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的综合防治——家庭保健培训讲座.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77733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病的综合防治——家庭保健培训讲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慢病的综合防治——家庭保健培训讲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慢病的综合防治——家庭保健培训讲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贾汪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云侠主任医师,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家庭保健培训讲座,2,慢性病简介,什么是慢性病,慢性病是使身体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无法彻底治愈,需要长期治疗、护理及特殊康复训练的疾病。,慢性病的特点,病因相似起病隐匿病程长不可逆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经济负担重,慢性病包括哪些疾病,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大血管病)恶性肿瘤代谢性异常(如糖尿病、血脂异常)精神异常和精神病慢性气管炎和肺气肿,灾难离你有多远,1997年4月45岁的著名作家王小波因心脏病猝死2001年5月44岁的著名喜剧作家梁左因心脏病突发在家中去世2004年4月54岁爱立信中国公司总裁杨迈在跑步机上心脏骤停突然辞世2005年8月46岁的著名演员高秀敏在家突发心脏病去世2005年7月2日68岁特型演员古月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在医院去世2006年12月72岁的著名相声大师马季在家中突发心肌梗塞而不幸去世2007年6月59岁的著名相声大师候耀文在家中突发心肌梗塞而不幸去世,重要观念,慢性病不再是单纯的富贵病,中低收入人群的患病率更高。80%以上的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40%以上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的方法也很明确。慢性病从儿童时期即开始萌芽,预防慢病不可慢慢来,需要从现在做起,从娃娃抓起。行为习惯的改变和健康的维护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认为:人类1/3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是可以避免的,1/3的疾病通过早期的发现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1/3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哈佛卫生学院的研究报告认为:50%的肿瘤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80%糖尿病和中风的原因是人为引起;70%冠心病也是人为的不健康习惯造成的,9,慢性病发生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单纯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阶段。处于此阶段的人尚未患有任何慢性病,但如果不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注意调整心理,机体会逐渐出现生物学指标的异常、甚至器质性病变慢性病。,第二个阶段,第二阶段:生物学指标异常阶段。此时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等生物学指标开始出现异常,但通过行为改变、心理调节或/和药物治疗,仍可将这些生物学指标控制在正常水平,可有效防止慢性病的发生。,第三个阶段,第三阶段:慢性病阶段。此时机体已经出现了器质性病变,如冠状动脉狭窄、脑动脉血栓形成等病变。病情多不可逆,此时最需要做的就是防止病情的恶化和再发。,慢性病发生发展模式图,14,常见危险因素及其控制,危险因素的概念和种类,危险因素的概念和种类,凡使心脏病、脑卒中、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病危险增加的因素都是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慢性病危险因素包括两大类:可改变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高血压等)和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如年龄和遗传因素)。,16,常见危险因素及其控制,可改变危险因素,高血压,血压升高可使心脏和血管系统的负荷增大,是心血管病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和眼的损害。高血压检出非常简单,控制也很容易,花费也可以很低。但高血压通常没有症状,不头晕不量血压、不头晕不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大有人在。,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可大大降低生活质量,可引起许多急慢性并发症。心脑血管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直接死因。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定期检查、规律用药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主要手段。,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总胆固醇(TC)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LDL-C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被视为“坏的胆固醇”。HDL-C可帮助肌体运出多余的胆固醇,因此被认为是“好的胆固醇”。TG是肌体脂肪存在的主要形式,可为肌体提供能量,也可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血中TG过高也可增加心脏病的风险。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是防治血脂异常的重要手段。,超重和肥胖,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BMI=24即为超重,BMI=28为肥胖。腰围是判断中心性肥胖的指标,男性=85cm,女性=80cm说明存在中心性肥胖。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骨关节疾病以及心血管病等密切相关。能量摄入过多,身体活动较少是导致超重肥胖的主要原因。合理膳食、有氧运动是减重的法宝。,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蔬菜水果所含能量相对较少,而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相对较高。低能量有助于控制体重。纤维素有助于预防胃肠道肿瘤。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内环境稳定。蔬果中的钾钙等离子对控制血压和情绪稳定也有重要的作用。,缺乏身体活动,身体活动是能量消耗的主要决定因素,对能量平衡和体重控制至关重要。身体活动可减少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危险并对多种疾病有极大的好处。例如,身体活动可降低血压,提高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善血糖水平,减少结肠癌和妇女中乳腺癌的危险。另外,身体活动对提高综合体质、维持平衡心理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最有效的身体活动是经常性、适当的有氧运动。,吸烟,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不低于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吸烟与多种癌症关系密切。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可使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下降,导致血管壁损害、斑块和血栓形成。吸烟还可通过降低HDL-C水平增加心脏病和卒中的发生风险。戒烟难,但完全可以做到。戒烟后,危险水平可逐渐恢复到未吸烟时的水平。,24,常见危险因素及其控制,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年龄,年龄越大,发生各种慢性病的机会越大。慢性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但其病变的积累往往从青少年开始。慢性病的防治应该越早越好。,性别,与绝经前女性相比,男性多伴有更多的危险因素,患心血管病事件的可能性大而且早。对于肿瘤,除少数妇科肿瘤外,多数也是男性高于女性。因此男性本身就是一个危险因素。女性绝经后,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迅速上升,并逐渐赶上同年龄段的男性。,遗传与发病的关系,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冠心病、脑卒中和肿瘤均为多基因遗传病。即其遗传受很多对基因控制,每个基因作用都很微弱,但有累加效应,即致病基因越多,则患病的可能性越大。这类多基因遗传病同时还受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作用的总和决定一个人是否易于患病,即易患性。这种易患性高到一定的程度(超过阈值)才会发病。,遗传遗传强弱判断,常见慢性病遗传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脑卒中、肥胖、肿瘤。如果父母患有某种慢性病,自己患该病的可能性就会高于没有遗传背景者。已发病患者与自己的亲缘关系越密切、发病时间越早、病情越重、亲属中发病人数越多,该病的遗传性越强。,遗传家庭聚集性,生活在同一家庭的成员不仅有共同的遗传背景,还有共同的生活习惯和环境,慢性病的家庭聚集不见得主要取决于遗传。食盐摄入过多也可导致高血压的家庭聚集。在一个食盐摄入过多的家庭,如果一家人血压都高,就不能草率下家族遗传的结论,而是需要首先减少食盐的摄入。,遗传反对宿命,根据慢病发病的“阈值”理论,即便遗传度很高,如果严格控制环境和心理方面的不良影响,仍可以使其易患性达不到发病的阈值。越是具有遗传背景,就越是要加强对“可干预”危险因素的控制。那种只讲遗传,忽视可改变危险因素的干预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再次强调,80%以上的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40%以上的肿瘤都是可以预防的。,32,慢性病控制要明智,综合预防效果好,合理营养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心理平衡,慢性病的预防方法:,钠盐每人每日平均摄入量不超过6克(啤酒瓶盖去掉内胶皮,一平盖即可);总脂肪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酸10%,蛋白质20%;,肉类50100g,鱼虾类50g,蛋类每周34个,(奶类每日250g),食用油每日2025g,少食糖类和甜食;每日酒精的摄入量50克,避免高度和烈性酒;新鲜蔬菜每日400500g,水果100g。烹调油量限制2025g/日,一、合理营养,健康饮食宝塔,二、戒烟限酒,适量饮酒的范围:60白酒不超过半两,葡萄酒不超过2两,啤酒不超过半斤。每次饮酒应为单一品种,不可多种酒混饮。酒后要及时补充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应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A、C、K及叶酸等。,三、适量运动,运动的方式,提倡有氧运动依据你的平时运动习惯最好不受季节、场合等因素限制步行是最好、最易普及的运动,运动的频率,最好每天坚持,1-2次至少每周5次一周一次,运动效果不蓄积,肌肉痛和疲劳每次发生,易发生伤害事故;隔日运动效果可蓄积也不产生疲劳感;每周4-5次,效果相应提高,肌肉痛疲劳感消失,体质增强。,运动的时间,餐后30分1小时:正是血糖上升时,有利于降血糖、降血脂,保护胰腺功能。晚餐后运动:中国人饮食习惯晚餐丰富,需要运动把摄入多余的能量消耗掉。晨练不宜过早、空腹:尤其是冬天,日光和叶绿素起反应才能产生氧气。早晨基础血压较高、肾上腺素分泌多,患心脏病者易出事。,有效脉搏监测法,170-年龄=运动时有效脉搏数例如:年龄60岁,即170-60=110运动时脉搏=15秒脉搏数4最好的运动心率=基础心率+60%基础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龄;,运动单位交换表,注:表中所示运动量为一个运动单位,相当于消耗80卡热量,四、心理平衡,学会与压力作战,如果你学会与压力作战,那么你的身心是健康的只有在你感受到美时,美才存在;只有你在感到压力时,压力才存在。你不能改变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可选择表情;你不能预支明天,但必须用好今天。,预防慢性病,要努力做到:诚实做人,认真做事;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动静结合,奉献社会;享受生活,消灾去祸,延年益寿。,综合预防效果好,慢性病的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不同因素间常存在协同作用,即两个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其致病作用远远高于两个因素单独存在时的作用之和。因此,针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联合预防效果最大。,49,慢性病控制要明智,分清主次更重要,分清主次的必要性,尽管综合干预效果最佳,但把所有危险都控制好并不容易。由于个人观念、生活习惯、干预的难易程度和经济承受能力的差别,很多人在控制危险因素时总是有所选择。这就需要百姓首先了解干预的优先顺序,同时还要算经济账。一句话,就是要明智。,确定干预优先顺序的依据,干预的效果(从科学角度判断应该优先干预哪些危险因素)干预的成本(根据经济承受能力确定干预的优先顺序)干预的难易程度(充分考虑个人习惯和社会环境的作用),依据1干预的效果,对不同的慢性病,危险因素的作用大小不相同,干预后的效果也不同。通常,危险因素的致病作用越强,干预后的效果就越大。,危险因素与慢病的关系1,几种危险因素对于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PRC-USA合作研究)危险因素患病率%RR人群归因危险度%高血压16.74.0233.52糖尿病1.83.013.49吸烟44.51.8645.27高总胆固醇8.11.151.20高血压(140/或90mmHg),糖尿病(FG126比110mg/dl),高总胆固醇(230mg/dl),吸烟(比不吸),危险因素与慢病的关系2,几种危险因素对于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PRC-USA合作研究)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RRPAR%RRPAR%高血压5.4542.35.3041.78糖尿病2.743.050.89-吸烟1.9329.70.72-高总胆固醇1.624.861.15-饮酒1.06-2.1521.28高血压(140/或90mmHg),糖尿病(FG126比110mg/dl),高总胆固醇(230mg/dl),吸烟(比不吸),饮酒(比不饮),各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病作用的大小,注:“+”号越多表示危险因素对疾病的作用越强;“0”表示没有作用;“-”表示具有保护作用;“?”表示尚不确定。,从干预效果角度确定干预的优先顺序,除不合理膳食、缺乏运动和不健康心理的基础干预外,在预防心脑血管病时,我们建议干预的优先顺序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血脂异常饮酒在具体决定哪些危险因素需要优先干预时,还需要考虑各个危险因素所处的水平。危险水平越高,干预后所带来的效果可能就越大,就越需要优先处理。,依据2干预的成本,一般情况下,干预成本从小到大依次为:合理膳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积极运动和维持健康心理控制高血压控制糖尿病调脂,依据3干预的难度,干预难度的参考顺序(从小到大)为:合理膳食控制高血压控制糖尿病积极运动和维持健康心理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调脂,错误案例,在临床上,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是:人们一边吃着昂贵的降脂药,一边还吸着烟。从干预效果和经济学角度看,这种作法是完全错误的,是不明智的。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应同时选择戒烟和降脂;如经济拮据,则应首先选择戒烟。,危险因素控制需遵循的步骤,了解特定危险因素对慢性病作用的大小;明确自己所具有的危险因素和所处水平;思考各种危险因素控制的难度和花费;综合考虑,确定危险因素控制的优先顺序;争取对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控制。,61,慢性病控制要明智,非药物治疗是基础,非药物治疗的作用,有效降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肿瘤发病的危险;减少上述疾病治疗时药物使用的剂量,减少了副作用,降低了药物治疗的花费;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治疗效果;降低其它疾病发生的危险。,例子:非药物治疗的降压作用JNC7,64,家庭其他成员的参与,家庭在预防慢性病中的作用,同甘共苦、患难与共是追求家庭和个人幸福的重要途径。成员患病是家庭的不幸。家庭成员不离不弃、互相扶持又是战胜病魔重要保障。一人患病,其他成员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帮助患者康复注意自身健康,帮助患者康复,当好患者的心理医生。家庭成员的鼓励、关爱、和帮助非常有利于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学习必要的慢性病防治知识和技能,促使整个家庭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营造支持环境。如一起进行膳食限盐、多买蔬菜水果、限制饮酒、戒烟、改善通风、营造舒适安全的小环境等。提醒服药,支持看病,帮助监测(血压等),陪伴锻炼。,帮助患者康复(续),了解急性并发症的诱因,减少患者出现严重事件的机会。掌握急性并发症的抢救技能,为第一时间施救做好准备。这可适当减轻患者的后顾之忧,有利于病情的改善。以上各项不仅有利于患者健康,还可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保持心情舒畅,提高了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注意自身健康,家庭成员间具有共同的生活环境、相似的生活习惯和遗传背景。一个成员患病,往往提示其他成员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为了维持自身健康,其他成员应该积极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加强相关疾病的自身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早进行非药物或药物治疗。,69,慢性病防治中的常见误区,“慢性病不能预防,迟早都要发生”,的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传染病、营养不良和伤害所导致的死亡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最终的死因是慢性病(除非长寿到无疾而终的程度)。预防慢性病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推迟慢性病的发生,延长人们的健康寿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最大可能地减轻对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和经济负担。通俗讲,我们的追求目标就是:“生的好,活得长,病得晚、死得快,尽最大可能压缩带病生存时间”。,“儿童不会得慢性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共同作用,造成了慢性病的高发和发病年龄前移。除了肥胖外,高血压、糖尿病在儿童中已不少见。而且,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动脉脂质条纹在青少年中已很容易检出。,“慢性病起病慢,等老了再预防也不迟”,如上所述,慢性病在儿童时期就已开始萌芽,但要发展成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还需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然而,这些慢性病的病变通常是不可逆的,为推迟慢性病的发生,预防工作必须贯穿终生,绝对不能等老了再去预防,那时恐怕就“木已成舟”了。,“只要活得潇洒自在,少活几年也无所谓”,很多人认为,该抽抽、该喝喝,为保证生活质量,少活几年也无所谓。其实这一想法大错特错。其一,谁都愿意长寿,过分放纵会让人感到有后顾之忧(心里不踏实)。其二,健康的生活习惯总会成为社会的主流,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害人害己,会变得被社会所不容,哪还谈得上潇洒自在和生活质量。明显的例子是:越来越多的地方禁止吸烟,暴饮暴食缺乏运动所致的肥胖会使生活不便。其三,“潇洒自在”的后果往往不仅仅是少活几年,最可怕的是还未步入老年就可能患了冠心病或脑卒中,只能带病生活,不仅失去了健康,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负担。,“人有旦夕祸福,得冠心病、脑卒中或肿瘤都是天意”,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有的是可改变的(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缺乏运动等),有的是不可改变的(如年龄和遗传)。只要我们能把可改变的危险降至最低,就会减少急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我们的健康寿命就一定会明显延长。放任自流、听天由命是绝对错误的选择。,“补品或营养品能预防慢性病”,补品或营养品都具有不菲的价格。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哪种补品或营养品预防慢性病的作用优于合理的膳食。只要注意合理膳食,任何补品都不必使用。对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缺铁缺钙问题,政府已在大力推广奶制品和铁酱油,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除非有明确诊断,千万不可盲目进补,以免摄入过多的能量导致肥胖,不但起不到预防作用,反而会诱发慢性病的发生。,“某某一辈子不抽烟(或戒了烟),偏偏得了肺癌”,除吸烟外,肺癌的危险因素还有很多,如遗传、年龄、和空气污染。一个人从来不吸烟不见得就不得肺癌,但大量研究证明,吸烟者患肺癌的机会是不吸烟者的318倍。吸烟致癌作用的强度甚至不低于高血压对脑卒中的作用。不吸烟可以使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降至最低。慢性病是危险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常需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少数多年吸烟的人,在戒烟后一段时间内得了肺癌,这是有可能的。但绝对不能说是戒烟导致的。恰恰相反,很可能是过去长期吸烟的结果。,“中药副作用小,包治百病,可以放心吃”,迄今为止尚未筛选出一种具有较强降压、降糖和降脂作用的中药或方剂。如果长期依赖效果不实的中药,而忽视了针对性非药物和药物治疗,可能会导致疾病状态长期得不到控制,久而久之,会导致脏器受损直至慢性病事件的发生。一些不法药商,抓住群众认为“中药副作用小,可以放心吃”的心理,大肆宣传“纯中药制剂”,肆无忌惮的夸大其防治效果(可以防治各种慢性病),不仅延误病情,还给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一些中成药为保证治疗效果,还暗地里添加了廉价的西药成分,使得副作用无法判断。提醒广大市民注意:中药不是绝对无副作用、任何药物都不能包治百病。,78,如何识破医药热线骗局,骗局一:咨询加推销,专家称:“你这个病属于xxx原因,这样的病例我遇到过很多。我建议你先服用xxx药一个疗程,基本上一个月就可以明显见效。”破绽:真专家不会仅凭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电话口述就做出明确诊断,更不会草率推荐某种药物。,骗局二:买药附优惠,专家称:“买x盒送x盒,我们的优惠活动只有5天,一定要抓紧时间购买,否则就享受不到优惠了。”破绽:有医德的真专家不是医药销售员,他不会因为可以赠送药而催促你买药,而是就病开药、有的放矢。,骗局三:现身说法,患者曰:“我两年前患了xx病,病痛起来都不想活了!后来偶然听邻居的推荐,我服用了这个药,结果发现疼痛等病症慢慢消失了。”破绽:这是一般医托的惯用手法。根本不具备任何科学性,是当前政府打击的广告方式。百姓应该了解判断治疗措施是否有效的一般过程。,82,您和您家人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