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 题型二 材料分析题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58666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2.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总复习 题型二 材料分析题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题型二 材料分析题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题型二 材料分析题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题型二材料分析题,2017广东中考必备历史,典例演示,一、文字材料类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类型。又可分为四类:一是典籍碑刻类,即从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铭文碑刻等文字资料中摘取的片段材料;二是文字作品类,即从诗歌、小说、剧本、对联、歌谣、传说等资料中选取材料;三是教材、教参和教育读本类;四是新闻类,即从报纸杂志、广播影视、采访纪实中选取材料。,【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距“1894年中日事件”120年后的2014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精神支柱,其中供奉着近代以来历次战争中战死的日军亡灵,包括二战时对中国和周边国家犯下滔天罪行的战犯。材料二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从14、15世纪中国人发现并命名钓鱼岛以来,有9项证据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然而,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妄图将钓鱼岛据为己有,中日关系降至冰点,面临严峻考验。,材料三2014年3月,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答记者问时说:“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1)材料一中的“1894年中日事件”指什么?结果如何?请用一句话概括“1894年中日事件”对中国造成的重大影响。(2)结合材料一、二,造成材料二中“中日关系降至冰点”的原因是什么?(3)靖国神社问题关乎中日关系冷暖,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实质是,A.祭拜二战中战死的日本军人B.准备发动新的侵略战争C.否认、美化侵略历史D.巩固与美国的盟友关系(4)据材料三,英德为了争夺霸权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在战后召开的凡尔赛和议、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哪两个损害中国利益的条约?(5)材料三中王毅为什么说“2014更不是1894”?,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史上中日关系的变化。第(1)题,根据题设中的时间和国家名称判断即可,较为简单,依据所学知识可直接作出解答。第(2)题,主要从“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争端”“不承认侵略”三个角度概括。前两点材料中直接有相关信息,第三点需要提炼。第(3)题,安倍祭拜靖国神社,实质上是否认侵略,认为这些死去的侵略头子是“民族英雄”,是美化侵略的典型表现。第(4)题,一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对于这一点学生很容易答出来。而关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有损中国主权的条约,则要识记清晰。,第(5)题,紧扣“1894年的清政府腐败无能、积贫积弱”和“2014年的中国政府政治清明、综合国力强大”两方面进行比较,意思表述完整即可。答案:(1)事件:甲午中日战争;结果:中国战败(或日本战胜),签订马关条约。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若回答“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也可)。(2)原因:日本政府和右翼分子不愿正视侵略历史,参拜靖国神社,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事端(或制造领土纷争),造成了“中日关系降至冰点”。(意思相近即可),(3)C(4)萨拉热窝事件;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5)1894年甲午战争时期的清政府腐败无能、积贫积弱,如今的中国政府政治清明、综合国力强大,不会再出现任人宰割的现象。,二、表格材料类表格材料其实是文字材料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以各种项目的数据为主体构成,将文字材料表格化。数据具有说服力强的特点,表格具有简洁性的特点,可以省略大量的文字表达,使人一目了然,可以从数字的变化中分析出某些历史特点。但是单纯的简单表格题是有局限性的,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这是表格本身反映不出来的,需要我们用教材知识来回答。而信息量较大的表格则可避免这一局限,但其设问都没有超出表格范围。这类试题往往考查知识单一,但却包含这一历史事件的各个要素:时间、地点、历史人物、作用等。,【例2】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全球化已成为当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趋势和潮流。阅读下列图文、表格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地图册,材料二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760年前后,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三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1)观察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为新航路开辟作出贡献的著名航海家。,(2)根据材料二,说明15001760年的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解题思路:本题综合考查经济全球化,以文字材料和图表形式综合考查。解答时,只要依据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一一解答即可。,答案:(1)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2)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品交易的种类增多。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3)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在拉大。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与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趋利避害,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言之成理即可),技巧点拨:表格类材料分析题,答题时一定要仔细比较,找出其中所隐含的信息,而且要注意一些表格的文字说明,这些说明有时具有很重要的提示作用。这类材料题的设问往往采用递进式设问。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楚表格的构成、表格所列各项的数据和内容,要对表格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比较,从而提炼出有效信息,然后链接教材内容进行解答。,三、图文混合类把历史地图、有关历史场面的图画、漫画和历史文物照片等作为材料。这类材料能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但纯图片材料题也受图片的局限,只能用来考查书本知识的记忆或运用教材知识辨别真伪,继续增大难度的设问则无法根据图片回答,还要回到教材上去。因此,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配合编制出来,才能具有适当的难度。,【例3】全球化是客观事实。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从1500年前后开始第二次从19世纪初到一战前请写出第一次浪潮开始的史实依据。以交通工具为例,举出推动第二次浪潮形成的两个重大发明。(2)阅读下列关于第三次浪潮的材料:,请回答:根据材料,指出第三次浪潮形成的根本动力、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3)人民网中国入世十年:改变自己影响世界报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比重从4.3%提高到10.4%,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全球排名第六位跃居到第二位,年均增速11%中国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万个就业岗位。”请回答: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我国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根据材料,指出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侧重考查经济全球化。本题难点在于图片的识读和材料的理解,结合教材均可解答。答案:(1)新航路开辟;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任意两点)(2)第三次科技革命;资本全球流通;拉大贫富差距。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3)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增强世界经济活力。(4)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必然;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趋利避害等。(言之成理即可),技巧点拨:解答这类材料题,首先要读懂图表,把图表和文字结合起来理解;其次就是要把材料和设问结合起来,组织答案。总之,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材料题,解答时均可采取以下四个步骤:1.阅读材料确定主题。通读材料,建立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做到宏观理解与确定中心相结合。2.精读设问体会意图。体会命题意图,注意限定范围,把握解题方向。,3.整理材料获取信息。确定了题目的主题,再读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4.组织文字作答。按问作答,材料为主,所学为辅,论从史出,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