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二 专题二 第五讲 鉴赏诗歌的情感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91656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二 专题二 第五讲 鉴赏诗歌的情感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二 专题二 第五讲 鉴赏诗歌的情感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二 专题二 第五讲 鉴赏诗歌的情感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的情感规范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韦应物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注】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理会:通达事理。(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宴厅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B“海上”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虽然风驰雨骤令人厌烦,但是满堂的嘉宾却令诗人备觉神清气爽。C七、八两句写出诗人将未睹“斯民”之康与自惭“居处”之崇两相对比,表达了真切的反省之意。D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达到忘我的境界。E选章叙事、抒情、议论相间,既体现诗人悲天悯人的襟怀,也通过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写出闲适的情趣。解析:B项“令人厌烦”错误,宴集恰逢下雨,不仅池阁清凉,雨景如画,而且公务骤减,一身轻松。再加上久病初愈,精神健旺,面对嘉宾满堂,诗人不禁喜形于色。E项“悲天悯人”不当。答案:BE(2)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答: 解析:分析异同之处,需要分别分析。“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是触发他“自惭”的最为直接的原因。“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把自己所得俸禄与农民的辛勤劳动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地位和自己的责任联系起来,为自己的无功受禄而深感惭愧。相同之处:都体现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都表达了自省愧疚之情。不同之处:韦诗反衬未见百姓安居的愧疚心理;白诗直接刻画百姓困苦的生活。答案:相同之处:都体现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都表达了自省愧疚之情。不同之处:韦诗正面描写与嘉宾的宴饮之乐,反衬未见百姓安居的愧疚心理,偏重于对自身责任的警醒;白诗直接刻画百姓困苦的生活,抒发对底层民众的哀悯,含蓄表达对统治阶层的指责,情感内蕴更为深刻。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青玉案邻鸡不管离怀苦黄公度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裛残别袖燕支雨,谩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注】黄公度,福建人,此时在泉南任职期满,秦桧假借君命令他速回都城临安。裛(y),沾湿。燕支雨,夹着胭脂的泪水纷落如雨。(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运用了拟人手法,以对报晓邻鸡的埋怨表明自己不愿离开的心情。B词中“霜桥月馆,水村烟市”以想象虚写时空变换转移,极富形象性。C“愁千缕”表面指奸相当道前途未卜之忧,深层是离开家乡亲友之愁。D词的结尾意境深远,词人将难言之隐、入骨之痛都寄寓在独立不言中。E本词词风柔美,格调娴雅,缠绵悱恻,显示出婉约词含蓄细腻的特点。解析:C项,下阕“愁千缕”作者表面上愁的是离开家乡亲友之愁,深层的愁是指奸相当道国耻难消,壮志难酬、前途堪忧,等等。E项,词风婉约但不是柔美娴雅。婉约之中不乏激愤之意。答案:CE(2)“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该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 解析:分析诗歌的情感,要从重点意象和情感关键词入手。本题抓住关键点“离怀苦”“思君”“谩留得、愁千缕”“鸿飞不住”结合注释分析情感。答案:对高城中人的思念之情。作者因高城音信阻,欲托鸿雁传情。此情难寄的无奈之情。鸿飞不住,鸿雁与“邻鸡”一样无情。以伤离别抒积忧之情。一腔忠贞、满腹愤懑,化作别情离恨。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送进士下第归南海曹邺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描绘了夕阳下的一幅送别图。夕阳斜照,几片红霞,诗人和朋友,手挽着手,饮酒送别。在轻快明丽的景色衬托下,朋友宴别的感情显得深情而明朗。B颔联中“每年春草芳”承接前句“行人莫叹”,用借代手法,诗意委婉含蓄,代指京中每年都举行科举考试,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C颈联对仗工整,情意深长。蓝关、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的必经之地。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D尾联以更深一层的劝勉作结。“十二楼”即传说中昆仑山的仙人居所,此处借指俗世繁华。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间惆怅流连,不要执着于人世浮华。E古人送别诗,多是渲染别情的孤楚、悲苦,本诗没有像一般送别诗悲叹、沉浸于别离的凄苦,而是意境鲜明,语气亲切委婉,格调清新明丽,别具一格。解析:B项,“用借代手法”理解错误,诗句是比喻手法;D项,“此处借指俗世繁华”理解错误,“十二楼”指出世隐居。答案:BD(2)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 解析:题目中的“哪些”暗示诗歌的情感不止一种,要注意全面分析。首联写友情难分难舍;颔联和颈联借美好春色含劝慰之意;尾联鼓励友人积极进取,不要有隐遁思想。符合这些意思即可。答案:友人离别的不舍,对友人的担忧。首联写送别的宴饮中,与友人手挽着手,饮酒送别,依依不舍。提醒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安慰友人不必因为下第而伤感。颔联、颈联描写了明丽美好的春光,每年都有科举,中举的机会还多。鼓励友人积极入世进取。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做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女冠子元夕蒋捷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注】蒋捷:宋末元初人,南宋亡,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蛾儿:闹蛾儿,用彩纸剪成的饰物。灺(xi):灯烛的残灰。夕阳西下:指南宋康与之(一说为范周)宝鼎现咏元夕词,其首三句为“夕阳西下,暮霭红隘,香风罗绮”。(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全词起笔两句从静态方面极度描写过去元宵节日如画的迷人景象,目的在于为后文实写现在元宵的冷清暗淡,形成今昔的强烈对比。B上片三至六句从动态方面极力实写春风吹到精美的歌楼舞榭、到处是笙箫管乐齐鸣、琉璃灯彩光四射、满城笑语欢声的热闹繁华场景。C“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三句写遍地彩灯高挂,灯光明亮照彻元夜,与“琉璃光射”相照应,写出了元宵节日的繁华。D“江城人悄初更打”一句以动衬静,从灯市时间的短促写夜晚冷落,寂静无声,鼓点悄然响起才知是初更,并点明词人度元宵所在地江城。E这首词风格较为自然,词意始终在流动中,无一凝滞。对过去元夕的铺叙不惜篇幅,浓墨重彩,或直接描绘,或间接叙写,或以梦境加以再现。解析:B项是写的昔日元宵节日场景,是虚写。C项应是“现在随随便便挂上几盏小灯,再不是从前士女杂沓、彩灯映红了尘埃迷天漫地的元宵节了”,与昔日元宵节日的繁华形成对比。答案:BC(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答: 解析:下阕前四句写词人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剔除烛台上烧残的灰烬入睡。然后借梦中那辚辚滚动的钿车、佩戴香罗手帕的如云士女,来表达繁华不再,以寄托自己的拳拳故国之思。听到邻家的少女还在倚窗唱着南宋的元夕词,表达无限酸楚之情。答案:谁能向天公借回往日繁荣,表达出对往昔繁华不再的伤感、对复国无望的无奈与悲愤;梦中又见往日元宵繁华,想用笔记下故国元夕景象,表现出对故国的深深眷念之情;听到邻家的少女还在倚窗唱着南宋的元夕词,禁不住苦笑,表达出词人内心的一丝欣慰和无限酸楚之情。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一剪梅中秋无月辛弃疾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1)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情非常舒畅。B“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只不过云雨却打湿了纱窗。C“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云湿纱窗”“雨湿纱窗”等句,作者浓墨重彩地勾画出花月掩映杯酒和云雨沾湿纱窗的景色。D“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E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赏月未得的词。上阕运用反衬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今宵中秋无月的遗憾;而下阕则写赏月不得的愁绪。解析:C项,“浓墨重彩”有误,这里是运用白描手法;E项,“反衬”不正确,应为对比。答案:CE(2)全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 解析:抓住这首词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云湿纱窗。雨湿纱窗”写作者无月可赏的落寞;“路也难通。信也难通”写词人壮志难酬的郁愤;“杯且从容,歌且从容”写作者借酒浇愁排遣郁愤的洒脱。答案:无月可赏的落寞。往昔花好月圆,今宵赏月不得、丹桂不见,唯有“烛花红”。欲诉无门的郁愤。欲问“化工”,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明咏中秋无月,实叹世路艰难、壮志难酬。自我宽慰的洒脱。现实无奈,只能暂凭杯酒、歌舞排遣落寞和郁愤。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安贫韩 偓手风慵展一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注】韩偓:唐末五代诗人,唐昭宗曾欲拜他为宰相,但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逐出朝廷。后来朱温篡唐,建立梁朝,韩偓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涯。蒲卢,又名螺嬴,一种细腰蜂,每产卵于小孔穴中。(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首联中的“风”指四肢风痹。“一行书”指信札。“暗”是形容老眼昏花,视力不明。“九局图”指棋谱。“手风”和“眼暗”,都写自己病衰的身体。B颔联就室内景物略加点染,进一步烘托出“安贫”的题旨。“野马”一句暗示时光如白驹过隙,难以把握。“筠管”,竹管,这里指毛笔筒。C新唐书韩偓传记载,一次朱温上殿奏事,侍臣们纷纷避席起立,唯有韩偓端坐不动,引起朱温的恼怒。这就是诗中自谓的“安蛇足”“捋虎须”,也就是诗人致贫的来由。D尾联紧承颈联对往事的回忆,运用了“滥竽充数”这一典故,表达自己对黑暗世事彻底失望、愿意隐退,满腔的愤懑最终化作一声叹息,情切而辞婉。E安贫是唐代诗人韩偓晚年感叹身世的作品。诗作将现实与回忆连成一片,这里的“贫”,一语双关,不光指经济上的困窘,同时也指政治上的失意。解析:B项中的“野马”指浮游于空气中的埃尘,语出庄子逍遥游。意思是:闲居无聊,望着室内的埃尘在窗前日光下浮动。D项,对尾联“满腔的愤懑最终化作一声叹息,情切而辞婉”理解不准确。诗人的心情是矛盾的,并非彻底失望,愿意隐退。答案:BD(2)诗作题为“安贫”,诗人真的安贫吗?这首诗反映他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答: 解析:解答此题,须准确理清诗歌的核心思想。从“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一句中可以看出诗人敢于公正执法,触碰权贵,故表面以“安蛇足”自嘲,实际上以敢于“捋虎须”而自负,表明一种忠贞不屈的人生态度。题作“安贫”,实质是不甘安贫,希望有所作为;但由于无处可施展才华,又不能不归结为自甘安贫。答案:不是真的安贫,颈联中诗人敢于坚守礼法,触怒权贵。他感到自己虽愚拙,但报国不避艰危,透露出他在颓唐外表下隐藏着的一片舍身许国的忠诚。尾联,诗人确实有感于世事黑暗,没有明辨贤愚的明君,人才只能沉默无言,表达内心的失落与无奈。题作“安贫”,实质是不甘安贫,希望有所作为;但由于无可作为,又不能不归结为自甘安贫。表现诗人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唐张继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结合诗题和诗歌内容可知,诗人与友人在杨公台上宴饮集会,共度重阳节。诗中涉及了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重阳习俗。B颔联描写了高台所见之景,染上秋霜的群山寒浪阵阵,空中一行早雁已翩然飞来。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实、不事雕琢,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幅广阔的秋景图。C“捣练”是古代女性常见的劳作,即捣制煮过的熟绢,为缝制寒衣做准备。正日暮时分,孤城响彻捣练的声音,以声衬静,越发渲染了秋日黄昏的寂寥冷清。D菊花三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笑”生动地写出了菊花绽放得灿烂热烈的景象。诗人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将盛放的菊与客之“哀”形成对比,更显其哀。E诗歌观察细致,描写传神,用语清新,将秋日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熔于一炉,以寻常语写眼前景,却能做到心物感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解析:B项非“白描”“不事雕琢”,上句描写群山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突出表现了其寒的特点,下句写高飞的雁群,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了雁阵的整齐;D项菊笑与客哀没有反衬关系,菊笑暂时驱散了旅途的忧愁。答案:BD(2)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 解析:作答本题先点明诗人情感的变化。从诗歌中“哀”和“笑”可以看出诗人情感的变化,再结合诗歌中的内容具体进行分析即可。答案:诗人的情感由悲转喜。首联“凄凄”“秋凉”寓情于景,表达了登台的凄凉心境,“客思哀”直抒胸臆,表达了思乡之愁。颔联写景,“寒浪”渲染了凄清的氛围,“早鸿”寄托着思乡之情。颈联虚实结合,诗人听到了妇女赶制寒衣的捣衣声,想象远方的游子写信回家索寄寒衣,归期杳杳,由个人之愁推及天下的游子思妇共同的忧愁;尾联收束到自身,表达了寓居他乡的漂泊之愁,而菊花三笑暂时驱散了郁结的忧愁,诗人暂时开颜,情感由悲转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