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讲座ppt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68015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讲座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讲座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讲座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铁营镇闫集小学安全知识主题班会,游泳,是广大少年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调查报告:在中国,意外伤害是0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平均每年全国有近5000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平均每天有近15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儿童伤害死亡只是伤害的冰山一角,在每一位死亡者背后,还有着上百儿童因此而终身致残。意外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死因,10个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014岁儿童中,有近6个是因为溺水身亡的。当儿童溺水时,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6分钟后身体便遭受不可逆反的伤害。,背景资料:,惨剧的发生,多发生在周末,节假日或放学后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多发生在无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水域;多发生在学生自行结伴游玩的过程中;多发生在小学生和初中生中,男生居多。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区,遇上漩涡。,全国每年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溺水、交通或食物中毒等事故溺水和交通居意外死亡的前两位中国溺水死亡率为8.77%,其中0岁至14岁的占56.58%,是这个年龄段的第一死因。,有关溺水事件的图片,亲人悲痛欲绝,欲哭无泪,因溺水悲剧后造成的亲人悲痛欲绝,有关溺水事件的图片,拉网打捞失水儿童,有关溺水事件的图片,打捞现场,谁最揪心?,有关溺水事件的图片,现场急救,有关溺水事件的图片,溺水身亡,瞬间生命消失,有关溺水事件的图片,打捞现场,有关溺水事件的图片,不听劝告,又奈何之?!,有关溺水事件的图片,永远的遗憾,有关溺水事件的图片,吞噬生命的池塘-,除了伤心和无奈,还能-,如何防止溺水悲剧的产生,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1、未经家长同意不去。2、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3、深水的地方不去。4、江河沟塘不去。,安全标示,有禁止游泳安全标示的坚决不去,2019/12/27,发生溺水事件的客观原因是什么?,1、不小心落入水中。2、水中滑倒无法站立或水中嬉戏难以自控。3、准备不充分,急于下水;或水中逞强,过度疲劳。4、突然呛水,不会调整;浮具受损沉入水中。5、游泳技术没掌握,碰到意外,惊慌失措。6、多数学生没能力进行救助前去施救,本以为能够将同伴救上来,没想到的是,自己也被水淹没。7、除了施救导致溺水身亡之外,还有是因物品掉在水里前去打捞也是导致溺水身亡的原因之一。,溺水后症状及致死原因,症状:溺水者面部青紫、肿胀、双眼充血,口腔、鼻孔和气管充满血性泡沫。肢体冰冷,脉细弱,甚至抽搐或呼吸心跳停止。,溺水致死原因:主要是气管内吸入大量水阻碍呼吸,或因喉头强烈痉挛,引起呼吸道关闭、窒息死亡。,发生溺水事件的客观原因是什么?,1、不小心落入水中。2、水中滑倒无法站立或水中嬉戏难以自控。3、准备不充分,急于下水;或水中逞强,过度疲劳。4、突然呛水,不会调整;浮具受损沉入水中。5、游泳技术没掌握,碰到意外,惊慌失措。,6、水温过低,产生抽筋现象。7、入水方法不当,撞到硬物而意外受伤。8、冒险潜水,(由于憋气事件过长,造成心肌缺血或中枢神经系统骤停等)。9、被溺水者紧抱不放的其他游泳者。10、游泳场所的设施不当。(如有激流、漩涡、乱石、暗流、暗礁等。,溺水的自救方法,一、不会游泳者的自救(1)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2)冷静地采取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将口鼻露出水面,此时就能进行呼吸。(3)呼吸要浅,吸气宜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抢救。(4)切记:千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这样反而容易使人下沉。二、会游泳者的自救(1)一般是因小腿腓肠肌痉挛而致溺水,应平心静气,及时呼人援救。(2)自己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提醒,3)深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抽筋)下肢的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抽筋自然也就停止。(4)一次发作之后,同一部位可能再次抽筋,所以对疼痛处要充分按摩和慢慢向岸上游去,上岸后最好再按摩和热敷患处。(5)如果手腕肌肉抽筋,自己可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以两足游泳。,溺水的自救方法,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2019/12/27,当发现有人溺水,该怎么办?,首先立即报警,再采用急救措施。急救方法如下:,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应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1、找到两排肋骨的交汇点,中指压在交汇点上,五指并拢,双手交叉按在胸部,按照每分钟80100次按压15次,每次按压的深度在34厘米左右。2、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2次。3、“按压心脏人工呼吸”,轮流进行4个,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该怎么办?,(1)若溺者口鼻中有淤泥、杂草和呕吐物,首先应清除,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2)溺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救护者可一腿跪着,另一腿屈膝,将溺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着溺者的头,将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在背部,使水排出。(图2伏膝倒水法),2019/12/27,(3)若是溺者已昏迷,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做完上述处理外,要进行人工呼吸。可使溺者仰卧,救护者在身旁用一手捏住溺者的鼻子,另一手托着他的下颚,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对着溺者的嘴将气吹入。吹完一口气后,离开溺者的嘴,同时松开捏鼻子的手,并用手压一下溺者的胸部,帮助他呼气。如此有规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做1420次,开始时可稍慢,以后可适当加快。(图3人工呼吸)不要坐等医生到来或不经处理直接送医院,丧失最初宝贵的抢救时机。,2019/12/27,图3人工呼吸,2019/12/27,图4胸外心脏挤压,如何救他人,确认不会游泳,就不要轻易下水救人,否则造成更大的惨剧1.溺水急救,时间就是生命。2.溺水者被救上岸后首先要清除口、鼻内的污物保证呼吸道通畅。3.用物抬高溺水者颈后,施救者一手捏住溺水人鼻子,一手按压其胸部偏下处,口对口吹气,每分钟吹气20次左右。4.吹气时捏紧溺水人鼻子,按胸手松开。随后松开鼻子、按胸手用力压胸使之气体排出,再进行第二次吹气。5.要坚持轻意不要放弃。,看到有人溺水时我们该怎么办?,1、原地大声呼救。2、跑去找大人。3、拨打110(120)急救电话。4、没有绝对把握,不要冒险救人,以免造成更大恶果!,1.当发现有人溺水,你该怎么办?,A.下水救助B.放手不管C.把竹竿抛给溺水者,电话报警,2.不小心腿抽筋了,怎么办?,A.大声呼救B.用力蹬水C.使劲胡乱向岸上游,3.将溺水者救上岸因怎么办?,A.捉住腿将人倒放B.使劲摇晃C.按压胸部或人工呼吸,(C),(A),(C),游泳小常识,1、必须在家长(监护人)的带领下去游泳。单身一人去游泳最容易出问题,如果你的同伴不是家长(成年人),在出现险情时,很难保证能够得到妥善的救助。2、身体患病者不要去游泳。中耳炎、心脏病、皮肤病、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红眼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都不要去游泳,因为上述病人参加游泳运动,不但容易加重病情,而且还容易发生抽筋、意外昏迷,危及生命。传染病患者易把病传染给别人,3、参加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情况下,不可以立即下水,否则易引起抽筋、感冒等。4、被污染的(水质不好)河流、水库、有急流处、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以及落差的河流湖泊,均不宜游泳。一般来说,凡是水况不不明的江河湖泊都不宜游泳。5、恶劣天气如雷雨、刮风、天气突变等情况下,也不宜游泳。,安全承诺书,绝不私自下河游泳。绝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绝不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绝不在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玩耍、游泳。,倡议书,为积极响应学校近日以“珍爱生命、谨防溺水”为主题的“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创设更安全的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杜绝溺水悲剧的发生,学校提出以下倡议:,你的生命安全,我们所关注的,1、对自己负责:树立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绝不参与危险的戏水游泳活动,绝不参与没有家长陪同的游泳活动,绝不到危险、陌生的河塘游泳,绝不在河塘边垂钓鱼虾,绝不做危险举动,绝对远离溺水杀手。2、对家人负责:如果游泳,一定要在自己的家长陪护前提下,到安全的、正规的游泳场所游泳,并要做好相应准备活动,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3、对学校负责: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强化安全防范意识,以血为鉴,引以为戒。学会相关的预防溺水知识,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掌握溺水自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对他人负责:在加强自我安全意识的同时,要努力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对于那些违反学校纪律,私自外出游泳的行为,要坚决抵制、劝阻。,结束语,同学们,除了溺水,还有其它许许多多会造成伤亡的可能,追逐打闹、打架斗殴、恶作剧等都有可能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严重伤害!同学们,生命有时候是很脆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