发展是通过儿童主体的认识结构与外界获得的经验的同化与顺应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自动调节的平衡化机制是支配这一发展过程的根本因素。,3,一、生平及著作:,1896 瑞士1912 软体动物研究专家1915 获生物学学士学位1918 获博士学位 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影响1919 巴黎,心理病理学精神病临床诊断方法1920 西蒙实验室工作 象征思维和儿童的思维1921 回到瑞士1923 结婚1936 儿童的智慧起源,4,1937 儿童对现实的构造1946 儿童符号的形成1950 发生认识论导论1955 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1971 退休1980 病逝,一、生平及著作:,5,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的特点,发生认识论(Genetic epistemology)研究认识发展问题,解决人(包括人类群体和个体)的认识通过怎样的机制从低级水平过度到高级水平。着重研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发生”的问题。,6,柏拉图,康德,洛克,传统认识论,经验论,唯理论,批判哲学,人类的知识来源于先验的理念,而非感觉经验“感觉是不可靠的”(柏拉图),人的知识、认识不可能先验地存在,是经验的、学习的结果。,7,康德“批判哲学”认识能力分为三类:感性(感觉;时间和空间)知性:运用一定的规则原则,对感性经验进行批判的能力;借助于12对范畴理性:不可知论的结局,8,发生认识论的特点,发生认识论,1、研究知识的起源问题,2、具有跨专业性质,3、着重于知识结构和认识功能的分析,4、以运算逻辑描述认识的结构和功能,9,1、认识结构产生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图式(scheme):主体已有的结构心理的机能结构 图式即动作或思维的结构或组织。2、心理发展的实质是适应(adaptation)。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图式在环境的影响下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达到平衡的过程。,三、发生认识论基本问题,10,机体与环境不平衡,机体与环境平衡,适应adaptation,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11,同化:把客体纳入主体的图式中,加强和丰富原有的图式。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环境改变。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而顺应则是质的变化。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是相辅相成、协调统一的过程。平衡: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12,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1、成熟 格赛尔“成熟势力说”2、物理环境物理经验:个体作用于物体得到来自物体本身的经验数学逻辑经验:高级的抽象经验。是个体在作用于客体的过程中,从动作过程中得来的,是辨别动作中相互协调的结果。3、社会环境4、主体内部存在的机制平衡过程,13,双生子爬梯实验,14,4、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1)阶段论的主要观点每一发展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即正由于认知结构具有不同水平,儿童智慧才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 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逾越也不能颠倒,且所有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所以阶段具有普遍性。 每一阶段都是后一阶段形成所必须的前提。各个阶段不是互不联系、静止割裂的,而是连续发展、互相重叠的。,15,(2)认知发展阶段及特点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2-),16,这个阶段是个体发生发展经历重大变化的阶段,心理从无到有。具体分为6个小阶段:(1)反射性图式阶段(0-2月) 特点:泛化的同化,感知运动阶段(0-2岁),17,(2)习惯动作时期(1-4月) 表现出一些习得行为或现象,在已有图式基础上获得一些图式。(3)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4-8月) (4)手段-目的分化阶段(8-12月) 标志:a 活动有意向性 b 客体永久性的形成,18,(5)尝试错误阶段(12-18月) (6)心理表征阶段(18-24月) 特点:儿童具有心理表征。 有2个标志: a 延迟模仿 b 象征性游戏 (以符号、表象的形式 进行加工),19,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的成就在于形成大量的表征性活动,具体讲就是把外在的客观的物质世界变为符号系统。有三个标志:(1)语言与思维的发展 语言符号系统是心理表征的工具;(2)象征性游戏 在模仿的基础上重复他人的活动;基于事先设想好的情节、动作、语言等(都是以主观、内在表象动作而存在的)。,20,(3)绘画表征 表达儿童内心世界的符号。 儿童绘画的四个阶段:潦草的现实主义阶段不及格的现实主义理智性的现实主义视觉性的现实主义,21,22,前运算阶段思维4个特征(局限):1、自我中心主义 儿童不能把自己内心世界同别人的加以区分; 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考虑问题,并深信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是一致的。,运算(Operation),是内化了的动作系统。但若仅仅是内化还不能称为运算。Piaget:Mental representation of actions that obey logical rules.,23,三山实验:自我中心,实验者从A、B、C、D四个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片:,24,2、泛灵论思维 ,认为所有动物都是有生命的 泛灵论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 (1)一定条件下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能有意识(2)只有那些经常运动的东西才有生命(3)只有那些能自发运动的东西才有生命(4)只有人和动物才有生命,25,3、传导性推理4、思维不守恒 守恒,指对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物质含量保持不变的认识。 皮亚杰:液体守恒实验,26,四个原因导致儿童思维不守恒: 直觉思维:思维取决于看到的而非想到的。 关注点: 状态与变化过程之间的矛盾 不可逆性,27,具体运算阶段(7-12岁)非运算阶段;内化的动作思维特点:1、守恒性2、可逆性:指思考问题时即可以从正面去想,也可以从反面去想,既可以从原因去看结果,也可以从结果分析原因。3、整体性,28,数目守恒(67岁),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A A B B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B行多(不守恒)” “一样多(守恒)”,29,基本原理:不管细棒如何排列,两张图空白部分的面积相同。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A B 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面积守恒(89岁),30,形式运算阶段(12-older)儿童可以脱离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思维。(1)假设演绎推理儿童可以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穷尽所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2)命题式思维对某一陈述的判断具有逻辑性;看命题表达的形式 IF A THEN B NOW A THEN B,31,第二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1896 莫斯科1917 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24 反射学的研究方法与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926 教育心理学1931 高级生理机能发展史1934 思维和语言1934 去世,1896-1934,3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文化-历史理论,两种工具观,两种心理机能,心理发展的实质,语言发展,33,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指:人类心理的发展基本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是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 。两种工具 物质工具 精神工具两种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34,二、心理发展的实质: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标志:,35,三、内化学说内化学说的基础 工具理论语言是中心( language as central ) 语言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外部语言阶段自我中心言语阶段(三个小阶段)内化阶段,36,四、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最近发展区”思想,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最佳期限,37,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关键期”(critical period)的概念是从植物学、生物学和形态学移植过来的。例如,德 费利斯(De Vries, H)发现,只有在植物衍生的 某个特定时期,施加某种条件才会产生特定的形态变化;一个系统在迅速形成的时期,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他把这个特定的时期成为“敏感期”。,38,人类胎儿在胚胎期(28周)是有机体体内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和器官发育生长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胎儿受到不良刺激的影响,很易造成先天缺陷。据研究,许多先天性发育缺陷都是在这个时期内造成的。,39,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心理发展是否有关键期,即是否存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有机体最容易学习某种行为反应?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最早源于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Lorenz, K)对动物印刻(imprinting)行为的研究。,40,印刻反应,劳伦兹研究发现,鹅、鸭、雁等动物在刚刚孵化出来后,让它们接触其他种类的鸟或会活动的东西(如人、木马、足球),它们就会把这些东西当作自己的母亲紧紧追随,但对自己同类的母亲却无任何依恋。这种现象好似在凝固的蜡上刻上标记一样,固称“印刻”。这种印刻现象只发生在极其短暂的特定时刻,一旦错过这个时机,就无法再学会。,41,据研究认为,小鸡的母亲印刻的关键期是出生后的1016小时,小狗的关键期约在生后37周。过去认为,动物出生后不久就会认识母亲是出于亲子本能,后来的发现并非如此。,42,43,印 刻 反 应,44,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人们把动物研究的结果应用到早期个体心理发展身上,就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关键期问题,认为个体行为的发展有阶段性,有些行为是在发育的某一个时期在适当的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这种行为就永远不会产生。这个时期就称为该种行为发展的关键期。例如,有人认为2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等。,45,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教育启示,抓住关键期及时进行教育,事半功倍但不能认为儿童过了某个年龄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46,皮亚杰与维果斯基心理理论的比较,1、都强调活动:2、在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上:3、智力思维发展方面:,47,第三节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在西格蒙特.弗洛伊德身上我们看到一个具有伟大品质的人。他是一个思想领域的开拓者,思索着用一种新的方法去了解人性谁想在今后三个世纪内写出一部心理学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姓名,那就不可能自诩是一部心理学通史了。”(波林),48,(一)、生平,Sigmund Freud,1856-19391856年5月6日 出生 捷克1860年移居奥地利维也纳1881年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1882年临床神经病医生1886年结婚1885巴黎大学进修精神病学,49,此后,Freud发展有三个时期:1895年癔病研究1900年梦的解析1920年超越快乐原则1923年患口腔癌1938年移居伦敦1939年12月23日病逝,50,(二)人性观与人格结构理论,1、人性观: 能量系统:释放;快乐倾向本能 按其表现形态及功能: 生本能,所有与保存生命有关的能量(libido) 死本能升华,51,2、人格结构,早期,弗洛伊德提出人格三个概念: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潜意识。,52,意识层次结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53,后来,修改其人格结构,提出人格由有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不能忍受肉体需要有关的紧张状态。它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按快乐原则行事。消除紧张方法: 反射作用 愿望满足,54,自我:由“本我”分化而来,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遵循 “现实原则”。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遵循“至善原则。,55,本我,自我,超我,快乐原则,现实原则,道德原则,人格结构,56,弗洛伊德认为,由于人格中的三个部分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力量,本我追求快乐,自我面对现实,超我则追求完美,所以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能经常使它们保持相对的平衡与和谐,人格就是健康的;如果三者之间不能保持相对的平衡,如一味地放纵本我,或超我过分严厉和完美,就容易产生适应困难,甚至出现心理异常。,57,(三)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表现出的特征与变化,本质上因为libido能量所投注的区域发生了变化。每个性感区都与一个时期特殊冲突相联系。 性感区;挫折;固着,58,根据性感区的变化(libido指向区域)划分为5个阶段:口唇期(0-1岁)从活动方式上讲,有5大类:摄入、吮吸、撕咬、吐出、禁闭。它们会成为将来某种人格原型。分为2各阶段:初期(0-8月)口欲含合型性格 晚期(8-18月)口欲施虐型性格,59,肛门期(1-3岁)儿童快感主要来自于排泄。过分要求或过分宽松都会产生问题。性器期(3-6、7岁) 性别概念开始发展。 恋父情结;恋母情结 ; 阉割焦虑前生殖器期 ;自恋期潜伏期(6岁-12岁) 超我迅速发展;同性恋期生殖器期 具有生殖、繁衍的功能,60,(四)简评贡献强调生物本能和性本能对人的作用,是对禁欲主义的反抗。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强调早期经验局限把心理发展归于性本能,排除社会文化的作用,这是错误的把意识降到从属地位,潜意识放到决定一切的地位,这是不准确的幼年时期的性心理发展决定日后的发展,这是偏激的,61,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艾里克森祖籍丹麦,生于德国。养父是一个犹太人,而艾里克森具有来自混合民族斯堪的纳维亚的背景。他白皮肤、蓝眼睛、高个子,被养父所在的教堂认为是异教徒,然而在同学眼里他又是个犹太人。,62,(一)生平,1902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1927至维也纳小学美术教师;学习精神分析1933移居美国,开私人诊所1934年,哈佛大学学习、研究1936-1939耶鲁大学任教1944年加州大学任教1961-1979年哈佛大学任教,63,(二)自我心理学,不同于弗洛伊德,重视自我的作用:不是本我的附庸;为本我服务,同时组织个人生活、保持生理环境与社会环境和谐。总体理论框架接受弗洛伊德,64,(一)信任对不信任(0-1.5岁)(二)自主性对羞怯与怀疑(1.5-3岁)(三)主动性对罪疚感(3-6岁)(四)勤奋对自卑(6-12岁)(五)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六)亲密对孤独(18-24岁)(七)繁殖对停滞(24-65岁)(八)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三)人生发展的阶段,65,艾氏理论与弗氏理论的比较,66,第四节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自学),华生斯金纳班杜拉,67,6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