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The health status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adulthood disease prevention,儿童少年健康状况与成人慢性病预防,儿童少年的生存、保护和发展关系到整体人口素质的提高。因此,儿童少年的健康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也是医疗卫生水平的改善和进步的标志。了解儿童少年健康状况是制定该人群健康促进规划、提出改善政策和措施的前提。,生命质量指标,第一节 儿童少年健康指标体系,生命指标,疾病指标,生长发育指标,3,婴儿死亡率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人口平均期望寿命推算中占有重要比重。 较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的动荡、战争、饥荒、灾害、经济危机及卫生状况,特别是妇幼保健工作质量对婴儿生存质量的影响。 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40%50%,因而用IMR来反映儿童保健质量有其局限性。,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反映了04岁组儿童的生存状况,而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正是儿童保健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儿童营养、预防接种、常见病防治、生长监测、清洁用水提供和健康教育等多种投入的综合反映。 反映了全球18岁以下儿童90%以上的死亡情况。1987年以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每年公布的世界儿童状况均以U-5MR为第一指标。,2.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Under five mortality rate, U-5MR)指在某给定年份内,每1000名活产儿在年满5岁前的死亡概率。,U-5MR = 某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同年5岁以下活产儿童总数 x 1000 ,5,3. 年龄别死亡率(age-specific death rate, ASDR)指某年在不同年龄组内平均每千人口中的死亡数。,6,疾病指标 - 1.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指一定时期(如1年、1季度、1个月)内某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包括意外伤害)的频率。K可以是100,1 000,10 000/万,7,2.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反映调查、检查的当时受检人数中某病的患病情况。 患病率= 受检人群中患病或阳性的人数 / 受检人数 X kK可以是100,1 000,10 000/万 一些慢性病常用患病率表示,如贫血、佝偻病、寄生虫感染、龋齿、弱视等。阳性率、检出率的含义与患病率相同。,8,生长发育指标-发育水平身高坐高指数 (坐高cm/身高cm)*100% 可据此将体型分成长躯型、中躯型、短躯型等类。营养状况BMI(体重kg/身高m2 被广泛用于建立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等筛查标准。智力心理,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Rating Scale of Child Adaptive Behavior),9,生命质量指标-健康相关的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指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高危儿童的早期干预,发育障碍儿童的康复。,1.日常生活功能指标 日常生活活动指数(Index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也称 ADL-Katz Index ) 功能独立性测量(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是近年来使用越来越多的指标,可用于儿童发育障碍的评定和康复效果评价。FIM从生活自理、大小便控制、活动转移、运动、交流、社交6个方面,按完全依赖到完全独立分7级评分。,10,2. 心理社会功能评定 从个体的主观幸幅度、心理不适症状、社会适应行为等方面进行评定。儿童抑郁量表(Child Depression Inventory, CDD)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 (Multi-dimentional Students Life Satisfaction Scale, MSLSS)3.专门性生活质量评定量表 是针对特定的疾病或健康状况对生活质量影响,制定的标准化评定方法。,11,4. 综合性生命质量评定量表 Spitzer (Quality of life index, QL-Index)WHO (WHO QL-100)吴汉荣,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量表,12,第二节 医学模式转变与儿童少年健康,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类除由生物因素所致疾病外,心理和社会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愈来愈密切。 近60年来的疾病谱和死因顺位转变也清楚地显示出,医学模式已从过去的以单纯生物病原所致的急慢性传染病过渡到社会、心理等多因素作用或影响的慢性疾病模式。,13,14,2006年我国居民十大死因顺位为: 心脏病 脑血管病 恶性肿瘤 意外死亡 呼吸系病 消化系病 传染病 泌尿系病 神经精神病 内分泌病,14,15,从19世纪末预防医学产生,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预防医学一直是生物预防,主要的预防是针对以单纯生物病原引起的急、慢性传染病。 预防医学对摆脱恶劣的生活环境和劳动条件,减少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发挥了重要作用,称为第一次卫生保健革命。,一、人类卫生保健经历了两次革命,15,第一次卫生保健革命:1. 对象传染病、 寄生虫病2. 措施: (1)预防接种: 1796年英国爱德华琴纳发明现了全世界广泛使用的种痘预防天花的方法,直至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全世界消灭。 1952年由约纳斯沙克首度试验,研发出来的脊髓灰质炎口服疫苗, 使全世界的病例从1988年的约35万例,减少到2007年的1000余例。,16,17,(2)杀虫和灭菌 1865年巴斯德发明灭菌术,使外科克服了第一大障碍。即灭菌措施,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洪涝、地震等灾害发生后,应不失时机开展消毒、杀虫、灭鼠工作,这是卫生防病的关键 (3)抗菌药物 1928年弗来明发现的青霉素,在二战时与原子弹齐名为两大发明。 1935年磺胺问世,使得其他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得以控制; 1941年Volkman发现链霉素,使结核从此由不治变为可治。,17,第二次卫生保健革命1. 对象:(1) 心身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多因素多阶段发病的慢性病 已成为最主要的疾病和死亡原因。 (2) 退行性疾病:由于寿命延长所致的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骨质疏松、 帕金森氏病、糖尿病等已成为下一个重点研究及防治的疾病。 2.措施: (1) 生物医学 (2) 社会医学 (3) 心理医学 (4) 行为科学,18,19,1. 已控制的传染病还会死灰复燃结核 Tuberculosis (TB) :80年代初甚至认为本世纪末可以消灭结核,但是由于:近20年世界许多地区政策的疏忽,使结核防治系统遭到破环甚至消灭;结核病和HIV的恶性联系从而使结核病暴涨;近十年在人口出生率高的地区,儿童已达结核高死亡率的年龄段;多种抗药性菌株 (MDS-TB)的产生。使结核在1984年开始以每年 10%的速度增加,成为公共卫生上严重的问题,据估计每年全球有2000万例结核病感染,死亡300万,全球已有5亿感染者。WHO 1993年4月2223日在伦敦提出“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宣言”。我国结核病600万,每年死亡23万。美国1986年采取行动,方案为DOT (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1994年下降到1984水平。WHO 1995年提出结核控制战略,内容包括:控制传染源 (stop TB at the sourse);直接监督治疗 (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短程化学治疗(Short course Chemotherapy),简称DOTS。有人认为:DOTS是二十世纪公共卫生的重大突破。,二、人类面临的挑战,19,20, 2006年底全球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人数为3950万, 全球每天有1.1万人感染HIV, 每天有8000名感染者丧命,艾滋病的流行与危害, 新增加的430万感染者中,40为15岁至24岁 的年轻人。,性传播疾病 (Sex Transmission Diseases, STD),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全球2008年有158亿美元用于艾滋 病防治,2010年将上升至250亿美元,20,21,共计: 3860(33404600)万 成人:3630万(31404340万) 15岁以下儿童: 230万(170350万),北美130万77210万,加勒比地区33万2442万,拉丁美洲160万120240万,西欧和中欧72万5595万,北非和中亚44万2572 万,次撒哈拉非洲2450万21602740 万,东欧和中亚150 million 100230万,东亚68万42110 万,南亚和东南亚760万510117 万,大洋州7.8万4.817万,2005年成人和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估计人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6年5月30日,21,22,北美4.3万3.46.5万,加勒比地区3.7万2.65.4万,拉丁美洲14万1042万,西欧和中欧2.2 万1.83.3 万,北非和中东6.4万3.821万,次撒哈拉非洲270万230310万,东欧和中亚 22万1565万,东亚9.7万5.529万,南亚和东南亚83万53230万,大洋州0.72万0.355.5万,总计: 410(340620)万成人:360万(300540万)15岁以下儿童:54万( 42 67万),2005年新感染艾滋病病毒成人和儿童估计人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6年5月30日,22,1985年,1989年,1995年,1998年,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1998年全国所有省份报告有HIV感染者。,23,24,全国历年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1985-2005年),24,25,病毒性肝炎现已发现种甲型:感染率8.09%乙型:感染率 9.75%丙型:感染率 3.20%丁型:感染率 1.15%戊型:感染率 17.2%庚型:1997年4月中国医科大人民医院首次发现TTV: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王海涛教授, 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最近在我国检测出第七种肝炎病毒非甲非庚病毒 (TTV) 感染者,并从感染者血清标本中克隆出病毒的部分基因片断,测定了核苷酸的序列。这种病毒是DNA病毒,可经输血传播,还可能存在其它传播途径。,25,26,如20世纪60年代出现库鲁病(Kuru), 70年代出现军团病(Legio nelosis), 80年代出现艾滋病 (AIDS), 90年代出现疯牛病和禽流感(H5N1)等。 03年出现非典 (SARS)的爆发全世界累计发现8000余名感染者,造成800多人死亡。 2014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被认为是通过动物传染给人的,但一直未能发现其真正的动物宿主,更多的证据表明它可以通过接触、输血、呼吸等多种途径传播。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病死率达到5090。,不断出现的新传染病病原继续挑战人类,26,27,三、生活方式转变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中国居民疾病谱也在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80年代后发生了巨大变化,由20世纪初,威胁人类健康的急性和慢性传染病,以及营养不良性疾病,寄生虫病等过渡到上世纪末开始的社会、心理等多因素作用或影响的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27,28,目前,中国已有2.6亿确诊的慢性病患者,约占总人口的19。目前全国平均每天约1.3万人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国总死亡的70%以上。,28,29,WHO, 2014,29,30,30,31,减少四种危险因素: 吸烟 缺乏体育锻炼 不健康的饮食行为 酗酒,31,32,生命是一个长期的累积过程不平衡(inequality / imparity)或差异(disparity)是整个生命历程逐步形成的累积的结果,生命历程中的健康和疾病的累积,32,33,fetal origin hypothesis,20世纪80年代英国Barker教授和他的MRC环境流行病学小组(南安普敦大学)基于对Hertfordshire Cohort Study 结果,提出 “成年人慢性病可能来源于生命胚胎期 ”,33,You are what you eat,You are what your mother ate ?,You are what your father ate ?,You are what your grandma ate ?,You are what your grandpa ate ?,34,传代效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表明,不良环境对机体造成的影响可以传承给后代,即为传代效应。,+,,正常,35,36,成年期疾病(Adulthood diseases) 指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等一些成年后易患而始于儿童期对预防有积极意义的疾病。其共同特点是发病主要受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影响,表现为进行性、不能自然痊愈,从而严重影响中老年健康和生存质量,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36,37,慢性病发生多始于儿童少年阶段,危险因素自幼形成,肥胖、血压、血脂水平存在轨迹现象。,37,儿童肥胖症(Obesity),肥胖是在遗传、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从而危害健康的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 成人肥胖常引发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对成人疾病的早期预防意义重大。,38,肥胖流行,儿童肥胖在全世界范围流行且日趋严重。 美国是儿童肥胖流行最严重的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19851995年进入第二增长高峰。 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儿童肥胖流行比美国晚,但流行趋势迅猛。,39,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地区学生面临的主要营养问题。,40,心理影响:影响自尊、自信、社会交往的发展;不利于个性、性格、气质、情绪发展;青春期对肥胖更感苦恼;少数甚至产生自杀意念和行为 身体臃肿,行动不便,各项生理功能和运动素质都显著下降。远期健康危害: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增高。,肥胖的危害,41,导致相关疾病的危险增加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睡眠呼吸暂停、脂肪肝、肿瘤等,肥胖的危害,42,第三节 儿童少年主要健康问题,1.青少年与低龄儿童死亡模式发生逆转,死因谱改变青少年死亡人数位居第一而伤害成为死因第一顺位,43,44,青少年与低龄儿童死亡模式发生逆转,青少年死亡人数位居第一伤害成为死因第一顺位,图7-1 19552004年不同年龄组男性每年全死因死亡数(Viner RM 等,2011.),44,2.精神负担日益突出,精神障碍发病率增加我国儿童精神障碍患病率高达14.89%。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精神障碍之一的抑郁症已上升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第二大疾病。,全国22省市调查表明,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问题尤为突出。 有焦虑不安、恐怖、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因心理和行为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亦屡有发生,45,3.传染病下降但仍然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因在世界范围内,传染性疾病仍是19岁儿童及1024岁女性的主要死因在我国,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约有70%以上发生在学校(包括幼儿园),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则80%以上为传染病,46,4.身体素质下降趋势急待扭转中国学生的体能(素质)指标 包括肺活量,50 米跑,立定跳远,肌力,中长跑等 在1985年1995年间持续增长。 此后的20年,全方位持续下降。原因主要有学习压力大,重智轻体社会现代化造成体力活动减少,又不参加健身运动家长的教育理念的错误,过分呵护,47,48,5.传染病总体下降但仍然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因在世界范围内,传染性疾病仍是19岁儿童及1024岁女性的主要死因在我国,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约有70%以上发生在学校(包括幼儿园),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则80%以上为传染病,48,主讲人:强梅公共卫生学院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教研室,Tel:413-5262Email:qianguthscsa.edu,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4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